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073416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港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发布稿)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二一七年一月I目 录一、蓄势待发的临港 .31、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3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4二、面向未来的城市 .63、指导思想 .64、主要目标 .7三、以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为核心,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 .85、全力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 .96、加快构建升级版产业体系 .107、培育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 .148、营造创新创业产业生态 .16四、以深化产城融合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为突破,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179、推进城市空间体系融合和精细化开发 .1710、协同推动

2、重点地区开发建设 .1811、建立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体系 .2012、构建全方位的智慧城市体系 .2113、推进特色文化培育和精神引领 .22五、以率先践行低碳循环发展方式为引领,凸显绿色发展新优势 .23II14、率先建设绿色发展实践区 .2315、构筑多样化生态环境体系 .2416、推行低碳绿色循环生产生活方式 .25六、以发挥滨海临港优势为特色,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2717、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2718、发挥港口经济辐射联动效应 .2719、打造海洋发展战略桥头堡 .2820、提升开放经济门户枢纽功能 .29七、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迈上共享发展新台阶.3021、构建

3、城乡一体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3022、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312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224、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33八、保障措施 .3325、深化落实“双特”政策 .3426、推进国际化人才高地建设 .3427、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 .3628、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373一、蓄势待发的临港“十二五”时期,临港地区顺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双特”政策,加快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塑造。1、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临港地区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4、进一步加快。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15亿元,新增注册资本 2000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2845 亿元,税收收入保持了 20%以上的大幅增长。产业能级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6+1”先进制造业格局基本形成,至“十二五”末,引进产业项目 324 个,产业总投资超过 1000 亿元。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推动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临港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发布,区域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得到激发。功能塑造实现新突破。围绕城市功能建设,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围绕产业链布局发展专业园区,落实科

5、技创新“一城一带一中心”空间布局。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四大集团“南下”临港实施多元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落户取得重大成效,明珠临港小学、冰厂田滴水湖幼儿园、民办沪4港学校等相继开学。高等教育布局更为完善,建桥学院入驻开学、电力学院开工建设。城市文化不断丰富,上海天文馆等重大项目落户,一批知名文体活动影响力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轨道交通 16 号线开通运营;两港大道北延伸段、临港大道等骨干道路和片区联络道路相继建成。城市供水和污水系统、电讯工程、防汛大堤等重点工程基本

6、完成。生态特色进一步凸显。绿化景观不断完善,城区绿地覆盖率超过 38%,成为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开展建设试点。改革创新进入新阶段。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集聚国际国内资源,不断破解制约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瓶颈。主动承接自贸试验区功能拓展和制度辐射。平行进口汽车展示销售、文化装备产业等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双特政策效应显现。市委、市政府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实施特殊政策。市、区两级进一步简政放权,统一开发建设的机制基本确立,临港地区活力进一步增强。管理体制更加灵活高效。初步建立形成了“管政合一”的运作模式,对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招商引资

7、、规划土地、动迁安置等区域统筹能力进一步加强,探索建立集成型审批信息化平台。52、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临港地区面临的外部形势挑战和机遇并存。世界经济发展的多重风险因素不容低估;国内经济新常态发展,创新转型与对外开放并重;上海加快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中心与自贸试验区试点共同推进全球城市建设;浦东积极承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面对外部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临港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五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定位升级的转换期。要在坚持禀赋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进一步突出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建设全球

8、城市的战略新空间,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二是功能塑造的提升期。要加快塑造城市新功能,提升城市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内涵,加快布局功能性设施。三是内生动力的激发期。要培育临港地区核心竞争力,通过要素集聚、产业引领等路径,着力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推进人气提升和职住平衡,实现独立高效运转。四是创新转型的交织期。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和产业革命大趋势,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6为中心,在高新技术、智能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五是资源整合的窗口期。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加快推进

9、“港口、产业、城市、城镇”统筹协调发展,加快落地一批高能级的功能设施,为临港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二、面向未来的城市3、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积极融入“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布局,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方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有机统一,更加注重创新功能培育,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塑造,更加注重开放功能提升,更加注重生态功能开发,聚焦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环境吸引

10、力、区域影响力,全面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建设临港地区成为创新特色鲜明、高端资源集聚、城市形态领先、生态环境优越的科技未来之城、长三角滨海节点新城,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和战略空间。根据以上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临港地区发展要充分体现以下原则:7坚持创新引领。以创新引领发展、集聚资源、突破瓶颈,提升临港地区发展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产业创新,打造“临港智造”品牌和先进制造业战略高地;着力创新创业,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有效互动和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着力制度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坚持产城融合。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城镇化发展新要求,注重规划引领,优化产业与城市空间布局,不

11、断增强区域发展整体性。以满足人的需求和提升对人的服务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区魅力,营造宜居宜业氛围,加快人气集聚。坚持绿色低碳。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各方面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生产,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开放合作。抓住“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机遇,积极推动与自贸试验区、张江科学城、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区域以及杭州湾北岸地区、宁波、舟山等联动发展。拓展海港、空港、信息港、国际人才自由港等复合功能,形成市场作用机制发挥充分,各方参与度高的发展格局。坚持成果共享。切实加强以民生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

12、平,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重大功能性设施优化布局。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社会治理机制。84、主要目标围绕打造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和战略空间的总体要求,到 2020 年,初步形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框架,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效联动,创新融合、产业集聚的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框架初步形成;初步形成功能综合、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滨海新城风貌,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区域发展活力持续涌现,成为宜居宜业、生态低碳的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滨海特色、健康时尚的都市文化休闲度假区,集聚人气和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具体发展目标和

13、指标:固定资产投资。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 1500 亿,增长 50%。税收总收入。年均增长 23%以上,2020 年,总收入达到 200 亿元。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25%以上,2020 年,实现工业产值 2000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重超过 75%。人口。到 2020 年实有人口达到 45 万人,旅游人口达到 1000 万人次/年。9三、以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建设为核心,构建创新发展新生态对标“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坚持高端新兴导向,健全完善鼓励创新的保障机制、政策体系、市场环境,培育有利于产业形态和模式创新的产业生态,推动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打造创新要素和重大创新工程集聚的

14、科技创新中心主体承载区。5、全力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加快建设关键功能平台。培育建设 15 个以上功能性创新平台。推进科研支撑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运用,引进一批智能制造领域关键研发团队与核心骨干企业。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争取各类智能制造标准化与检测验证平台落地。规划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成立跨领域的智能制造创新联盟和专家顾问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支持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应用,推动重大装备和重点产品在关键核心材料、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以技术组合为基础的集成式智能化创新和应用,支撑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培育 10 家以上智能制造样板企业。培育智能制造服务业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