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答: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氏族开始分化瓦解,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开始形成。由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而货币正是固定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答: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 1)货币是商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能 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向交换的能力 ( 3)货币能够体现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2、3、货币职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答:(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贮藏手段(四)支付手段(五) 世界货币 4、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构成。 规定货币币材; 确定货币单位; 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建立准备制度。 5、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 1)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享有无限法偿能力 ( 2)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 3)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 4)货币储备金都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6、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答:( 1)国家
3、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2)货币由现钞与银行存款构成。 ( 3)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 4) 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必然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 ( 5)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约束,具有一定的伸 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重点: 1、信用的特征及其基本要素。 2、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作用。 1、什么是信用?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用的基本要素? 答: ( 1) 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特殊形式。 ( 2) 信用的特征: 信用是
4、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有二:一是偿还本金,二是要支付利息。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是在没有放弃所有权的情况下,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 3) 信用的基本要素 : 信用主体。其信用行为的双方当事人。 信用客体。其信用行为的交易对象。 信用的内容。即信用双方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 时间间隔。即贷款与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 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记载信用内容和和关系的凭证。 2、什么是信用工具?有哪些特点? 答: 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是记载信用内容或关系的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及债券等, 没有载体,信用关系将无所依附,借助这个信用工具实现资金或资本由供应者手中转移到 需求者
5、手中。信用工具也叫金融工具,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 信用工具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返还性 债权人按凭证记载偿还债务的时间,到期收回债权金额。 第二、流动性 信用工具迅速变为货币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第三、收益性 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第四、风险性 本金和预期收益的安全保证程度。 3、什么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实际相联系的 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特点: ( 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 ( 2)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性和分散性。 ( 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
6、经济周期相 一致。 (二)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 (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也存在局限性。 4、国家信用的特点及作用? 答:(一)国家信用的特点: ( 1)安全性高,信用风险小。 ( 2) 具有 “ 财政 ” 和 “ 信用 ” 的双重性。 ( 3)用途专一性。 (二)国家信用的作用 ( 1)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 ( 2)弥补财政赤字 ( 3)调节国家经济 5、什么是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它们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答:直接信 用 借贷双方不经中介机构直接融通资金。 特征:借方直接发行信用工具进行融
7、资,借贷双方直接联系, 间接信用 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媒介的资金融通。 特征:金融中介发行信用工具,使贷者资金流向借者,借贷双方不发生直接联系,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重点: 1、利率市场化。 2、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 3、利率的作用。 简述利息的本质? 答:马克思利息本质的观点: 1、利息直接来源于利润; 2、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3、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所以利息也就是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结论:从形式上看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从本质上看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 简述利息率的种类? 答:(一)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二)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三)短期利率与长期
8、利率 (四)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五)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六)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3、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应包括哪些内容?结合实际谈一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认识? 答:(一) 1、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只控制基准利率,金融资产的交易利率由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形成多样化的利率体系和市场竞争利率机制 。 是相对于利率管制而言的。 不是完全放弃管理,只是放弃了直接管制,间接管制仍然存在。 是逐步放松利率管制的动态过程。 2、内涵: 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 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 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利率应成为市场利率的基本
