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7074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育人类学讲义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育人类学引论 第一节课 一、人类学对教育学有什么贡献? 1.对研究方法的忽视:叙事研究的方法对你的论文有什么独特的贡献: 方法和你的选题有什么对接?你的选题有该法(理论)与不用又有什么不同?你的论题最适合用何种方法、何种理论? 2.人类学对教育学的贡献: ( 1) 打破我族中心主义,获得一种宽阔的文化视野和人类意识,进而强化 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自我意识 ; 可以有民族情怀,但是不能有民族中心主义;视野和眼光的全球性 从西方看中国、从周边看中国;中国无哲学,但是有思想,中国的语言文字不适合表达哲学,在这方面印度就好于中国,表达哲学的文字需要严谨、逻辑、严密;孟子:见幼童落井而起恻隐之心,但是有

2、人便反驳:见幼童落井, 汝之子,汝友之子,汝仇家之子,救孰?冯友兰,中国哲学浑然天成。 ( 2) 打破坐在摇椅上玄想人类的历史; 人种志研究、民族志研究、田野研究、将先前的由业余学者或其他人的研究进行实证化。 ( 3) 引发问题意识,提供对问题的解答; 人的本质与教育的关系(陆有铨 说没有什么本质,反对本质主义,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人类进化与教育的关系;人的体质与教育的关系;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 4) 改变提问方式,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成尚荣:尊重与倾听;从旁观者转为具有主体色彩的我将教育问题由“人的教育”转为“人的认识”问题,只有在充分认识人的本质的情况下,教育才能真正展开

3、和充分实现,会读人、能读人;教育问题 存在的理论基础,使教育人生活的表层进入到人的存在深层,使教育和人类存在、世界存在、宇宙存在联系起来。 ( 5) 提供了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重心下移,开放、互动生成 ,学生立场;习惯用一种学科、一个人物、一个理论来阐述你的问题。 孩子的宇宙、最后 20 年、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 一个人文学科实验时代 二 、 什么是教育人类学 ? ( 1) ( 2) ( 3)由探讨人的本质到人的心灵和精神的改变的一门学问; ( 4)提出人类学问题,在教育学科内加以解释,一方面解释教育的现象和教育行为的建立,另一方面解释对人的要求的正确观点; ( 5)尝试将人类学问题卓有成效地

4、应用于教育学方面,所涉及的不再是教育学的某种辅助科学,也不是教育学科的补充性分支学科,而是想从人类角度出发重新说明整个教育学的一种尝试 为避免误解,我宁可不称教育人类学,而称教育的人类学考察方式,或者称为教育学的教育学 ( 6)从人类角度来探讨教育与人的完整性的关系的科学:话语不可替代性,维护学科根基。 三、教育人类的问题域和分析框架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 ( 1)历史回顾( 2)教育学中的人类学观察方法( 3)人的可教育性( 4)教育气氛( 5)非连续性的教育形式( 6)危机和新的起点( 7)客服存在主义( 8)人类学对空间的解释( 9)人类学对时间的解释( 10)人类学对语言的解释 ( 11

5、)培养独立判断教 茨达尔齐教育人类学原理 ( 1)引言( 2)人是有思想的生物( 3)社会化教育( 4)教育与教养( 5)学习理论( 6)游戏与劳动( 7)人的学习能力( 8)教育目的 ( 9)结束语 周德祯教育人类学导论 文化观点( 1)绪论( 2)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 3)文化、文化知识及教育( 4)教育的社会文化脉络( 5)学习人类学( 6)从泛文化观察教育的文化过程( 7)人类学知识在教育上的应用( 8)结论 面对未来的挑战( 12)结束语 四、 文献综述 1.为什么需要文献综述? 认祖归宗 、终点 起点;间接引用、吃透观点、简洁 2.已有的文献综述的类型:列举式类型式层次式“从到”代

6、表式:以富勒为代表对比聚焦式:前面在做什么,当下要做什么? 总结式 3.什么是理想的文献综述 :要有数量的分析要有代表介绍要有类型的发现要有视角的呈现要有启发说明要有缺失表述 第二节课 作为概念的教育人类学 (一) 概念分析的方法 1.横向分析:相似:表演 表现、表达;相邻:学科、语言、语种; 2.纵向分析:时间、概念历史 3.纵横交织分析 (二)什么是好的概念分析 1 要有 针对感 :相对感:相对艺术、技术是假的; 2.要有 层次感 :第一层次:前提性和整体性;第二层次:人、实践、文化、种族或组群、濡化、涵化、人种志等共有性概念;第三层次:教育;第四层次:学校文化、教育目的、彼此参照、相互说

