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又”5.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通“惑”,奇怪6.一日暴之 通“曝”,晒7.为是其智弗若与 通“欤”,语气词8.但能说之也 通“悦”,取悦9.春玩其华 通“花”,花朵一词多义:1、与:虽与之俱学 跟,同为是其智弗若与 通“欤”,语气词2、犹:夫学者犹种树也 好像犹不遗忘 仍然3.利:行道以利世也 利益,引申为有利于精神专利 敏锐4.之:随园主人授以书告知之曰 代词,指黄生富贵家之书 助词,的忌之而不愿问焉 代词,代“贤于己者”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助词,的
2、5.以: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 把岂以一过即记 因为6.与:与我何与也 对于与我何与也 帮助7.如:不如己者 比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像8.焉:其奚决焉 语气助词轻之而不屑问焉 代词古今异义:1.今夫弈之为数 古义:技巧,技术 今义:数字2.精神专利 古义:专一而敏锐 今义: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按法律规定独自享有的权益3.光阴可惜 古义:值得珍惜 今义:值得惋惜4.所以设教 古义:用来.的 今义:因果关系的语句中表结果或结论5.秉烛夜行 古义:火把 今义:蜡烛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单指祖辈6.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古义:不用说今义:连词,义同“不论”、“不
3、管”7.眼中了了 古义:明白 今义:助词8.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古义:尽,完 今义:贫穷9.可欣可泣 古义:值得 今义:可以10.在此数段耳 古义:语气助词 今义:耳朵11.亦复寓目不忘 古义:过 今义:居住12.问焉以资切磋 古义:凭借 今义:钱财,费用13.所谓交相问难 古义:驳诘 今义:困难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 使.痛苦劳其筋骨 使.劳累饿其体肤 使.饥饿空乏其身 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 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 使.受到阻挠 汗牛塞屋 使.出汗2.动词作名词: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3.名词作动词:人恒过 过错4.意动用法:(1)不耻下问 以.为耻(2
4、)老吏史苦之 认为.辛苦(3)是己而非人 以.为是(4)是己而非人 以.为非5.秉烛夜行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困于心 即“于心困”,内心困扰2.判断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3.倒装句:(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2)亦复何在 “何在”,即“在何”,在哪里(3)以能问于不能 “问于不能”,即“于不能问”(4)以多问于寡 “问于寡”,即“于寡问”4.省略句:(1)(余)往惜,(张生)不与,(余)归而行诸梦(2)(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孔孟论学一、词语解释1、五十而知天命 知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易 生 3、今夫弈之为数 为
5、 4、进,吾往也 进 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三、下列句中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A、不学则殆 B、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C、思援弓缴而射之 D、七十而从心所欲四、以下孔、孟的话分别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五、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 ,四十岁称 ,五十岁称 ,六十岁 ,七十岁称 ;耄耋( mao die
6、)则是指 岁的年纪(泛指老年)。(18 分)六、从文中寻找和归纳出四个成语1、 2、 3、 4 七、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中的“书”后泛指为书籍、文章等因而这句话也可以写作“尽信书,不如无书”。请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来论证这句话。八、常识填空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怎样一部书?请各用一句话加以介绍。孔子: 孟子: 论语: 孟子: 九、语段理解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7、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暴( ) 奕( ) 诲( ) 鸿鹄( ) 缴(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 ”通“ ”,意思: 有为者辟若掘井 “ ”通“ ”,意思: 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 ”通“ ”,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通“ ”,意思: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 ”通“ ”,意思: 3、下列“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A、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B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C、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D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E、曰:非然也4
8、、下列加点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 B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C 、以至仁伐至不仁 D、何其血之流杵也5、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又以“奕秋诲二人奕” 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 “奕之为数,小数也” 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D、这个小故事将学“奕”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勉学观点 论证方法 论据修身利行(涵养德性以利于行)以补不足行道以利世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古之学者今之
9、学者种树年幼时勿失良机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诵灵光殿赋精神专利思虑散逸年老时不可自弃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日出之光秉烛夜行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博览精要之处,不拘泥细枝末节。)举例论证 何必仲尼居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 )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 )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 )身以( )求进( )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 )其华( ),秋登( )其实( );讲论( )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长成已( )后,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勿失机( )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 ),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
10、诵经( )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 )夜行,犹贤( )乎瞑( )目而无见者也。夫圣人之书,所以( )设教,但明练( )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 )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 )有益乎?光阴可( )惜,譬诸逝水。当博览( )机要,以济( )功业;必能兼( )美,吾无间( )焉。1. 解释下列句子: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2.文
11、学常识: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北齐( )3.归纳三个自然段的大意。4.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5.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6.“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7.“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 )积、子孙弃者无论( )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 )假( )焉,必虑( )人逼( )取( ),而惴惴
12、焉( )摩玩 之不已,曰:“今日存( )明日去( ),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 )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 )俟( )异( )日观( )”云尔( )。余( )幼好( )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 ),归( )而形( )诸梦。其切( )如是。故( )有所览辄( )省( )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 )惜也!今黄生贫类( )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 )一说( ),使( )与书俱( )。一、一
13、词多义:然: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子:子不问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焉: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二、古今异义:古义 今义祖父 子孙 无论 所有 可惜 三、填空:1. 黄生借书说 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袁枚。在文中他自称为“ ”。2. 从文中找出三对意思相反的词:3. 与本文中“ ”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4. 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 、 ,第二人称代词有 。5. 课文论述了“ ”的观点;作者分析对比了借书者和藏书者对于书的心理和行为,前者是珍惜留恋,表现为“ ”,后者却以 “ ”为理由将书束之
14、高阁。最后,向黄生提出了“ ”的希望。 6. 课文第 2 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课文第 3 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 ;反面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四、选择题:1.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B.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C. 子孙弃者无论焉D. 若业为吾所有2. 下列句子中,“为”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非独书为然B.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C. 为一说,使与书俱D. 若业为吾所有五、简答题:1. 课文为了论证 “书
15、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作对比的?2. 课文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翻译句子: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估俟异日观云尔。”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为一说,使与书俱。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16、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6.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_ 7. 乙段中,作 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_8. 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_,反面是_ _。9.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_黄生借书说(节选)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说,使与书俱。9选文作者是_朝的_(人名)。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_11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用意是_(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