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 .自我概念研究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1 问题提出1.1 文献综述自我概念是自我系统研究的重要主题,是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James 提出自我概念以来,后经Rogers、Shavelson、Song 、Hattie等人的发展,自我概念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自我概念的结构模型自我概念从James 的成份维度元分析到 Hater的多维阶段理论模型,再到Shavelson的多维度多层次理论模型,自我概念的模型假设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2、(一) James的自我概念结构James是自我概念的创始人,他认为自我概念是自己对自己的存在及其状态、特点等的观察和认识,是一种意识和心理过程。由于自我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因而自我被分为纯粹自我(I)和经验自我(Me),纯粹自我又被称作主动的我、能动的我,是自我概念中的动力部分,为经验自我提供方向和指导,而经验自我则是纯粹自我的内容。经验自我具有层次结构性,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依次为物质的我,社会的我和精神的我。物质的我是指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它的核心是身体;社会的我则是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他人对自己的认识;精神的我的实质是心理能力,是对自己的意识状态和心理倾向的认识。纯粹自我和
3、经验自我并非相互对立的两极,它们实质上是经验同一体的两面,此时的纯粹自我就是下一时期的经验自我,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二)Harter 的自我概念结构Harter的研究在自我概念的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将自我分为一般自我信念和具体的能力自我概念两部分。具体能力自我概念与相应领域内的行为成就密切相关。不仅如此,Harter还提出了自我概念的认识受到认知发展的制约。她认为,自我概念的成份要素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的增加,因而要评价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就要考虑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考虑到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Harter 先后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自我概念的不同成份要素,并编制了包括学龄前儿童、
4、学龄儿童、青春期学生、大学生和成人的5种测量问卷。( 三) Shavelson 的多维度多层次自我概念理论模型Shavelson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是多维度的,能够按一定层次组织到一个范畴系统之中。它的结构(见下图)。Shavelson,Hubner ,Stanton(1976)自我概念多维度层次模型此模型较前两个模型已有较大改观,它使很多学者认识到自我概念是一个多维的、有组织结构的稳定模型,它由多个侧面组成,每一个侧面反映一个特殊的自我参照系统, 多个侧面共同构成总的自我概念,对自我概念的考察可以从多个侧
5、面分别考察,也可在总体上进行研究, 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对多维度多层次自我概念理论模型的改进模型Shavelson 的模型虽经一些实证研究的证实,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1984年Song和Hattie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我概念的等级模型,他们把学业自我概念分为能力自我概念、成就自我概念和班级自我概念,而将非学业自我概念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和自我表现的自我概念。所谓能力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有能力成功的信念。成就自我概念是指对现实成就的知觉,两者均可延伸到特定的科目。班级自我概念则十分具体,指在班级活动中的自信。社会自我概念和生活中的同伴、重要他人相关,是外界环境对自我的影响,而自我表现的
6、自我概念则和个体如何自我表现有关,包括身体和自信两部分。Song 和 Hattie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编制了多侧面自我概念量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1985年,Marsh以Shavelson的模型为基础编制了SDQ、SDQ 和SDQ 三套自我描述问卷,分别用于青春期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自我概念的测量,测量结果支持了Shavelson 的模型假设,但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并对非学业自我概念进行了调整,将非学业自我概念分为身体或人际的自我概念和道德的自我概念。在研究学业自我概念时发现英语自我概念和数学自我概念和一般自我概念相关,但彼此间并不相关,于是将学业自我概念化分为英语自我概念和数学
7、自我概念。1995年,Vispoel 又把艺术自我概念整合到了一般自我概念之中,它包括舞蹈技能、表演技能、绘画技能和音乐技能,进一步丰富了一般自我概念的内涵。Byrne对Shavelson模型的社会自我概念部分进行了修改,将同伴与重要他人合为一体,将其分为社会和家庭两部分,并于1996 年提出了社会自我概念模型。而Fox和Corbin则对身体自我概念部分用身体自我知觉问卷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进行了测量,发现身体自我概念也是多维度的。二、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不仅受微观领域变量诸如重要他人、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还会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将
8、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一回顾。库利提出了“镜像我”的概念,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一面镜子,个体从镜中( 他人) 认识到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出自我概念。米德发展了“镜像我”的概念,强调自我以社会作为镜子而得到发展。自我通过模仿他人、游戏阶段和“概化他人角色”三个阶段,在社会的互动中概括化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从而形成自我概念。赫米斯则把他人、客体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即自我生态系统来研究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认为自我生态系统和自我概念相互依存,维持动态的平衡,自我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则自我概念平衡稳定,自我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则会导致自我概念产生动荡。自我概念的改变可以引起自我生态系统的重新建构。沙利文强调人际
