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944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YD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5083201X信息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Test of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送审稿)201XXXXX 发布 201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信息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Test of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YD 5083201X(送审稿)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

2、息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1X 年 XX 月 XX 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X 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安排 2011 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 (工信厅通201166 号)的要求,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083-2005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进行修订。本规范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和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定,征求国内相关专家和生产厂商的意见,综合广泛的调研和多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本规范适用于进入我国通信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的信息通信设备(包括交换类、传输类、接入类、服务器类、网关类、移动基站类、通信电源类

3、等)抗地震性能检测工作。本规范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要求和方法、振动台试验要求、计算机数值分析要求、通信设备技术性能测试要求和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评估。主要的修订内容有:1 检测方法中增加数值分析方法;2 明确了设备模拟安装要求及夹具要求;3 检测项目增加相对位移测试和地脚螺栓拉力测试;4 抗地震性能考核引入多轴测试;5 调整了人工合成地震波反应谱值;6 增加了设备抗震考核合格分级方法;7 增加了通信性能震中监测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 1.0.3、1.0.5 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规

4、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 13 号,邮编:100804) 。原主编单位:中国通信建设第一工程局抗震研究所修订主编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保定泰尔通信设备抗震研究所主要起草人:黄维学 孙国良 汲书强 李冬鹏 臧战胜 李晓亮主要审查人:王新培 信息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编制说明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安排 2011 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工信厅通【2011】66 号)要求,2011 年起对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83-2005 进行修订。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统

5、一性”的原则,严格按照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实施细则 、 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编写规定编写。在整个标准的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收集国内外设备抗震检测标准和规范,并对标准和规范中涉及的检测方法、检测步骤、检测设备及结果评判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提出了信息通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步骤和检测方法。同时,归纳整理了近 10 年完成的信息通信设备抗震检测数据,总结出信息通信设备检测中最能反映设备抗震性能的关键参数和物理量,并根据多年的检测数据及经验,科学地提出了通信设备抗震性能评估分级方法。在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根据国内外标准规定的不同,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原标准中的部分参数及试验方法进行修订,使标准更

6、加科学、准确。编制人员充分征求各方专家和生产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规范征求意见稿,提高了本规范的可行性。本规程中不涉及专利内容。本规范与国家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没有冲突。本规程为强制性标准。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 .43 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要求和方法 .53.1 一般要求 .53.2 检测方法 .54 振动台试验要求 .74.1 设备初查 .74.2 设备的安装要求 .74.3 检测用设备 .84.4 动力特性测试 .84.5 抗地震性能考核 .94.6 输入波形加速度 .115 计算机数值分析要求 .135.1 一般规定

7、 .135.2 应用范围 .135.3 分析方法 .136 通信设备技术性能检测要求 .157 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要求 .16附录 A 本规定用词说明 .17参考标准名录 .18条文说明 .19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和地震工作以 “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的方针,避免或减轻信息通信设备的地震破坏,提高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1.0.2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含7度)地区通信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的交换类、传输类、接入类、服务器类、移动基站类、通信电源类等主要信息通信设备必须取得抗地震性能检测合格证,未取得

8、抗地震性能检测合格证的信息通信设备,严禁在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含7度)地区的通信网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使用。1.0.3 本规范适用于进入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地区的信息通信设备的抗地震性能的检测及评定。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照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检测。1.0.4 信息通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的目的是检验信息通信设备在预定地震作用下的正常运行功能,证明设备在经受一定强度地震时和经受地震作用后,实现其原有设计通信功能的能力。1.0.5 信息通信设备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相关信息通信设备的技术性能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9、要求。1.0.6 信息通信设备应符合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1.0.7 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2.1.2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precautionary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1.3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 )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1.4 地震反应谱(earthquake respon

10、se spectrum)地震时结构质点的最大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与频率的关系称为(位移、速度、加速度)反应谱。地震反应谱是以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实际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基础,通过对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来确定的。2.1.5 固有频率(natural frequency)只取决于结构本身物理特性(质量、刚度)的自由振动频率称为固有频率。2.1.6 阻尼(damping) 使振幅随时间衰减的各种因素。2.1.7 临界阻尼比(critical damping )对静止弹性体系的某点给以初始位移后,使该点返回并越过原位一次再逐渐回归原位的阻尼。2.1.8 阻尼比(damping ratio )实际的阻

11、尼与临界阻尼之比称为阻尼比。2.1.9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由地球重力而引起的标准加速度。它随海拔高度和地球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在本规范中 g 取值为 10m/s2。2.1.10 时程曲线(time-history curve)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分别称为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2.1.11 连接件(mating part )当被测设备根部的安装孔与振动台上的安装孔尺寸不一致时,在被测设备与振动台之间将二者固接在一起的安装辅助组件。2.1.12 正弦共振拍波(sine beat )由较低频率正弦波调制的某一频率的连续正弦波。

12、一个正弦共振拍波的持续时间为调制频率的半个周期。2.1.13 要求反应谱(required response spectrum)要求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所应满足的反应谱。2.1.14 试验反应谱(test response spectrum)通过分析或频谱分析仪导出的振动台实际运动响应谱。2.1.15 人工合成地震波(synthetic seismic wave) 通过要求响应谱反演生成的加速度时程曲线。2.1.16 倍频程(octave)两个基频相比为 2 的信号间的频程。2.1.17 信息通信设备(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指通信网和互

13、联网数据中心使用的交换类、传输类、接入类、服务器网关类、移动通信类、通信电源类等设备。2.1.18 零周期加速度(zero period acceleration,ZPA )要求响应谱中的加速度的高频渐近值。2.1.19 强震部分(strong part of time-history)从时间历程曲线最初达到 25%最大值起至最后降低到 25%最大值为止的时间历程部分。2.1.20 试验值(test level )试验波形的最大峰值。2.2 符号地面加速度;1a楼板输入波形加速度;f正弦共振拍波水平向输入波形加速度;H正弦共振拍波垂直向输入波形加速度;V考核频率,取动力特性测试测得的被测设备固

14、有频率;f设备重要度系数;1k建筑物楼面加速度放大倍率;2波形因子;g持续时间;t间歇;0阻尼比。3 信息通信设备抗震检测要求和方法3.1 一般要求3.1.1 信息通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基本要求:1. 被测设备应组成能反映技术性能考核指标的基本系统。2. 除明确提出系统是多个设备进行连接外,应以单体设备为主进行检测。3. 机架上安装的设备配置应基于最大质量和最小刚度的原则。4. 被测设备有刚性底座或隔震装置时,应在检测中安装。5. 当被测设备与实际使用时的配置有差异时,应采用配重方法,使被测设备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与实际安装使用时相同或相近。3.1.2 信息通信设备抗震检测前,应提交以下技术文

15、件:1. 设备的结构尺寸图及安装说明书;2. 设备的技术说明书;3. 设备的配置图及配置说明;4. 有关指标的测试操作说明书;5. 设备主体框架的材料类型及规格型号、安装用螺栓的尺寸规格、底部安装孔位图和连接工艺等相关文件;6. 当采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进行抗地震性能检测时,需要提供设备的设计文件。3.2 检测方法3.2.1 信息通信设备的抗地震性能检测一般用振动台试验方法,当试验条件不足时,可以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或振动台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震检测。3.2.2 当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进行通信抗震检测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震前技术性能测试;2. 震前动力特性检查测试;3. 抗地震性能考核;4. 震后动力特性检查测试;5. 震后技术性能测试。3.2.3 当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抗震检测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设备结构材料的本构关系;2. 选取能代表设备整体结构特点的结构部件作为分析模型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