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8452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一、研究方法与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抽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样本的选取采用整群抽样和判断抽样,数据的采集使用自填式问卷法。问卷共分三种:中学生、中学生家长、小学生家长。考虑到小学生填答问卷具有一定困难,没有设计针对小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使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 200 进行,主要分析方法有频数分布分析、调查表分析、比较均值、非参数检验等,主要针对家长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能力、内容以及可能与之有相关性的变量。本研究的样本取自山西省太原、大同、长治、临汾、忻州、柳林、洪洞等地的中小学,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 1379 份,其中小学生家长问卷

2、 212 份、中学生家长问卷 530 份、中学生问卷 637 份。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家庭生活状况其一,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本研究共调查了 742 个家庭,家庭结构中核心家庭所占比例最多,达到总数的 656%;其次是主干家庭,即三代同堂的家庭,占调查总数的 284%;有少部分家庭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带着孩子,占总数的 34%;还有 26%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可以看出,家庭结构中以核心家庭为主,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由其父母来承担。其二,家庭人际关系和谐。从整体看,中小学生家庭人际关系比较和谐,家长与子女相处基本融洽。小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比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大多数家长注意与孩子对话和沟

3、通,并能够保持与孩子的平等关系。小学生家长与孩子经常沟通的占总数的 611%,偶尔沟通的占365%,很少沟通的只有 24%; 认为家庭里人际关系“ 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家长比例是 749%,有731%的家长认为孩子与家长关系亲密,能够主动和家长谈心里话,只有 29% 的家长感觉与孩子关系疏远、紧张。中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要比小学生差些,近 40%的学生会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40% 左右的学生偶尔与父母交流。其三,家庭活动以学习为主。中小学生每天的家庭活动最主要的就是学习。调查显示,每晚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作业和看课外作业,比例达到 694%和 115% ,共 809%; 而只有不到 20%是

4、在看电视、娱乐等。从时间上看,小学生每天回家做作业在 1 小时以上的达到 825% ,没有作业的只有 28%,147%需要半小时到 1 小时。而中学生用于做作业的时间更多,每天 3 小时以上的达到 426% ,3 小时以下的只有 24%。孩子在家学习时,家长也是在积极参与,尤其是小学生的家长。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中 584%的家长每天检查指导孩子学习, 402% 的家长有时候检查,只有 14%的家长基本不检查。中学生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检查督促情况不像小学生家长那样频繁,每天检查督促的家长只有 196% ,大部分是有时候检查,比例是 423% 。孩子们日常的闲暇时间并不多,对小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

5、589%的家长在双休日 “带孩子一起学习、休闲”,而通过与部分家长的访谈,更多的是“带孩子一起学习”,主要是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兴趣班。而只有 282% 的孩子双休日能够自由玩耍。另外一个问题的调查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一结果:当问及是否经常带孩子出去玩时,回答每周一次的比例最少,只有 161%;而高达 303%的家长回答是“ 没时间玩”。2家庭教育情况其一,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教育期望较高。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家长们对此有很明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534%的中学生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孩子成长起着最直接最重要影响的是家庭教育。而对孩子不好管的原因,

6、家长选择最多的是父母教育问题,占总数的 408%。小学生家长的认识与中学生家长的认识相似,选择家庭教育是最重要影响因素的占 475% ,对孩子不好管的原因, 505% 的家长认为是父母教育问题。对 “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绝大多数家长都选择的是“ 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占总数的 819%;16 7%的家长则是从功利角度出发,认为读书是为了挣钱或是学得一技之长;还有 14%的家长选择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学历期望普遍较高,家长选择比例最大的是“大学以上学历”,占总数的711%;选择大学毕业的占 221%;选择高中及以下的只占总数的 69%。其二,素质教

