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海市实验学校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方案一、课程定位:中学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累积其基本的素养。21 世纪的社会虽已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但仍然需要的是能够传承人类文明、知往鉴来的社会公民。所以在课程中凸现人类能动地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史进程的各个层面,有意识地拉近过去与现在的距离,在强调记忆所谓的重大史实,还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认识历史的经历和经验,从而构架起“证据史实史论”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在高中阶段特别要重点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因为历史是一种解释,不是一种叙述。只要有新的材料出现,只要从新的视角观察,历史就会有与已往不同的解释。有了这种能力,
2、学生就不会把教材中的“历史”当作是绝对客观的教条,且能形成言必有据的严谨态度。这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同时也可视作中学历史教育培养社会需要合格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历史学科对培养有学识、有理想又理性思考的公民十分必要二、课程理念: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历史课程旨在培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就、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坚持这样的课程理念:首先,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现代意识。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重要历史时期、主要区域、民族、国家的文明特征和标志性成果,并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及其影响。由此入手、潜移默化达到目标。其次,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
3、主线。这需要在教学中强调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文明历程中的创造活动,展现人类的执着追求和精神风貌。再次,要多维度构建历史课程框架,研究性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依据这些理念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规范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学校历史课程要形成包括基础、拓展、研究三种功能型课程的结构体系,构建按时序叙述与按主题叙述两种形式相互结合的内容结构。据此,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就明晰化了。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与基本线索、各主要文明的基本特征与相
4、互关系,理解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脉络与发展趋势。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视频等媒体材料、参加历史文化考察和 DIY 活动、分析问头、思辩讨论等多种学习和体验过程,初步掌握接受与研究、自主与合作等基本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初步具备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问题的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人类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搜集史料 能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途径,运用调查、访问等方式,从文献、音像、实物、当事人的回忆等材料中搜集史料
5、;能围绕主题,多渠道、有目的地搜集各类史料。 提取信息 能按一定的要求,提取史料中直接和间接的有效信息;甄别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2性,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解决问题 能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运用解释、论证或反驳等方法,史论结合,解决问题。交流成果 能用口头、书面等形式表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完善或辩驳。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水平是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要求和评价依据。学习水平按四个递进的层次分类。A识记与鉴别掌握公元、王朝纪年和按某些文明标志划分历史时期的常用方法;了解中外文明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制度、优秀成果的基本内容;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
6、甄别有关历史材料等。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与基本观点;掌握每个历史主题的基本线索与基本史实;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实或观点做出真伪或是非判断。 B领会与诠释领会中外文明的主要特征,理解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的影响;简单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运用已有知识,对有关史料或问题进行解释、梳理和提炼,作出必要的说明。C分析与综合运用提纲、表格或地图等形式,分析或综合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和历史地位。在新情境中采用多种史料,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发展进程、重要特征及其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优秀成果。D 评价与论证了解重要人物、重
7、大事件的基本历史评价;感悟重要历史时代特有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精神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意志和道德情操。依据各类史料,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作出评价;根据已有历史知识独立思考,阐释、论证相关问题。四、内容与要求1. 基础型课程根据实验学校学生的情况,除完成上海市历史课程所列内容外,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延伸和拓展。 。世界古代史(第一分册):教 学 目 标内容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说明3古代两河流域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 。掌握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通过阅读地图了解两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原因,知道早期文明的发祥与环境有着密不可
8、分的联系;了解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汉穆拉比法典的内容,使学生肯定它的进步性,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处于当时社会所不能避免的局限性。1 课时古代埃及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深刻体会人
9、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进一步认识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 课时第一单元古代东方 古代印度知道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建立古代印度国家的时间和经过。知道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是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知道印度种姓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理解其对印度社会的影响。知道佛教产生的概况,理解其迅速传播,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的历史原因。初步学习比较历史现象异同点的方法。进一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尝试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知道宗教是意识形态之一,理解其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懂得尊重别人宗教信仰的道理。为人类古代东
10、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而自豪。1 课时美洲印第安文明知道印第安三大文明中心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的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以及主要成果。理解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习运用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技能。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谴责殖民主义毁灭印第安文明的粗暴行径。1 课时第二单元古代美洲和黑非洲古代非洲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
11、地区人民所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1 课时4深刻感受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知道古代希腊地理范围,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世界古代文明中心之一的历史地位。知道古代城邦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间及特点等历史概况。知道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进程,理解其深刻的历史影响和时代局限性。初步学习根据史实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习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推崇和全面评价民主制度,赞扬古代人民在政治文明方面的创造。1 课时希腊古典文化知道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有艺术价值,也有史料价值;知道雅典三大悲剧家和喜剧作家,知道古希腊建筑
12、艺术的基本特点典型代表;知道希腊古典时代的三大哲学家;知道希罗多德及其历史 。理解古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学习制作双向细目表,梳理历史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初步辨析历史、历史学和史料的概念,初步理解不同史料的不同价值。欣赏古代希腊的优秀文明成果,颂扬古代希腊人民的杰出创造。进一步认同人类文明多元性和丰富多样性的观点。1 课时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知道古代罗马从城邦到帝国的基本历史进程和疆域范围。知道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及其结果。知道罗马帝国建立、繁荣和衰落的历史概况。理解罗马军事扩张胜利的原因;理解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学习根据史实得出结论的方法;体验通过讨论寻求真理的过
