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方法统计测量 ( 共 137 个知识点) 分值:方法统计测量共占 40 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系统性原则,研究者不仅要将研究对象放在有组织的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运用系统方法去考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而理论则指导实践。 教育性原则,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 07 年选 5) 伦理性原则,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切忌采取违背伦理性原则的方法。“模拟监狱实验”因违反这一原则而受到广泛批评。 ( 02 年选 2) 除以上原则外,心理学研究还应遵循发展性
2、原则、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2. 系统方法论 答:系统方法论是指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答:(一)研究思路的生态化 (二)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 (三)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 (四)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五)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 第二章 研究设计 4. 研究课题的选择 答: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方面内容。 课题选择的原则有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5.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符合哪些标准 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作出
3、推测;以陈述句毫不含糊地加以说明;可以被检验;简单明了。 6.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04 年简 1, 05 年简 4) 答:明确研究目的,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 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 考虑数据整理和研究分析的方法。 2 7研究的信度 答: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所得事实、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 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有:被试方面有身心健康状况等等;主试方面有不按规定程序等等;研究设计方面有取样不当等等;实施方面有环境的各种难以控制的变化条件等等。 判定研究信度的方法主要有重复法、相似法、独立评判法。 8. 研究的效度 答:研
4、究的效度是指研究真实、正确地揭示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研究的效度主要有构思效度、内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和外部效度。 9. 构思效度 ( 00 年简 2) 答:构思效度是指理论构思的合理性及其转换为抽象与操作定义的恰当性程度。 要使研究有较高的构思效度,应做到:理论构思必须结构严谨、符合逻辑;严谨地对各种变量作出明确、严格的说明;给变量下明确的操作定义;消除或控制各种影响因素。 10. 内部效度( 09 年简 5) 答:内部效度是指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确定性,即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系由特定的自变量而不是其他的外部变量所引起。要使研究有较高的内部效度
5、,就必须控制各种外部变量如成熟因素、历史因素、前侧效应、统计回归效应、被试选择上的差异、被试缺失产生的效应等等,消除它们对研究结论的影响。 11. 统计结论效度 答:统计结论效度是检验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的指标,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研究误差、变异来源于如何适当地运用统计显著性检验。要提高统计结论的效度,应做到:必须保证数据的质 量;选用适当的统计程序;适当增大样本的容量。 12. 外部效度 ( 02 年论 2, 10 年选 10) 答: 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外部效度可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种。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适用于被试所来自的总体的程度。生态效度
6、是指研究结果适用于其他研究条件和 情境 的程度。 要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应注意在研究中消除和控制以下因素:被试的代表性差;操作定义不明确;研究对被试的反作用;事先测量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影响;多重处理的干扰;实验者效应;研究与实际情境相差较大;被试选择与实验处理的相互关系 13 取样: 答:取样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全体的代表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所抽取的那部分称为样本。 取样 一般应遵循代表性原则和随机性原则。代表性原则要求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有效地代表总体。 随机性原则 要求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01 年 简 5) 取样的程序。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规
7、定研究的总体;确定样本的容量(即样本的大小);确定抽样方法并选取样本;统计结论(从样本的统计数字估算中总体的有关参数)。 3 14 取样的基本方法 答: 简单随机取样法 ,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几个单位作为样本,其具体方式有抽签和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两种。( 05 年选 11, 09 年 选 11) 系统随机取样法 ,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做等距取样。 (00 年选 7) 分层随机取样法 ,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即层),然后根据类型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单位的
8、数量。最后按随机原则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 整群随机取样法 ,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准分为许多群,然 后按随机原则从这些群中抽取若干群作为样本。 多段随机取样法 ,是先将研究总体各单位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群,作为取样的第一级单位,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将第一级单位分成若干子群,作为取样的第二级单位,如此类推。在各级单位中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 15. 取样误差( 03 年简 3) 答:取样误差是指样本统计值与总体相应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取样误差越小,则根据样本的研究结果对总体作出的推论就越为精确。 取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为: Sx=S/ n ,其中 Sx为取样误差(即样本标准误), S 为样本的标准差,
9、n 为样本容量。当小样本时,可用 n-1 代替。( 00 年选 14) 一般来说,对于特定的研究总体来说,要减少取样误差,就必须增大样本容量。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6. 样本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10 年简 5) 答:最佳的样本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搜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取样误差减到最低程度。 样本大小通常取决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研究的类型;预订分析的精确程度;允许误差的大小;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取样方法等。( 01 年选 10) 如果要求的精度高、允许的误差值小、研究总体的异质性大,就要考虑使用较大的样本。 17研究变量 答:研
