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车辆事故预防技巧一、如何利用后视镜进行预防性观察机动车必须安装完好有效的后视镜方可运行。这是对机动车辆安全设备的要求之一,也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措施。驾驶员驾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除要集中精力观察前方动态外,还要用余光通过后视镜观察左、右侧及后面的情况,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 才能保障运行安全。前方情况观察比较方便,而左、右侧及后方情况, 必须借助后视镜反映。起步前,从镜中看看后方是否来车; 行驶中,观察有无欲超车辆; 交会、让车、转弯及变更车道等,均应从车前两侧后视镜中收集交通信息,方能迅速作出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因此,后视镜在车辆安全行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驾驶员的眼睛和助手。二、
2、行车中如何处理好各种信息防失误行车中处理好各种信息防失误,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时刻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是处理好各种信息的前提条件。二是保持正确的驾驶姿势和清醒的头脑,养成一进驾驶室就认真操作的习惯,是处理好各种信息的基础。三是要有预见性,万事留有余地,不要存侥幸心理。四是行车中须文明礼貌,尽量不给它车造成突显信息三、 提高驾驶员的反应能力防意外行车安全与否,有时就在处理意外情况的一刹那,提高反应能力是处理好意外情况的基础。一要集中注意力。这是快速反应的前提。二要操作技术熟练。这是反应准确的保证。三要思维敏捷。这是反应迅速的关键驾驶员在对客观情况的思维过程中,尽量减少阻滞犹豫,要流畅通达、反
3、应迅速,特别是对突发紧急情况, 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判断,迅速反应熟练操作,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四、判断各种车辆动态防突然(一)预防自行车突然横穿。骑自行车人一般具有以下心理特征:胆怯心理, 骑车人一无驾驶室、二无头盔,一旦出事就是弱者,所以骑车过程中离机动车越近,机动车的速度越快,骑车人就越害怕;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的表现较多,如从小巷、支路突然驶出,逢闹必看, 喜阴避晒;超越心理, 一般骑车人都有骑车抢时间、争先恐后的心理,特别是男青年遇到前面自行车速度慢就非超不可,甚至好骑快车、好抢道。因此,行车中如遇有与自行车混道行驶时,应根据骑车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主动减速避让, 随时日做好停车
4、准备,以确保安全。(二)预防两轮平板车突然转向。两轮平板车速度缓慢,无法及时避让,故在行驶中远远望见时,驾驶员应及早鸣号示意,同时还须看清两轮平板车的装载情况。如车上装的是较长的毛竹、木材、混凝土预制件等,应考虑到如果平板车转向,平板车车尾会扫向路中, 这时要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措手不及;如遇装载很重, 速度很慢 ,汽车跟在其后绝不能急躁, 尤其是在上坡时,更要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待两车有足够通行条件时方可超、会车;如在狭窄的路上遇到平板车则更要有耐心。(三)预防摩托车突然穿插。摩托车的特点是速度快、稳定性差,具有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双重特点。驾驶摩托车的人多数是青年,其中还有些人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训
