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之论据的使用一、基本概念: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笑话、民间故事、小说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事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二、论据的基本特点概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围绕观点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要简洁明了,其作用在于证明、支撑论点。三、论据的作用:1、事实论据是议论文最有力的武器,是支撑论点的钢筋铁骨。2、拥有充分的鲜活事实论据,既凸显文章内容之
2、丰富,又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注意:事实论据的基本要求: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新颖性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发生在过去,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为人熟知的事例换角度运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四、论据运用的几点疑问:(一)怎样选用论据,才能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有理也得守规,这一点古人就做得好屈原被贬,他有罪吗?可以肯定地说没有,虽然君主把他流放了,但他却守规了,遵守了君主的指令,他去了贬谪之地,如果他不守规,而是奋起反抗,他人头早就落地了,成了历史长河的一滴水,淹没在历史之中,而屈原也就不是那为国而自沉于汨罗的屈原了,他也就无法
3、表忠贞之心,流芳百世了思考:选文用屈原被流放的事例来论证“有理也得守规”这一观点,你认为恰当吗?明确:不恰当选文中用屈原遵守君主指令,去了贬谪之地的例子来证明“有理也得守规”,实在牵强文中还说屈原如果不遵指令而奋起反抗,就无法表忠贞之心而流芳百世,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比如,想了解屈原,可读他的离骚涉江天问等作品和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的经历,把握
4、其精神实质(二)材料典型,是不是都要选用名人伟人的事例?示例: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但是,当今之社会,当今之国家,本末倒置、不识原点
5、者,可谓不少例如部分官员心中已无公仆之心,反以封建时期“牧人者”自居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就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 GDP 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考:选文示例第三段在选例上有什么特点?是否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明确:选文第三段的用例来
6、源于现实生活,时代感强可看出作者善于关注社会时政、思考当下生活作者从反面列举事例:部分官员无视人民这一原点,置公众利益于不顾;众多公民没有原点意识,不愿承担公民之责这两个事例从“官”和“民”这两个角度展开,很有代表性,与文题“回到原点”的立意要求相契合,真实而有说服力,因而能体现“材料典型”的要求事实论据的“典型”,关键在于材料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征,具有说服力量所以,选用“典型”的事实论据,大可不必拘泥于名人伟人的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文学、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何愁“无米下锅”?(三)论据新鲜,是否只有新近
7、发生的事例才算新鲜?示例 1: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示例 2: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
8、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思考 1: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示例 1、2 的作者用例会不会落入俗套呢?明确:不会落入俗套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白居易、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名人,但示例 1 作者用白居易千里寄饼给杨大使的材料作为古代文化的事例与现代文化相比照,切入的角度很别致写的虽是旧事,在中学生作文中却鲜有人用,当然显得新鲜而示例 2 ,体现伽利略人格缺失的忏悔书更是让熟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我们倍感新鲜示例 3:表演和风格方
9、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大风格:既不是程派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的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平庸,以安详为风格 明确:示例 3 所用的事实论据新鲜示例 3 的作者是一位热爱并熟悉京剧艺术的考生,他巧妙地将题目“说安”化为“说京剧”,又将“说京剧”化为“说京剧的安祥”,自如地用上了自己所熟知而多数考生
10、陌生的京剧材料,在考场上自然脱颖而出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的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词,千人一面这样素材的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已不新鲜了倘若你了解某一项知识,倘若你熟悉或擅长某一门技艺,你尽可以根据题意大胆地让它为考题服务,因为你的体验会比别人更独特,深入,所以,这样的论据能让人耳目一新【课堂检测】1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找到事物的积极方面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然而,这位老太太整日都是烦闷的,
11、因为,她总是担心晴天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大女儿的鞋卖不好一位邻人开导她说:“您应该高兴才是呀,晴天,你大女儿生意好,雨天你小女儿生意红火”老太太一听心中顿悟,便开怀地笑了起来从这则小故事中,给我们的启示太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天天快乐,然而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尽如人意,给我们带来许多忧虑、烦恼,如果我们是个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会少几分不快,多几分快乐明确:不一致作者试图通过列举心情郁闷、终日为女儿生意而担心的老太太,受邻人开导后开怀而笑的经历,来论证“要懂得换位思考”这一观点但这与作文题目材料所蕴含的观点之一(换个距离思考)不吻合“换位思考”不等于“换个距离思考”换位思考
12、的实质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换个距离思考,由于距离的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将产生变化这二者不能混淆文题为“换位人生”也与作文材料的寓意相去甚远2、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不关心自己生命而得了一种病,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也要做,他满头出了汗,很是紧张在医生给他做手术
