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刘日知书记在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抢抓机遇 主攻项目全力谋求绿色崛起新突破这次全会,是在 举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省认真落实“ 三促进一保持”要求的新形 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市上下振奋精神克时艰,凝心聚力促发展,抢抓机遇攻项目,全力谋求“ 绿色崛起”新突破。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 一、 2008 年回顾:总体状况良好,主要体现“四新” 过去一年,我 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
2、展观,继续“三个 坚持”(坚持“不等不躁” 的理念,坚持从“ 四个梅州”到“ 绿色崛起”的思路,坚持扎实推进建厂、办学、治水、修路、种树、惠民、用贤等七项重点工作),努力克服国内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各种困难,实现了“经济发展好中求快,民生状况持续改善”的年度目 标 要求。 (一)思路探索有新的完善。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我们明确主题,突出重点,广泛发动, 查摆问题,开展八大 调研, 举办高峰论坛,组团考察苏浙,为期五个月的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这次活动,认真总结“四个梅州 ”发展 战略的成功实践,充分借 鉴外地先进经验,全面把2握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主动顺应生态发
3、展区的功能定位,及时召开市委五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决定,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经济崛起为核心,以“ 宜居带动宜业、宜业提升宜居”为突破口,以建设广东的“三名城一基地”(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定位的“绿色崛起” 战 略构想。这一发展战略,得到了梅州内外的高度认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汪洋书记、华华省长的充分肯定。汪洋书记指出, “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 发展”是走出一条与传统发展模式不一样的具有梅州特色的发展新路,是一条探索的路、艰辛的路,无疑是一条方向正确的道路,希望梅州勇敢地担负起全省山区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 (二)经
4、济发展有新的突破。经济增速自 1990 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生产总值 483 亿元,比增 10.2%;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达到 1.17 万元,比增 10.2%,实现了经济总 量与人均增速的一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7.11 亿元,比增 18.02%;来源于梅州的 财政总收入 89.39亿元,比增 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41.64 亿元,比增 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9.2 亿元,比增 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1 万元,增长 12.1%;农民人均纯收入 5038 元,增长 9.2%。一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穗梅联手,各方合力,广州(梅州
5、)产业转移工业园以最高分获得省 5 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完善园区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明确招商责任,拓宽融资渠道,有力地推动了道路、标准厂房、 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吸引了一批企业进园落户,为打造“生态园区、工业新城”奠定了基础。二是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成功举办庆祝地改市 20 周年暨经贸洽谈大3会、广东梅州(香港)经贸农业旅游招商推介活动,组团参加省第五届“ 山洽会”、中国龙岩投资项目洽谈会、广州博览会、香港第 43 届工展会,在深圳、东莞等地举办园区专题招商推介会。全年引进招商项目 235 个,投资总额175 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 10 个;引进项目平均投资额同比增加 35
6、00 万元;实际利用外资 1.26 亿美元,比增 12%。招商引资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分别增长 8%和 21%。制定出台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 7.5 亿美元,比增 42%,其中外贸出口总额 5.66 亿美元,比增 29.8%,增幅居全省前列。三是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工业 20 强企业加快发展,新增 8 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塔牌集团、威华股份成功上市,超华科技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上市企业总数位居全省第五。金融、证券、保险全面发展,获得“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殊荣。四是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年初确定的 46 项投资亿元以上续建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 48.3 亿元。荷树
7、园电厂二期建成投产;兴畲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环(三期)高速公路等项目提前动工;五华抽水蓄能电站、兴宁霞岚钒钛磁铁矿、平远稀土钕铁硼磁性材料、客天下旅游产业园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梅城江南东片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江南进城大道、206 国道梅县机场至兴宁松陂段公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五是现代农业发展喜人。八大特色主导产品基地新增面积 10.6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油茶、柚果等大宗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一批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农业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收。六是特色旅游蓬勃发展。与省旅游局和广州市联手共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基地),成功举办“2
8、008 广东 自驾旅游日 暨梅州精彩客都自驾旅游周系列活动” ,荣获“中国4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和“ 选美广东 我最喜爱城市”第一名,叶剑英纪念园、灵光寺旅游区升级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全市旅游接待461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6.4 亿元,分别增长 15%和 12%。 (三)社会事业有新的佳绩。“小财政”构筑“大民生” 。全面实施百亿元“五年民生计 划” ,集中有限财力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次实现农村常住人口全覆盖,费用报销率大幅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 80%。启动实施职工生育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办法,3.3 万多名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