7、育依然难敌应试教育,家庭教育主要为了成绩。素质教育在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提出,并在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在社会及教育界得到确立。素质教育从提出、推行到现在已二十来年,但数据显示,虽然素质教育为家长们所赞同,但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中,家长们的知与行产生了分离,其实际行动仍然践行着应试教育的思想。小学生中超过 75%的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而辅导班的内容超过 75%的是文化课。报特长班的家长也表示,特长的选择也是功利性的,有些特长在中高考时可以加分,家长就支持,而若不能加分,则不支持。而对于学习成绩,近 80%的家长表示“看重”和“非常看重”,通过调查表分析,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家

8、长比高中学生家长更看重成绩,初三学生家长“看重”和“非常看重” 的比例最高,达 875%,高中学生家长从高一到高三看重成绩的比例却在下降。这说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家长看待孩子人生发展的眼光越来越理性,越来越长远,而初中学生家长考虑更多的还是分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与家长教育期望之间的矛盾所导致。如前所述,家长对孩子学历期望较高,期望取得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家长占总数的 932%。目前,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近 21%,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40%,但是与家长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学生的竞争依然激烈。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在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们增加压力,许多用人单位招

9、聘时要求要名校毕业,不但要上大学还要上好大学名大学成了许多家长的目标。而面对并不均衡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家长只有向孩子施加压力,希望通过好的成绩增加竞争优势。其三,家庭教育中父母参与比例失衡,父母文化水平影响显著。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确定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积极个性品质、提高交往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具有独特影响力。46 但是调查发现,父亲在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承担和参与远远不足,家庭教育的工作主要是由母亲来完成的。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家长问卷 742 份,其中近 60%的填写者是孩子的母亲,只有 377% 的填写者是孩子的父亲。而学生对问题 “家里谁管你管得比较多” 的回答情况

10、显示,父亲只占 209% ,而母亲达到 709%。通过调查表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父亲学历的增加,父亲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在上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到 50%。而父亲职业的不同,其承担家庭教育的比例也不同,其中职业是“ 专业技术人员” 的比例最高,达到 345%,远远高于平均比例 209%;比例最低的是无业和工人,其分别是 0 和 141%。很显然,父亲的学历水平或是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父亲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从而影响父亲参与承担家庭教育的行为,文化水平越高越能认识到父亲角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也越能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了主要的工作,这与母亲与孩子天然的亲密关系是分不

11、开的,所以母亲的素质对家庭教育观念、方式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母亲的文化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且易于测量的变量,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不同学历水平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观念、方法上有着显著差异。随着学历的提高,家长对成绩的看重程度越来越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母亲“ 看重” 和“非常看重” 成绩的比例将近 90%,其中“非常看重” 达到 444% 。对成绩的看重还体现在对子女学习的督促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对孩子的督促比例最高,每天督促孩子学习的达375%,远远高于平均值 196%,学历越低每天督促比例也越低。在教育方式上,高学历母亲也显示出不同特点。本科以下学历母亲不同教育方式所占比例大致相似,

12、比例最多的都是“讲道理”,而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则明显不同,比例最多的是“ 埋怨责怪” ,达 556%,其次是“冷眼怒骂”,达 333%,“讲道理”的比例是 0。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研究生以上学历母亲比本科以下学历母亲责骂体罚孩子的比例都高出很多,达333%,而初中学历母亲责骂体罚孩子比例最低,只有 64%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母亲学历的提高,家庭教育方式方法趋于简单、粗暴,打骂体罚增多,耐心劝导比例下降。其原因在于,学历高的母亲往往更加自信,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要求也更高,也更难以接受子女的失败,在与子女相处中非常强势,在家庭教育中以家长为中心,缺乏民主意识。对于学习以外的事情,高学历家长同样显示出

13、对子女的强势,这种强势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态度必然带来家庭关系的紧张与子女的逆反,影响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在问到“与父母关系融洽么 ”?回答“ 融洽”和“ 非常融洽” 的学生比例平均为 745%,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比例却只有 333%。而对父母形象,选择 “严厉、令我害怕”的学生比例平均为 59%,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却高达 333%,是平均水平的近 6 倍。在问到“ 有了心事和谁说”时,母亲学历是研究生以上的学生选择最多的是“无人可说,闷在心里” ,比例为 444%。即便是父母主动询问,表示“烦,不愿意说”的学生比例也以母亲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为最高,达到 333%,是平均比例

