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甘肃省教育厅2015 年 1 月- 2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一)办学规模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 1999 年,10 多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截至 2014 年,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 22 所(2014 年新设置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和兰州科技职业学院两所) ,其中政府举办 17 所,行业企业办学 3 所,社会
2、力量办学 2 所;有国家级示范院校 2所,国家级骨干院校 3 所,省级示范院校 2 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20132014 学年招生 4.7604 万人,毕业4.3277 万人,全日制在校生达 12.7492 万人,高等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同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1999 年的不足 5%提高到 2013 年的 26,10 多年来,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已为国家培养了近 40 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我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效地缓解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二)布局结构- 3 -甘肃省高职院校建设经过
3、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较好的布局结构。从办学类型上看,除传统的师范、医学教育外,设立了包括石油化工、资源环境、冶金、机电、农业、林业、警察、建筑、交通、外语等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职业学院,基本上涵盖了我省的支柱产业,还增设了服务区域经济、具有社区学院性质的地区性、多专业高等职业学院。从地区布局上看,按照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沿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形成了三个高等教育区,即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省城高等教育区、以张掖市为中心的河西高等教育区、以天水市为中心的陇东南高等教育区,这三个高等教育区的形成,改变了过去我省高校主要集中在兰州的局面,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不均衡地发展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河
4、西走廊到陇南山区,全省14 个市州,除临夏州外,已有 13 个市州设立了高等学校,其中一半是高职高专院校。从专业结构上看,以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依据甘肃省优先发展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力发展和培育优势特色专业,逐步形成了一批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基本建立起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的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三)教育水平多年来,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各职业院校不断更新教育- 4 -教学理念,深化“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教育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各院校坚持稳定规模抓质量、提高实力创特色,基于行业特点、专业优势,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展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全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国家级、省级、校级实训基地建设,改善、提升实践育人条件,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培训、社会服务等综合功能逐步发挥作用;通过高职院校第一届毕业生教育质量考核验收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到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内涵建设
6、上来,促进学校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充分发挥示范校、骨干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线带面,推动了全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有序、深入发展,教改的正能量作用日益显现,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高。二、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信息依据甘肃省 20 所高职院校“20132014 学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信息,统计高职教育的基本状态。(一)专业设置至 2014 年 8 月底,全省 20 所高职高专院校共设置 290 个- 5 -专业、涵盖了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 19 个专业大类62 个专业二级类,专业总布点 78
7、3 个(含设置未招生、专业方向),在校生 127492 人。有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20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 42 个。1.专业大类分布开设专业涉及 19 个大类,专业大类在校生分布情况见图21。在校生 10000 名以上的专业大类包括:制造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在校生 500010000 名的专业大类包括生化与药品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资图 21 专业大类在校生分布- 6 -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在校生 10005000 名的专业大类包括材料与能源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
8、、旅游大类、水利大类、公安大类、轻纺食品大类、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法律大类;在校生 1000 名以下的为公共事业大类。2.专业二级类分布设置有专业二级类 66 个,招生二级类 64 个。专业二级类在校生分布情况见图 22。在校生数在 500010000 名之间的有财务会计类、化工技术类、教育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图 22 专业类在校生分布- 7 -10005000 名之间的有畜牧兽医类、工程管理类、护理类、汽车类、土建施工类、测绘类、公路运输类、工商管理类、临床医学类、语言文化类、矿业工程类、农业技术类、材料类、建筑设计类、水利工程与管理类、林业技术类、旅游管理类、市场营销类
9、、电子信息类、公安管理类、机电设备类、医学技术类、能源类、食品类、艺术设计类、法律实务类、矿物加工类、气象类、环保类;1000 名以下的有资源勘查类、财政金融类、地质工程与技术类、药学类、电力技术类、经济贸易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安全类、制药技术类、建筑设备类、包装印刷类、市政工程类、房地产类、石油与天然气类、生物技术类、卫生管理类、城镇规划与管理类、公安技术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公共事业类、铁道运输类、城市轨道运输类、广播影视类、通信类、民航运输类、公共管理类、农林管理类、公共服务类、表演艺术类。未设置的专业类包括部队基础工作类、法律执行类、纺织服装类、港口运输类、康复技术类、轻化工类、食
10、品药品管理类、水产养殖类、水利水电设备类、水上运输类、水文与水资源类、司法技术类、体育类。3.专业点分布共开设专业 290 个,总布点 783 个(含设置未招生、专业方向),其中 1 个布点的专业有 141 个,25 个布点的专业有115 个,6 个以上布点的专业有 34 个。6 个以上布点的专业见图 23,可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布点达 28- 8 -个。4.专业人数分布290 个专业总人数 127492 人,各专业在校生数分布差异大。在校生 2000 人以上专业 15 个,10002000 人的专业 14 个,5001000 人的专业 40 个,500 人以下专业 188 个,
11、设置未招生专业 33 个。在校生 1000 人以上专业见图 24。图 24 在校生 2000 人以上专业分布图 23 6 个以上布点的专业- 9 -5.在校生结构20132014 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 127492 人,生源情况见表 21。表 21 在校生生源结构本省学生数比例(%)西部地区学生数比例常住户口所在地为农村的学生数比例贫困地区学生数比例少数民族学生数比例125265 98.25 108644 85.22 95016 74.53 72049 56.51 6437 5.05(二)办学条件1.师资图 24 在校生 1000 以上专业- 10 -有教职工 8550 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
12、5799 人,占教职工总数的 67.82%;校内兼课教师 644 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53%。有校外兼职教师 1949 人,校外兼课教师 447 人。平均生师比为 16.46。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 26 人。各类教师的年龄结构见表 22,校内教师学位结构见表23,校内教师职称结构见表 24。45 岁以下青年专任教师中具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人数 1514 人,占总青年专任教师4309 人的 35.14%。表 22 各类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表年龄结构 校内专任 校内兼课 校外兼职 校外兼课36 岁及以 2975 191 541 1923646 岁 1478 201 628 1164661 岁 133
13、2 243 725 12661 岁及以上 14 9 55 13合计 5799 644 1949 447表 23 校内教师学历结构情况表学位结构 校内专任(人) 校内兼课(人) 小计(人) 比例(%)博士 48 4 52 0.81硕士 1733 133 1866 28.96学士 3231 347 3578 55.53其它 787 160 947 14.70合计 5799 644 6443 100.00表 24 校内教师职称结构情况表学位结构 校内专任(人) 校内兼课(人) 小计(人) 比例(%)高级 1725 302 2027 31.46中级 2300 237 2537 39.38初级 1388 69 1457 22.61其它 386 36 422 6.55合计 5799 644 6443 100.00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 2686 人,占专任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