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0490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4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中国美学史大纲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编-要点作者: 高娜绪 论一、 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意义:建立现代美学体系1、 现代美学体系四原则:(1 )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相互贯通 (2)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互融合(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4)基础美学和应用美学相互推进2、总结:如果不系统研究中国美学史,不把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就不可能使美学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学科,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现代美学体系。二、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学术界看法一:中国美学史主要研究历史上关于美的理论 (狭窄)看法二: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宽泛)作者:美学史应研究每个时代的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2、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和转化的历史。审美意识史:1、形象的系列: 诗经楚辞 (艺术史)2、范畴的系列:“ 意象”“气韵”“风骨”“ 气” (美学史)美学史+各门艺术史三、 中国美学史的分期:中国古典美学:发端先秦、两汉 老子、孔子、庄子、荀子等展开 魏晋南北朝至明代 李贽总结 清代前期 王夫之、叶燮四、 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流行性考察:(一)西方美学重再现、重模仿,发展了典型的理论;中国美学重表现、重抒情,发展了意境的理论。(二)西方美学偏于哲学认识论,侧重“美”“ 真”统一;中国美学偏于伦理学,侧重“美”“善”统一。(三)西方美学偏于理论形态,具有分析性和系统性;中

3、国美学偏于经验形态,带有直观性和经验性。第一编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第一章 老子的美学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老子提出了一系列范畴,如“道”“ 气”“象”“有”“ 无”“ 虚”“ 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澄怀味象” (“澄怀观道”)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气韵生动” 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虚实结合” 的原则,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味” 和“妙”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平淡”和“ 朴

4、拙” 的理论,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等等,他们的思想发源地就是老子哲学和老子美学。一、 老子美学中国美学史起点原因:1、从历史顺序看:老子生活的时代早于孔子;老子约成书于战国时代2、从理论本身看:(1 )哲学方面:老子提出以“道”为中心的哲学体系(2)美学方面:提出“ 气”“象”“有”“无”“虚”“ 实”“味” 等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体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老子论“道”“ 气”“象”1、老子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不是“ 美”,而是“道气象” 这三个互相连结的范畴2、“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从 老子中看“ 道”有以下性质:(1)“道”是原始混沌:“道” 是在天地产

5、生之先就存在的原始混沌,他不依靠外力而存在,包含着形成万物的可能性;(2)“道”产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宇宙发生论)(3)“道”没有意志、没有目的:“道” 虽然产生万物,但它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4)“道”自己运动:“道” 处于永恒的“独立” 运动即自己的运动之中,这种运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生命(5)“道”是“无”与“ 有”的统一: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 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是不能单凭感觉把握的 “无”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道” 产生的,这就是“有”老子的哲学体系在总体上带有唯物论的倾向。3、“道”包含“象”“物”“

6、精(气)”,是真实的存在。4、“道”“气”“象” 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象”须体现“道”“气”,才成为审美对象;(2)审美观照:必须从对于“ 象”的观照进到对于 “道”的观照(玄鉴)实质 并不是把握物象的形式美,而是把握事物的本体和生命(3)中国古典美学认为,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必须表现宇宙的本体和生命(“道”“ 气 ”),这样艺术作品本身才有生命力=“ 气韵生动”(几千年来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法则)三、老子论“有”“ 无”“虚”“实”1、老子认为:“ 道”具有“无” (天地之始)和“有” (万物之母)的双重属性老子又认为: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是“虚”“ 实”的统一天地

7、中间充满虚空,但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 ,有了这种虚空,才有了万物的流动、运化,才有不竭的生命,“有”“无”统一,“ 虚”“实”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 (1 )此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2)此原则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古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点四、老子论“美”“ 妙”“味”1、老子论“ 美 ”:(1)明确的与 “善”区别开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 美”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它的对立物 “恶(丑)”而存在的老子不是第一次使用“美 ”的概念的人,而是使它第一次成了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2、 在