9、疗保险。在全省率先实施低保提标扩面,年人均收入 1500 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市级财政对农村“ 五保”供养进行专项补贴,建立实施惠及农村低保对象的临时价格补贴机制,统筹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户” 参加“新农合”的资金。在全省率先将城镇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房统保政策,农村特困危房户解困工程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贫困家庭重症精神病人全部得到免费治疗。制定实施鼓励扶持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创业、 优秀农民工进城落户等政策措施,积极开展“ 百万农民学电脑”活动,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 8.2 万人,转 移就业近 15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11
10、,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教育工作成绩斐然。“教育强市”创建全面启动,首批 6 个镇(街)通过验收。10 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部通过终期评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省市共建全省山区职业教育基地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示范市工作正式启动,市技工学校晋级“国重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发展。嘉应学院二级学院制改革全面完成,为打造综合性大学奠定基础。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5金对骨干教师、医生进行岗位补贴,全市实现了教师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农村教师待遇与城镇教师基本相当。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中国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扎 实 推进。广东客家博物馆、亮 胜客家艺术中心、李有权艺术培
11、训中心等重点文化项目建成启用。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挂牌成立。客商一书填补国内客属商人研究空白。广东汉剧、丰顺埔寨火龙、梅江区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山书院等 7 处文物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型原生态客家民俗歌舞客家意象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数字电影等郎妹、大型山歌剧桃花雨和围屋旧梦、大型汉剧黄遵宪屡获佳奖。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客家山歌旅游节、市第六届艺术节和首届“客都书香节” 。实施“文化共享百千千万工程” ,群众文艺活动扎实开展。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验收。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依法整治木材经营加工企业,902 家企业
12、关闭退出,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更加严格、规范。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得到理顺,人员工资由财政统发。扎实推进森林围城、绿色通道等六大重点绿色工程建设。全省首个省市共建的生态文明(林业)示范点正式启动。淘汰小钢铁、小水泥等落后产能工作得到省的充分肯定。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兴宁合水水库加固改造、梅城内涝整治和梅州南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梅州东堤改造和韩江、梅江沿岸 25 段堤围全面动工建设。梅城截流输污工程如期竣工。“平安梅州”建设扎实推进。开展“ 县委书记大接访” 活动,重视“大调解”工作,拓宽“民生 820”、“梅州民声”、行风热线、村(居)情民意联络员等八大
13、民意表达渠道,从源头上解决了大量信访突出问题,确保了奥运特别6防护期等重点敏感时段的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动态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公安“三基”建设顺利通过省部验收,大埔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三基” 建设先进单位,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成使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 活动,突出抓好非煤矿山、交通、建筑、公共 场所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隐患整治,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四)班子建设得到新的肯定。坚持用“梅花香自苦寒来 ”的梅州人精神和“山区发展既靠人民币、更靠人民公仆”的要求教育激励广大干部扎根山区、奉献梅州。出台县处级党政领
14、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有利于推动梅州“绿色崛起” 的政绩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 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强 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干部队伍保障。一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 凭状态论干部,凭实绩用干部 ”,让善于推动“绿色崛起”的人上,怠于推动“ 绿色崛起”的人让,阻碍“绿色崛起” 的人下,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敢在困难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二是注重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选好配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和市直单位一把手,优化县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三是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力
15、度,实施培养选拔后备干部“632”工程,公推选拔 60名年轻干部、30 名女干部、20 名党外干部作为今后三年的县处级副职领导后备干部;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采用公推方式选拔市直单位副职,选派 8 名市直科级干部挂任县(市、区)委常委兼任镇党委书记,在全省首创团代表直接推选团市委7副书记;五是坚持实行市管干部任免常委会无记名票决制、市直单位正职和县(市、区)党政正职人选征求市委委员意见等制度,进一步扩大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程度;六是坚持实行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共讨论市管干部任免 7 次,新提拔任用处
