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单调性 1.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647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数的单调性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函数的单调性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函数的单调性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函数的单调性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函数的单调性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校 内 教 科 研 简 报第六十二期北京师大附中教学教研处 2013 年 4 月 21 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版) 研究课专栏(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版) 正式颁行了,这是课程改革的一次重大机遇,也是教师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当然也是对我们又一次严峻的挑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修订中强调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落实,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面对机遇与挑战,初中每个学科租都认真地研究了新课标,并推出了研究课。科研室将分两期刊出各组研究课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和专家点评等,供各位老师研讨。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课 题 江南的冬景 授 课 教 师 潘 星 樾时 间 2012.12.19

2、 授 课 班 级 初二( 6 )班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品读语句,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笔下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2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梳理本文的写作技巧并体会其妙处,初步培养学生品评写景散文的能力;3通过深度品读文章,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借助一种或几种写作技巧表达心中的自然之美。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梳理本文的写作技巧并体会其2妙处,初步培养学生品评写景散文的能力。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梳理本文的写作技巧并体会其妙处,初步培养学生品评写景散文的能力。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图片简介“江南的达夫”欣赏图片;了解作者生平。感受江南冬景的美;体会作

3、者对江南的情感及写作时的心境。赏“江南的冬景”(一)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江南的冬景:1. 江南冬景的总体情调2. 概括几幅画面(二)引导学生感受画面情调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交流阅读感受;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描写,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体会“达夫的江南” ,感受其情调。赏江南的冬景引导学生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品评、梳理文中多种写作技巧,并体会其妙处。结合文章分析、总结、梳理、交流。品评、梳理作者多种写作技巧,并体会其妙处。赏“心中的冬景”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自己心中“铭刻最深”的冬景及其情调,并借助一种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表达心中的自然之美。3或几种写作技巧完成片段作文。自读资料:郁

4、达夫生平简介学情前测:1.文中的“江南”具体指哪一带?2.你阅读中的困惑:教研员点评:重点突出、内容精当、师生水平突出,需要改进的是板书可以再少一点。教学反思:江南的冬景这节课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了各位老师包括教研员的许多帮助和指导,除了对各位老师感激不已外,也有很多的收获和遗憾。其实,我以为遗憾本身也是收获,下一次课的起点。首先,生成性课堂是美妙的,但是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堂课最后的定稿较之第一次的设计多了很多生成性的东西,比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生们欣赏文章的美及其技巧,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一的必读课文,也是郁达夫比较典型的散文,笔随意转,情感含蓄蕴藉,较于孤独的秋更难读进去;此外,文学所

5、倡导的诗无达诂的理念,加之孩子们各自的经历、审美的取向和层次不一,对文字的理解自然参差不齐。因此,他们各抒己见,角度、见解也就各异,虽然精彩纷呈,但也险象环生。,可能跑偏,需要老师及时拉回来;,也可能剑走偏锋,如有学生在讨论“微雨寒村”的时候提到了移情、天人合一、国画手法等等,这些是其他大多数孩子比较陌生的领域,由于不是教学的重点,老师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4内将二者做一个深入浅出、具体准确的解说,然后拉回到主要的内容上来。总之,语文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我们倡导在设计的基础上多一些生成,那么老师就必须要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以备“意外事故”发生。其次,板书不漂亮。平时写字比较随意,习惯了

6、竖着写,字大,而且较乱,常常一节课擦好几次黑板。通过这节课,被迫认真设计板书结构、认真写字之后才发现,自己能力不足,字写的着实不太好看,这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可是个软肋。以后一定要加强练习。此外,深刻的理解了大学时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引导学生赏析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有自己独到深刻细腻的感受和见解才能使学生有所启发,若老师也是人云亦云、照搬别人的二手经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受阻。在点评学生的发言时也对老师的修养做了严峻的考验,老师如何在第一时间高屋建瓴、一针见血的点评并委婉校正,不仅是经验的累积更需要保持大量阅读、时时思考的习惯。其实收获和遗憾还有很多,一时难以形成文字,还需要慢慢沉淀和

7、反思,力争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最有价值的东西呈现给学生,不误语文三尺讲台。散步教学设计课 题 散步 授 课 人 李 倩时 间 2012.11.21 授 课 班 级 初一(6)班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采取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2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53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认识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教学重点 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教学方式 讨论式、探究式、读写结合教学步骤 教师

