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化交通日益增加,给人们带来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也给传统生活方式与城市空间肌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步行及步行空间的重要性,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和重塑城市特色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许多城市依然保留着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和步行出行习惯,这是城市构建整体步行系统的有利条件。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中等城市对机动化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些良好的步行条件受到极大冲击。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分析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其对步行系统的冲击,总结现实背景下中等城市步行系统存在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等城市发展的步行系统的构建方法与策略。全
2、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述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明确研究的范围、内容及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对国内外步行系统研究动态进行综述;第二章:阐述步行系统发展历程,对城市步行系统的概念内涵、构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第三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发展特征、道路交通性特征以及步行系统构建要素现状特征的分析,总结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力求把握构建城市步行系统的方向与重点;第四章:是本文理论建构的核心章节。基于城市步行系统的现状调研,结合步行系统理论基础及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提出适应城市发展的步行系统构建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在宏观层面构建步行单元步行连接的步行系统整体结构、在中观层面对中等城市典型
3、步行单元的构建以及在以人为参照的微观空间层面,研究如何构建人性化的步行空间环境三部分;第五章:主要运用本文研究的城市步行系统构建的策略,结合作者参与的平顶山市行政文化中心区步行系统项目进行实践的尝试;结语部分对本文的思路及结论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城市,步行系统,构建策略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IAbstractTraditional urban space and life is gradually cre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ostnatural and comfortable way of walking.
4、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andlife owns the space feature and environment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human nature andrichest in humanistic spiri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torization provides human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way of living, but it alters thetradi
5、tional way of living and the original urban layout. Now, humans realize theimportance of walking, which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urban life and environment, andforms the urban featur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walkingsystem.In many m cities of China, people still preserve parts
6、of traditionalurban space and walking habit, but the fast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increasingrequirement for the motorization impact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and walkingexperience. Considering the the problems that the walking systems in themedium-sized cities are facing and the developing fe
7、ature and trend of these syst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that the medium-sized cities shouldapply to the walking systems, which will be the guid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walking systems in the sustainable Middle scale cities.Chapter One: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ve
8、loping background of the walkingsystem,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research objects, researchmethods and research theories of walking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Chapter Two: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walking system,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element which inf
9、luences the urban walking systems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lking system, and lay the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Chapter Three: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developing features of the Middle scalecities in China and the commuting features of the citizens, this chap