8、老子时代,美和艺术是专供于奴隶主贵族享受的,所以他对美和艺术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否定的态度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在一定意义上对美和实用、美感和快感作了区分:他认为声色犬马之乐是美而不是实用,他们引起的是美感而不是生理上的快感(为腹生理快感 为目美感)4、老子对形式美也持否定的态度:老子的“ 拙”成为后代一种审美趣味及审美风格 “光而不耀”(审美理想)5、老子谈“ 味 ”:审美标准淡乎其无味(对“道”加以表述,所给予的是一种恬淡的趣味)不是吃东西的味道,而是听别人说话(言语)的味道,是一种审美的享受6、老子谈“ 妙 ”(老子第一次提出,体现

9、“道” 的无规定性,无限性的一面)道 “无” 观照“ 道”的“妙” 的属性(“妙” 主要用于审美领域)“有” 观照“ 道”的“徼” 的属性“道”又叫做“ 玄”,“妙”和“ 徼”同谓之“玄” ,但“玄” 终究更偏重于说明“道”的无限性,与“妙”这种属性更为接近,所以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否定“美”,但不否定“妙” :由于“妙”取法于“道”,体现“ 道”的“无” 的一面“妙”的特点是体现“ 道”的无规定性和无限性,“妙 ”出于自然,归于自然,不能执着于有限的物象来求“妙 ”总结:从老子的“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往往不限于概括具体的审美对象或审美过程的

10、某种特点,而是同古代思想家整个宇宙的看法密切相关五、 老子论“涤除玄鉴 ”“涤除”:洗除尘垢,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和迷信,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玄鉴”:“ 玄”是“道”,“ 鉴”是观照,“玄鉴” 就是对道的观照“涤除玄鉴” 第一层含义:把观照“道” 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老子认为一切观照都要进行到万物的本体和根源的观照,即对于“道” 的观照,但对于“道”的观照怎么实现,老子没有明确的回答)第二层含义: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庄子“ 心斋”“坐忘”(老子强调,为了实现对“道” 的观照,观照者必须保持虚静)“涤除玄鉴” 文学领域的影响:1、宗炳:澄怀味象 实质是

11、“ 道”的观照 审美的心胸2、陆机文赋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文学创造首先要以虚静空明的心境观照万物本体、生命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虚静的心胸对于审美观照及文学构思都很重要4、其他:唐刘禹锡、宋苏轼、宋画论家郭熙第二章 孔子的美学孔子美学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 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同时他还看到,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有着重要的内在的联系。因此他十分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孔子认为,为了使艺术在社会生活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对艺术本身进行规范,艺术

12、必须符合“仁 ”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的内容。因此,他强调 “美”和“善”的统一,强调“ 文”和“质”的统一,强调“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 和”的审美标准。孔子提出了一系列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这组范畴,对艺术欣赏活动的心理特点作了深刻的分析。他提出“大” ,是一个和他的天命论思想相联系的美学范畴。这个范畴,和后来出现的“壮美” 的范畴以及西方美学中“崇高”的范畴,涵义有所不同。他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命题,则在中国美学史上开创了一种关于自然美欣赏的“比德 ”理论。孔子的美学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在孔子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

13、统。这是中国美学史上一种十分强有力的传统。墨子的美学思想是和孔子对立的。孟子的美学思想则是孔子美学的继承和发挥。一、孔子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孔子肯定美和艺术,是因为: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起积极的作用。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和影响特别深刻有力,所以审美和艺术在人们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3、 孔子又认为:政治风俗的理想境界乃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他看到审美、艺术、政治风俗有内在联系二、孔子论“美”与“ 善”、“文”与“ 质”:1、孔子对审美和艺术进行规定:(1)孔子:艺术必须符合道德的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道德美感(2)孔子不仅要求区分“美