13、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 (摘自 200年高考全国卷作文生命高于一切)明确: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的事例材料作为论据,因为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而缺乏“共知性”的论据不具备典型性选文引述的主要材料“亲戚治病”,不够典型,缺少说服力“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有一个邻居”,不少考生举例时常常这么开头当然不是说不能举身边的事例,只是若缺乏独特的生活体验及
14、阅读视野而如此举例,会让人倍感乏味论据缺乏典型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疏于关注社会,缺乏阅读积累,举例范围就出不了家里的院门学校的围墙了(四) 怎样通过概括使材料成为议论文的事实论据?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则材料长达七百多字,为证明论点“善良是人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怎样将它概括为 150 字左右的论据?善良是我们的路标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1814 年 3 月,一支由 12 人组成的考古探险队从英国伦敦出发,进入了“死亡之海”,这支考古队的队长名叫詹姆斯,他年过花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当时进入沙漠后,这支考古探险队经常能
15、碰到许多死亡者的骸骨每当看到这些骸骨,他总会让大家停下来,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选择高地挖坑埋起来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詹姆斯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实在太多了,他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而不断地掩埋这些骸骨,消耗了考古探险队大量的时间,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考古探险队的行程于是,队员们对詹姆斯的意见都很大,他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可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但詹姆斯却固执得很,他对队员们说:“每一堆白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骸骨暴露在荒漠里呢?”詹姆斯虽然这样说,也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他开始化繁就简,把许多骸骨合葬在一起一个星期后
16、,詹姆斯带领考古探险队顺利进入了沙漠中心在这里,他们挖掘出了许多足以震惊整个世界的异常珍贵的文物但是,正当他们将收获装上骆驼,准备离开时,怪事出现了沙漠里先是刮起了黑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他们随身携带的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也失灵了结果,这支考古探险队在沙漠里转了好几天,也没有走出去,食物和淡水却开始匮乏队员们纷纷开始写下遗书,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危难之时,詹姆斯的突然说了一句:“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大家看着他迷惑不解詹姆说:“我们沿着那些坟墓走!”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大家最后,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留下的墓碑,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他们是第一支走出这片荒漠的考古探险队在接受泰
17、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这支考古探险队的每一个队员都这样感慨地说道: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摘自大公报)明确:概括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1)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论据的真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应简明扼要(2)在援引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要找出论点的关键词“善良”“路标”在文中的对应内容,即詹姆斯在率队掩埋沿途所见死亡者骸骨,并在墓前插树枝或立石头为墓碑以示尊重,后来因此得以走出困境的事迹(3)在对所写的事例进行概括时,可以适当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和评价,以突出转述的情感、态度倾向概括示例:十九世纪初,英国一考古队长
18、詹姆斯在率队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不惜消耗时间,将沿途所见的死亡者骸骨掩埋,并在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后来,当他们在沙漠中迷路时,正是那些“墓碑”帮助他们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善良成了这支考古队走出死亡、走向生命的路标2、 下面选文中对选用作事实论据的材料的概括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并作修改语言是风,沟通是帆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谢绝了不少记者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却没效果,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你看了围城后,可能会像吃
19、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于被钱老的妙语说服了明确:即便素材不长,也要切合论点进行剪裁凡是和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一定要叙述具体,交代完整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论据与论点油水分离概括材料时,要围绕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要体现自己的感情倾向和评价选文欲以“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为论点阐述语言与沟通的关系,但作者在叙例时,只是把这个故事照搬下来,并没有围绕论点对素材进行剪裁,未能凸显语言与沟通的关系修改示例: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拒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
20、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了(摘自 2004 年高考广东作文)点评:作者没有照搬素材,而是根据话题选择要素钱钟书的妙语,并指出其巧妙之处不失幽默又表达 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还告诉我们这一妙语的效果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知识渊博的老人这样的概括有力地支撑了论点五、 事实论据的运用方法之一: 繁例点例结合概念解说繁例点例结合 繁例是阐述观点、分析论证时用作事实论据的一两个富有代表性而又较为具体的事例。 它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使论据更直观、形象,论证更有力。 点例是与观点或情感具有