5、练,对交通规则也一知半解,再加上摩托车的速度快、声音小,不知不觉就会来到行人或车辆的跟前,因此, 对行车安全构成很大威胁。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必须对摩托车给予高度重视,密切观察其动态,保持足够的间距和横距, 预防突然穿插,以确保安全。(四 )预防小型汽车突然绕越。小型轿车的特点是轻便灵活,功率大 ,行驶速度快 ,加速性、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都好,在会车或超车时应主动让路。微型汽车的特点是体积小、灵活性好, 速度快, 超车多 ,经常出入医院、车站、码头、公园等处。行驶中遇有此类车辆,应多观察其动态,若在交叉路口遇见时,应预防其绕越; 遇其超车时,若道路许可, 应主动让路、减速、让超。(五)预防在停
6、站的公交车前突然有行人穿行。公共汽车的特点是体积大,载客多, 起步慢,起步和停站的次数多。在早晚客流高峰时,公共汽车的速度较快;上下乘客时,车前车后急穿道路的行人较多;进出站时, 非机动车辆绕越的比较多。因此,在绕越停站的公共汽车时, 应放宽横距,多鸣号(在市区中心和禁止鸣喇叭的地方除外),并严格注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动态,做好制动停车的准备。(六)预防汽车与货物擦挂。普通货运汽车一般多装满载,平均车速较高 ,有的驾驶员喜欢抢行,见前车车速慢就急欲超越,在人车相混的道路上, 不少货运汽车往往居中行驶,有的甚至还借用对方的运行车道。行驶中,如遇有这类货运汽车时,应多注意观察其动态, 并根据情况,采
7、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此外,还要注意观察载货车的装货情况,看有无体积大的或突出的东西伸出车厢,防止刮碰。(七 )预防拖拉机占道不让。拖拉机的特点是噪音大,行驶速度慢, 制动性能差 ,特别是手扶拖拉机的转向、制动性能更差, 操纵更为图难, 若拖带挂车行驶时还易摇晃。另外,有些拖拉机手原先多在农田作业,缺乏在公路和城市街道的行驶经验, 极易违章 ,有时占道不让 ,从而引发交通事故。所以, 与拖拉机相遇时, 要有耐心和警惕性, 以确保安全。五、判断各种行人动态防突然(一)预防少年行人突然冲向车道。少年行人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贪玩好奇、思想单纯,但不太懂得交通法则,也不太了解机动车的性能和对人的危害,所以常
8、在公路上打闹、追逐,玩滑轮车、练自行车, 甚至在车子上坡时爬车,玩耍中遇汽车时一阵乱跑,顾前不顾后, 为了抢拾玩具有时“奋不顾身”地冲到马路上来。因此,要特别加以注意,提前鸣号,做好防范准备(二)预防青壮年行人故意不让。青壮年是生命力旺盛的时期,感知敏锐 ,反应快 ,应变力强,对交通安全的知识较丰富,一般都熟悉行人应遵守的交通法规。但有的人故意不遵守交通法规,尤其是青年人在汽车临近时敢于“以身试车” 、“勇敢横穿”;有的在马路上并排行走,听到喇叭声也满不在乎。因此,在行驶中, 驾驶员要留心观察青壮年行人的动向对个别违反交通法规的人,一定要冷静、耐心、不要生气,更不要开斗气车(三)预防老年人突然
9、退回。老年人视力不足,听觉不灵,行动迟缓,常常不能正确估计车速和自己横过马路的速度,准备横穿时犹豫不决,有时行至中途看到左边有车开来时又突然退回。老年人行动慢,躲避车辆能力差,尤其是老太太更是如此。老年行人比较谨慎,胡乱横穿马路的不太多;在与车子同方向前进时,常避让在路旁, 目送车子过去后再走路;与车子相对行走时,一般都主动让车。(四)预防女性行人突然跑向对面同伴。女性在路上行走较为迟缓喜欢成群结队,拖儿带女。她们在成群行走时,嬉笑言谈会妨碍对汽车的感知,听见喇叭声之后,胆大者向对面跑去,胆小者就地避让, 也有跑向对面后发现同伴没跟来又跑回去的。带着孩子上街的女性,她们大多是一手领着小孩,一手
10、提着物品,此时横穿马路的速度更会大大降低,驾驶员对此更要小心谨慎。(五)预防外地行人左右排徊。外地行人到车站和码头的多,且携带行李 ,行动困难 ,再加上人地生疏、交通不熟, 往往东张西望。在很远处看见汽车驶来,就急忙闪躲到道路的一边,但待汽车临近时, 又觉得自已所处的地方不安全,以致惊慌失措,左右徘徊 ,甚至会向道路的另一边跑去,从而发生事故。驾驶员遇到这种类型的行人时,必须认真观察、提前减速,并设法使车辆在离他们较远处驶过,切勿在车辆接近时突然鸣号以免对方盲目躲闪,发生事故。(六)预防农村行人横穿马路慌慌张张。农村人初进城市时不熟悉道路和交通法规,常慌张地横穿马路,有时想抄近路,即越出人行横