14、”和“善” ,还要求在艺术中将二者统一起来原因:并不是任何一种艺术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只有符合“仁” 的要求的艺术才能达到这种作用(3)“美”“善”统一,在一定意义中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 :“ 质” 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文”指人的纹饰孔子认为:一个人缺乏纹饰,(“质胜文” ),就会粗野;一个人单有纹饰而缺乏内在品质(“文胜质”),就会虚浮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的审美标准 一个字概括“和”例如:(1)史伯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 2)晏婴:“ 和”与“同” 区分(3) 左传 里“ 季札观乐” (4)国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之贵 ”继承了春秋时期的“和

15、”的美学思想着重点不在于音调本身的和谐,而在于音乐表现的情感需要受“ 礼”的节制,要适度三、孔子论“兴”“ 观”“群”“怨” 美感作为一种精神愉悦的心理特点“兴”:说诗歌可以使欣赏者的精神感动奋发。这种精神的感发,是和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不可分的(“托物兴辞”“ 引譬连类”),因而是和诗歌的审美形象不可分。“观”:通过诗歌可以了解生活、政治风俗的情况(盛衰得失),也就是说,诗歌的欣赏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郑云解释为“观风俗之盛衰 ”、朱熹的解释是“考见得失”);另一层含义是 “观志”,从诗中看出诗人之志。“群”:孔安国解释为“ 群居相切磋” ,朱熹的解释是“ 和而不流”;也即是诗歌可以在社会

16、人群中交流思想感情,从而使社会保持和谐。“怨”:孔安国解释为“ 怨刺上政” ,但“怨”不限于“ 怨刺上政”。凡是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等)表示一种带有否定性情感都属于“怨” 。“可以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引起欣赏者对于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态度。孔子“兴”“观”“群”“ 怨”对于诗歌欣赏(作为一种美感活动)的心理特点作了深刻的分析,深刻性表现为:(1)孔子看到了艺术欣赏活动的多种因素、多种内容,并且把这多种因素、多种内容统一了起来。“兴”“ 观 ”“群”“ 怨”这四者并不是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孔子看来:艺术欣赏活动(美感活动) 不单纯是感性的活动,也包含有理性的内容;不单纯是

17、认识活动,同时是情感活动;不单纯是被动的接受,它同时是主动的抒发;不单纯是个人活动,它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活动。(2)孔子强调诗歌对人的精神的感发作用,从而把握了艺术欣赏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理由:孔子把“兴”摆在首位,在他看来艺术欣赏作为一种美感活动,它的最重要的心理内容和心理特点就在于艺术作品对人的精神从总体上产生一种感发、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中国美学史上一个优良传统)四、孔子论“大”1、孔子使用“ 大”的范畴,最开始是对于尧的赞扬(尧很崇高,很广大,功绩伟大,典章制度有光辉),实质上:“大” (1)首先是一个道德的范畴,因为孔子赞扬尧是从道德修养和事业成就的角度着眼,但同时又是一个

18、审美的范畴;(2)孔子的 “大”与西方美学“崇高” 之比较:同:他们所指的对象都具有数量和力量的巨大;异:“大”包含对所指对象道德的评价, “崇高”则不一定含有对所指对象的道德的评价;“崇高”的对象之所以崇高,是在于对象的巨大、无限等特点引起了主体对于自身力量的一种崇高感,而“大” 所指的对象不能引起主体对于自身力量的崇高感,他只能引起主体对于对象的一种敬畏之情,并且伴随着一种神秘感。(3)孔子的 “大”VS“壮美” (阳刚之美)区别:“大”使人敬畏、崇拜,“壮美” 虽使人惊怖,却并不使人敬畏、崇拜(4)孔子认为:尧的“ 大”是效法天的“大” (“天” 不是自然的天,而是有意志、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它是宇宙和人类社会神秘的主宰)天命论五、孔子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涉及自然美的本质问题孔子:审美主体在欣赏自然美时带有选择性,自然美能否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取决于他是否符合审美主体的道德观念:(1)自然物的某些特点和人的道德属性有类似的地方,因此人在欣赏自然美时就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可以把自然物作为人的道德属性的一种象征;“比德”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