14、 85%的近 4 倍。学生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与母亲学历变化趋势成负相关,满意度最高的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母亲,比例为 809%,高中、大专、本科学历母亲满意度逐渐下降,分别为 803% 、762%和 742%,研究生学历母亲满意度最低,只有 333%。高学历母亲这种强势、专制的家庭教育,在短期内对于学习成绩的提升有一定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发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的自主性和全面发展。调查显示,研究生学历母亲的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要好,25%达到“ 优异”,是平均比例 52%的近 5 倍。但他们的学习压力是最大的,每天学习时间在 5 小时以上的比例达到 556%,是平均比例 7

15、7% 的近 8 倍。自己感觉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比例达到 222%,是平均比例 99%的 2 倍多。由此带来的是对学习的厌烦和与家长的冲突。高达 333%的学生认为学习是 “没有意义的事”,是平均比例 54%的 6 倍多。其四,家庭教育方法趋于理性,家长仍需专业指导。总体来看,家长们教育孩子的方法大都比较理性,近 70%的家长表示主要方式是“谈心、讲道理” ,打骂孩子现象较少,小学生家长中 88%的家长经常打骂孩子,中学生家长中只有 32%的家长经常打骂,近 60%的家长表示从不打孩子。在问到 “是否应该学习教育孩子”时,有 847%的家长认为应该,有 123% 的家长选择“有的应学,有的不必”,

16、只有 3%的家长表示不用学。在问到家庭教育中需要哪些帮助时,家长们选择最多的是“学习方法指导”,其次是“提高综合能力” 和“如何与孩子沟通” 。而家长们获取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的途径却主要是通过书本杂志自己摸索,占总数的60%左右,而通过专业机构学习、咨询的比例最低,不到 3%。可以看出,家长们家庭教育的思想趋于理性,但具体教育方法缺乏专业指导。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教育问题的本质是社会问题,家庭教育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其根源同样也是社会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很清晰的认识,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全面发展,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体质和智力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在当

17、前社会环境下,家长们不得不选择以成绩为中心,一切为了考试的实际做法。因为在目前社会转型期,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家长们只有想办法增加孩子的竞争优势,注重成绩成为必然。这一点在初中生家长身上尤为突出。因此,要想改变应试教育现状,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创造环境:1高校去行政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把大学归还给教师,让学术远离权力,使高校能够自主招生、教学,打破地区限制,使教育这个公共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公益性。当上大学不再唯分数论时,中小学生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桎梏。2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 2012 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首次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 4%,但与发达国

18、家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教育资源地区间的不均衡、城乡间的不均衡和校际间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2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便是以分数为唯一尺度,强化应试教育。而教师待遇不高将使教师难以安心教育事业,从而加剧教育资源的失衡。因此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均衡教育资源,创造素质教育环境。3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学校应把家长教育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给予教室、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上指导家长。同时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家长参加培训,或参照儿童疫苗接种证制度保证家长的学习,从而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素质。教学启发论文:家长教学理论对教育的启发教育

19、方式上:以身作则,讲究规范,以德化人颜之推的家庭教育理论比较全面、系统。他不仅强调对幼儿的教育务须抓住时机,还强调在教育方式上应当以身作则、讲究规范、以德化人。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就是说,人在成长时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善于模仿他人行为。作为家庭教育中担当“教师”职责的父母,如果不严于自律,不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则难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难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因此,根据颜之推的观点,作为家庭中的长辈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懂得“身教重于言传 ”的道理。讲究规范也是颜之推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