9、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成员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影响巨大,其中父母的影响尤为深刻。Coopersmith利用问卷、评价和谈话多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发现自我概念与父母满意度、教育兴趣以及父母在家庭中参与的教育活动关系很大。Sears,Growe 的研究结果亦证实父母的兴趣、温性和接受性与子女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我国学者也发现,学生越感觉父母用关怀、奖励、宽容、赞赏、爱护、温暖和高期望的态度来管教他们,他们的自我概念就越高。并且,父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来说,父亲的权威态度与男性的自我概念正相关,与女性无关,母亲的权威态度与男女性都呈负相关。雷雳等人对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
10、评价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学生的父母的评价是消极否定的,不利于这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杨国枢提出了中国人的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中国的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受耻感文化、家族意识的影响,自我所包含的范围大于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体主义文化中的自我概念范围。陈国鹏等对中国和荷兰2000多名l0l5岁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两国儿童在自我概念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中国儿童在大多数方面都明显低于荷兰儿童。中国高智商组儿童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与荷兰高智商组儿童的差异更为明显。三、自我概念的发生发展初生婴儿是没有自我概念的,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才逐步形成自我概念。
11、阿姆斯特丹研究了88名3-24个月的婴儿,发现20个月的婴儿的客体自我已经开始发展。迪克逊观察了5名4-12个月的婴儿,发现7-12个月的婴儿主体我开始发生。金盛华和李德伟的研究发现,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已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他们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都很接近教师与同伴对他们所作的评价,与他们的实际状况也很一致。自我概念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过程,中间有许多低谷和高潮。Freeman认为,一般自我概念从小学到初中逐年下降,在青春期后上升,而在大学毕业后又开始下降,直到中年才再次回升,回升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而Marsh用SDQ量表所进行的测量表明,一般自我概念在7- 9年级开始下降,在
12、9-12岁开始回升,其中11-14岁是自我概念的最低点。国内的研究结果出现了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学者周国韬的研究表明,学业自我概念比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变化辐度大,尤其是在初一年级, 学业自我概念的下降辐度远大于非学业自我概念的下降辐度。而学者李惠军的研究则表明, 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概念方面不存在年级差异,而在非学业自我概念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我国学者的研究对象不仅涉及到了中学生, 还包括大学生和成人,研究范围较广泛。有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二年级最低而四年级最高。许淑莲等( 1997)曾编撰了适用于我国城市成年人自我概念的问卷,并对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年人进行了年龄
13、差异研究。四、自我概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对自我概念的研究备受各国学者的关注,随着测量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自我概念的实证研究、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一)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Shavelson的理论模型是建构在西方学生群体的基础之上的,对于非学生群体和非西方文化的群体缺乏实证资料的验证和修正。并且,Shavelson 的理论模型虽然已经为自我概念建立了一个层次分明的结构,但是自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缺乏统一的界限,各个侧面虽经一些学者的验证、修改和完善,但由于所选取的方法、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缺少
14、一致性,不利于进一步形成更完备的理论模型。( 二) 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发现和确实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尤其是微观方面的因素已发现很多,并得到一些实证资料的验证,但是,对于宏观方面的因素,例如社会风俗、文化、宗教对自我概念形成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而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内容都受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要想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概念,形成本土化心理学,就需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下研究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并且,宗教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少数民族自我概念形成的特点和趋势都应该纳入到自我概念的研究之中去。( 三) 期待研究方法的更新由于自我概念本身的