21、本质关联且材料之间富含相似性、逻辑性的一组概括性事例,它能拓展作者视野,增加文章容量,使文章显得材料丰富而有感染力。注意事项繁例点例结合 对新颖、别致、特有、 “独家新闻”式的事实论据,可写得确凿、详实、生动一些,将其作为为繁例;对一般的、常见的、不太新鲜的事例,可简要叙述,作为点例,点到为止。一篇文章若尽是繁例则显臃肿,若尽是点例则浮泛浅薄。一般而论,应是数个点例、一二个繁例。作用:繁例点例结合,能把定点挖掘和横向拓展,把详与略、深与广完美结合。突破点一:运用点例,有意地铺排与盲目地堆砌有何不同? 示例 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
22、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反而更加潜心钻研经史。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成为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示例 2:如果我们把仰望的视野放得更广阔一些,会发现文学史本身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法国文学之所以辉煌,正是因为既有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也有脚踏实地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而一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兼备而成。三千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繁衍
23、生息,创造发展,他们见事而歌,不平则鸣,这鲜活的情感故事,被诗经写实记下,记录的是先民们脚踏实地的一个个脚印。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仰望星空,发出了天问 ,问苍天,问星空,我们的民族从何而来?将去何方?一千多年前,李白仰望星空,在“日月照耀金银台,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瑰丽仙境中,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杜甫脚踏实地,即便是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中,担忧的也是国事民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仰望星空,仰望一个民族的梦想,脚踏实地,脚踏一个民族的行动。分析上面两则示例在点例运用上的不同效果。提醒:示例 1 叙例时没有紧扣观点阐述,凸显关键词,也没有对两个事例之间的关系
24、作任何剖析,只是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注意:在阐述每一个材料时都要指出材料与主题的关系,还应把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再深入剖析与主题的关系。示例 2 中点例丰富,雨果、巴尔扎克, 诗经 、 天问 ,李白、杜甫,紧扣话题,两两对举,从文学史发展的角度阐明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结合的关系,立意高远,文采飞扬。运用点例,有意地铺排与盲目地堆砌有何不同?盲目地堆砌点例是将几个点例简单地排放在一起,没有点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起不到论证的效果。有意地铺排点例是将几个点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剖析它们之间及它们与主题的关系,这样能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形成一种汪洋之势,收到一种厚重之效。小结:要正确地使用材料,就要准确地理
25、解、把握材料的内涵。要正确地运用作家作为论据材料,必须熟悉其经历、代表作品。要想以某历史人物事迹为事实论据,仅靠背“素材大全”之类的应试资料是不行的。要了解这一人物的人生经历,阅读其代表作品,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突破点二:点例组合形式有哪些?点例组合的顺序有何讲究示例 1:古往今来,凡成大事业者必有其美好的精神家园,将人性引向那条光辉的道路。莎士比亚的剧本和诗歌中对人性的礼赞;布克哈特对文艺复兴时人们的自尊自信和人格理想富有诗意的描述;拜伦、普希金、莱蒙托夫对自由理想的追求;歌德、惠特曼对人内在创造力的展现和赞颂;康伯内拉、布朗基、杰斐逊对改造人的内心的伟大热情;托尔斯泰、泰戈尔浩荡无边的人性
26、之爱种种追求引导人们走向精神家园,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在这个地理死角和社会死角,只有精神家园才是永恒的平等,永恒的和谐。示例 2: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 “兼听” ,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 “偏听” ,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示例 3:屈原一心为民实现清政,绝望之时,以身殉国,人民用划龙船吃粽子纪念他;司马迁冤受宫刑,含辱赋史,矢志不移,人民没有忘记他;鲁迅弃医从文,笔耕不辍, “横眉冷对千夫指,
27、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民永远怀念他;小平同志冲破阻力,改革开放,祖国面貌,一日千里,人人品尝着改革的甘霖,享用着改革的硕果,人民永远敬仰他;任长霞扫恶打黑,除暴安良,死后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帐如云;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被授予功勋科学家称号!是啊,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分析上面三则示例在点例组合上的不同特点。提醒:示例 1,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五个句子涉及 12 位文学巨匠、哲学大师,大师们对美好精神家园的追求引领人们回归善良、和谐的自我。点例排比的运用展示了作者开阔的视野,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气势强烈,论证有力。示例 2,运用点例对比的方式,用周公、刘备的“兼听”与楚怀
28、王的“偏听”对比来论证兴亡之道,使观点鲜明有力。示例 3,点例是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展开的。但选的都是国人的事例,在说明“这个世界,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回声”这一观点上,显得单薄。点例组合的常见形式有点例排比和点例对比。1点例排比指运用三个以上的句式相同的点例来证明一个观点。运用点例排比的方式记叙事例,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强化语势,增强论证效果。在运用点例排比时要注意:(1)所排比的事例之间要有内容上的某种相关性,这是运用点例排比的基础,如果事例间缺乏这种相关性的,就不能集中运用。(2)要注意在分述事例时,尽可能保持语言句式相似,从而形成排比,彰显气势与文采。可以使用设问或反问句式运用点例,以设问或反问形式,串起一个个典型例证,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读来颇有气势。2点例对比指运用两组点例形成对比,是非曲直一目了然,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