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1)知识结构(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 为常数, )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 (k 为常数, )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
2、型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基础知识(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1 ( )可以写成 ( )的形式,注意自变量 x 的指数为 ,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 这一限制条件;2 ( )也可以写成 xy=k 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 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 的自变量 ,故函数图象与 x 轴、y 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
3、函数 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 x 的取值不能为0 ,且 x 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 (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 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即若(a
4、,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 , )和( ,3)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 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 P(a,b )是双曲线 上任意一点,作 PAx 轴于 A 点,PBy 轴于B 点,则矩形 PBOA 的面积是 (三角形 PAO 和三角形 PBO 的面积都是 )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Q 也在双曲线上,作 QCPA的延长线于 C,则有三角形 PQC 的面积为 图1 图25说明:(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 与双曲线 的关系:当 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 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
5、中心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4(1)待定系数法;(2 )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下列函数中,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y=3x B C3xy=1 D(2)下列函数中,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B C D答案:(1)C;(2)A2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 k=_若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那么 k=_(2)已知一次函数 y=ax+b 的图象
6、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 的图象位于第_ 象限(3)若反比例函数 经过点( ,2 ) ,则一次函数 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 象限(4)已知 ab0 ,点 P(a,b)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直线 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若 P(2,2 )和 Q(m, )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两点,5则一次函数 y=kx+m 的图象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6)已知函数 和 (k0 ) ,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答案:(1) 1;(2)一、三;(3)四;( 4)C ;
7、(5 )C ;(6)B 3函数的增减性(1)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有两点 , ,且,则 的值为(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2)在函数 (a 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 , ,则函数值 、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下列四个函数中: ; ; ;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与直线 y=2x 和 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 x06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A ;(2)D ;(3)B 注意, (3)中只有是符合题意的,而 是在“每一
8、个象限内”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4解析式的确定(1)若 与 成反比例, 与 成正比例,则 y 是 z 的(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不能确定(2)若正比例函数 y=2x 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 (2,m) ,则m=_,k=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3)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点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 的值(4)已知一次函数 y=x+m 与反比例函数 (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 P (x 0,3 ) 求 x 0的值;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 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
9、气中的含药量 y (毫克)与时间 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 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 ,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 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药物燃烧时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_,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是_;药物燃烧后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_7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 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 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 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 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1)B ;
10、(2)4,8 , ( , ) ;(3)依题意, 且 ,解得 (4)依题意, 解得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5) , , ;30; 消毒时间为 (分钟) ,所以消毒有效5面积计算(1)如图,在函数 的图象上有三个点 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 x 轴、y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 x 轴、y 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 、 、,则( ) A B C D第(1)题图 第(2)题图8(2)如图,A 、B 是函数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 O 对称的任意两点,AC/y 轴,BC/x 轴, ABC 的面积 S,则( ) AS=1 B1 S 2 CS=2 DS2(3)如图,Rt AOB
11、的顶点 A 在双曲线 上,且 SAOB=3,求 m 的值第(3)题图 第(4)题图(4)已知函数 的图象和两条直线 y=x,y=2x 在第一象限内分别相交于 P1和P2两点,过 P1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 P1Q1,P1R1,垂足分别为 Q1,R1,过 P2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 P2 Q 2, P2 R 2,垂足分别为 Q 2,R 2,求矩形 O Q 1P1 R 1和 O Q 2P2 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5)如图,正比例函数 y=kx(k0)和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 A、C 两点,过 A 作 x 轴垂线交 x 轴于 B,连接 BC,若ABC 面积为 S,则 S=_第
12、(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在 RtABO 中,顶点 A 是双曲线 与直线 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 轴于 B 且 SABO= 9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 A、C 的坐标和AOC 的面积(7)如图,已知正方形 OABC 的面积为9 ,点 O 为坐标原点,点 A、C 分别在 x 轴、y 轴上,点 B 在函数 (k0,x0)的图象上,点 P (m,n )是函数 (k0 ,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 P 分别作 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 E、F,设矩形 OEPF 在正方形 OABC 以外的部分的面积为 S 求 B 点坐标和 k 的值; 当 时,求点 P 的坐标; 写出
13、 S 关于 m 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D; (2)C ;(3 )6;(4) , ,矩形 O Q 1P1 R 1的周长为8 ,O Q 2P2 R 2的周长为 ,前者大(5)1(6)双曲线为 ,直线为 ;直线与两轴的交点分别为(0, )和( ,0) ,且 A(1, )和C( ,1 ) ,因此 面积为4 (7)B(3 ,3 ) , ;10 时,E (6,0) , ; 6综合应用(1)若函数 y=k1x(k10)和函数 (k2 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 k1和 k2( ) A互为倒数 B符号相同 C绝对值相等 D符号相反(2)如图,一次函数 的图象与反比例数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A( ,1) ,B(1,n) 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 x 的取值范围(3)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 (k0)的图象与 x 轴、y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 (m 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 C 点, CD 垂直于 x 轴,垂足为 D,若 OA=OB=OD=1 求点 A、B、D 的坐标; 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