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一)民俗的含义: 1.我国传统意义上的 “民俗”“风俗”概念:我国古言之“ 民俗 ”“ 民风 ”,几乎都是 治国之需要,其眼光所注意的,不外奢俭、劳逸、贞淫、忠孝、廉节、信实、仁让等方面。 与现代民俗学研究关注的对象、范围,研究的目的有很大的不同。 2、当代中国学术界 : “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风俗 :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民俗的分类 1.物质民俗 包括: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 2.社会民
2、俗 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娱乐习俗。 例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月日前后。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 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习俗: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清明节食俗 吃青团子(江南一带) 袍哥组织:四川以及周边地区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以会党为组织形式,以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商人为主体的民间秘密团体。它具有封建性、秘密性和特殊性。 亦官亦民的文化 .即人人皆称兄道弟,只讲义气二字的袍哥文化 . 3.精神民俗 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艺术
3、、民间哲学伦理观念。 4.语言民俗 包括:( 1)民俗语言: 广义的民俗语言:民族语言、方言。 狭义的民俗语言 : 民间俗语、谚语、谜语、 歇后语、街 头流行语、黑话、酒令。 ( 2)民间文学 : 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 5.游艺的民俗 包括:( 1)游戏:智能游戏:谜语、七巧板 体能游戏:捉迷藏、跳房 ( 2)竞技:摔跤、踢毽、赛马、简易棋类 ( 3)杂艺:杂技、戏法、动物斗戏 (三)民俗学 即专门研究民俗文化的社会科学 。 ( 四 )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表现在三个方面: A民俗是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 B集体性不排除个人的因素 C在流传中体现集体
4、性 传承性与扩布性 : 传承性:时间上的连续性 (纵向) 扩布性:空间上的蔓延性(横向) 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使民俗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 PS:1、 民俗的传承性 传承是民俗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 体现在三个方面 (P14) ( 1)教化功能,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 2)民俗传承积极、主动,有目的的进行; ( 3)表现为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即某项民俗事象的核心和母题依然保留。 五谷丰登、吉庆有余 始终是春节习俗的主题 ( 以年画为例: ) 2、 民俗的扩布性 :也称传播性,它是指民俗文化在空间平面上的伸展。 体现在三个方面
5、: 1)受功能的制约,有条件的向周边地域和民族渗透; 2)对异地、异民族民俗文化的吸收、消化和加工; 3)扩布方式的不同。 两种扩布方式 :1.自然进行的正常的扩布方式 2.非正常的扩布 战争灾荒瘟疫造成大规模迁徙。如:三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 稳定性与变异性 (一)民俗的稳定性 经济基础不变,民俗文化就稳定。不少的民俗传承至今,说明民俗文化的稳定。 例: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划龙舟、饮雄黄酒、驱瘟逐疫。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 (二)民 俗的变异性 民俗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的自发和渐进的变化。 造成变化的原因: 1.语言和行为 , 口耳相传的传承手段;田野考察例证:民间故事都有异文。