10、究变量是指在性质上、数量上可以变化、测量或者操纵的条件、现象、事件或事物的特征。 自变量即在研究中有意加以改变、操纵的事物、 条件或特征 。 ( 08 年名 5) 因变量即在研究中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关因素或特征。 18. 无关变量存在于 5 个方面 答:被试方面、主试方面、研究设计方面、研究实施环境条件方面、数据处理方面。 19.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答: 消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统计法 。 消除法是指通过采取一定 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 00 年选 9) 恒定法是指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
11、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05 年名 5) 平衡法是指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其效果平衡而对某些既不能被消除、又不能被恒定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平衡法的具体方式有对比组法和循环法。( 02 年选 14) 统计法指当无关变量的影响无法消除或未能加以控制,而其影响已经测定和已知时,可以用4 统计的校正或调整将这些影响从研究结果中排除。( 07 年选 17) 20. 抽象定义 答:指对研究变量或指标本质的概括,以揭示其内涵,并将其与其他变量或指标区分开来。 21.操作定义 ( 04 年论 1, 09 年名 5) 答: (1)操作定义的含义:操作定义指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
12、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 2)操作定义的特征:可观测性 ,作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 (3) 操作定义的作用: 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它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它有利于提高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 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22操作定义设计的原则 答:科学地设计操作定义,必须遵循对称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 对称性原则是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相对称,不能过宽或过窄。 独特性原则是指操作定义必须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独特特征。 23 操作定义常用的设计方法 ( 04 年论 1)
13、 答: 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 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动态特征描述法 : 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静态特征描述法 : 是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来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 第三章 搜集研究资料的基本方法 24观察法 答: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方法之一。 观察法的主要类型有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有结构观察
14、和无结构观察、叙述观察和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 25.参与观察( 09 年简 4) 答:参与观察即局内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根据参与程度的不同,参与观察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主要用于探索性研究。选用参与观察需要考虑:观察者自身的条件,如时间是否充足等;被观察者的条件,如被观察者或团体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等。 参与观察的实施步骤:界定问题、进入情境、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和呈现结果。 26.非参与观察 答:非参与观察即局外观察,指观察者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5 27. 取样观察 答:取样观察是指依据
15、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来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 时间取样观察策略由沃尔森提出,指根据事先确定的维度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和记录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收集三方面的资料;某一行为或事件是否出现或发生、出现或发生的概率、出现或发生的持续时间。它适用于经常发生或出现的行为和易被观察到的一些外显行为。实施步骤是界定问题和对象、编制记录表、记录和分析资料( 07 年简 3)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是指对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有选择的取样观察,但选择的单位是行为 事件本身。 28. 行为核查表策略 答:行为核查表是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 编
16、制行为核查表的步骤:根据研究目的确定观察内容;将观察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为观察的目标行为;在核查表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排列目标行为;根据所需要的有关信息来制定项目。 常用的行为核查表有行为出现状况核查表、行为特征核查表。 29. 观察代码系统 答:观察代码系统是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以观察和处理的细小类别或单位,并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的一整套符号系统。 常 用的观察代码系统有数字型代码系统、符号型代码系统。 30访谈法( 08 年简 3) 答: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搜集研究对象某些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访谈法的最大特点在
17、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访谈法的主要类型有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一般访谈与特殊访谈。 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灵活性较强、针对性较强、可靠性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并能进行较为深入、广泛的研究。不足是研究结果易受访谈者素质的影响,难以量化处理,比较费时费力,某些问题不宜进行访谈。 31访谈法实施的过程和技巧 答:(一)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二)接近访谈对象 (三)对付拒绝的技巧 (四)谈话和提问的技巧 (五)追问的技巧 (六)访谈的记录 (七)访谈的结束和再次访谈 32问卷法
18、答: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6 问卷法的类型有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还有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和报刊问卷。 33. 问卷的一般结构( 05 年简 3) 答: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 题目即问卷的标题;前言是对问卷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的简要说明;指导语是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问题和答案即问卷的内容;结束语常常是以简短语句对研究对象表示感谢。 34. 问卷设计 答:问卷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目的 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问卷设计由设计、初步设计、试用、修改等一系列工
19、作组成。 35. 问卷法实施的一般程序 答:问卷法实施的一般程序包括被试的选择、分发问卷、回收问卷、结果处理和分析。 36测验法 答: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推论和量化分析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验通常具有间接性和相对性两大特征。预测和诊断是心理测验的两种基本功能。 心理测验的种类较多,按内容类别可分为能力测验、学绩测验与人格测验;按测 验方式可以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按使用的材料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作用目的可以分为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预测性测验;按要求可以分为最高作为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37.
