1、2019 年度北京市教育部门预算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指南为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支撑、引导和激励作用,结合“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预算计划,特编制 2019 年度教育部门预算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指南。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教育投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调整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为主线,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补齐教育短板,为加快首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二、
2、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安排。围绕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积极发挥首都教育在城市战略定位中的作用,强化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年度部门预算项目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年度实施紧密结合,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分步推进规划落实,统筹安排资金,合理编制三年滚动预算,提高预算管理的规划性、科学性。坚持保障重点,兜住底线。教育经费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实事工程项目,支持深化教育改革,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加强市级统筹,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教育短板,推进教育公平,向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更好地解决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质量。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落实立德
3、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在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国家和本市建设标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更加突出软性投入。坚持绩效导向,提升效益。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和预算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过程绩效跟踪和事后绩效评价,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2019 年度预算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教育按照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进一
4、步提升。进入新时代,首都教育还面临着教育资源总量和布局结构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教师队伍规模、结构与素质还不适应发展需要,教育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问题,这既是首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也是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攻方向。2019 年度教育部门预算投入重点是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等 11 个方面,其中重中之重是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与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教育品质等。(一)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1.深入推
5、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加强中小学社会大课堂建设,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推进课程育人。实施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养成教育特色校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合力育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深入开展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和初中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初中学农学工和游学项目,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北京市民语言文化大讲堂” 、国学朗诵活动、 “中小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工
6、作。3.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健全竞赛活动体系。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发展校园足球,大力推广冰雪运动,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美育科技实践活动平台,营造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深入推进高校、社会力量支持小学体育美育发展,推进戏曲进校园,扩大民族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受益面,引导优质资源支持农村地区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落实健康北京建设要求,提升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增强科技教育的科普性和创新性,加强国防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优化校外教育的供给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落实课后服务要求。4.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
7、全国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标准建设市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资助出版“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北京高校特级教授、特级教师评聘,支持北京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补贴发放,鼓励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师参与各类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支持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实施高校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计划、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计划和青年教师助力工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传播计划和新生引航工程。构建大学生服务保障体系,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实施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提
8、升计划,发放一线辅导员补贴,评选建设一批辅导员工作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实施“难点攻关”计划、新媒体建设工程,开发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管理系统,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资助出版高水平研究成果。(二)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1.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稳定并扩大教育部门办园,鼓励、支持部门办园,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办园点等项目落地。实行公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保教费收费标准、财政补助标准的统一。丰富办园形
9、式,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注重幼儿园教育质量管理,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强学前特殊教育基地建设。2.推动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坚持免试就近原则,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入学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设,支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建设。实施第二阶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支持中心城区帮扶远郊区提升一批学校办学水平,紧密结合建设“三城一区” 、实施第三阶段城南行动计划等,在近郊区、重点项目和人才引进密集地区统筹新建 10 所左右优质学校。深入推进高校、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机构参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力度,推进外籍教师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支持区域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
10、贯制办学,培育一批新的优质学校。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计划。支持优质特色民办中小学发展,提升已审批随迁子女自办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3.增加优质多样的高中资源供给。通过扩大招生、课程设置和经费使用自主权等方式支持 20 所左右优质高中进一步发展。支持 30 所左右完全中学打通初高中学段限制,快速提升教育质量。支持 30 所左右在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学科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建设精品特色高中。支持 10 所左右民办高中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4.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建立课