6、2.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变异 。 例:端午节习俗。(核心习俗驱瘟逐疫未变) 江南:划龙舟、吃粽子、喝搽雄黄酒、带香包。 西北:插杨柳、喝搽雄黄酒、拴五色丝线、带香包。 3. 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使民俗产生变异 例:婚礼、丧葬 4.受民族心理的影响使民俗发生变异 例: 中秋节:蒙古族不过中秋。 原因:一不是本民族的节日。第二,汉族的中秋节后来附会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内容。 类型性 :又称民俗的模式性,是一种定型化的思维习惯和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是集体创造、流传,形成的民俗特点。 例 1:民间故事的类型性。例 2:民居的类型性。 规范性与服务性:民俗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强大的约束力量,迫
7、使人们在一定的道德和习惯规范中行事。例:家族:家规、家教、家法;村落:村规、村约;婚姻、丧葬、祭祀有一定的程序和规范。饮食结构和进餐方式有大体的规范。 服务性: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服务于民众的心理需要 满足民众的审美需要 (五)学习民俗的意义(民俗学研究的实用价值) ( 1)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 2)发扬优秀民俗传统,吸收其他民族良好习俗,抵制各种陋俗; ( 3)为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如开展民俗旅游活动, 开发民间工艺、烹饪、服饰、医药、民间文学等方面的产品等等。 物质生产民俗 1、物质生产民俗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特定地区、社会群体中的大众,在一定生
8、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包括: 农业民俗;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和交通民俗等。 物质生产民俗反映的主要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2、特征: A、地域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条件。 B、季节性:物质生产民俗的形成受时令节气的制约。 C、功能性:物质生产民俗首先(或主要)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 D、科学性:物质生产民俗是生产实践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一、 农业民俗 1、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民俗的特点: 农业生产民俗居于中心地位; 具有东方农业文化特色; 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2、分类
9、: A、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 了解:农历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B、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 C、 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 D、 农业祭祀、禁忌习俗 ( 1)岁时祭祀 : 农业丰收主要靠大自然,把丰收的希望寄托于神灵 例 :元旦:祭天、祭神农,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2)禁忌普遍 a.不科学的禁忌 例:逢五不耕田: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忌下田耕作。逢五耕作,俗谓之破五,破则不吉。 b.符合科学的禁忌 例: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避虫蛇 E、 祭田神、先农和
10、灶神的习俗 : 祭神龙求雨 F、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 ( 1)农具制作的习俗 不同的地形土质,农具不同 ;锄口的宽窄,锄把的长短就不一样 ( 2)操作耕作的习俗 耕作的方式:畜耕(畜类、畜量),人畜并耕。 播种方式:耧播、撒播、点播、掩播等。 锄草方式:深锄、浅锄、横锄、间锄等。 G、 农业娱乐风习 例如:天全“祈谷灯” 越亮就代表心意越诚心 二、 狩猎、畜牧和渔业民俗 例:妈祖、东海龙王 三、 工匠民俗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社会分工产生了各行各业的工匠,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行业习俗。 1.工匠的技艺传承 ( 1) 例如:特殊生产工具,如 百工五法:矩、规、绳、悬、水。 最有代表性的:飞檐和斗