9、指针 政府和中央银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力。 (二) 1、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也要求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于金融市场发展。 利率市场化调整的杠杆功能发挥有限。 利率水平调整的主动性不够。 利率市场化的传导机制不够通畅。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 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总体规划 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 4、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利条件 宏观经济基本稳定,物价水平比较低,通货膨胀压力小。
10、金融监管能力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金融 市场逐渐完善,市场资金相对宽松。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对利率市场化的承受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银行、居民对于利率波动的敏感性不断增强。 5、利率市场化可能面临的风险 利率水平升高蕴藏的风险 价格制定权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企业高利率借款蕴藏着债务风险 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市场蕴藏的经济泡沫风险 银行过度竞争导致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一)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率的最高限。平均利润率利息率 0 (二)供求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借贷资本供 过于求,利率下跌。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上升。 (三)社会
11、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危机阶段: 由于货币资本需求增加而货币供给减少,会使短期市场利率急剧上升到最高限。 萧条阶段: 资本需求下降,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利率下降。 1 经济规模收缩,企业货币需求减少。 2 市场萧条,企业投资信心低,借贷需求下降。 3 个人因失业增加、工资停滞而消费意愿下降。 4 政府为刺激经济、增加货币供给,常常采取降息政策, 5 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意愿下降会导致银行存款增加。 复苏阶段: 经济开始恢复, 但借贷资本充足,利率不会上升。 繁荣阶段: (先平后升) 繁荣初期,生产迅速发展,但信用周转灵活,商业信用扩大,利率平稳。 繁荣后期,生产规模扩大,信用投机出现
12、,资本需求增加,利率迅速上升。 5、论述利率的作用? 答:利率的作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 调高银行存款利率能增加存款者的收益,从而能把再生产过程中暂时闲置的各种货币资本 和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集中起来,转化为借贷资本,形成巨大的社会资金满足经济发展 的需要。 (二)利率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 1、从利率对投资量 的影响的角度看: 当贷款利率调高时,贷款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 的收益率下降。从而企业的投资规模下降。因此,贷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同借贷资本总量呈 反方向变化。 2、从利率对投资方向的影响角度看: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利率水 平,调节信贷总
13、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差别再贴现利率引导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合理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三)利率对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1、利息影响利润,对企业形成压力,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通过差别利率扶优限劣,提高全社会资金使用效益。 (四)利率对稳定 物价的作用 1、调节货币供应量 2、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 第五章 商业银行 重点: 1、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 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种类 4、存款的创造过程 1、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答: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一)商业银行具有企业性质(二)商业银行是特殊
14、的企业 商业银行的职能: (一)充当信用中介 (二)变居民的货币收入和储蓄为资本 (三)充当支付中介 (四)创作信用流通工具 2、简述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答:商业 银行的业务经营原则: (一)盈利性 作为企业,追求最大限度的盈利。 (二)安全性 是银行资产避免风险损失。 (三)流动性 保持资产流动性,既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应付日常提现需要。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都包括哪些内容? 答: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分为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分为自有资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三大类。 中间业务是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代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
15、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包括: 一、汇兑业务 二、信用证业务 三、代收业务 四、同业往来 五、代客买卖业务 六、信托业务 七、租赁业务 八、其他新的中间业务 九、表外业务 4、贴现和放款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放款是到期后收取利息,贴现则是在贴现业务发生时从票据面额中预先扣除利息。 放款期限较长,而贴现的票据期限较短。 放款的申请人即为银行的直接债务人,而贴现的申请人并非银行的直接债务人。 放款利率要略高于贴现利率。 放款要在到期时才能还本付息,而贴现的票据可随时在市场上买卖,提前收回本息。 5、投资与放款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放款是银行应借款人的请求而发放;投资是由银行 以购买证券方式贷放
16、。 放款一般在到期以后才能收回;投资则可以随时将证券在公开市场出售收回。 放款一般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产业资本循环发生联系;而投资一般用于证券投机活动,不和真实资本发生直接联系。 6、说明存款的创造过程与原理? 答: 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客户取得借款后,不提取现金,全部转入另一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接受这笔新存款的银行,在存款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存款准备金。它在保留一部分法 定存款准备金后,又可以将超额准备部分用于发放贷款。这样,又会 出现另一笔存款。如此不断延续下去,即可创造大
17、量的存款。 第六章 中央银行 重点: 1、中央银行的性质 2、中央银行的职能 3、中央银行经营业务的原则 1、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答: 中央银行是代表政府监督管理金融活动的特殊机构。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监管机关的作用,首先是通过向政府和其他应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来实现的。 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经营一般的银行业务,而是按照有偿信用原则 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 中央银行还以所拥有 的经济力量来对金融领域以及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监督、控制和调节。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通过所制定的货币政策,是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保持适度水平,以使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趋于均衡。