11、道斜向行走, 再加之对车速估计不准,从而发生事故。有的农村行人在来车尚远时,徘徊犹豫,不敢横穿,车子近了,反而横穿马路, 这些人肩挑背负的物品较多、所占的空间也较大,同时还喜欢东张西望, 对过往汽车的警惕性不高。农村人进城时所发生的事故,大多数都发生在横穿马路的时候因此,如遇这种情况应减速绕行。(七)预防痴呆人和精神病人突然冲向来车。痴呆人和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是神态反常。他们有的情绪低落,呆头呆脑,自言自语 ;有的嬉皮笑脸 ,手舞足蹈, 乱叫乱喊。由于他们已失去理智,所以往往出于自发, 或受人唆使做一些常人不该做的事,如迎着来车走来走去, 或突然冲向来车,趴于车轮下等。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设法低
12、速缓慢绕行,不可对其恫吓驱赶,若精神失常的人与汽车缠闹时, 驾驶员应关闭驾驶室门不要离开驾驶室与其纠缠,待其离开之后再起步行驶。(八)预防聋哑、盲人不知如何避让。聋哑人无听觉,对话只能用手势,走起路来往往只顾自己一味向前,对车辆的鸣号毫无反应。行驶中,遇到聋哑人时必须谨慎小心。盲人的听觉一般都比较灵,敏感性强, 他们手持探棒走路小心。一旦听到汽车喇叭声或汽车行驶的声音,就马上避让,但又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避让,往往欲避让却不敢迈步。所以,在行驶中遇有上述情况,驾驶员须密切观察其动态,并减慢车速,切不可鸣号不止必要时可下车搀扶他们离开危险区,然后驾车通行。六、安全滑行防失控汽车在行驶中,切断发动机动
13、力, 利用汽车惯性行驶,称之滑行。车辆滑行不仅可以节约燃油,而且对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均有一定帮助。但有些驾驶员为了节油,不顾行车中滑行条件而盲目滑行,以致造成车速失控而引发事故。汽车安全滑行的条件是:一是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特别是制动和转向装置要有效可靠,驾驶操作熟练,道路宽直视线良好。二是车辆滑行时不允许超过其额定车速,并应有充足的制动气压。三是新车或大修车初驶期,装载危险品和超高、超长物资等情况下不应滑行。四是在泥泞、积雪、结冰、陡坡、狭路、急弯、傍山险道和通过桥梁、铁路等地段时严禁滑行,道路不熟悉者不应滑行。五是采用转向助力和真空增压制动装置的车辆禁止滑行。六是在雪、雾、雨、
14、大风天气以及黄昏、夜间禁止滑行。七、控制行车间距防追尾影响行车距离的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车速对行车间距的影响最直接、最大。 “十次肇事九次快”,车速增大出现情况后驾驶员的反应距离随之增加,车辆的制动距离也因车辆动能的增大而随之增大。因此,安全车距要随车速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其次,天气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安全车距。遇风、雨、雪、雾天气、阴暗天气、夜间、黄昏等情况,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中枢神经疲劳, 感觉迟钝,知觉降低; 遇高温天气,驾驶员肌肉松弛, 心律加快,体力减弱, 无精打釆,心情烦躁,大脑皮层抑制性增强,应变能力下降, 操作灵活性减弱;遇低温天气,驾驶员肌肉收缩, 精神紧张,行动笨拙。因此,
15、 遇到以上几种恶劣气候条件时,则应降低车速, 适当加大跟车间距离。第三,路面对行车的安全间距影响也较大。主要是因为道路的附着力发生了变化。如果附着系数下降一半,其制动距离将增加倍。遇雨路、泥泞路、雪路特别是结冰路面时,其附着性能大大下降,使制动距离较正常路面增加约 1 至 6 倍。八、判断对方车速防冲突统计资料表明,有 26%的事故发生在超车过程中或与超车有关。这类事故中,又有 78%的事故是由于超车的驾驶员错误估计对方来车的速度形成冲突点而造成的。因此,正确判断对方车速极为重要。首先要从对面来车的外表(颜色、形状等)看清其型号, 从而对其技术性能( 最高时速)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当时的地形(
