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9055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历年2016年4月-2009年1月真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年 4 月全国 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O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 A ) 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 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C.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对世界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区分的哲学派别是 ( C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反映论和先验论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B ) A. 世界的物质性 B. 世界的统一性 C. 世界的可知性 D. 世界的多样性 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唯心 主义的错误在于 ( C ) A. 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B. 夸大相对静止的存在 C.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D ) A. 社会管理活动 B. 科学实验活动 C. 社会改革活动 D. 物成生产活动 6、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B ) A. 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变化是否彻底 D.

3、事物的变化是否具有必然性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C ) A. 主休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C ) A. 前者源于书本,后者源于实践 B. 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C. 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D. 前者来源于直接经验,后者来源于间接经验 9、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B ) A. 全面性 B. 相对性 C. 绝对性 D. 客观性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C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4、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下列范畴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 B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12、阶级斗争归根结底是由 ( A ) A. 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思想观念的分歧引起的 C. 政治理念的差异引起的 D.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 13、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 ) A.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B. 一元论和二元论 C.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 唯理论和经验论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B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剩余价值 15、资本主义生产

5、过程是 ( B ) A. 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创新价值过程的统一 D. 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 16、马克思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B ) A. 只具有历史进步性 B. 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C. 只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既无历史进步性又无阶级局限性 产业资本循环中 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 C ) A. 生产阶段 B. 流通阶段 C. 购买阶段 D. 销售阶段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 U 的是 ( D ) A. 提高平均利润率 B. 提高剩余价值率 C. 提高资本积累率 D.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

6、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A ) A. 生产过剩 B. 商品短缺 C. 长期萧条 D. 持续高涨 20、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 D ) A. 社会分工的发展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自然分工的发展 D.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21、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D ) A. 工业资本 B. 银行资本 C. 商业资本 D.金融资本 2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为 ( C ) A. 创造高科技成果 B.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C. 发展社会生产力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23、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

7、件是 ( D )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B. 工人运动的发展 C.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 D.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24、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 ) A. 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 按劳分配 C. 市场经济体制 D. 按需分配 25、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乎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 B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信息社会 二、简答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26、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 ( 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

8、的内在动力。 ( 2)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 3)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 4)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27、 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 (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 2)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8、 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 ( 1) 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把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购买劳动力

9、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 ( 2)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第一,揭示剩余价值 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第二,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2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基本形式 ? 答: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与塋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但其基本形式可归纳为三种类型。 ( 2) 第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第二,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第三,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7-329 答: ( 1) 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

10、经济制度,其成长过程必 然不会一帆风顺。 ( 2)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从而导致社会主 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 ( 3)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发展变化,也是导致杜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 分 ) 三、 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分。 31、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的统一? 答: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 思潮,起

11、源于人类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 16 世纪,它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 世纪人类文明(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为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革命斗争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终于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深刻革命,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 说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

12、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是科学性和历史价值的统一,具体表现在:( 1)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2)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力。( 3)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不仅把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促进了二者的

13、结合,整个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此后,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时时处处都增添了社会主义的痕迹。 32、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 (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 极的阻碍作用。 ( 2) 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

14、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 1) 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 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利润率的变化。这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 ( 2)平均利润率 =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 =预付资本 *平均利润率 ( 3)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

15、 人阶级的经济关系。 2015年 10月全国 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 大题共 3O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其中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B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 C. 近代英国哲学 D. 近代法国哲学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否承认 ( C ) A

16、.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B. 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D ) A. 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B.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C. 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 D. 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D ) A. 发展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 ( D ) A.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 B.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本身 C.

17、 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 D.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6、能动反映论区 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 ( D ) A. 肯定思维能正确的反映存在 B. 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 C. 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 D. 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创在的统一 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菜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表明 ( B ) A. 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 感知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 理性认识你 hi 是唯一可靠的 D. 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 8、 在真理标 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 ( D ) A. 既是抽象的又是特殊的 B. 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C. 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

18、的 D. 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C ) A. 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10、“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人脑中反映的的产物”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 A.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B.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 社会存在根源与社会意识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1、在生产关系的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 A. 产品的分配方式 B.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 产品的交换方式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12、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是一个 ( A )

19、 A. 经济范畴 B. 政治范畴 C. 文化范畴 D. 交往范畴 1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D ) A. 人的道德品性 B. 人的经济地位 C. 人的价值追求 D.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14、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D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5、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B ) A. 使用价值 B. 剩余价值 C. 价值 D. 交换价值 16、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 ( C ) A. 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B. 全部生产资料总和 C.

20、 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D. 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 1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 心是 ( C ) A. 政党制度 B. 法律制度 C. 国家制度 D. 选举制度 18、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大体可分为 ( B ) A.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B.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C. 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D.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是指 ( D ) A. 资本主义国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资本 B. 资本主义国家金融领域中流通的所有资本的总和 C. 资本主义国

21、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的总和 D.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资本 2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 C ) A. 实现充分就业 B. 稳定币值、汇率和物价 C. 促进市场总供需平衡 D. 推动经济发展与增长 21、垄断资本 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 A ) A. 为一个更高级的生产形式创造物质条件 B. 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C. 实现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 D. 不断发展社会的民主与法制 22、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试的纲领性文件是 ( B ) A. 共产主义原理 B. 共产党宣言 C. 哥达纲领批判 D. 国家与革命 23、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

22、底是 ( A )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C. 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 D. 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 24、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 ( A ) 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 B. 实行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 建立完全纯粹的公有制经济 D. 实行严格管控的计划经济 25、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B )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平均分配 D. 定量分配 二、简答题(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2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后继者发展的以反对资

23、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7、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 的决定作用。 答:( 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8、 简述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答:( 1)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和

24、历史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分歧;( 2)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会存在的前提出发,认为历史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英雄史观;( 3)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群众史观。 29、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答:( 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他为一切社会所共有,优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给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会迫使工人

25、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0、 马克思主义政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确保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地位;( 2)在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系改革中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会主建设的正确方向;( 3)在组织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领导全体人民有组织、有系统、有管理、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事业。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考生任选其中 2 题作答,每小题 10 分,共

26、 20 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 2 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 2 题计 分。 3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矛盾;(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注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我国坚持以经 济建设

27、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式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要忽略支流,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32、 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 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依据其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物流资本。(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的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较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较长, 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3)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资

28、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 33、试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答:( 1)在生产力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速发展,主要是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在上层建筑方面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发展变化所要求的。( 2)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其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完善,都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周期波动和发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