20、为儿童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教他们学习规范的语言,掌握标准的语音。颜之推十分重视幼儿时期的语音、语用、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规范学习,他还强调对幼儿进行规范性语言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习,而且在幼儿的语言发展中父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颜之推对幼儿语言规范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今天的儿童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孩子没有经过正规的普通话训练,以致成年后难以矫正其不规范的发音和语词运用。这就启示我们,作为父母在家不仅应该懂得规范语言的学习对幼儿的成长的重要性,还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规范文明的语言学习环境。此外,在如何培养幼儿的问题上,颜之推主张“以德化人”,即以儒

21、家孝悌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教化儿童。颜之推以“教妇初来,教之婴孩”为例来表明要把子女教育成有封建思想道德的人,就必须以道德教化之。但颜之推一再强调在儿童的品德塑造方面最重要的不是长篇说教,而是有效的长者示范。也就是说在教化子女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与行,为子女做出良好的表率。通过这种长者示范,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育策略上:严慈相济、爱教结合、环境熏陶前已述及,颜之推主张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采取的是以身作则、讲究规范和以德化人。然而,在中观策略上则主张严慈相济、爱教结合和环境熏陶。颜之推在面对子女教育上,特别注重把勤于督导与慈爱结合起来,他认为“ 父母威

22、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也就是说,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子女成材。颜之推进一步认为,幼儿无知无识,他们通常是根据父母的呵责与赞许而决定其行为是可行还是不可行。此时,如果父母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那么孩子容易形成傲慢、自大;如果父母只是一味严加呵责则容易丧失孩子的主见和自我行为能力。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意到其行为对孩子的导向作用,分清爱与严的关系,否则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心、过分溺爱,养成孩子常以自我中心行事,而不顾及他人感受;二是导致过度专制,由于父母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令孩子自感没有自由。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时一定要注意严慈相济,融爱于教育中,在教育中传递爱。

23、当然,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持一致的教育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不仅不能使孩子产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反而会相互消减教育的影响,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所向。除此之外,颜之推在教育孩子的策略上,还强调环境熏陶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他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人在年少的时候,心神还没有定,与关系较好的人在一起,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其言笑举止,虽然无心学习,却自然相像,何况是有意学习的那些较为明显的操行艺能呢?由于处于幼年时期的儿童,其心无杂念,容易受到身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与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耳闻目

24、染,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反之,自己也染上恶习,甚至走上邪路,这就是“必慎交游 ”的道理。教育内容上:自立自强、虚心务实、立志向上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具有明确的教育内容,其主要集中于培养幼儿的自立自强、虚心务实、立志向上。在培养幼儿自立自强方面,颜之推指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因此,他警戒子孙不能成为 “上车不落则著作,体内何如则秘书”式的社会寄生虫,而应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激起了我们对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反思。当前,由于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以致于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过度保护以及宠爱、溺爱等成分,这不利于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社会生活中的

25、种种困难与问题。除了要培养子女的独立自强之外,颜之推还强调养成孩子虚心务实的好习惯。他指出“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这是颜之推对自高自大、傲慢之士的极力批判,他主张学者应当博学广师、虚心务实。也就是说,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要诚实守信,不夸夸其谈,不骄傲自满,父母对孩子的赞扬也应当适中,以免助长了孩子过分自大的心理。事实上,在家庭教育内容上,颜之推最为看重的是引导孩子立志向上。他认为“在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这就是说,只有树立远大志向之人,才能经得起各种磨难,

26、才能成就大业,而无远大志向之人,只能是庸人、俗人,无所事事。当然,颜之推对有志向之士的要求是不仅要“成才”,而首先应当“成人” 。这也就是我们当今大力推行的“想做事先学会做人” 。因为,一个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的孩子,一旦步入社会,难以与人相处,长期自我中心的习惯决定了他们难以与人共事。所以,一个有远大志向者一定是以做人为先、德才兼备为其实现目标的奠基石。总而言之,颜之推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受所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许多是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当代家庭教育不仅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已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意识教学论文:学生认知意识与家庭

