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兴娥我的课内”海量阅读”三步曲选萃一、目标解析目标设定: 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一年级:在”海量阅读 ”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 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海量诵读经典关键词时间:课内。半个月上完教材内容,剩下的教学时间就大量阅读教材的读物。全班同读一本最好。质量:海量。势必要求课堂删繁就简,课外取消繁琐的、无效重复的作业。“增量“减负“并举。方法:阅读。阅读好比一条船,将听说写载于其中,一齐驶向彼岸。实验证明,随着阅读量的成倍增加,识字、作文、理解问题等都会迎刃而解。教学方法,先多形式读书,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倡感情
2、朗读,弃精细讲解。二、实施策略(一)一年级:”海量阅读” 中识字1、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自己读书读儿歌识汉字(含汉语拼音情境歌 )2、阅读、识字和写字不同步阅读先行:多形式领读后,学生自由读背,背上的在课题旁加盖印章,再背下一课。识字分别对待:课外不作要求,课内“强制“ 必会 ;助识字困难生领会“字理“写字降低难度:抄抄字/描描词(描红形式)(二)中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一年级已识字 2000。1、半个月读完整本语文书教法:略读课文默读;精读课文感情朗读坚持反馈:不论课内课外,都得在感情朗读基础上口头填空。选择精美语言块,强化感悟语言的精妙。2、大量背诵韵文和小故事完成课文学习后,诵读3
3、、全班共读一本小说中年段讨论重点是内容。学生发明“贴标签“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一个故事、一个人物4、唯一的家庭作业是循环日记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循环日记,四人成绩为小组共同分数。经验共享,鞭策后进。5、“词语表“助生巩固词语准备“词语表“和“看拼音写词语“练习(三)高年级:海量诵读经典一周可读 1020 万字。1、学习历史故事为经典铺路五年级学习自学第一遍浮光掠影读白话文故事,第二遍回头再读文言引文。学语文不攻坚,长期以往终至无师自通。读史学文,一举两得。指导自学结合,讨论并口头填空。2、阅读古代经典,意义深远六年级通读。先阅读交流关于孔子、老子、的书籍,
4、再学名典。一读论语,不求甚解,重在读准背诵,先自查后抽查。二读论语,重在前后联系。按顺序逐章谈认识,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三读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采用的苏轼“八面出击,一意求之“ 读书法。切忌意志强加,多商量多辩论。学典籍的同时,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3、阅读文选和现代小说,完善知识体系教法:自由阅读后讨论。讨论小说重背景,融汇历史故事、小说、经典而贯通。二轮实验,打算进一步涉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韩兴娥的“课内海量阅读” 三步曲“课内海量阅读” 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四十分钟之内进行的大量阅读。这项实验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阅读量的成倍增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可能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果
5、真有这样“鱼和熊掌兼得” 的好事儿?我的回答是:有。不仅有,而且做起来也不难。 海量阅读的教学目标不是以一节课、一篇文章设定,而是以一本书、一个年龄段为单位设定目标。我把小学六年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在“海量阅读”中识字;二三年级主要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四五六年级则“海量诵读经典” 。我且称之为 “课内海量阅读” 三部曲。一年级在“海量阅读” 中识字 一、入学之初,读儿歌识字下学期要从一年级带起了。整个暑假,我都在酝酿一个“梦”让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有事情做,第一天就自己读书。为此,我给不会拼音的一年级新生编一本他们能够“自学”的小册子读儿歌识汉字 。这是我偶然读到小白兔 、 静夜思等孩子
6、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和诗词,萌生的想法。这本小册子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儿歌的后面,附上要认的字词:“功劳 劳动 太阳 小鸟 为什么 长大 学校 学习 迟到 书包”,我先带着学生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我就教他们“自学”生字的办法:念儿歌下面的生字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到儿歌中找;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 、 国旗 、 坐得正 、 写字姿势 、 爱护眼睛等儿歌,这是我结合入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孩子们很喜欢;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