16、 上坡、下坡)和交通情况( 道路、车辆人员情况),凭视觉经验,根据观察对方一瞬间所行驶的距离,判断出它当时行驶的大概车速;同时, 还要注意由于对方心理作用而出现的车速瞬间变化(如抢或让),然后做出相应的正确预见和处理。九、预防超速行驶引发事故十次事故九次快,超速行驶是引发车祸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预防车祸 ,首先要预防开快车。预防办法主要有(一)科学地确定所驾车的 “安全车速 ”。(二)驾驶员在平时应给自己规定一条车速警戒线。(三 )控制必要的跟车速度。(四)根据路况及时变换车速。不同地区、不同路况,需要不同的车速相适应。驾驶员若经常行驶在高等级公路上,可适当调整车速,使之适应高速行驶; 若长期
17、在简易公路或山路行驶,同样也应调整车速, 让车辆适应中速或低速行驶。(五)保持合理车距。车速必须与同行车车距相适应,一般在较好的气候条件下,公路上的行车间距应保持在 30 米以上;在市区道路上保持在 20 米以上;繁华地区保持在 5 米以上;在雨水、泥泞道路上, 车距在 50 米以上较为安全;冰雪道路的车距应在 80100 米为宜。保持合理的车距,是防止车辆碰撞的有效保证。(六)注意道路交通标志。行车中要注意观察道路的交通标志,对于限速标志, 一定要严格遵守,绝不可视而不见。(七)正确选择行车道路。这主要是对城市驾驶而言,城市道路及些高等级公路均有超车道与行车道、高速与低速车道之分。高速车不应
18、在低速车道上行驶,而低速车也不应在高速车道上行驶。经济车速较低的车不要夹在经济车速较高的车流中行驶,经济车速较高的车也不要夹在经济车速较低的车流中行驶。十、预防疲劳驾驶引发事故驾驶员过度疲劳,感觉机能弱化, 容易引|起错觉, 注意力不稳定,注意范围缩小, 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精神恍惚, 反应迟钝,容易引起交通事故。预防的主要方法:一是科学安排体息时间。每天应保证 8 小时睡眠时间,尤其是保证夜间睡够、睡好。娱乐活动要有节制,晚上看电视、电影、打牌,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熬夜。长时间缺少睡眠,会引起次日头昏、乏力、失眠,容易引| 发车祸。二是行车途中感觉疲倦和瞌睡时应就地休息。切不可勉强行
19、驶,即使路程不远,也不能挺着开,可用冷水洗一下脸, 或喝点茶和饮料,也可以嚼点辛辣物。三是长途行车要计划好行程和途中休息、住宿地点。如果是车队行驶,头车要掌握好车速,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一般应在行车 2 小时停车休息 20 分钟,连续驾驶 2 个 2 小时至少停车休息 1 小时 ,每天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 8 小时,保证连续睡眠时间不少于 6 小时。驾驶员休息时,要离开驾驶室到车外活动几分钟,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变换体位姿势,使肌肉、神经、感觉等都得到短暂的放松。十一、预防注意力分散引发事故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由于汽车速度比较快,道路交通情况瞬息万变,驾驶员必须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开车上。否则,心猿意马 ,一遇情况手忙脚乱 ,势必引| 发车祸。预防的主要方法是:一是不带思想包袱出车。二是行车期间驾驶员不要与乘车人打闹、说话、开玩笑,以防分散注意力。三是行车中驾驶员不要和路上熟人打招呼,打招呼容易造成双方顾此失彼,引发车祸。四是驾驶员行车中不要边开车边东张西望。行车中,车外环境不断变化, 新鲜事、稀奇事以及各种强烈的刺激很多,如果不控制自己就非常容易肇事。十二、预防汽车起步引发撞车压人事故预防汽车起步引发撞车压人事故的方法是:一是看清车辆四周确实无人和其他障碍后,再鸣号起步。二是在人员较多的地方或在车库、市场装卸场起步时,要认真检查车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