27、教导的联系研究对象和方法(1)被试:本市某幼儿园小中大班,每年级随机抽取四个班,某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共计:401+775=1176 名孩子作为被试。(2)测试工具:团体镶嵌图形测验(GroupEmbeddedFigureTest ),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修订。(3)过程:确认关键时间段。通过团体镶嵌图形测验,记录每个被试的得分情况,然后被试的相邻年级,俩俩做作为一实验组,根据得分,分成 3 个组群,依次为:1/3 场独立、1/3 中间组、1/3 场依存。统计场独立组中高年级所占的比例,以前后出现显著变化的分组中的共有年级作为认知风格变化的关键时间段。针对关键时间段,取前后

28、各一个年级的随机一个班,进行一段时间认知风格校正实验,而后再测,统计其认知风格变化得分变化显著性,若确是,则确认关键时间段。确认关键人(重点是家庭方面的):根据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得分,在每个年级内进行分组,依次为:1/3 场独立组、1/3 中间组、1/3 场依存。针对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发放调查问卷,让孩子带回家,和父母共同完成,根据问卷反馈,统计规律,发现家庭教育的关键人。确认认知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就理论假设中的影响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寻找规律,对其中较为典型的被试,安排面谈,通过有目的的询问,确认关键的影响因素。在认知风格校正实验中,鉴于时间原因,仅对中间组进行场独立风格的校

29、正。笔者针对关键因素,协调家长,按照要求,调适家庭教育,要求关键人抽出精力,对孩子的教育以鼓励为主,制定容易达成的分步小目标,制定规矩,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刺激其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关键人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让孩子感觉到对其学习内容和其进步情况的适时关心,并给予及时、中肯、适度的肯定。校正实验结束后,重测其认知风格,观察期效果,从而确认问卷的统计分析结论。(4)原理:根据认知风格原理,它一旦形成,相对于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因此,其形成前后,校正的效果应有显著差别。同样,其定型前,两极化不显著,定型后显著,则前后两个年级作为统一实验组时,会有前后的显著变化。由此

30、就可推定认知风格形成的关健时间段。根据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尤其父母的育儿风格、个人认知风格、教育及工作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贯穿于孩子终生。因此,本研究重点寻找家庭中对孩子认知风格形成作用最关键的成员,通过分析其育儿风格、个人认知风格、教育及工作背景,总结孩子认知风格形成的关键原因,从而为家庭教育中引导特定的认知风格形成,提供实践依据。结果(1)按测验成绩,将相邻年级编组,为简化实验数据的处理,仅统计对比场独立组中高年级占比。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数据在小班和三年级处出现较大变化,可暂定为关键时间段,并待后面的校正实验最后确认。(2)为简化实验数据处理,主要针对

31、场独立组的孩子进行分性别的数据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孩子的认知风格与其父母中同性方的认知风格、育儿风格的相关性较高,其他方面无明显规律性,可确认为家庭教育中认知风格形成方面的关键人。故将孩子按性别和父母的认知风格、育儿风格进行数据统计。从图 2 中可看出,祖辈的认知风格无明显规律,可认定为非关键教育人。从图 3 中可明显发现孩子的认知风格酷肖其父母中的同性方,故可认定其为关键教育人。从图 4 中可发现,祖辈对孙儿辈的应答,始终是高水平的,符合现在常见的宠溺规律。但就其高应答,是否影响孩子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形成,尚存疑虑,随取场依存组的孩子进行统计,发现比例近似,故可难以认定其育儿风格

32、影响认知风格形成。从图 5 中可以看出,场独立组的孩子所处的家庭多为权威型育儿风格,次之为疏忽型,对比场依存组的数据,其多处于专制型家庭,故可认定权威型育儿风格更有利于孩子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形成,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成长。(3)认知风格校正实验,根据关键时间段的初定,选取了中班、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中间组的孩子作为被试,进行短期的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引导。小班之前,孩子未入园,测试不便,故未做校正实验。进行2 个月后,采用团体镶嵌图形测验,重测全班得分,统计其得分进入场独立组的比例,数据见图 6。从图 6 可以看出,认知风格的改变随年龄增长难度加大,且在三年级前后出现较大差异,为便于比对,取同年级未进行