10、ter summarizesthe problems the walking systems 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II are facing and analyzes the features and trends ofthe walking systems in the Middle scale cities.Chapter Four: Based on the research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alkingsystems, combining the walking system theories and succ
11、essful models, this chaptersuggests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n three levels macro walking system frame,mid-scale walking unit and micro walking-friendly space.Chapter Five: This chapter uses the strategies previously suggested and thewalking system in pingdingshan City to do the practical resear
12、ch.Key word: Walking system, city, Construction Strategy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目 录1.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1.1 人性化步行交通与空间的理念回归 .11.1.2 机动化交通对我国城市步行系统的冲击 .11.1.3 城市步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11.2 研究范围 .21.2.1 城市概念界定 .21.2.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21.3 研究内容 .21.4 研究意义 .31.5 国内外城市步行系统研究综述 .31.5.1 国外研究综述 .31.5.2 国内研究综述 .51.5.3 小结 .62.城市步行系统基础
13、理论研究 .72.1 城市步行系统 .72.1.1 步行的涵义 .72.1.2 步行系统的涵义 .72.2 城市步行系统的分类 .82.2.1 按空间形态分类 .82.2.2 按步行功能分类 .92.2.3 按空间区位分类 .92.3 城市步行系统的发展历程 .92.3.1 国外步行系统发展历程 .92.3.2 国内步行系统发展历程 .102.4 城市步行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 .112.4.1 城市结构层面 .112.4.2 城市交通规划及管理层面 .122.4.3 使用者行为及需求特征层面 .122.4.4 城市步行设施及环境设施层面 .142.5 本章小结 .143.我国城市步行系统发展现状
14、研究 .153.1 城市发展特征 .153.1.1 城市规模发展特征 .153.1.2 空间结构发展特征 .153.1.3 土地利用发展特征 .163.2 城市交通特征 .173.2.1 道路交通特征 .173.2.2 居民出行特征 .183.2.3 交通管理特征 .203.3 城市步行系统组成要素现状特征 .203.3.1 线型步行空间现状特征 .203.3.1 现状街道步行空间特征总结 .21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I3.3.2 点、面状步行空间现状特征 .213.3.3 步行交通设施现状特征 .223.3.4 步行环境设施现状特征 .223.4 城市步行系统现状存在问题综述 .23
15、3.4.1 步行系统整体性、连续性较差 .233.4.2 步行系统可达性不佳 .233.4.3 步行系统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 .243.4.4 步行系统舒适性不高 .243.5 本章小结 .254.我国城市步行系统构建研究 .264.1 城市步行系统构建原则 .264.2 支持步行的城市结构研究 .264.3 城市步行系统的整体构建 步行单元+步行连接 .294.3.1 构建规模合理的步行单元体系 .294.3.2 构建便捷高效的步行连接系统 .304.4 城市典型步行单元构建 .344.4.1 商业中心区步行单元 .344.4.2 居住区步行单元 .364.4.3 行政文化中心区步行单元 .3
16、74.5 城市步行系统空间研究 .384.5.1 人车交融街道的步行空间研究 .384.5.2 友好步行空间设计 .404.5.3 步行空间环境设施设计 .414.6 本章小结 .425.平顶山市行政文化中心步行系统构建实例 .435.1 概述 .435.1.2 行政文化中心区概述 .435.2 现状分析及步行系统问题 .455.2.1 功能结构现状 .455.2.2 道路交通现状 .455.2.3 步行系统要素现状 .455.2.4 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465.3 典型步行单元建构 行政文化中心区步行系统规划 .465.3.1.1 步行单元的整体结构 .465.3.1.2 步行单元的步行连
17、接系统 .475.3.2 步行空间规划设计 .475.3.2.1 重要步行空间的改造 .475.3.2.2 步行环境设施设计 .485.4 本章小结 .48结 语 .49致 谢 .51参考文献 .52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绪论01.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人性化步行交通与空间的理念回归城市自诞生之日就是人类文明、物质及精神财富的聚集地,每逢人类社会经历重大的社会或科技变革,城市均是最主要的接受地。可以笼统的认为,农业社会造就了尺度宜人、适宜步行的以慢速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形态,这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及科学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工业社会的到来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机动交通工
18、具如火车、电车、汽车等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也极大的冲击了原有的城市形态与街道肌理,城市拓展呈现“蔓延式”发展的态势,由此产生了诸如用地紧张、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原有的城市步行脉络也被撕扯得荡然无存;进入到后工业社会,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各种“城市病”折磨的自我反省期及人本主义思潮的洗礼之后,重新激起了人们对安全舒适步行系统的重视及街道生活的向往,出现了邻里单位、人车共享街道等关于住区友好环境建设的理论。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了“精明增长” 、 “新城市主义” 、 “公共交通主导发展模式(TOD) ”等一系列理念,提倡了多种交通与步行组合的交通模式,提倡创建宜人的步行
