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073255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基本框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2014 年 10 月 30 日目 录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 .1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6一、指导思想 .6二、建设思路 .6三、建设目标 .7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与措施 .9一、坚持质量立校,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 .9二、坚持特色兴校,实施“教师教育与优势研究领域特色计划” .12三、坚持学科领校,实施“学科优化与引领计划” .15四、坚持人才强校,实施“人才聚集与培育计划” .16五、坚持依法治校,实施“校内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计划” .18六、坚持开放活校,实施“服务拓展与增效计划” .19七、坚持文化荣校,实施“文化传承与创新计划” .21八、加强条

2、件保障,实施“基础建设与升级计划” .22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23一、组织保障 .23二、资金保障 .24三、制度保障 .241安徽师范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安徽师范大学坐落在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 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也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安徽省委省政府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前身是 1928 年创建于安庆市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 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 年 12 月成建制迁至芜湖。1972 年,定名为安徽师范大学。2005 年,芜湖师范专科学校整体并入安徽师范大学。学校现有 17 个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

3、院、国际教育学院,并办有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现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 11 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教育等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9 以来,学校积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 标,不断抢抓发展机遇、加强内涵建设,各项事业都取了显著成绩,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内部凝聚力、外部影响力明显提升,为我校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顶层设计更加科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

4、七大战略”2,编制并落实学校“十二五” 事业发展规 划,强化年度重点工作谋划和任务分解,及时将各项顶层设计转化为实际工作举措,在不断优化发展思路中把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阶段目标落到实处。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弘扬师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建设实力师大、特色师大、活力师大、开放师大、幸福师大的目标任务。二是发展平台不断提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抢抓各种政策机遇,先后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安徽省首批“地方高水平大学 ”建设高校、全国首批部校共建新闻学院

5、试点单位, 获批成立皖南地区首家出版社,实现了发展平台的大提升,为学校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三是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校加大了经费筹措与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以信息化校园、后勤保障、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拥有赭山、花津、皖江 3 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 195.2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 79.09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2.57 亿元,各类图书资料 275.2 万册,教学用计算机 7815 台,还拥有国内外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基本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目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学生人数等各类在籍学生达

6、 37479 人。四是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全面贯彻落实“高等教育 30 条”的有关精神,牢固树立教学的基 础地位,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为核心,切实加强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着力完善“三个课堂” 联动 的育人机制,不断增强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年来,学校新增专业 21 个,开设辅修专业 12 个,获批国家级和省级“质量工程”256 项,获省级“提升 计划” 和“振兴计划”654 项,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18 项。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获省级以上奖励 1159 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 34 项、一等奖 82 项。五是学

7、科建设不断加强。现有 5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 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 个博士后流动站,26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8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18 个省级重点学科,84 个本科专业。有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 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心 ),1 个省 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 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 个省级创新团队。我校化学、工程 2 个学科进入 ESI 全球前 1%,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和地理学等 3 个学科被评为省级

8、学科重大建设项目,获批 2 个省级“2011 协 同创新中心 ”。学校还被吸收 为国家首批“2011 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成员单位,与该中心共建了安徽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基地。六是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校先后成立了纳米科技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等 5 个高端研究平台;设立了 7 个校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 2 个入选省 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 ”。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1300 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80 多项、省部级项目近 400 项,立项经费累计超过 2 亿元,承担、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

9、973、863 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发表4CSSCI、SCI(E)、EI 收录论文 2600 余篇,出版著作 259 部,3 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 术论文” 、2 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78 项。文科学报入选 2010 年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理科学报获 2013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高校学科建设贡献奖” 。七是社会服务不断强化。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充分依托和发挥学科、人才、科技优势,积极融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积极参与

10、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已与 6 市 4 区 2 县签订了科技教育战略合作协议,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 28 个,拥有 6 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服务资质,为 140 多个地方政府提供土地、生态、旅游规划,为 1200 家企业提供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与 300 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向 25 家省内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 31 人次。平均每年承担各类横向合作研究课题 400 项以上、获得专利授权 80 项以上。学校每年培训各类教师、学员16000 多人次。安徽省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县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重点中学骨干教师由我校培养。学校获得 2012年“ 合 芜蚌自主 创新 综合实验区创新

11、工作 奖” 。八是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 2218 人,其中专任教师 1415 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 84%,高级职称比例 52%。拥有全国师德标兵 1 人,全国三八红旗手 2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3 个, “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 6 人,教育部“ 新世 纪优 秀人才 ”支持计划 9 人,享受国 务院特殊津贴 10 人、省政府特殊津贴 15 人, “皖江学者” 特聘教授 5 人、讲席教授 7 人,安徽省“百人 计划”2 人,省高校领军人才 2 人,领军人才团队 2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 87 人,5 个省级教学团队,15 个省级教学名师,12 个省级

12、教坛新秀,5 个博士后流动站。紧紧围绕高端平台和优势特色领域,聘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等 82 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校特聘或兼职教授。教师中先后涌现出十八大代表、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一批优秀典型。九是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总结学校各历史阶段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积极开展校史校情和师大精神教育,增强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认知感和认同感。成立校史研究中心,实现校史教育的全覆盖。创作安徽师范大学赋,规范校名、校徽、校歌、校旗等标识的使用,逐步完善具有师大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建设校园导视系统。组建青年交响乐团等文

13、化团体,积极开展“ 高雅艺术进校园 ”、“经典诵读进校园”、 “经典天天读”和 “环保教育 进校园”等高品位文化活动,打造“五四爱心学校” 、“平民 电脑学校 ”、“新雷锋志愿服 务” 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师大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雷锋” 活 动常态化, 组织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校园网充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加快信息更新速度,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师大,掌握资讯的重要平台和窗口阵地,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网站” 。十是开放办学不断拓展。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准招收公费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国务院侨办首批确立的华文教育基地。同时,还是国家汉语推广

14、基地和安徽省汉语推广中心。学校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先后接收各类长短期进6修和学历教育留学生 3000 多人次,生源遍及英国、法国、哥斯达黎加、安哥拉等 48 个国家和地区。与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每年都要选派 70 名左右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联合培养、进修访学、志愿服务、实习就业。连续两年承担国侨办“海外优秀 华裔青少年冬令营” 活动,全国仅有 7 所高校获此项目承办权。与美国约翰逊大学合作举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这是安徽

15、省首个获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紧紧围绕质量提升、内涵发展这条主线,牢牢抓住深化改革这个突破口,有效依托省部共建高校和安徽省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等发展平台,认真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大力推进务实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二、建设思路牢固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