7、明。 方法论:它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它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多层次、多类型立体、多面、有机联系 3.历史感 :概念史 4.新奇感 :创造新概念:原创性 (三)教育人类学的基本概念 文化 文化观 “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为止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和更加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正如我们历史所探究的,没有自然的人,甚至是最早的人也是生存于文化之中”哲学人类学蓝德曼 1. 第一个层面是词源学角度 , 历史感: 中国: 文“纹”,化“造化” : “ 观乎 天文,以时察天下 ;观 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亢龙有悔,伦理:他永远是你舅舅;道德:登报谴责; 外国: culture:

8、耕耘、栽培、种植;神学、基督教哲学; 中外比较:西方更多地强调一种凭借内在的生命力而生成的的价值规范; 中国则更强调对某种给定的人伦关系的纹理的观察,以及在用这外在的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同:人为的,文化表现、表现载体、文化表达 2. 不同学科及其内部不同流派的角度 ( 1) 在生物学人类学意义上,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性; ( 2)哲学:承接了非特定化和专门性; ( 3)教育人类学:人类先天脆弱的部分,动物的可能性(更多依赖于遗传基因密码)文化进化论:精神性创造物;文化功能主义者: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习俗、环境、制度体系,摘苹果历史特殊论角度:特定社区的所有习惯及由这些习惯所决定的人们的活动;新进化

9、论和文化哲学: 怀特、卡西尔 3.教育人类学角度 文化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某个人都以 某种文化方式存在着:城市季风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 文化精神 文化逻辑,不同的文化就有不同的人生。 文化具有多重词性: ( 1)名词:人类已有的各种形态的创造物 已成物“积淀说”,从物质、精神、制度以及各种行为方式,他们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沉淀,汇集于书本和各种人造物中; ( 2)形容词:表明一个人的修养和所受教育状况,它往往蕴含某种等级观念和评价标准:下园、下学校,文化分析、文化逻辑 ( 3)动词:是动态生成的,从存在的意义角度来谈存在的内涵:价值 内涵;他不再将存在作为名词,而是将其作为动词 “去存在”,

10、说人是在努力成就一个人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人,它总是有意无意中把已有的各种“文”转化到某一对象的精神世界之中(以文化之,教学即转化),这个对象既可能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将来要到这个世界上的新生命,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即使化之为对象,即人的生命不断增添的“文”,以使精神生命不断丰富、博大、优雅,也使文化本身有所改变 ,有新的意义与内涵,新的形态得以生成。转化性创造、创造性转化,再造新文化、 新传统。好的管理者再造一个新传统让后者来延续; 文化与人的生命有关,它是人类的生命发展的基本生境,即文化生境:冯恩洪进五星级酒店前的自我修饰,文化建设,校长、教师都是设计师; 文化具有育人价值,是一种教育过程,

11、发挥这一价值的活动就是实践,即教育实践; 文化与人的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克服点状、割裂、二元对立的思维,进行关系性思考。 人 (一) 人的通常图景 人是能使用符号 (符号可以超越自己的已有处境、表象思维是超越) 的动物:中国大猩猩、非洲大猩猩,人是使用符号、理解符号的动物 、 创造符号、学习符号,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 人是游戏的动物:做研究需要灵性、好玩、自由自在 ,人懂得游戏、 爱情与美感 ,创造了丰富的人际关系、以及发展了独特的爱情与美感的体验,教育学、教育之美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教师的精神品质、人是没有神采,晚年的闰土, 语文老师的文学气质 ,“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 人是 伦理的动

12、物:人具有意志自由,但也有责任,而且有伦理必须遵守, 分工 责任 担当 成长与发展 人是探讨的动物:人有好奇心,愿意去追求答案,他意识到死亡、也关 切宗教 ,思考超越有限的生命 (二)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人 以可能性为前提,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的生命 以可能性为现实,赋予 新的可能性 不 断生长的生命,具有不确定性; 具有选择的权利和有待赋予主动选择能力的生命; 具有开放性、未来性的生命:朝鲜、韩国士兵的站姿;我向封闭,筛选性的倾听,自我板结 处于教育关系中的生命:师生关系,教育永远脱离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 交流 培养什么样的人?理想的人?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天地人事