13、程。认同与时代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的道理。1 课时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罗马法体系知道十二铜表法、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等历史概念。知道罗马法律体系形成的历史进程。理解罗马法律制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局限;理解罗马人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的深远历史影响。通过编制罗马法体系形成过程的历史年表,掌握梳理复杂历史事件(现象)发展进程的方法。尝试从源流、主要贡献、创新意义的视角,解释与评价文明成果的主要贡献、影响的方法。在掌握相关史实基础上,形成尊法,守法,护法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2 课时5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知道阿拉伯国家产生、扩张、由盛转衰的基本历史进程。知道伊斯兰教产生的时间、创始人、经典和基本教义,理
14、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与阿拉伯国家创立的密切关系。知道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果,理解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初步运用联系与区别的哲学范畴,解释、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根据已知历史事实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欣赏古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优秀成果,进一步认同人类文明多元性、丰富多样性的观点。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理解和包容各民族风俗习惯,学会与各民族和谐共存。1 课时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奥斯曼帝国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
15、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1 课时封建制度知道法兰克王国是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日耳曼国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 ;西欧封建制度产生至确立的时间;英、法等级代表会议召开的时间。理解西欧封建制度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农奴劳动、地租剥削的基本经济特征。理解等级君主制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初步学习以时间、空间为纬度,以政治、经济、阶级关系等为类别,用图表的方式整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
16、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由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状况发展而形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使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1 课时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王权与教权知道加洛林王朝建立、丕平献土和查理加冕称帝等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知道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等王权与教权互相争斗的典型史事。理解西欧以教权与王权互相依存,互为依存为基本特点的统治形式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理解西欧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力量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掌握从图片、历史文献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通过典型事例透视社会基本状况的方法。“君权神
17、授” 等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需要而制造的理论依据,历史地认识它的本质和局限。1 课时6庄园和城市知道西欧中世纪农村普遍建立庄园,14 世纪后开始衰败。11 世纪后,西欧城市再度兴起。意大利北部、法兰西西南部和北海南部沿岸城市兴起最早。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西欧城市复兴和庄园衰败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能把所学分散表述的史实组合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经历解读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从中发现历史信息的过程。初步掌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事物)出现及发展变化原因的方法。理解和接受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
18、革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1 课时中世纪文化知道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初兴于 9 世纪,全盛于 13 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是神学大全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西欧各国在中世纪创办大学。理解经院哲学兴起的目的及其客观影响。理解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对欧洲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阅读历史文献,感受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会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视角,较全面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从
19、罗兰之歌等历史文献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认识爱国主义是人类千百年中积聚的对自己的祖国最高尚的情感。1 课时中国古代史(第二、三分册)教 学 目 标内容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说明7中华文明的摇篮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神话传说与重要的考古发现。理解农业出现的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与早期历史的关系。阅读教材,了解中华农耕文明产生的时间,概况。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农耕出现对人类历史的意义。通过对神话传说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识其与客观历史的关系。通过了解神话传说,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明的影响,原始农耕对
20、中华文明影响。通过考古发掘材料的分析,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是多元中心,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1 课时文献与考古的中国夏文化知道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的位置、发掘的概况。理解夏朝是上古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夏朝已经具有了国家的特征。理解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对探究夏朝历史的意义。阅读教材,翻译、分析古代文献,初步认识夏朝作为第一个王朝的历史特征。学习历史二重证据法,能用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了解夏朝的历史。夏朝是上古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夏朝的建立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都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1 课时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青铜与商朝文化知道:商朝建立的时间、内外服制度
21、、青铜时代、甲骨文。理解商朝统治实行方国联盟,实行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统治。甲骨文与商朝信史地位的确立。内外服制度与商朝的兴衰关系。 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历史信息。阅读教材,了解商朝文明的概况。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掌握文字与信史的关系,增进历史的证据意识。通过对青铜礼器的了解和分析,学习从文物中分析历史的方法。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商朝青铜器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1 课时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知道西周建立的概况,西周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创新。理解分邦建国体制确立的原因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周公“制礼作乐” 的背景及其影响。阅读教材,了解西周建立的概况、分邦建国及其西周“礼”和“乐”含义。通过
22、老师导读、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周公“制礼作乐”确立的背景及其影响。培养改革和制度创新意识。通过对周公事迹的了解,认识周公的不仅是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而且也是儒家推崇的人格道德典范。1 课时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知道东周的分期、百家争鸣的含义、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理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变革表现、成因及其影响。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及其意义。阅读教材,知道东周分期、百家争鸣含义、主要学派及其主张。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是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社会变革的反映。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也是
23、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的学术和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课时8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知道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朝统一、秦朝制度创新。理解 秦国后来居上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 秦朝制度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地图上了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位置。阅读分析教材,认识商鞅变法对秦国崛起的作用。通过老师导读、分析,理解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认识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商鞅变法结局的了解,认识改革的艰辛和曲折;秦朝的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在巩固统治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对后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 课时秦帝国的崛起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秦朝统治