18、中央银行会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监督各种交易活动按章行事,并直接参与交易,干预操纵,防止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使之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2、中央银行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那些? 答:(一)按照中央银行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划分: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二)按 照中央银行的性质划分: 调节职能、管理职能、服务职能 3、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有哪些? 答:中央银行经营业务的原则: (一)不经营一般银行的业务。 (二)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不支付存款利息。 (四)资产具有较大流动性。 (五)业务活动公开化。 4、简述中央银行资产负债
19、业务的基本内容? 答:(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 2、代理国库业务,吸收财政性存款。 3、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第七章 金融市场 重点: 1、金融市场的要素 2、金融市场的功能 3、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基本种类及其内容 1、简述金融市场要素。 答: (一)交易对象 货币资金 (二)交易工具 金融交易的凭证,简称金融工具 (三)交易主体 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分为资金的供应者、需求者、中介者和管理者。 (四)交易价格,即交易对象 货币资金的价格。 (五)交易组织系统 2、金融市场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配置资源的功能 1、金融市场扩大了资金供需双方融资机会,便利了金
20、融交易,降低了成本。 2、通过金融资产流动 ,将社会资源由低 效部门向高效 部门转移,优化资金和资源的配置。 (二)资本积累功能 以利率和收益为动力,通过购买信用工具,集中社会资本,使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 (三)调节经济功能 1、通过对金融工具的选择,达到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 2、在宏观调控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依靠金融市场来实现。 3、通过促进利润率平均化,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 (四)反映经济功能 1、通过个股价格变化,反映公司经营管理和经营效益的状况; 2、通过银根的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3、通过信息收集、传播网络、以及与国际金
21、融市场的联络,及时反映和了解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动向。 4、通过利率和证券价格的变动,反映社会资金供求情况,为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3、简述货币市场 和资本市场 的基本种类。 答: 货币市场按交易工具的不同,一般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大额可让定期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等。 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投 资基金市场。 4、普通股和优先股都具有哪些特点? 答:(一)普通股是股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不具有固定的收益和本金偿还的承诺。 2、普通股股东享有对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权。 3、普通股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 4、普通股股东有权分享公司红利。 5、普通股
22、股东 具有剩余资产索偿权。 (二)优先股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普通股具有优先全的股票。优先股的特征有: 1、有固定的股利。 2、具有优先分配股息和清偿资产的权利。 3、表决权受到限制。 5、普通股筹集资金的利弊有 哪些方面? 答: 优点: 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金具有永久性,可以在公司存续期间自主安排使用。 无固定的股利负担,也没有还本的压力。 普通股筹集的股本,代表资金实力,是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 发行后可以申请上市,提高股票流动性,增强公司的投资能力,也有利于股东财富的增值。 缺点: 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较高。 普通股筹资会增加新股东,分散公司的控股权。 增发新股会降
23、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引发股价下跌。 股票上市后须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保密性差,股票交易也容易被人为操纵。 6、优先股筹集资金的利弊有哪些方面? 答: 优点: 优先股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长期权益资金,无到期日,无须偿还,资金成本相对固定。 可以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和举债能力。 发行优先股票不会分散股东的控股权。 缺点: 资金成本仍高于债券, 发行量过大会因股息固定而带来财务负担。 第八章 国际收支与外汇 重点: 1、国际收支的调节 2、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人民币汇率及现实问题 3、国际储备的管理 1、如何理解广义的国际收支? 答: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
24、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 1)是一定时期对外 交往的全部发生额,是流量和时期数字。 ( 2)包括涉及外汇收支和不涉及外汇收支的交易。 ( 3)是记录发生在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判定的条件: 居住的地点 居住的时间长短(大于 1 年)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答 :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国际收支项目及金额的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账户。 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对国内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 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
25、济周期的影响 2.经济结构的影响 3.货币失衡的影响 4.汇率变动的影响 5.偶发原因 4、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措施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财政政策 ( 2)货币政策( 3)汇率政策( 4)外汇缓冲政策( 5)直接管制 5、简述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答: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折算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 6、影 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 1.经济状况 2.国际收支 3.货币流通 4.利率水平 5.其他因素(
26、政治、政府政策、外汇管制、心理预期、金融投机等因素) 7、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贸易和国际收支 2.资本流动 3.国际储备 4.物价水平 5.国际债务 6.国际经济和金融关系 8、谈一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认识? 答:(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历史回顾: 在 1953 年以前的经济恢复时期,采取 “ 物价对比法 ” 。 1953 年以后,国家进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阶段。 汇率不是作为调节进出口和外汇收支的杠杆,更多地是 作为外贸经营的内部核算手段。 1973 年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浮动汇率制,各国货币汇率经常浮动,为避免产生消极影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适当水平,采用 “