33、校正实验班级的中间组孩子,重测团体镶嵌图形测验得分,结果见图 7根据图 7,两两相对比可以发现,关键时间段的判断,应该无误;针对关键教育人和重要影响因素的校正实验效果是明显的,但三年级后的校正效果不大,针对这一时期后的认知风格校正,有待于另行研究。讨论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认知风格形成的关键时间段的研究来看:三年级以后的孩子,其认知风格趋于稳定,两极化表现显著,改变场独立-场依存的难度较大;幼儿园的小班,情况类似,但校正改变的难度相对较小。由此也验证了,民间流传的,“从小看 3 岁,3 岁看 8 岁,8 岁看到老”的人的性格能力习惯的形成阶段。(2)认知风格校正实验也证明:3 岁以前

34、,与孩子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的育儿风格和自身的认识风格,对孩子认知风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校正中能够发挥极为显著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育儿风格,尽量体现为高要求、高应答的权威型,做好言传身教,在孩子面前,尽量体现为父母要求孩子形成的认知方式。孩子的认知风格不理想,只要不放弃,8 岁前仍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校正的,但错过 8 岁后,就难以再改了,只能尽量使教育符合孩子的认知风格。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3)考虑到已有的研究结论:场独立性学生在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遍强于场依存性学生。其学习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善于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独立自觉,稳定性较高。从培

35、养高分高能,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端技术人才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的帮助孩子形成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认知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是家庭方面的)研究中,鉴于时间原因,我们重点关注形成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和相关直接交流发现,高学历的、理性或逻辑性强的工作背景、权威型育儿风格的家庭中的孩子易呈现场独立;疏忽型育儿风格次之,但孩子容易呈现坏毛病和成绩不良;专制型和纵容型的家庭,其孩子则易呈现场依存。孩子的认知风格也多与其同性的父母类似。在讨论分析中,我们认为,权威型育儿风格的家庭中,父母的高要求高应答,实际多体现为,为孩子制定大量的小目标,适度允许孩子坚持

36、己见,高关注度的协助孩子达成目标,充分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提高了孩子的责任心和逻辑性,从而帮助孩子形成了场独立认知风格。结论根据以上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幼儿园小班和小学 3 年级是孩子的认知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段,小学 3 年级以前,通过正确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特定的认知风格;影响认知风格的关键人,是其父母中的同性方,影响因素主要在育儿风格上,同时受其认知风格影响。教育理念论文:学前孩子的家长教育理念与方式进行游戏,寓教于乐l.做游戏的有心人。每做一个游戏,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在别人看来,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其乐无穷,不知道做

37、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教孩子倒数 101。我运用了“ 火箭发射 ”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 150 的基础上,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 火箭” ,准备“发射” 。在“ 发射”前,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 10。所以我要孩子在“ 火箭”“发射” 前,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孩子很乐意,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 101。孩子

38、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以至于在不到 4 岁时就能倒数 201 了。2.做游戏的协调者。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一次逛街回来,他非要做“卖鳝鱼 ”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 (当鳝鱼)、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 玩具塑料刀)。准备完后,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 鳝鱼) ,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

39、投入,津津有味,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3.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讲,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比如搭积木(可拆装的积木),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到自己独立搭,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

40、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识字游戏,就有讲故事、学识字,卡片法识字( 卡片上有字,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 ),生活中识字 (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等等形式。4.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兴致就会更高,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看见小朋友做