24、者的横征暴敛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原因、口号、过程、结果;秦朝的灭亡;楚汉战争和西汉的建立。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史实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分析,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学习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差异;了解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初步学会以考古资料印证历史文献的“二重证据法“;感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体验小切口、大视野的史学观察方法。1 课时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知道汉承秦制、七国之乱、庶民皇帝、布衣将相、黄老思想和文景之治。理解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汉初推行黄老思想
25、的历史背景、措施及其影响。阅读分析教材,概括汉初主要政治制度及其特点。通过导读、分析、比较理解汉初推行黄老之术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统治者在制定与实施政策时,要切合社会实际情况,顺应民心,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 课时汉武帝时代了解汉武帝“有为 “的历史背景;知道刺史、西域、董仲舒等历史名词和人物;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阅读分析教材,过汉武帝的“推恩令“剖析,学会分析汉王朝政策实质的方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选择,学会分析学术流派的主要思想与王朝统治之间关系的方法,能够深层次把握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本质。通过汉武帝国策的转变,增加对国家政策
26、调整依据的认识;以卫青、霍去病等人的事迹,来培养国家意识以及爱国情感,最终达成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有效渗透课堂的目的。1 课时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东汉的兴衰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知道刘秀的“柔道 “政策是“光武中兴“的原因所在;知道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的基本概况;知道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 东汉王朝衰败的主要原因。从观察图像和阅读文献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掌握归纳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特征的方法;从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共同原因和作用;比较东汉豪强地主田庄与欧洲中世纪庄园的异同;比较王莽“治认识不合时宜的改革难以获得成功。进一步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素质和统治措施息息相关。1 课
27、时9天下“与刘秀“安天下“的不同效果中,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割据与分立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了解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实力均衡的结果;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知道夏到秦汉,中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理解东汉末年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原因;知道三国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讲述所掌握的三国鼎立的知识,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曹操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初步具备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史实和文学作品描述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的分辨能力;通过对秦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分析
28、,认识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性。培养和平意识,支持国家统一,关心人民疾苦的观念。理解历史结果的产生影响因素的复杂性。1 课时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知道南北朝的历史更替;知道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知道民族融合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特点;理解孝文帝改革对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进步的重大贡献。小组合作学习和分类整理、运用历史信息的方法,顺利总结南北对峙时期的社会特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提炼史识的能力,提高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完成对中华民族分裂时期历史的再认识,进而能够把历史放置在较长的历史时段,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中来观察认知,真正树立较为完整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理
29、性的层面思考历史的意识。1 课时隋唐政治新格局知道隋唐重建了大一统政权;知道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的新官制;知道三省六部的名称、职能及隶属关系;知道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事的处所;知道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朝开创,唐朝完善;知道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的创设是隋唐政治新格局的重要体现。通过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初步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识读“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联系秦汉制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开创的作用,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历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明确隋唐时期科
30、举制度的多重作用及进步意义。进一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的意识,深化从理性的层面思考历史的意识。2 课时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概况;知道唐太宗的治国之道;理解通过对资治通鉴等有关唐朝两位皇帝事迹的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通过对历史人物评价方式的学习,能够树立起客观公正的正确的评价人物的1 课时10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 “展现了其虚怀若谷、开明廉洁的一代明君形象,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的重要性,在唐玄宗前期终于成就了“开元盛世“。析,掌握分析材料,提取与回答问题有关信息的方法。进而使用此信息来解决唐朝
31、两位皇帝在位期间所作所为的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使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通过对唐太宗和唐玄宗人物的评价分析,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态度。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的学习,吸取他们的教训,借鉴他们的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渊源;知道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及其基本概况;知道东亚文化圈的概念及特征;知道唐朝与日、新罗的交往及其与日、新罗等国文化的互动融会。通过完成“读图学史”栏目,掌握从图片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 ,学习多角度观察和分析历史事物。认识到采取宽容开放的政策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国家和
32、地域能够在差别中共同发,并相互吸收,以便在全球意识下多元化文化发展。1 课时灿烂的文学艺术知道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坛地位;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知道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技巧。理解大唐呈现灿烂文学艺术的原因所在。通过对唐诗的阅读以及书画作品的欣赏,汲取信息,进而初步掌握解读文学艺术作品的角度与方法。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欣赏灿烂的文学艺术,体会文艺作品与时代的关系,认同大唐给后人与世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1 课时宋朝的建立及制度创设知道陈桥驿兵变,宋朝建立;宋朝长期与辽、西夏和金等民族政权并立;宋朝的文官体制;宋
33、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规则及内容。通过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屡次篡夺皇位原因的分析,理解实行文官体制的原因和着眼点;“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完善;矫枉过正带来新的弊端,形成国家积贫积弱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分析,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学习,初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宋初统治者政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史为鉴的精神;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客观地评价北宋初年的文官体制。1 课时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北宋中期的改革知道北宋中期改革的背景: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 ;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及其变法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初步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通过通过学习体悟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改革是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改革要成功必须得到权力支持,改1 课时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