8、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播放亲情短片,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观看、思考引导学生认识亲情。品 味 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浓浓的亲情提问:请找出能让你读出浓浓亲情的语句?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浓浓亲情的语句,思考,作答。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进而感受亲情,并总结出“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发 现 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提问:如果你来写亲情,你会写什么?联系主观体验思考、讨论、作答。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进行“以小见大”的尝试,进而珍爱生活中的亲情。采取诵读、品6探 究 引导学生揣摩本文的写作特点。提问:作者是怎么写“亲情”的?结合文章内容讨论、探究、作答

9、。味的方式,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揣摩本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重 现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习的知识书写身边的小事提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写一个亲情片段。写作实践、分享交流。引导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书写亲情,进而珍爱亲情。陈耀文老师点评:语文课应少一点儿独白,多一点儿对话,少一点儿封闭,多一点儿开放,少一点儿课堂霸权,多一点儿尊重鼓励,少一点儿功利意识,多一点儿精神锻造。本节课有张力,学生表现很好,但不够大胆,最后学生若能写出主动爱父母的片段,效果会更佳。教学反思: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第一次公开课思考散步是长存与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本次公开课,在老师们的启

10、发指导下,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既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将其作为一个写作的范文,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弥补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并且形成阅读与写作密7不可分的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本次教学反思如下:一、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的选材极其平凡,但内蕴却十分丰富。第五该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前两篇课文侧重在了表现家庭成员的冲突,而散步却包含着“和”的内蕴,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侧重剖析“家和”的深意。此外,单元提示中还提出“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注意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11、”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对散步进行整体感悟,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分析思想内涵和写作特点。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容易被亲情打动、联想想象能力强又擅长从字句中去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来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同学此前已经学习过春 、 风筝等散文,对散文的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已有了初步了解,所以有能力读懂本课,只是在词语品读和写作特点的分析与借鉴上还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三、几次教学设计历程与思考:(一)传统的阅读教学设计基于上述分析,我最初将教学重点定在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但因过于注重了人物性格的分析,而忽略了散文的文体特点。第二稿教案我摒弃前嫌,让学生

12、从语言出发,分析散文的思想内蕴,但因为散步中心的多义性使得文本解读有些牵强且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承担研究课的重任,于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尝试。(二)读写结合的创新尝试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漫长的修改过程,先后五次易稿,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摒弃了概念堆砌、课程容量过大、教师一言堂、过于重视学生活动等诸多弊病,最后终于形成了一堂较为成型的读写结合课。我以亲情短片导入,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引导学生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走进文8本品读亲情、融入生活书写亲情。当然,本课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个别环节有些拖延、时间紧没能让学生进行互评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四、本次教学意义:(一)

1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本次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如学生们在分析文本时“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述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侧重在阅读中学习描写,切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此外,作为读写结合的语文课,选用了视频、照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深意,也符合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二)读写结合的创新意义读写结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地裁剪教材,使文本生发出更多的价值。比如,本节课就是从学生不会选材和描写出发,充分注意到了文本在选材和描写上的特点,让学生在感悟亲情的同

14、时发现自己的写作弊病,从而得到深刻的写法启示。(三)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读写结合让学生明确了阅读和写作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从而乐于以读促写。同时,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进行写作实践,使之深刻体会到阅读时学到的写作方法要及时地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方法。综上所述,这次公开课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最后再一次感谢学校能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成长的机会,也由衷地感谢几位老师对我的大力指导,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9课题: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授课教师 刘攀坤 授课时间 2012 年 12 月 25 日 第 4 节授课班级

15、 初一(3)班 授课地点 初一(3 )班教室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整体代入法解决代数式求值的相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方法;2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已知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索、归纳总结和逻辑思考能力;3使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 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教学难点 灵活、综合运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一、 课题引入例 1. 已知 ,+=3,=2求代数式(+)(2)(1)的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积极交流自己的解法.当所求代数式中的字母不能或不容易求出具体的值时,引导学生用整体代入法求代数式的值.10二、 方法运用,层层递进例 2. 已知 ,|)(0152yx求代数式 的值.y321例 3. 当 时,m13ba值是 2,求代数式 的43+412 值.学生思考、解答、交流,教师规范书写解答过程.引导学生探索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和化归思想方法,先对所求代数式进行适当变形,再利用整体代入法求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