7、,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二、课本的学习,阅读、识字、写字不同步一年级的课文朗读、识字和写字不是同步进行的:朗读,开始是一节一课,渐渐地加快速度,一节两课,写字则是两节一课。程度好的孩子边背诵课文边认读生字,弱一些的,则按进度读熟课文即可,学困生则要个别辅导。先说阅读。不同形式的领读之后,学生开始自己读,我则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听,看到谁能合上书背诵,便俯耳过去听一会儿,在学生的课文题目旁盖上“印章”表示通过。学生背完一篇就主动再背下一篇。在背诵上,专家说的确实没错,一年级的孩子个个是天才,没有一个落下。一册用了两个月,二册用了三个星期,全班学生百分之百能背诵。实践
8、证明,阅读、识字和写字三项任务中,阅读是最容易的。再说识字。课本之外的书,我只要求读熟,不要求识字。但对课本上的生字,我就要“强迫”孩子们认识了。看到一则资料说学习汉字的最佳时期是三到五岁,我深以为然,但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十几个认字相当困难的学生。对待这些孩子,得拿出点儿耐心,我的办法是在教学中渗透些“字理” 知识,帮助他们记忆。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生字学习就顺利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全班学生都认会了课文中出现的所有生字,无一例外。这就是大量阅读的作用,在具体的文本中,孩子们一次又一次与生字见面,虽然没有特意观察字形,但见得面多了,自然就认识了。最后说说写字。写字教学基本按常规进
9、行,一年级孩子小,不适合进行长时间书写,所以我尽可能地给学生减轻“负担”。比如,只让孩子照着课本抄汉字,而不是组词。这样,作业中的错误只有“错字” ,而没有“ 别字”,提高了学生写、老师批的速度。至于组词,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把生词打印到一页纸上,用厚纸印成红色字帖,学生蒙上薄纸兴致勃勃地大描特描。三、在诵读儿歌、故事中识字我用三个多星期就教完拼音。说实话,部分学生拼读得并不熟练,但按顺序认读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是逐个学生过关。我印发给学生一张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我们最初读的注音读本是三字新童谣 、 巧识三百字等“袖珍童谣”,书中的儿歌三字或四字一句,很简短,降
10、低了拼读难度。然后逐渐过渡到读较长的的儿歌,如好妈妈儿歌 400 首 ,韵语识字课本中的儿歌, 语文基础训练 、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上有许多儿歌,我就地取材,把它们编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学生两两对读。一年级下学期阅读小故事, 拼音报 、 弟子规 、 增广贤文都是我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一年级结束时,全班学生平均认识 2000 多汉字,有的孩子认得扎实,有的孩子认得模糊,但基本都有了阅读注音读物的能力。写完作业后的自由阅读成为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孩子们已在白纸黑字中找到了快乐。中年级段在海量阅读中诵读、积累我把二三年级归为中年级段,在这一年段里落实三个共同的要求。一是,写字依然占用相当一部
11、分课堂教学时间。现在,跟我一起实验的老师在开学前就分头准备好大量的“看拼音写词”练习,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拼写一部分生词,不会写的字词可以查阅老师提供的“词语表”。帮助学生打牢了写字的基础。二是,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作文起步的教学。我一直奉行“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观点,相信有了满腹经纶的积累,就会有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表达。所以直到二年级下学期,我才进行作文起步教学。但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学生就能通过“写作关”,甚至达到六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之所以如此容易,是因为大量诵读白话文垫底。因此,第三点,诵读、积累最关键。比如一本教材用半个多月就能教完,一是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如小英雄雨来
12、 、 猎人海力布等,学生自已默读一遍就行了。二是精读的文章也不去条分缕析,一个课时学二至四篇,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自由读、开火车读等,然后教师直奔中心提出问题。很多文章,能够有感情朗读就行了,提不提问题并不重要。学生诵读的文章越多,朗诵、理解能力越高,到三年级时,不经过预习,只要默读一遍,或听一遍录音,学生就能有感情诵读。此外,我坚持一条:不论课本还是课外书,都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口头填空题。如:“翻过一座小丘,_穿过一道山谷。蝴蝶追着跳舞,松鼠数着脚步;小树亮着绿叶,绿叶托着露珠;露珠掉在林中,变成朵朵蘑菇;阳光和着鸟声”文中平平常常的动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得精妙极了,很