11、拱 ( 2) 工匠们技艺传承与绝技 如:家具上漆工艺 、硬木雕刻工艺 中国的“文房四宝” 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安徽屯溪 胡开文墨店(视频) ( 3) 工匠中流传的艺诀、艺谚。 2 工匠的行业习俗 (表现在师承制度、职业行话、行业禁忌和祖师崇拜方面) ( 1) 师承制度 从选徒、拜师、传艺到出师,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师傅对徒弟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 ( 2)职业行话 即 “行业语”,为本行业的技术保密、信息交流等特殊需要而创造、传承的一种同行用语,外行人很难明白其中含义。 ( 3)行业禁忌 各行各业的工匠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禁忌和行为禁忌。 例如:木匠上梁要避女人 ( 4)祖师崇拜 祖师崇拜
12、是我国各类工匠传统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逢祖师生日、重要节日或重要工程开工之日,要举行隆重的祭典。 3.工匠民俗的重 要特点 ( 1)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师徒关系的亲缘化:艺徒多是自己的子弟或亲戚,是系谱性的典型表现。 工匠来源的地域性:系谱性的表现之一,如西安的厨师,扬州的三刀匠(厨刀、剃头刀、修脚刀)。 ( 2)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技术绝对保密 (如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等。 ) 弊端 (保住了名牌,也导致绝技失传。 ) ( 3)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普遍迷信;寻求神灵的保佑 祈祷祖师;语言行为禁忌,用行话隐语。 四、 商业与交通民俗 1.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 1)集市 原始的交换方式 云南苦
13、聪人 充分信赖的一种无言交易 集市大约兴起于殷商时代 集市特点 ( a)定时:每月九集者最普遍,相邻的集镇集贸时间错开。 ( b)定点:北方叫“集”,江南叫“市”,两广叫“墟”,云南叫“街子”,川黔叫“场”。去集市称 “跟集”、“赶场” 集市中特殊的民俗现象 ( a)招徕顾客的叫卖声和敲击声 ( b)特有的交易方式:“袖语”(“摸手”,别称“袖里吞金”) “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 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2.)行商 特点:流动性的交易方式。 类别: A.资金雄厚:驼商队、马帮商队等;例: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 B.小本经营:货郎小贩。 民俗传承 市声 A.叫卖声。 B.敲击
14、声。 C.常见的敲击物: 拨浪鼓、小锣、梆子、铃铛、竹板和串铁等。 D.共同特点:宣传性、诱惑性、节奏性、一定的音乐性、极强的地方性。 (3).坐商 特点 : 固定摊位、店铺,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 特有的民俗传承 A.幌子: 旗帘、实物等夸张性模型物件。 B.字号牌匾: a.名家书写、精雕细刻、吉祥字组成店名 b.常用吉祥字取店名: 仁 祥 和 福 泰 兴 盛 恒 昌 荣 益 隆 例如:北京“同仁堂”“荣宝斋书画店” C.商标及商品的包装: 常用吉祥图案 (龙、虎、鹿、鹤、蝙蝠、梅、菊、牡丹等 ) 文字图案 (福、禄、寿、喜、万之类吉祥字衍化的。 ) 店主姓氏 D.现代商俗: 注意体现企
15、业的文化理念( CI) 挖掘历史内涵:如酒、食品 抢注商标潮 2.交通运输及民俗特点 ( 1)我国传统的交通设施及运输工具 古代最著名的陆上交通 (丝绸之路、西蜀栈道 、 四川广元明月峡古栈道 ) 最具民俗传承特点的桥梁 浮桥、索桥、溜索、石拱桥、独木桥、木板桥、石板桥 陆上传统交通工具 人力: 独轮车、架子车、人抬轿子、黄包车等。 畜力:马帮、驼队、牛车、马车、驴车等。 水上传统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大木排、牛皮船、木船、竹筏等 歇脚的交通设施:凉亭、车马店、货栈、码头等。 现代交通民间规则 : 行人靠右 行车靠右 交通的特权现象 迷信与禁忌 迷信车牌号 迷信出行吉利日 物质生活民俗 物质生