19、交通系统以及人性化回归的步行空间。1.1.2 机动化交通对我国城市步行系统的冲击目前,我国正经历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在城市规模效益与聚集效应下,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步行可达性降低,机动化交通发展迅速。从另一个层面看,我国城市虽然出现了交通出行机动化的趋势,但是步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步行引发的各种公共活动依然是最主要的行为。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我国大城市的发展经验,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机动化交通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必须积极而智慧地面对机动化交通对中等城市带来的冲击。1.1.3 城市步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城市城区功能相对简单,具有步行的先天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
20、市的规模不断扩张、功能更为丰富,出行的距离不断增加,令到城市原有空间肌理和传统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发生改变。是向大城市看齐还是营造更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现在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面临历史选择的关键时期。通过典型城市的调研,作者认为:针对城市步行系统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中等城市良好的出行习惯与步行活动空间,避免出现大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历史风貌破坏、资源危机等种种弊病。因此,针对城市的特点,如何重新拾回步行生活,寻找步行需求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平衡,构建适宜的城市发展的需要的城市步行系统正是本文研究的一线。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绪论11.2 研究范围1.2.1 城市概念界定(1)国外对中等城市的界
21、定在欧洲,城市通常指人口 2 万和 50 万居民的城市;在美洲,通常通常指人口 20 万和 50 万居民的城市;巴基斯坦把城市定义为人口 2.5 万至 10 万之间的城市;而在阿根廷,当地政府把这一概念定义为人口 5 万和 100 万的城市。国际建筑师协会城市工作组建议将 2 万至 200 万居民这一人口幅度作为中等城市地位的研究基础。综上,世界各国在这方面的界定存在很大差异,基本上都是以人口规模为统计口径。(2)我国对城市的界定根据我国 1990 年 4 月 1 日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法的定义: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小于 20 万的城市,中等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超过 20 万小
22、于 50 万的城市。然而,在 2007 年 10 月 28 日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中却没有对城市规模的划分进行定义。(3)指向本文研究的中等城市概念界定结合上述分析,仅仅根据人口规模来定义城市是不够准确的。吴良镛先生曾指出“被确认为城市的城市应能够发挥明确的地域作用”因此,本文认同我国城市的人口规模在 20-50 万之间,但是同时认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城市人口规模已经超出了定义的范围,如果他们在区域中的职能位置没变,也同样纳入到城市的研究范围内。1.2.2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由于调研能力所限,本文以河南境内几个典型中等城市的步行系统为对象,研究范围主要是指城市核心建成区,并不包括城市边
23、缘区。河南省位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迅速,人车矛盾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1.3 研究内容(1)绪论部分是对论文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思路和相关理论现状研究的阐释。其中理论现状研究部分主要是对国外现有相关理论分析及国内相关文献的综述,从而对步行系统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2)城市步行系统基础理论的研究部分主要阐述步行系统发展历程、步行系统基本内涵、构成要素,然后对步行系统基本构成分类的研究,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向,最后从步行系统发展的背景城市、步行系统的主体人、步行系统的构建要素三个方面总结归纳步行系统构建影响因子,进一步深刻了解步行系统,有利于本文的构建研究。河南城建学院本
24、科毕业论文 1.绪论2(3)分析我国城市步行系统发展的现状,从城市结构、道路交通以及步行系统自身构建要素三个层面影响步行系统构建的因素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我国城市步行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构建城市特色步行系统的前提。(4)基于对城市步行系统现状的研究,结合步行系统发展理论及国内外成功案例借鉴,提出适宜中等城市发展所需的三个层面步行系统构建策略,从而完整步行系统交通网络和空间结构体系以及塑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整体层面构建:步行单元为子系统的整体结构+步行连接系统的整体步行网络的形成;中观层面:步行单元子系统的构建,包括对城市重要功能区商业中心区、居住区、行政文化中心区等支持步行的步行单元整体
25、结构布局和步行连接系统的两方面的研究;微观层面:对街道步行空间形式、宽度的研究,友好步行空间设计以及环境设施设计,创造安全、舒适、趣味的步行空间。(5)结合作者参与的实际项目,运用本文研究的中等城市步行系统的构建策略,对平顶山行政文化中心步行系统进行构建,包括行政文化中心步行单元的建构以及步行系统空间设计建议。1.4 研究意义(1)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对机动化交通的开始出现依赖以及“以车为本”的道路建设,导致城市步行环境恶化,对城市步行系统的研究有利于提倡步行等绿色交通,保护城市原有传统空间肌理和居民传统的步行生活方式,引导城市结构的可持续发展。(2)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步行系统,进而也有助于整
26、合城市日益破碎的步行空间和人性公共环境,尤其是形成网络化的街道空间,建设适宜步行的城市结构,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的步行环境和舒适的交往空间。(3)本文力求在总结前人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尝试对城整体步行系统理论作出有用的完善与补充。1.5 国内外城市步行系统研究综述1.5.1 国外研究综述(1)人车分离到人车共存的理论A.人车分离理论国外人车分流理论主要发展时期为 20 世纪初到中期,主要思想核心是通过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的独立来减低相互之间的影响,较有影响力的理论或实践包括以下一些:上世纪 20 年代,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假想的明日城市(the