13、难用语言分析透彻。对小学生来讲,与其长时间听老师枯燥分析,倒不如让他们背诵之后略略品味,则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法。高年级段“海量诵读经典” 我把四、五、六三个年级划归为高年级段,因为这段时间,学生已把常用汉字基本写熟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基本过关,语文课上有大量的时间用来持续默读,一星期读十万二十万字轻而易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这段时间阅读的内容主要有三类:历史故事、经典古文、中外小说。一、历史故事学习了经典历史故事,孩子们在解读经典时就不仅能进一步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而且能获得大量的文史知识积累,对经典的理解就能上升一个高度,获得更加全面的养分。第一轮实验,我们在五年级学习中华上下
14、五千年 ,总结了经验,第二轮实验,我打算在四年级学习。1浮光掠影 回头再读。我们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分为上、中、下篇,共 271 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文,多是选自史记 、 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对于文言知识,我和学生们都知之甚少,于是师生一道,见到“拦路虎”,略微一“ 过招” ,一看难以“ 取胜”,立即绕道而过。先重点读白话文故事,回过头来再读文言引文,当时搞不懂的地方竟“无师自通”了。我因此悟出了一个道理,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
15、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 “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2读史学文 一举两得。有道是文史不分家。在阅读历史故事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自然渗透其中。我主要的办法是通过多媒体设备出示一些练习。二、经典阅读第一轮实验中,我和学生在六年级通读了论语 、 道德经 。最初我买了一本论语问答、一本孔子圣人风范 ,读后我对孔子的生平、为人、观念有了一些了解。秋季开学后,我把书店里诠释论语 、 道德经的所有版本都买回来和学生阅读、讨论,读经典我们没有基础,但读白话文还是颇有兴致的。通过大量阅读,经典的学习渐入佳境,孔子的高大形象、伟大人格、至理名言逐渐成为我们师生
16、心中的一座丰碑,大量阅读又一次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随后,我们开始学习论语 。还是采用我惯用的方法,第一遍粗略地、不求甚解读,搞不懂的放过去。用不到 3 个星期学了 10 篇,学习的过程很简单:上课开始轮流读一遍,师生共同纠正错误读音,教师告诉学生哪几章是要求背诵的,哪几章是要求熟读的。然后,学生自己熟读、看译文背诵。同伴互查合格后找老师检查。学完 1 至 10 篇后进行复习。我把要求背诵的和要求朗读的以 5 篇为单位打乱顺序印成文本,学生复习熟练后拿这个打乱顺序的文本自查,我再抽查。后面学习的速度越来越快,10 月底学完第一遍。第二遍学习论语 ,重点是前后联系。按照顺序逐篇逐章让学生交流自己的
17、认识,学生前后联系,边交流边翻书。第三遍学习论语 ,以归类总结为主要内容。比如把孔子“教学”的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总结孔子如何学习如何教书育人,等历史和现实人物的章节一起显现,把谈论“仁道、君子、修身、为政、交友”等章节一起显现,引导学生去总结。孩子们把手里几本不同版本的论语前前后后地翻阅,把书都翻烂了。这样一种打破常规的教学,学习这些艰涩的古文,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时时刻刻警惕不能把教师的意念强加于学生。儿童的思想与我们成人总是存在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商量”。比如论语 道德经中哪些章节应该熟读,哪些章节应该背诵,我们师生都“辩论”一番,如果学生说得有理,我就听
18、他们的。孩子们为了能说服老师,他们查阅资料,寻找论据,往往还没有等集体学习,他们早就搞懂了。 “好,就听你的了!”学生得意地笑了,为老师听从他的意见;老师得意地笑了,为掉入了自己“圈套”还在自鸣得意的孩子们。三、中外小说我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全班共读一本小说,我们的图书室里配了大量的优秀小说,比如彼得潘就有三种不同的版本,首先读 “口袋”丛书,再读 16K 注音读物,高年级段再读没有注音的原版小说。在低、中段讨论小说的重点是小说的内容,除了“片断赏读”、 “猜猜这是谁?”的阅读游戏, “故事接龙显本领” 等形式之外,我的学生 “发明“ 了“贴标签”,就是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任何一本书、一个情节、
19、一个故事、一个人物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那个洞“深不可测” ,洞四周墙壁上有很多东西,让人“目不暇接”。再比如彼得潘学海盗贼的声音,学得很像,那叫“惟妙惟肖”。海量识字有秘方破译韩兴娥的识字教学法 识字教学的难题至今还困扰着万千师生。有人把这个难题的存在归因为汉字本身的复杂外形。其实,明清之前似乎没有多少中国人望汉字而生畏,至少在一般的文献中没有看到有学者抱怨汉字难教。古代私塾中的学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以认识常用的两三千汉字,自主读书的时间比当下的学生提前了三四年。韩老师也说:“识字的速度太慢是造就差生的源头。 ”识字量不够,直接导致阅读滞后。而阅读滞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很有可能会