16、活民俗包括:饮食;服饰;居住;建筑及器用。 第一节 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鲁、川、苏、粤、闽、浙、湘、徽菜,称为八大菜系。 农业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麦稷为主。 (一)日常食俗 1.主副食 日常的主食:水稻、麦子、玉米、高粱等。 副食:蔬菜、肉类、奶类、饮料等。 制作方法因地而异。 2.日常食俗的食制 早、午、晚三餐制。两餐制、多餐制。根据季节、劳作而变化。 3.饮食方式 进食时,尊老爱幼。用餐时的禁忌;男女不同席、小孩不上席 (二)饮食文化 1.丰富的菜肴 ( 1)菜系众多: 京菜、川菜、粤菜、苏菜、鲁菜、湘菜、淮扬菜、潮汕菜 八大菜系:鲁、川、苏、粤、闽、浙、湘、徽菜 鲁菜:
17、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九转大肠、油爆双脆、葱烧海参 鲁菜被奉为宫廷菜,原料上,多选用畜禽、海产、蔬菜、善用爆、熘、扒、烤、锅、拔丝、蜜汁等烹调方法,口味咸鲜。列为八大菜系之首。 川菜: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龙抄手、韩包子、老城隍传统锅盔、毛血旺、钟水饺、担担面等 徽菜 无为熏鸭(先熏后卤) 闽菜 佛跳墙 苏菜 清炖狮子头、盐水鸭、醉虾 湘菜 东安子鸡 浙菜 西湖醋鱼 粤菜 -鸡烩蛇、龙虎斗、烤乳猪、太爷鸡、盐焗鸡、白斩鸡等 ( 2)选料广泛 :例: 四川火锅 (3) 烹调方式讲究: 烤、爆、炸、溜、煎、炒、煸、烩、熏、卤、腌、烧、炖 ( 4) 味型丰富: 仅典型川菜味型就 27 种:
18、家常、鱼香、怪味、红油、麻辣、酸辣、 煳辣、陈皮、椒麻、椒盐、酱香、五香、甜香、香糟、烟香、咸鲜、蒜泥、麻酱、芥末、咸甜、荔枝、糖醋、姜汁、豉汁、椒豉、茄汁、果汁。 2.菜肴文化含量高 ( 1)菜肴讲究工艺:刀法精细 造型唯美 讲究创意 例:熊掌豆腐、豆花鱼饺、火龙跃乾坤(烧蛇段) ( 2)菜肴讲究名号和文化内涵: 麻婆豆腐、东坡肘子、张飞牛肉、宫保肉丁、 一品海参、麻酱凤尾、 银芽海蜇、霸王别姬、金沙扣肉、三阳开泰、金钱豆腐 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内涵丰富: ( 1)吉祥数字:二(双) 三(多) 六(顺) 四(喻四季平安)八(稳、又谐音“发”) 九(大、阳数、极数)十(圆满,十全十美) ( 2)菜
19、品承载的吉祥信息 原料:鸡 鸭 鱼 兔 鸡鱼:小三牲,自古为中华吉祥物。 兔:吉祥物 鸭:常作御用食品。 ( 3)吉祥名称: 菜名穿金戴银裹玉:金钱豆腐 金沙扣肉 银针玉面 ( 4)菜名另类包装:轰炸大使馆:(红烧肥肠) 母子相会:黄豆炒豆芽!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红烧猪蹄,然后边上镶点香菜! 波黑战争:菠菜炒黑木耳 3.营造饮食环境 :巴国布衣酒楼 总结:饮食文化的特点: 1、 丰富的菜肴; 2、 选料广泛 3、 烹调方法讲究 4、 味型丰富 二、节日食俗 (一)食俗多彩,菜肴多具吉祥象征意义 例:春节食俗:吃“团圆饭” 。 菜肴:鱼(节庆有余)、留下鱼头(有余头)、芹菜(勤快)、葱(聪明)、
20、蒜(有算计等。 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 中秋节:吃月饼。 (二)少数民族的年节,食俗丰富 例: 布依族、壮族的花糯米饭; 藏族雪顿节的奶饼,酸奶子;彝族的砣砣肉,杆杆酒 (三)吉庆日子的食俗: 婚娶、建房、寿诞、 九斗碗 、 坝坝宴 九斗碗 :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即: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鱼、蒸浑鸡、蒸浑鸭、蒸肘子、夹沙肉、咸烧白。 “斗”在四川方言里,意指大的容器,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也是赞其菜多量足 三、祭祀食俗 祭祀食俗源于灵魂观念,祭品成为神人相通的中介,食用祭品可得神灵祖先的福佑。 祭祀对象:天、地、祖宗、山川、社稷 供品:五谷、蔬果、动物 四、待客食俗 例:
21、哈萨克族:“宰羊待客”(宰羊、客吃羊头两腮肉、遍尝各部位及心、肝,结束献碎肉); 彝族:砣砣肉 、 杆杆酒; 五、特殊食俗 (一)原始的平均分配传统 被称为见者有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有此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多有上山打猎,参加者可以分配猎物,路过见到猎物的也可以分到一份,甚至全寨每家都能分到。 (三)生产条件自然环境形成的食俗 鄂伦春族喝熊油御寒; 傣族食昆虫,如蚂蚁酱;苗族饮虫茶 (三)饮茶的习俗 1.茶品: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通常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 1) 绿茶 :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