13、,育生命自觉”,从愤怒到奋发,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直面现实、基于现实:人的潜能是有限的,但挖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 ,潜能就似一个人的射箭的射程,只做自己限度内的事情,限度以外的做了也是徒劳无获。 明自我:优势、劣势、潜势;明他人:对他人的生命有敏感、有尊重、有敬畏;明环境:主动发掘利用有利的环境;对不利的因素规避、化解,迎接挑战 主动创造挑战;以色列钱、西装、蒲公英的种子。 种族、族群和民族 种族: 生物学群体意义上的概念,班顿:世系、类型、地位、阶级,人种的体质特质,文化发达及智力结构挂钩,这是种族主义的根源 生理 体质共同体 族群:具有语言、种族和文化宗教特点的人们共同体,有形结构、行为结构、

14、认知结构情感 文化共同体 民族:表示拥有或者追求自己独立政府的地缘性人们共同体 情感 政治共同体 第四次 课 观点 1: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共同合作研究,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为目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点 2:是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的一种研究模式; 观点 3: 它是适合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观念、研究类型(研究范式)。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

15、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 。它是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研究综合性:行动研究更为多样; 研究方式:边行动边研究; 研究主体:教育实践者;教育者; 研究地点:自然真实的环境; 研究对象:聚焦于某一点问题; 研究目的: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问题(传统的经典的民族志研究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研究成果:实践者和理论者共同分享共同使用;只会和文化圈中的人来分享; 扎根理论 :它是一种定性 研究的方法,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

16、理论的方法。 理论的相对面,什么样的筐子! 学科理论范畴;相对于定性,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 从属的理论范畴不同,扎根理论更为广泛! 研究方法 :表达混乱、描述不清;方法的表达和阐述、你的研究方法为你的论文增添了哪些亮点。 二、从民族志到田野研究 1.民族志不是一个孤立 的方法,而是一个综合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 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方法论 读者定位 有方法意识,但是没有方法论的意识;树木和森林;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论:具有开拓意义。层次性,结构性、立体性。 方法和研究对象、问题的关系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合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适切性问题。 ( 1) 学科

17、特点;清清楚楚一条线、模模糊糊一大片;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程少堂:语文味;川菜菜单;沧桑感;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能级;语文教学标准化 ; ( 2)教学内容; ( 3)考虑学生的基础:从教育研究到教育研究方法论 ( 4)教师个性 窦桂梅、薛法根 :有呼吸、有体温、有感情的方法 适切 历史意识:发生学意义上的思考 :节点事件;视角意识;层面意识;从外围向核心逼近;从核心向外围拓展;以小见小 技术、艺术、本体论 人的存在与发展;生命体验;惊异之心; 人有表演和观看表演的需要!人就是在自我表演、观看他人表演和模仿他人表演中成长和发展的! 2 人类学的主要方法论是民族志的田野工作,其核

18、心是严格的参与观察。 3.马林诺 夫斯基 确立了新的研究范式:既确立了功能主义人类学或科学人类学把田野作业、理论或主题民族志等三要素相结合的范式,也成为了被当代人类学界普遍奉行的具体操作规则的来源。这些规则大致包括:( 1)选择特定的社区;( 2)一年以上的现场调查时间;( 3)对当地语言的掌握;( 4)先从本土的观点参与体验,随后达成客观的认识 其二是形成了人类学界的共识:无论何种研 究对象,都要求研究者和所要研究的对象建立和谐关系、进而通过重复性的参与、观察、提问和聊天,收集到自然情景下关于人们实际行为和事件的资料,这些资料可能是 其他方法无法得到的 :现象 涌现之象 庄孔韶:并非到了村寨

19、就是做田野,就是人类学家了,我们讲到田野工作,我们讲到参与观察,你要在那个地方至少住上一年(一个农业周期或一个牧业周期),干部下乡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小说家体验采风也差不多,为什么和人类学家不一样呢?因为干部带着政策下乡,小说家为了体验生活、寻找事件、任务、冲突。因此同样调查一个村庄,这三种人脑 子里东西都不一样,写出来就不是一回事儿。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去做田野工作的人类学家是很离谱的,就是说从一个生物的人到一个文化的人,有很多方面的问题,人类学家首先定位于人类学,同时也应是人文社会学科的一个杂家,专家与杂家的结合,才能够有助于研 究,读书训练、学术训练、 林耀华 :体质人类学、考古学、