20、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是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 8 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就中文阅读而言,必须要认识2500 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才能为自主阅读提供基础。然而,按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学的进度,小学生认完 2500 个左右的汉字需要五六年时间,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自由阅读期被延迟到了 10 岁以后。这种高耗式教学就没办法改变吗?看看韩兴娥是怎么大胆改革的简化拼音教法,缩短教学课时,让拼音当工具而不是变成另一套文字。她把声母、韵母都排列出来,让学生跟着“aoei
21、u”地念, 唱歌一样,念熟了,就指读字母卡片。每天复习,三周就把拼音学完了,学生基本能拼读音节了。她不要求学生默写拼音表,不要求学生死记音节。拼音说到底是帮助识字的工具,而不是另一套文字。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到目前为止,许多的教师对拼音教学没有清晰的认识,费了很多心力和时间,把它当做了另一套文字来教了,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用拼音写话写文章,无形中弱化了蒙学童子对汉字的热情。为促进学生的识字热情,她会将学生在幼儿园里读过的那些熟悉的儿歌编成小册子,让学生读。她说这是让孩子们自学的第一本书。她这样把学生领入读书识字的天地开学第一天,韩老师说:“孩子们,我们唱首歌吧!”她发给学生那本自己编写的小册子,它
22、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如:上学校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词语表 功劳 劳动 太阳 小鸟 为什么 长大 学校 学习 迟到 书包生字表 大 鸟 劳 学 包 动 迟 小 长 到 书 为 校 劳唱一唱、念一念,几遍之后,韩兴娥告诉孩子们:“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谁认识儿歌中的字词。知道答案的不要出声,用你的指头指着儿歌中的这两个字,念这一句儿歌。 ”韩老师出示卡片“功劳” ,有的孩子张嘴要说,她伸出食指放嘴边“嘘”地一声示意,孩子们的手赶紧在儿歌中找寻,找到的用手指着“功劳”,仰起头骄
23、傲地看老师。老师转着圈看,耳朵靠近孩子们的嘴,听他们轻轻地念。找不到的、不会念的孩子把目光集中到同桌的手指上,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原来是功劳 啊!”然后韩老师让大家一起念,右手持卡片从胸前向前一推,像乐队指挥一样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孩子们的回答大合唱,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念着。“下一个词看谁找得快,注意用你的手,而不是嘴!”孩子们目光炯炯地看着老师,期待着下一个词出现“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认一认儿歌下面的词语表、生字表。 ” 就这样孩子们入学第一天就学会“自学”生字的办法。下午到校后便有十几个学生找韩兴娥认字,韩兴娥给他们盖上鲜红的奖杯印章并奖励一张小卡片。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
24、调动起来了,第一周便有 30 多个学生认会了 7 首儿歌中的 100 多个生字。这本神奇的小册子的第二部分有小书包 国旗 坐得正 写字姿势 爱护眼睛等儿歌,结合入学教育读儿歌认生字,一年级的蒙养教育就这样水到渠成。小册子的第三部分是汉语拼音情境歌,结合学习汉语拼音教学生读熟儿歌,认读儿歌下面生字的任务则由学生自己完成。孩子们回到家只读儿歌识字,因此不害怕学习。每天早上、课间、中午上课前,都有许多孩子围着让老师检查他们认字。韩兴娥左右手同时工作,左手指着一个字,左边学生的目光在儿歌中搜索;右手指着一个字,右边学生的目光开始搜索这时,左边的学生已找出了生字。有时她一同检查三四个学生。孩子们没读熟就
25、找她检查,韩兴娥也不急躁。因为学前没有认字经验的学生认字困难是正常现象,检查就松一些,让他们这么高高兴兴地“混”奖品吧!创造情境给学生识字,是韩兴娥老师的独门招术。一年级的 10 月份前,她会给每个学生印发一张拼音字母卡片,拼读时如果忘记了哪个字母,可以随时查阅。她还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大卡片,一面是汉字,一面是音节,在课堂上练习拼读。学生不亦乐乎!国庆节前致家长的信中,附着全班学生的姓名,供孩子们识字。第二个月后便开始读第一本注音读本三字新童谣 ,书中的儿歌三字一句,很简短。这种童谣是儿童通向文学阅读的引桥,对学生后来能自主阅读有极好的裨益。上课铃声一响,韩兴娥对着话筒开始念儿歌,孩子们或者念或