22、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 绿色的特点。代表: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蒙顶茶等 ( 2) 红茶 :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 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名贵品种:滇红、英红。 ( 3) 青茶 (乌龙茶):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 ( 4) 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 喝工夫茶。 ( 5) 黄茶 :黄茶的制法有点像绿茶,不过中间需要闷黄三天 著名的君山银针茶 ( 6) 白茶: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名茶: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几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
23、、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蒙顶甘露、君山银针。 2.讲究饮茶环境 饮茶的理想环境: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 3.讲究茶具 功用:壶、杯、碗、盘 质地:瓷器、陶器、玻璃、铜器、铁器 4.讲究饮茶的方式 功夫茶、盖碗茶、大碗茶 5.茶与文化 茶与文人 、 茶与禅、道 、 茶与文艺(戏曲 曲艺) 、 茶与民俗(谈生意 民间纠纷 民间帮会) 填空 :茶艺包括 :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分为:表演性茶艺、实用性茶艺、宣传性茶艺 名解 :“三茶”: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四)饮酒的习俗 从酿酒
24、、酒具到饮酒的环境、方式都有丰富的民俗习惯。 1.酒的种类: 白酒 贵州茅台酒 (酱香型 ) 白酒 山西汾酒 (清香型 ) 白酒 四川五粮液 (浓香型 ) 广西桂林花酒 (米香型 ) 黄酒 浙江绍兴黄酒 葡萄酒 山东烟台葡萄酒 葡萄酒 吉林长白山葡萄酒 啤酒 山东青岛啤酒 露酒和药酒 山西杏花村竹叶青 2.酒具:各式青铜酒具、宝塔瓶、编钟瓶、 3.饮酒环境 吴彬酒政六则载理想饮酒环境: 饮人: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 饮地: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平畴、荷亭。 饮候:春郊、花时、清秋、雨霁、积雪、新月、晚凉。 饮趣:清谈、妙令、联吟、传花、度曲、返棹、围炉。 饮禁:华诞
25、、连宵、苦劝、争执、恶谑、喷哕、佯醉。 饮阑: 散步、欹枕、踞石、垂钓、煮泉、投壶、分韵。 名解:绍兴“女儿酒”:是女儿出世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夹墙之内的,直到女儿长大出嫁时,才挖出来请客或陪嫁之用。 服饰民俗专题 一、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一)服饰的构成要素 质: 服装原料的性质。 形: 服装的样式。 色: 服装的色彩。 饰: 佩带的饰物。 画: 服饰的花纹图案。 (包括人体图画 :文面文身) (二)服饰分类 四大类: 1.衣着:衣、袍、裤、裙、帽、袜、鞋。 2.装饰物 发的饰物 :夹、簪、钗、梳 耳的饰物 :耳环、耳坠 颈的饰物 :项圈、项链 胸腰饰物
26、 :胸针、腰佩 手臂饰物 :臂钏、手镯、戒指 脚的饰物 :脚铃、脚环 发的饰物 : 笄( j ):用途:固定发髻,固定冠帽。 簪:用途:安发 固冠 。 古代,男女通用;皇帝节日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钗 3.人体自身的装饰: 文身、文面、发式、画眉、描唇、镶牙、 染牙、束胸、缠足、染指甲 独龙族文面女 名解 :“天菩萨”:即彝族男子前额至头顶处留一撮头发,认为它是灵魂藏身之地,可以主宰祸福吉凶,也是男子的尊严所在,不准人随便触摸。 银饰:银饰,一方面显示富有和美丽,另一方面则具有更深的社会含义:作为民族的标志,它起到维系群体的作用。 在同一民族同一支系中,人们都必须佩带同样的银饰;作为崇拜物,它把同一祖先的子孙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作为婚姻标志,它给人们的婚恋生活带来良好的秩序;作为巫术器物,它从心理上给人们提供生活的安全感。 4.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与日常用品: 佩刀、腰刀、弯弓、背篼、荷包、挎包、手提袋、香囊袋、扇、伞 (三 )服饰的变化 三个阶段: 1.遮身蔽体,防寒御暑 特点 : 无性别差异;无年龄差异;无地区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