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常见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与危机干预范范 方方 1一项调查:n 对广东省 107位中小学老师(其中 2/3为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的调查( 2009年 7月 19日):n 107位教师分成 9组,分组讨论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 5分钟),要求每组提出 5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不超过 20字),编码整理归类,根据词频排序。n 结果 : 1.冲动与盲从 2.叛逆与自我中心3.自律性差 4.懒散与冷漠5.沉迷游戏,网瘾 6.早恋 7.过度自尊与自卑 8.厌学和迷茫9.有小群体无大集体 10.自以为是,好出风头以上都是问题行为吗? 什么是问题行为?2“学生观 ”与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看法n 人 自然
2、属性 生理需要及生理发展规律心理需要及心理发展规律 社会属性 社会性的需要及社会化的规律n 未成熟的成长中的人 需要扶持、指导,有教育的必要 可塑性强,有教育的可能 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发展性和适应性的问题n 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培养特长和全面发展; 不断克服发展中的问题,形成健全人格。 3认识问题行为n 妨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影响其智能发展 ,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1)主体:发展中的人。青少年处在成长关键期 ,他们的意识和个性都不成熟 , 缺乏对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能力 , 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坏影响也容易受好影响 教育的必要性和可
3、能性) (2)影响自身的发展:智能、生理心理、品行。如学业不良 ,打架闹事 ,离家出走等。 (3)妨碍他人: 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4问题行为有哪些?(分类)n (1)二分法 (美国 E.K.wickman)从内隐和外显的角度 扰乱性问题行为 :不守纪律 ,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逃学,斗殴等 心理性问题行为 :与心理有关的一些退缩的、抑郁的、不健康的行为 ,如嫉妒、自卑、逆反等n (2)三分法 (美国 H.C.Quay ) n 扰乱性问题行为n 心理性问题行为n 第三类问题行为:包括青少年在情绪和社交上的不成熟,如 活动过度、低级趣味、缺乏信心、注意力易分散等5n (3)四分法 (左其沛)
4、n 根据产生的内部动因 /外部情绪 /心理状态 /个性特点 /行为方式 /行为后果 /自我评价及体验七项指标 ,分为:n 过失型: 由不正当或不合理需要或单纯由好奇 /好动 /试探 /畏惧等心理引起 , 由于缺乏知识经验 , 或认知能力不足 , 采取了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违反纪律或规则的行为 ,其特点是偶然性 ,盲目性和情境性 .如逃学 ,离家出走等 。 n 攻击型: 由于挫折造成的主观愤怒情绪,引起一系列攻击性的行为。其特点是对立性和爆发性。其主体多为胆汁质和外倾性人格 ,如打架 ,殴斗等。n 压抑型: 由于挫折造成主观焦虑 ,从而产生逃避、消极和自暴自弃的行为 ,其特点是隐藏性和持续性
5、。行为主体多为抑郁质和内倾性人格。如嫉妒、自卑等。 n 品德不良型: 主要由行为主体的不良需要引起 , 有意识地采取有害他人的的行为方式 , 从而造成严重违纪 , 损害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的后果。如偷窃 , 破坏公物等 。6青少年问题行为的成因n 一、个体自身的因素(生理和心理的因素)n 1.对社会行为规则的认知存在障碍p 对规则的意义障碍:不能正确领会规则,误解规则,不能把规则和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要求不符合青少年原有的需要或过于频繁却不认真执行 缺乏经验,不明是非 过多强制要求导致逆反顶牛 不公平对待损害信任和自尊n 2.动机冲突n 3.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n 4.挫折耐受力差n 5.不良
6、的行为习惯(偶然 必然,防患于未然)7发育受损或延迟 家庭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ADHD脑功能异常心理社会因素 活 动 过 度( Hyperactivity)冲 动 性(Impulsivity)注 意 缺 陷(Inattention)6.青少年问题行为的生物学因素(以 ADHD为例)8行为紊乱行为紊乱学习问题社交困难自尊问题学习问题社会交往困难自尊问题吸烟、上网和游戏 “ 成瘾 ”外伤违法问题学业失败职业困难自尊问题物质滥用外伤 /事故职业失败自尊问题社会关系问题外伤 /事故物质滥用学龄前 学龄 青少年 大学阶段 成人ADHD与问题行为的演化多动症 对立违抗障碍 品行障碍 9n 二、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外部原因(生态因素)n 1.家庭环境 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 家庭气氛不良 家庭结构的缺损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