27、一揽子货币 ” 的计值方法。 改革开放之后,外贸发展、外汇收支的规模迅速扩大,外汇管理也适当,相当部分的机构拥有可自行支配的外汇,外汇的供求状况对汇率产生了影响。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外汇调剂市场应运而生,在国家公布的官方外汇牌价之外又出现了国内外汇调剂价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双轨制。 1994 年后我国实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二) 1994 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 第一、从 1994 年 1月 1 日起,实行汇率并轨,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二、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 第三、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28、。 第四、停止发行外汇兑换券,已发行的逐步兑回。 第五、建立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 第六、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将融入世界经济,实现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并走向国 际化是大势所趋。 9、国际储备的管理 答: (一)储备需求的数量管理: 1、国际收支状况 2、经济发展状况 3、汇率制度 4、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 5、经济周期的变化 6、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二)国际储备质量管理 1、筹备资产形态结构的管理 2、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 专题: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分析 一、人民币升值的
29、压力分析 1、国际压力:主要是来自美、日和欧盟方面的压力,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人民币价值低估。 ( 2)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 。 ( 3)人民币不应随着美元贬值而贬值。 ( 4)中国商品出口的快速增长 ,抢占了一些国家的市场引起贸易摩擦。 ( 5)弱势美元政策的延续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加大。 ( 6)油价、铁矿石等持续高位使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加大。 ( 7)周边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持有。 2、国内压力: ( 1)经济快速增长。 ( 2)外贸连年顺差和外资流入。 ( 3)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居高不下。 ( 4) 1994 2004 人民币汇率 10 年没有调整
30、,而中国经济和国力已发生巨大变化。 ( 5) 面临短期通货膨胀的压力 。 3、市场预期改变本外币供求: ( 1) 居民:在升值预期下,为规避风险以美元换人民币、个人收入汇回等方式调整资产结构。房市、股市持续上涨导致外汇大量汇回投资。外汇储蓄减少。 ( 2)企业:为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以提前收款、推迟付款方式进行货币资产的调整。外资企业减少投资收益汇回。 投资收益的净流出大幅减少,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大量增加,增加了我国市场的外汇供给量。 二、人民币汇率升值利弊分析 (一) 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进。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
31、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 GDP 国际地位提高 9、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二)人民币 升值的不利影响: 1、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压力 2、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 3、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4、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5、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会受到直接冲击 6、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三、目前汇率改革问题 (一 )1994 年改革的外汇体制 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的特点: 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
32、确定和调整; 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统一的汇率。 3、亚洲货币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态,并单一盯住美元。 4、国内外物价水平变动和出口成本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调整的主要依据; 5、汇率制度虽属管理浮动,但是事实上一直实行的是固定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不合理。 (二) 2005 年 7月 21 日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 1、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加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33、汇率由 1: 8.2765 元改为 1: 8.11,升值 2。 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第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 0.3。 进一步减少外汇管制,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可控的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 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预 警体系,严厉查处外汇违法违规问题。 2、改革的核心目的: 放弃单盯美元,改盯一篮子货币,以建立调节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释放人民币潜在的升值压力 。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创造条件。 3、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主动性、可控性、渐进行。 专题:中国外汇储备问题
34、 一 .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 1、国际收支顺差。(出口大于进口)。 2、买入外汇。这主要是政府为干预外汇市场而进行的。 3、出卖黄金储备; 4、外国投资流入本国; 5、 本国对外举借外债; 6、短期资本流入,主要是投机资本流入。 二、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 1、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是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 ,企业出口势头也十分强劲。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则意味着投资机会增多,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对国际投资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再加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认真履行承诺,扩大外商投资领域,为外汇流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经常项目保持较大顺差,为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鼓励下,近几年中国进 出口贸易的形势一直较好,经常项目连续保持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