20、语言学、语言学(汉语、德育、法语、英语) 确立了分析材料的核心要素:未有符合了以下条件的民族志材料才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价值:我们可以分辨出哪些材料是由直接观察与土著人的陈述和解说得来的,哪些材料是基于作者基于他的常识与心理领悟得来的。 4.民族志研究方法论的两大基本特征: 一是强调面向事实本身,关注具体的教育事件; 二是强调事件在整体中、事件在背景中,这是自然主义和整体主义的精神。这一精神塑造了人类学认识世界的独特眼光:以整体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三、什么是田野 论述一: 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患者浪漫的想象跑到哪里生活,在与人民

21、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们的生活故事,最后又跑到自己原先生活的地方,开始有条理地叙述哪里的所见所闻。民族志的写作方式 论述二:人类学家主张,要认识人文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们需要深入地观察具体的人的生活,而要进行这种观察 ,人类学要求运用的是观察的第一手资料,在实地钓场中,人类的假集中在一个地点住上 一年以上的时间,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生活生活的基本过程 过程研究,活的研究!横向式研究(结构、要素 跨文化能力,死的研究,静态的研究),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他们的家庭和生活活动,从中了解她们的社会关系。他们所获得的社会知识写成专著或报告,可以集中考察当地社会的某一方面,也可以整体表现这个地方

22、的社会风貌,总的做法还是整体论的。人类学家把这种基于社会文化整体的观点携程的专著或报告称作民族志。 虚实结合、纵横交织 、载体、路径、 教师实践智 慧的 生长 逻辑 : 具体表达: 观点一:人类学家的田野是具体的看的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地点,而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人类学家进入田野,期望从他们的的脚下获取泥土、像其他田野科学家一样,他们旨在发现由凌乱的、血肉般的、扎实的等形容反复描述的现实生活。文学家 描述,文学家、作家的本领。当叙事很热时,又有多少人具备叙事研究的能力呢? 是田野训练造就了真正的人类学家:有字之书、无字之书 转化。人类学知识均源自于田野调查。 田野工作以最大的文化差异为前提假设

23、,非本土的 调查现场(质朴的、传统的、现静态的),以及对从来没有被做研究过的田野地点的寻求, 越不熟悉的地方越适合做田野研究。 首先,是田野与家的分离、以及相关田野地点的纯正级序的创建;其次是某类知识的马犬及其对其他类知识的排除; 一是研究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类;未经污染的、人工化的文化的完整性 二是 通过远足他乡、体验文化的差异性和局限性。人类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的磨难与艰辛都来自于一个离我远去的过程,做一个人类学家的,要培养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他人的声音、气息和面貌,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打包并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人类学家不像心理分析那样,用自我剖

24、析的来推 己及人,他们不像哲学家那样,在自己的脑海里影踪啊一个思想的建筑来代表整个世界的期望,“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征。 人类学是什么?王铭铭 没有后门的教室是不符合北大开放的传统的,没有后的教师是一种空间暴力。 三是拯救频临消逝的文化。 第五次课 勾勒田野图: 关键性事件: 地点(位置、地形、植物、经济发展轨迹、 历史感 、当代感 )、事件;细致,神庙 功能、作用, 在寻常中找到典型中的独特之处,探究小小的点背后的大背景文化信息, 社会图:记载人与人的类别、组织结构与参与者的活动; 空间图:记载位置、设施及提供的特殊服务; 时间图:描述组织生活的节奏、时间表及习惯性的例行工作。 邻里东京 都市人类学 为什么访谈法 声音与经验; 主体要多元 :教师(新手教师、骨干教师、成熟教师)、学生、教研员,单维度、平面的,多维的、立体的; 主位取向:由田野本身的成员自己经验和描述的生活; 客位取向:由研究者的经验好描述的生活; 两者都要有; 一般的访谈以研究设计为导向,制作具体化有助于达成研究目的之问题加以追问; 研究设计? 人种志访谈:则是关系发生在人们身边的行动过与实践的文化意义,它是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