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北省质量强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I目 录一、 “十二五”全省质监事业发展回顾 .- 1 -二、 “十三五”时期全省质监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6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8 -(一)指导思想 .- 8 -(二)基本原则 .- 9 -(三)发展目标 .- 10 -四、 “十三五”时期全省质监事业发展主要任务 .- 11 -(一)全面促进质量发展 .- 11 -1.构建质量共治格局 .- 12 -2.促进制造业质量提升 .- 12 -3.开展标准化拓展升级 .- 13 -4.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
2、 .- 14 -5.完善政府质量奖评价激励机制 .- 14 -6.加大名牌培育和创建力度 .- 15 -(二)着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 16 -1.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 16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 17 -3.加强纤维及其制品质量监管 .- 18 -4.加强计量监管 .- 18 -II5.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监管 .- 19 -6.实施质量安全风险防控 .- 19 -7.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 .- 20 -8.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 21 -(三)夯实质量技术基础 .- 21 -1.强化计量基础 .- 22 -2.发挥标准技术支撑作用 .- 23 -3.激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
3、市场活力 .- 25 -4.推进质量技术基础科研创新 .- 27 -(四)深化质监改革转型 .- 29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与加强事前事后监管 .- 29 -2.推行责任清单和流程再造 .- 30 -3.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整合 .- 30 -4.全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 .- 30 -五、保障措施 .- 31 -(一)加强党的建设 .- 31 -(二)加强法治建设 .- 32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33 -(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 33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 34 -III六、组织实施 .- 35 -附件 1: “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规划 .-
4、 37 -附件 2:“十三五”期间全省基础性标志性质量发展基础建设项目 .- 38 - 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 “十二五”全省质监事业发展回顾“十二五” 时 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 领导 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同协作下,全省质监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以“抓 质量、保安全、促 发展、强质检 ”十二字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力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积极探索以改革促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推动大质量格局机制形成,在“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提升质量水平上限” 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 十三五”全省质监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一是质量兴省战略稳步推进。五年来,湖北质量发展已成为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议事与决策的重要内容。湖北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湖北省质量兴省战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省政府成立了由31 个部门组成的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质量兴省相关工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研学了质量发展战略,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专题研学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委党校举办了县市政府领导质量兴省专题研讨班。省政府办公厅每年出台质量兴省年度行动计划,分解目标任务,开展了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全省通报。2015 年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为全面提升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政
6、策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质量发展先进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省政府设立了政府“长江质量奖” ,2010年至 2015 年省政府连续六年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质量兴省工作暨长江质量奖颁奖大会,部署推进全省质量工作,奖励质量发展先进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2 -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全省计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充分发挥中南大区计量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供了保障。为了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将湖北质量发展工作引向深入,2015 年 10 月由省政府主持召开了全省质量大会,省委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主要领导到会并分别作
7、了重要讲话,为“十三五” 湖北质量工作的大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方向。二是质量服务发展业绩斐然。深入开展“质量服务进万企” 活动、 “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 、“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 动”,努力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促进质量提升。大力开展长江质量奖标准宣贯,为 1051 家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标准,18334 人次参加了卓越绩效标准培训,企业自评师达到 1073 人,使政府质量奖的引领作用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长江质量奖”活 动开展以来, 东风、武钢、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等 15 家企业获得“ 长江 质量奖” ,18 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其中,十堰市太和医院获得第 6 届“ 长江质量奖”
8、 ,实现 了服务业在创奖中零的突破,这些企业由此成为“ 竞进提质、升级增效 ”的排头兵、领头羊。在“长江质量奖” 活动 的引领下, 17 个市州全部设 置了政府质量奖,一大批重质量、重品牌、重标准的企业通过创奖活动,加速了质量效益的转型,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充分支撑质量协会在促进企业质量提升中的作用,全省注册 QC(质量管理)小组 60 万个,一大批 QC 小组质量攻关成果在全国获奖,夯实了企业车间班组质量管理基础。充分发挥湖北名牌在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不断改进、完善湖北名牌评价机制,引导湖北名牌评价向服务业延伸。截止 2015 年底,全省有效期内湖北名牌达到 955 个,名牌
9、企业总资产规模 7018 亿元,名牌产品产值突破6000 亿元,占全省 GDP 比重近五分之一。大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全- 3 -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52 个,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二。建成了167 个农业标准化国家级示范区,标准化成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牵引。成立国家级标准化技术组织 29 个,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10 项,创建 3 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开展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试点 19 家。三是质量监管成效明显。聚焦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严守安全底线措施得力,全省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向好,我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由 201
10、0 年的 88.9%提高到2015 年的 94.3%,未出现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特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较低水平,连续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优秀单位” 。以“亮盾行动”为抓手,通过建立“双移交 ”、内外联动、上下互 动、合力打击的机制,强有力地遏制了制假售假行为。缺陷产品召回、家用汽车“三包” 争议第三方调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12365”已成为质量投诉举报的“湖北品牌” 。四是质量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深化质量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已经展开,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由各级党委政府主导质量共治推进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完成了全省
11、食品监管职能划转;围绕简政放权,营造“ 双创” 环境,减少了行政 审批项目、优化了行政审批程序,对行政审批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按照强制性标准更强、推荐性标准更优、社团标准更活、企业标准更高的标准化改革思路,优化了地方标准审批流程,改企业标准审查备案为告知备案。为配合“ 三证合一” 、“一照一码” 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完成了对全省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业务流程再造和技术环境升级,实现了前台窗口受理向后台网上在线服务的平稳过渡。纤检、质检、计量、特检技术机构跨地区纵向整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跨行业- 4 -横向整合也在积极探索之中。省级技术机构分类改革和组建“长
12、江检测集团”的工作正 积极向前推 进,宜昌、京山等市县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整合的成功经验,为全省市县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改革提供了样板。五是质量基础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富硒产品、金刚石工具、汽车零部件、节能建材、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特种钢产品、油气钻采设备和纸及纸制品等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基本建设陆续完成,并相继投入使用。截止 2015 年底,全省获批筹建国家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26 个,总数居中部第二位,省级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50 个,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集群的公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完成。据不完全统计, “十二五”期间,湖北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 3390 项、国际标准 18 项
13、,现行地方标准达到 1021 项,其中 5 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获得“ 中国 标准创新 贡献奖” 。东湖高新区国家 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阶段性成果丰硕,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申报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自主研发的“ 数字标准馆” 、“WTO/TBT 通报与预警平台” 走在同行的前列, 为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二五” 期 间, “中国质检大讲堂”落户武 汉大学,成为中国质量学术研究、人才智库、知识传播的高地。六是质监法制建设有了显著发展。强化质监行政立法工作,2012年出台了湖北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开展了湖北省实施 办法、 湖北计量监 督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启动了湖北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立法工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将“医用三源” 强 制检 定纳入湖北省医 疗机构管理 实施办法,明确界定质监部门与有关部门关于“医用三源 ”监管的职能。推行行政 权力清单制度,经清理确认保留行政职权事项 158 项(不含专项资金分配 1 项),其中:行政许可 14 项、行政处罚 100 项、行政强制 12 项、行政检查 11 项、行政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