16、级领导干部 116 名,同级转任 40 名,改任非领导职务 11 名,兼任职务25 名,其他任职 7 名,免职 30 名。以 “三创建三促 进”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机关党建和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实施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逐步让村干部“能者有出路、在职有提高、离岗有保障 ”。顺利完成第四届村(居)委会选举。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承办广东省首届“山区廉政论坛” ,全面开通县级电子监察系统,完善四大要素市场建设相关制度,强化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不断健全具有梅州特色的惩防腐败体系。
17、全市班子建设的总体工作,得到了来梅视察的中纪委书记贺国强、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同志和省委第八巡视组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充分 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的职能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各级人大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支持各级政协组织依照政协章程,切实发挥民主党派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优势,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 五五”普法,维护司法公正,树立法律权威,依法治市步伐明显加快。工会、共青团、 妇联等群团组织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8同志们,以上 报告的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各项成绩的取得,是省委
18、、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市人大、市政协和各县(市、区)、各部 门、各行 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驻梅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 2009 年要求:主攻项目建设,突出四大重点,抓好五大活动 今年是应对宏观环境变化、落实中央“保增 长、 扩内需、调结构”政策和省委“三促进 一保持” 要求的关 键之年,困 难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梅州的总体形势是:“间接受影响,直接促 发展”,机遇远远大于挑战。从全省来看,梅州不是“ 难”的地方;从自身来看,2008、200
19、9 年梅州都不是“难” 的时候。 所谓“间接受影响” :一是尽管外向型企业订单减少、效益下滑,特别是对家具制造和橡胶制品等行业影响尤深,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我市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冲击较小。二是尽管重点产业旺季不旺,矿冶、建材产品和大宗农产品等需求减弱,价格下滑,销售难度增大,但是作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烟草,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电力、汽车零部件和旅游服务等支柱产业及其骨干企业,虽然增长有所回落,但没有“ 伤筋动骨”。三是尽管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去年全市新签订合同项目个数、金额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是我市大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甚至是受冲击较大的企业,如卡莱轮胎、线艺集团、 BPW 车轴等,对战胜当
20、前困难、立足梅州发展充满信心,卡莱轮胎还准备把在深圳的产业全部转移到梅州,加速企业整合升级;9BPW 车轴正加快第三期建设,德国总部按计划将在德国的工厂搬到梅州,并且有意向在第三期项目投产后,接着上马第四期项目。四是尽管返乡农民工增加,但是对于缓解我市部分企业招工难、吸收高层次技工人才、推进新农村建设有较大作用。 所谓“直接促发展” :从大环境上看,主要有四大有利因素:一是中央和省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未来两年,中央投资 4 万亿元、省投资 2.37 万亿元,重点投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力度大,覆盖范围广,为我市改善
21、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等提供了重要机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降低利率,对梅州争取金融部门支持,扩大融资规模,加大投资力度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大支农、强农、惠 农力度,为我市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挖掘农村资源潜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基础性、政策性支持。三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国内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正被逐步激活,为搞活大宗商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波动势必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发达地区的中低端产业向欠发达地区
22、转移。简而言之,就是:各级政府得资金、干事业,工业农业得项目、促发展,农民群众得实惠、提收入。我市有劳动力、土地、水、电、服务和消费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要应对得当,完全可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从梅州自身来看,有这些年各项事业在困难中节节攀升的努力过程,有应对各种困难问题的宝贵经10验,有敢于破难攻坚的干部队伍,有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群体,我们信心更有,底气更足。只要我们保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智慧化解压力,有能力迎接挑战,有办法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战胜危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赢得新的更大发展,开创新的更好局
23、面。 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推动绿色崛起、 实现科学发展”统领经济 社会 发展全局,全力主攻重大项目,全力推 进“三名城一基地”建设 ,确保“双转移” 工作有新成果,宜居城乡建设有新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通过努力,全市生产总值增长 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单位生 产总值能耗下降 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 (一)主攻项目建设。 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今天的项目决定着梅州的明天和未来。因此,项目建设是我们应对当前困难、抢抓发展机遇的关键所在,是山区实现后发快进、争取更大突破的关键所在,是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的一切”的意识,更加积极地争取项目,更加主动地服务项目,更大力度地落实项目,将发展机遇切实转化为发展成果。 争取重大项目。中央和省新增的投资项目和政策措施,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和主攻对象。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快,在国家的宏观政策框架内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