26、者背,一首接一首,直到全班学生都拿出书翻开正在读的页码,韩兴娥让他们停止诵读,表扬几句那些在课前已 诵的学生,让他们下课时领张小卡片,就这样,课前提前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再稍后,韩老师把课文当做真正的识字教材。起先是一天一课,然后是一节课读背两课,让学生识记课文中的生字,高年级的课本在一二年级里也畅通无阻。读完人教版的就读苏教版的,读完上册读下册,读完课内的读课外的。就连语文基础训练 健康教育 品德与生活上的儿歌,韩兴娥也把它们编成不带拼音的小册子,让学生同位对读。 拼音报好妈妈儿歌 400 首 日有所诵 弟子规 增广贤文都是韩兴娥班语文课堂上的“教材”,到一年级结束时,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认识 2
27、000 多汉字。以阅读的大环境为训练场,使学生在口诵心惟中获得了识字的神功。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那每日琅琅的书声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也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大量识字却只是少量写字,这是韩兴娥识字教学的另一独门妙术。她这样教写字:一是整体输入汉字笔画歌,二是描红。韩兴娥老师借鉴了辽宁东港实验小学的经验,不单个笔画教,在教基本字之前,把汉字的基本笔画编成儿歌诵读:点 横折 竖 横钩 竖提竖折竖弯钩横 竖弯 捺 斜钩 竖钩 撇点 横折钩撇撇折 提 弯钩 横折折撇 横折弯钩横折提 横折弯 横撇 卧钩 横撇弯钩 教学时,把笔画抄写在长条纸上,贴到黑板上方,教师指着有节奏地领学生念
28、笔画名称,从一堂一堂念慢慢减到一日一日念,再逐渐减到一周一念。不到一个星期,孩子们无一例外地会按顺序念了。识字教学开始后,每学一个新笔画,就不用一遍一遍告诉学生笔画名称了,只要用教杆往长条纸上相应的笔画一指,学生便能熟练地说出要写的笔画名称。这种识字其实为学生独立识字打好了基础。学生学会拼音后,又认识了所有的基本笔画,见到新字就不会有畏难情绪。而降低写的坡度,不要求大量书写,对于现在入学年龄偏小的孩子而言无疑是正确的。海量阅读有妙法破译韩兴娥的海量阅读目标海量阅读,自然是以多取胜。在韩老师的课上,我们通常看到好几本书同时用同时读,好几种文体同时教同时解读。但她却能做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她有着
29、相当清晰的阶段目标。有人看到韩老师把高年级的课文放到低年级来学,就有训练目标不明确之疑。而韩老师的看法是,自己的学生已经读了大量的文本,若多比小学课文更具理解深度的文字都读过了,小学的课文对这样的孩子已经鲜有理解的难度了。比如,人教版六年级的钓鱼的启示给有过大量阅读三年级的学生来读,有多少读不懂呢?然而,即便是有这样的理念,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搬进课堂呢?当然不能。我们看看韩老师的阅读目标规划: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高年级:上下五千年 世界五千年 论语 道德经及各种书报刊 这个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海量阅读
30、的阶梯递进目标,基本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值得赞赏的是,韩老师的海量阅读还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特好的范例,就是要带着学生坚持读完一本本有厚度的书。比如 60 多万字的上下五千年 ,韩老师领着学生来回读过两三遍,将书中的故事和文言原文烂熟于心,这种功力对学生的影响必将是深远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短小的选文,六年里,没有让孩子读一本有挑战性的大部头,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培养学生读有深度书籍的时机,最终的结果是:若多的中文系本科生都缺少读长篇的耐力。看看韩老师是怎样带学生读上下五千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分为上、中、下篇,共 271 个故事,每个故事前面附有一段引
31、文,多是选自史记 资治通鉴中的一小段文言文。尽管韩老师课前参阅了大量的资料,但真正直面原文时,她还是陷入了为人师者最难堪的尴尬之境:她所选用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文言引文没有译文,而且存在不少印刷错误,书中许多文言词句的意思、字音无从查证。韩老师对学生坦陈自己对文言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她们师徒见到文中的“拦路虎”,略微一“过招”,一看难以“ 取胜”读不懂,立即绕道而过。五年级上学期重点读白话故事,文言引文只能粗略地、不求甚解地学习,读的速度较快,半年时间,他们粗略地学完了整本书。再回头去复读时,师生发现,当时弄不懂的地方竟都能“无师自通”了给学生一篇陌生的文言文,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比较流利地读出来
32、,能解释大体意思。于是下学期有了“深钻”文言引文的能力,又学习了第二遍。 这次经历,让韩老师悟出了一个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些内容起先可以囫囵吞枣,再反刍时就会轻车熟路。 “让学生自己读懂文字”后来就成了韩兴娥惯用的手法、自觉的行动。有些问题即使她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吞食”提供条件, “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那种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把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的精雕细刻式的备课、讲课都和韩兴娥不沾边。她让学生的眼