27、 City of Tomorrow)与后来光辉城市(the Radiant City) ,包含着人车完全分流的立体高架系统,希望以立体分离的形式解决人车矛盾,但其主要强调点却在于减少对车行交通顺畅性的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绪论3破坏;佩里(C.A. Perry)最早在 1929 年纽约区域规划的文件中提出了邻里单位(Nneighborhood Unit)的概念,认为其应该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计划” ,同时指出在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解决街道安全问题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建设社区内部的道路系统来减少人车冲突,并将汽车交通完全安排在居住区以外,最后邻里单位思想直接孕育了被称为居住小区的城市居
28、住区布局的原理;雷德伯恩原则(Radburn Principle):几乎与佩里的邻里单位同时出现,提出“大街坊” (Suoerblock)的概念,强调了以城市中的主要交通干道为便捷来划定生活居住区的范围,而在居住区内部通过建设独立的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来实现人车分流,后来成为了欧美城市居住区与郊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B. 人车共存理论:安宁交通政策与共享街道交通安宁的概念来源于 1970 年代德国大量步行区的建设,交通安宁的实践来自于荷兰的庭院道路。交通安宁是一种规划和交通政策,有广泛的规划、交通和环境政策目标:减少交通事故,加强道路安全,减少空气和噪声污染,归还步行空间。主要包括:减少车对人的
29、干扰,将道路设计成尽端式或缩口状以限制交通通过,或将车道设计成折线形、蛇形迫使车辆减速以保证步行者的安全。把安宁交通纯粹当成一种道路工程措施是一种错误理解,仅仅将一些居住区街道设计成庭院道路的做法也不可取。这种形式的交通安宁将减少进行设置的街道的机动车数量或机动车平均速度,但交通会被重新分配到其他的街道,加重了其他街道的交通压力。1980 年代以来,受交通安宁政策的启发,人们开始了“街道共享”理论的研究。街道共享是西方汽车社会方兴未艾的一种交通规划和设计的新课题,步行与机动车辆之争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和车辆平等共存的概念逐渐取代人车分离的概念。其核心概念在于重点面向社区和居民的整合,虽然将人行与
30、车行混合,但把驾车人士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被考虑,而将人行系统放于设计中的首位,具体措施如改变街道的物理特征、设置减速路拱、路边种树,设置路边停车、渠化交通、实施单向交通等,以增强道路安全、支持沿街活动,最终形成互溶的公用空间,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率。研究者认为,限制交通的人车共存形式比人车分离更有利于增加居民交往,提高街区公共空间活力。(2)布坎南报告:步行空间的连续性与生活空间的关联性。报告指出大规模的道路建设可能会对城市结构产生影响,并将城市环境和小汽车的可达性相结合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环境功能区”的概念。环境功能区的外部由交通通道围合,内部是一个连续的功能空间环境,环境功能区有不同的特征
31、,交通应视不同功能而定(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报告同时指出道路建设对任何街道网均要规定一种环境标准(噪声、废气、不安全程度和不方便程度等方面),并以之确定容许通过的交通量,以解决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之间的矛盾。(3) 20 世纪 60 年代,简雅各布(J.Jacobs) 在其作品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河南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绪论4中提出,城市应该是“有组织的复杂事物” , “有大量因素在同时变化” , “他们是内在地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她将多功能的混合成为城市生活多样性的“发生器”(generator) ,而街道,则正是多功能混合出现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要注重街
32、道的安全性、有被观察与注视的可能与需要不停有使用者,强调街道的被城市居民使用性质。(4)1986 年杨盖尔(Jan Gehl)在交往与空间中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5)2003 年杨盖尔(Jan Gehl)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是一本关于研究方法的书,一本如何善解城市居民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收集和利用有关公共生活的书。这种方法已经在哥本哈根市应用了 30 余年,讲述了哥本哈根市在漫长的 40 余年间如何
33、由一座以汽车为主导的城市转变成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历史,这种研究城市空间与生活的方法已被证明是极为有用的。这也是哥本哈根能如此完美地转变为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1.5.2 国内研究综述(1)对外国步行系统研究的总结卢柯、潘海啸在城市步行交通的发展英国、德国和美国城市步行环境的改善措施一文中回顾了英国、德国和美国城市步行交通的发展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发达国家为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各种建设模式的历史渊源和经验教训。戴志中在国外步行商业街区一书中介绍了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步行商业街区建设成功的经验,国外步行商业街区建设的运作要点,国外步行商业街区与城市设计,国
34、外步行商业街区设计综述。(2)城市步行交通和步行空间的探索杨跃洪以深圳华侨城人行系统为例,对城市人行街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作了有益的探索。叶嘉安在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中, 探讨了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以 CBD、购物区和旅游区的行人道路指示系统和全天候行人交通系统这两个重要细节问题为例,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孙靓在城市空间步行化研究初探中研究了当前我国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步行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了国外相关理论演变以及步行化模式的发展情况,辨析了现代步行化与传统步行的差异,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步行化作了初步探讨。施维克在城市步行空间的质量与改善一文中,提出步行空间的质量构成要素是安全性、空间尺度、便利程度、景观等方面。改善城市步行空间质量,要坚持城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