11、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建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加强教材管理,完善地方课程教材编写、审查、实验、修订、退出机制,做好国家统编教材培训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市级教科研自主课题支持专项,鼓励基层学校教师自主申报课题。召开基础教育学科大会,宣传推广名师教育思想。建设全市高中教学资源库。加强民办中小学课程教材管理。5.落实中高考改革任务。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统筹,稳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推广走班制,深入开展走班制教学研究。加强考试改革与课程教学等问题研究,持续开展 1+3 培养试验。完善市级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开放相应服务。加强中学生学业规划指导。保障学校教学、实验等资源配置,加
12、强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落实高考改革相关培训。完善考试招生技术设备配备,做好命题中心和标准化考点建设。6.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落实义务教育政府各项保障责任,开展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支持。加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教育保障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专门教育改革发展。在通州区建设北京特殊教育中心,带动提升全市特殊教育水平。改善承办“内地民族班”学校和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匠心育人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护照”学生综合评价系统。设立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小班化” 、 “模块化”教学改革试验。在10 所
13、职业院校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双创教育平台。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办学;鼓励在企业共建共享实践基地,支持开展校企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试点。鼓励职业院校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体现北京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职业资格证书。支持职业院校开展技术技能比赛。2.畅通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扩大“中职-高职”贯通培养(3+2)规模,扩大“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3+2) 、 “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3+2+2)规模。鼓励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建立技能类职业资格和职业院校学历双向贯通培养通道。探索“3+4”模式的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
14、科联合培养试点,推动相关院校或本科专业转型试点。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 100 个左右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重点建设 15 个左右职教集团和若干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布局优化工程,支持城市核心区职业教育转型发展,建设服务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的综合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开展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重点建设 10 所左右特色鲜明、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围绕首都发展需求,高水平建设 100 个左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骨干专业。4.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支持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通过联合开发或购买课
15、程、职业培训包等方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完成职业技术技能培训 100 万人次以上。加大养老、护理等培训力度。(四)提高高校创新服务能力1.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北京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计划,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引导高校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布局,促进高等教育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研究探索市属高校专业托管建设,布局建设若干一流专业和一流专业群。开展北京市高等学校特级教学名师、教学名师、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评选和激励,强化教育教学主业。支持建设一批优质在线课程、智慧教室,继续推进专业图书馆、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深入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推动
16、高校协同育人及国际交流合作。系统实施北京高校研究生培养项目,继续推进产学研及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项目,支持鼓励定位准确、办学规范、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学校发展。2.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实力。统筹推进北京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高校和学科。布局建设若干高精尖学科,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和新兴学科,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设一批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学科。支持建设若干所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持续实施北京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进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北京实验
17、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施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和北京高校科研计划重大项目。3.提升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市、校两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开展就业大数据研究和运用,提升精准化就业服务水平。完善“一街三园多点”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加强高校分园建设,继续实施优秀创业团队支持项目。加强学籍学历信息管理,规范数据共享和服务。(五)服务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各区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建设,评选认定20 个市级市民终身学习示范基地、15 个市级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和 20 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继续推进家庭
18、教育和家风建设。发挥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作用,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实施“引智帮扶工程” ,精准帮扶本市部分低收入村增收致富。大力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开展老年教育和涉老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积极推动北京老年大学和各区分校建设。支持开放教育和社区学院建设。(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中小学干部教师分阶段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员培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鼓励职业院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规模。扩大市属高校师范生的培养规模。提升体育美育教师专业素养。继续实施北京市名师、名校长(园长)发展工程,遴选 70 名教师、60 名校长和20 名园
19、长重点培养,建设 10 个校长工作室、20 个中小学特级教师工作室和 8 个幼儿园特级教师工作室。实施中青年骨干校长能力提升、骨干队伍国内及国际高端研修、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和协同创新学校等项目计划。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乡村学校发展,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设置中小学教师专项绩效奖励经费,重点向承担市级统筹任务、跨区办学任务学校校长、主要团队管理成员和一线教师倾斜。统筹解决高中选课带来的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完善绩效工资方案,提高教师待遇。2.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好特聘专家、非遗传承人、职教名师、专业创新团队、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资助培养工作
20、,重点支持 15 名特聘专家,培养 25 名左右职教名师和 50 名左右专业带头人,重点支持25 个左右专业创新团队和 200 名左右优秀骨干教师。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优秀教师赴境外开展培训。发挥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学校作用,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培训。3.加强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好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长城学者、教学名师、卓越青年科学家、青年拔尖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选拔支持培养,推进教师职业发展等工作。继续开展多方位培训,支持参与国际交流。(七)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1.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动部分教育资源疏解和培训机构整治。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