33、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使学生在高品质的海量文字中畅游,终于实现了海量阅读进课堂的目标各年段阅读课教学推荐书目(一)低段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一只孤独的乌鸦石头汤爱心树驴小弟变石头勇气犟龟光屁股大犀牛我有友情要出租花婆婆爷爷一定有办法雪人彩虹色的花蚯蚓的日记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是霸王龙我爸爸我妈妈小种子笨拙的螃蟹笨狼的故事“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系列“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 “可爱的鼠小弟”系列中段恩德童话绘本7 册:光屁股大犀牛 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 月圆夜的传说 犟龟出走的绒布熊 吃噩梦的小精灵 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花婆婆小房子三个强盗獾的礼物青鸟绿野仙
34、踪黄书包公猫拿破仑文身狗火鞋与风鞋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苹果树上的外婆弗雷迪去佛罗里达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选读高段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片叶子落下来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再见了,艾玛奶奶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草房子青铜葵花彼得潘秘密花园毛毛青鸟波丽安娜山居岁月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国际大奖小说”系列选读读愿教师少分析,让学生多读写有感韩兴娥读了李白坚教授的文章写点儿感想,李教授也一直催我仔细读,今天才有时间。但是,研究了韩老师的“海量阅读”以后,我们发现,这套方法,是完全符合科学的语文教学规律的,既具有可操作和可复制性,也是每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推行的。这个方法所唯一需要的,就是
35、老师们的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这一点儿见解一致,海量阅读人人可为。这门课程越实践、越运用,就越熟稔。换一句话说,语文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学好和掌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将与个人对其运用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当学生看见汉语言文字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那样:有了什么不解的问题,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请教阅读,有了什么思想感受,就向汉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倾诉写作!只有到了那个时候,语文教学才能说是成功的!汉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是以大量的接触和融合跟汉语言文字的“双亲”吃、睡、玩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所以,又必须自小而为之。童贞时期,对什么都不了解、对一切都好奇,最
36、最需要营养和哺育,因此,对这种“亲和力”的培养也就特别容易奏效。和人类亲情一样,如果一个人从小得不到语言文字的“父母双亲”的“养育” ,长大以后再想让他们“认爹亲娘” ,则从感情和效果上来看,都为时晚矣!任何东西都有这个特点,过了某个年龄就事倍功半。听了韩兴娥老师的课后,我发现她的“海量阅读”有一个误区,就是阅读的内容与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南辕北辙。如果做“海量阅读”的教师想在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个较好的分数,首先必须改变“海量阅读”的内容给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必须和语文课本保持一致:进度相近、文章相似。现在,韩老师给孩子们阅读的文章大多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比如论语 、 弟子规 、 三字经等。您听的那节课
37、是成语故事 ,与语文课本不太相符,但我们也学过很多与课本内容、难度相近的书,如人教、苏教、语文出版社的课本,潍坊的“主题学习丛书”等书,都符合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韩老师让孩子们将语文课本两周读完,可能也是个不智之举。应该将人教语文课本当成一条主线贯彻学期始终,让它像风筝的线一样,牵连起一切“海量阅读”所添加的相似阅读内容,让学生始终围绕语文课本的主题、进度和广度扩展阅读,这样,应付考试可能就比较有方向了。以课本为主线进行扩展,就要老师去选择、打印,不但范围窄,而且费时费力,哪如用现成的书都来得容易?我不知道上海的课程如何安排,山东地区语文课时很少,我每周只有七节课,还包括 30 分钟的小课,像您在淄博教珍珠鸟那样上课,的确有趣,但难以“海量” ,太慢,难以达到“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