15、特点,大多数学者都采用问卷法和测量法进行研究,这些方法固然可以取得大量宝贵的实证资料,但其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使得自我概念的基本结构与影响因素无法得到更全面的检验。虽然已有学者使用了新的方法诸如“自动照相术”和“记忆法”,但这些方法的应用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测量技术的进步, 应该尝试使用更多更新的方法,只有在方法上有了突破, 才可能在理论上有所成就。1.2 本研究的必要性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少数民族的心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
16、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而我们国家的心理学家对此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研究是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一般测评。同一地区不同民族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相同,关注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有利于民族的未来发展,而且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和谐进步。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1 研究的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它们的具体维度的相关情况,以确定两者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2.2 研究的意义2.2.1 理论意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研究有助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2.2.2 实践意义研究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关系,
17、从不同角度提高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度,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2.2.3 本研究的创新跨文化研究彝族、摩梭和汉族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3 研究假设3.1 少数民族民族在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有差异。3.2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存在民族、性别、学科、城乡差异。4 研究内容4.1 分别探究彝族、摩梭、汉族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各维度的特点、以及民族、学科、性别、城乡差异。4.2 分别探究彝族、摩梭、汉族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各维度的特点以及性别、民族、城乡、学科差异。4.3 探究彝族、摩梭、汉族在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
18、念的关系。5 研究方法与工具5.1 研究被试(介绍样本及样本的获得)本研究以在校彝族、摩梭、汉族大学生 200 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收回问卷共 20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 180 份有效问卷。其中彝族有 80 名,摩梭有 21 名,汉族 80 名。男生名,女生名。文科名,理科名。5.2 研究方法(介绍方法及用方法所解决的问题)方法 1:文献研究部分对目前国内外心理学上有关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方法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彝族、摩梭和汉族在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上的基本状况,以及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具体维度上的相关情况。5.3 研究工具5.31 自我概念的评定工具
19、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菲茨(Fitts)于1965年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林邦杰于1978年修订。该量表一共70道题,分为内容维度(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 ;结构维度(包括自我行动、自我满意、自我认同) ;综合状况(包括自我批评、自我总分) 。其中:生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心理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自我认同:反应受试者对自我现状的描述。自我
20、满意: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自我行动:受试者在接纳自我或拒绝自我后,实际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表现在外的行为。5.32 人际关系的评定工具人际关系量表采用的是郑日昌编写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该量表共 28 道题,具体维度包括:交际交友、异性交往、待人接物和交谈。该量表以是计 1 分,否 0 计分,最后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其中:08 分 :说明该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而且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914 分 :说明该学生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1528 分 :说明该学生同朋友相处上的
21、行为困扰较严重;不善于交谈,可能性格孤僻或者自高自大。6 研究进度(1) 收集并选出所需要的自我概念、人际关系的问卷 (2) 对在校的彝族、摩梭以及汉族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3) 回收问卷并对其用 SPSS17.0 进行分析(4) 对数据结果做出分析、总结、归纳(5) 撰写论文 7 参考文献1岑延远.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01, (3) ,19-24.2孙丽.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探讨 J .社会心理科学, 2005, 3(20) ,45-49.3谢玉珍.自我概念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4),57-58.4孙灯勇,郭永玉 .自我概念综述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2),36-39.5王桂祥.自我概念综述 J .社会心理科学,2003,18(4),37-42.6雷雳,学习不良少年的自我概念与父母评价的特点及关系J .心理科学,1997,4,342.7赖勇强.自我概念中自我认知的最初发展J .红河学院学报,2006, 4(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