41、什么,自己也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成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也在育人。例如,家长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样幼儿就会无意识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时,家里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使幼儿在互相关心和谐氛围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有孩子在家尽量少看电视;等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只就家庭教育方面,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42、认清家庭教育优势 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曾秀敏 彭洪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彭丽华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摘 要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其子女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子女达到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和天然的优势,家长要认真分析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充分实现家庭教育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词家庭教育 优势 认清 做好工作基金项目:本文为秦皇岛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秦皇岛市建立社区家长教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曾秀敏(1973-),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系, 河北 秦皇岛 066004,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彭洪林

43、(1972-),男,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系, 河北 秦皇岛 066004,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彭丽华(1969-),女,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与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对其子女施加教育影响,以使子女达到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从家庭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来看,它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特定的教育者,对有特定关系的受教育者实施的一种教育。家庭教育具有自身独特和天然的优势,能不能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这些优势,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行为选择,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家长要认真分析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以充分实现家庭教

44、育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一、认清家庭教育的优势(一)早期性优势婴儿落地随即进入家庭生活,接受家长的教育。早期教育从家庭开始,由父母施教,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个体在人生最初接受的教育是其发展的奠基石,将终生受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幼年受于家庭的教训,虽微薄细致,往往终其身而不忘”。从小从早抓孩子的全面教育,就可以为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质量创造良好条件,这已被中外大量的教育实践所证明。因此,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及时抓好家庭的早期教育,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是成功的开端。(二)权威性优势教育者的权威是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

45、件。在家庭里,权威是长者的力量和资望,具有强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一方面产生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和伦理关系;另一方面,子女在与家长的共同生活中看到,家长是家庭生活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者、保护者、指导者,这也使家长在子女心目中具有高大的形象,享有较高的威望,从而增加了孩子对家庭教育的可接受性。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子女心目中越有权威,子女越能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有深刻性和永久性。(三)情感性优势家庭是以血缘关系、骨肉亲情为纽带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父母与孩子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朝夕相处,亲爱无比。亲子关系中的这种感情,是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情感,是其它感情

46、无法比拟的,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是一部读不完的“教科书”, 能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点燃智慧的火花,激发上进的力量。捷尔任斯说,爱孩子是教育成功的一半。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近乎完全意义上的爱,这正是家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家长能够在“以情动人”中向子女进行教育,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四)渗透性优势家庭是一个生活单位,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高度统一在一起,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家长是否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影响都实实在在存在着,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侯才是进行教育

47、,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1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无需到家庭生活之外去寻找家庭教育,只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识,自觉地发现教材,捕捉时机,随时随地教育,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孩子就从中受益无穷了。(五)针对性优势孩子一生下来,就进入家庭生活,同大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家长能观察到孩子成长中各个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同时由于子女对家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个性非常真实,这就使家长能对子女形成全面、深刻而系统的了解,从而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所以,家庭教育是典型的个别教育,最具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在很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教育的

48、不足。(六)持久性优势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阶段性的,而家庭教育由于一般没有生活环境和教育者的更换问题,更具有教育上的天然连续性,可以长期伴随孩子的成长,使家庭教育成为一种终身教育。人的一生始终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在这连续性的教育中,家长可以针对子女的特点,对其因材施教,使子女获得持久的发展。2二、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有其独特的“先天”教育优势,这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这些优势成为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坚实基础,因此,每个家庭都应该充分认识并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优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一)增强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家庭教育担

49、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开拓人生之路、启迪奋发精神的社会责任,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发展的前途。家庭教育的早期性和持久性,以及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特殊血缘关系和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所有家长必须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优势,自觉地对子女施以有效的教育和影响。(二)身教重于言教身教重于言教,以身立教,是家庭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和青少年儿童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可塑性、模仿性很强,家长的言行品德是孩子最容易模仿、最乐意模仿的对象,也是最经常、最直接模仿的对象。年龄越小,越把家长的行为看成是神圣的榜样。因此,家长必须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得更好。而且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中,在无意之中发挥以身立教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应加强的重点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重要环境。家庭教育做得成功,将为孩子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学生的家庭教育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