20、 经典测验理论 答:经典测验理论又称真分数理论,由基本假设、信度和效度等概念组成。 其基本假设共有四条,分别是 观察数据等于真实数据和误差数据之和 误差数据的期望值等于零 真实数据和误差数据之间线性无关 对所有被测对象误差数据的方差都是一个常数。 信度的测量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效度的测量定义为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的比率。 38实验法 答:实验法是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的显著特点在于:要操纵或控制变量,人为地创设一定的情境;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
21、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严格的研究设计,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心理学实验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可以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 根据实验中自变量数量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9前实验和准实验设计 答:前实验设计是最为原始的一种实验设计,它对任何无关变量都没有控制。 准实验设计是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设计,它对无关变量的控制比前实验7 设计要严格一些,但不如真实验设计控制严密。( 00 年名 2) 40真实验设计 答:真实验设计就是通常所说的实验设计,其特征在于对影响内部效度的
22、无关变量采取了严格的控制并有效地操作研究变量。它可以分为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00 年选 8) 被试间设计:即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不同的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 。 ( 01 年名 4, 02 年简 5) 被试间设计主要有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两类。随机组设计又称为完全随机化设计或独立样本设计。 被试内设计: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 全部 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 08 年选 17, 02 年简 5) 混合设计,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对某些(或某一)自变量进行被试间处理,而对其余自变量进行被试内处理的实验设计。 41多因
23、素实验设计 答: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同一实验研究中,操 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根据自变量的数目可以分为两因素实验设计和三因素实验设计。 根据被试选择和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类,可以分为完全随机化多因素实验设计、完全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和分组重测多因素实验设计。( 03 年论 2 指南 P211) 根据自变量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操作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被试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和混合变量多因素实验设计。 42. 现场研究法 答:现场研究法又称实地研究法。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综合运用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以探讨客观、接近自然和真实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43语义分析法
24、 答:语义分析法是运用语义分析量表来研究事物意义的一种方法。 44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一种方法。 45口语报告法 答:口语报告法就是通过分析研究被试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口头陈述,收集有关数据资料的一种方法。 46 社会测量法: ( 06 年选 17, 09 年选 6) 答:社会测量法是定量地揭示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即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各成员在该团体内的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有提名法、猜人测验、社会距离量表、关系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47定性分析 ( 06 年简 5)
25、 答: 定性分析是指对研究结果的 “质 “的分析。它是运用比较和 分类 、归纳和演绎 、 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具体等逻辑 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 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建构提供依据 8 48. 定性分析具 有以下特点 答:定性分析是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 定性分析侧重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 定性分析倾向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 49统计分析 答:心理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需借助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来进行,因此,定量分析也常常被称
26、为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具有以下功能: 可以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 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 可以训练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 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地位:一方面,统计分析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必备工具。另一方面,那种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是片面的、错误的。统计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50. 方差分析( 10 年简 4) 答: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数据中的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使用方差分析的条件是:总体正态分布;变异是可加的;方差齐性,即各处理内(即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 03 年选 6,
27、 05 年简 5) 方差分析的种类有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方差分 析。 51. 聚类分析 答;聚类分析又称分类分析、集群分析,是研究分类聚集的方法。它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按观察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别。可以分为样品聚类和指标聚类。 52. 判别分析 答:以已掌握的不同类别的样品为标准,结合所观测的不同样品的若干项不同的观测指标数据,建立一个或多个线性组合,成为判别函数,将尚待判断的事物加以判别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53. 因素分析 答:因素分析是一种统计技术,是从为数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出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又称因素)去替 代已有的一些变量
28、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提取因素的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影像法、主轴法。( 04 年选 9) 因素分析的计算步骤:首先计算所有变量的相关矩阵;因素提取;因素旋转。 因素选取后,一般要对因素进行旋转,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解释因素的意义。( 03 年选 10) 54. 因素负荷 答:因素负荷是指因素模型中,各公共因素和独特因素的加权系数。一般情况下,它是指公共因素的系数。 9 55. 公共因素方差( 06 年名 7) 答:一般用 h2 表示 ,又称为共同性或公共性,是指公共因素所决定的方差在观测变量总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56. 特征值和贡献率 答:特征值即每个因
29、素在所有变量上因素负荷平方之和。特征值越大,说明该公共因素越重要。( 02 年选 15) 贡献率指各因素的特征值在总的公共因素方差之和中所占的比率。贡献率越大,说明所抽取的因素越能反映观测变量的变异。 57.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08 年简 6) 答:要选择正确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问题的性质、数据类型和特征以及研究设计;二是各种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适用条件。 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变量的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研究设计类型。 第五章 研究结果的呈现与评价 58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与方法 答: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
30、揭示其意义。 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结果解释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指解释必须客观、真实;二是整体性原则,指解释必须综合考虑,全面思考。 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 推论法,即从已知的数据(统计结果)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 演绎法,即从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 归纳法,即 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 因果推论法,即通过由因推果或由果溯因来确定因果关系及其方向。 59研究结论的概括性 答:研究结论的概括性是指根据研究结果及其解释作出的研究结论可以应用或推广到其他情境或人群的合理性程度,也就是研究结论的普遍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研究结论的概括性包括内
31、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外部维度的概括性有被试之间的概括性、物种之间的概括性、情境之间的概括性。 内部维度的概括性有变量的概括性、方法的概括性、心理过程的概括性。 60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类型 答:正 交关系。也称虚无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包括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的关系。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的条件如下: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不能是虚型关系;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 确定因果关系的途径有归纳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32、)、实验设计法、统计分析法。 10 61. 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答:确定研究报告的类型;拟定提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 62.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 07 年简 6) 答:心理学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如下: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 63. 研究报告问题提出部分(前言部分)的阅读和评价 答:在这一部分,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 该研究要检验的假设是什么; 如果自己是研究者,怎样去检验研究假设 64. 研究报告研究方法部分的阅读和评价( 10 年简 6) 答:在这一部分,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作者的研究方法能否检验研究假设; 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是什么,被试如何取样,是否合理; 按照作者的研究方法,预测将取得怎样的结果; 自己提出的检验假设的方法是否比作者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