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年 级 数 学 上 册 教 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 1单元 长度的单位第 1周 长度单位第 2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2第 3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2第 4周 100以内的加减法 2第 5周 角的初步认识第 6周 表内乘法 1第 7周 表内乘法 1第 8周 表内乘法 1第 9周 表内乘法 1第 10周 表内乘法 1第 11周 观察物体第 12周 表内乘法 2第 13周 表内乘法 2第 14周 表内乘法 2第 15周 表内乘法 2第 16周 统计第 17周 数学广角第 18周 总复习第 19周 总复习第 20周 期终考试单元目标:1、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
2、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 厘米。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科 数学 课题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
3、握用厘米量的方法。2、 在建立 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 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 2把小刀那么长。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
4、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
5、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 1厘米。(1)在直尺上找。师:那么你知道 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 ,从刻度 0到刻度 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厘米。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 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 1厘米吗?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 1到刻度 2、从刻度 2到刻度 3都是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 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 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6、(3)用手比。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 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 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 1厘米有多长,那 2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 0到刻度 3、从刻度 4到刻度 7都是 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 3厘米,5 厘米,10 厘米大约的长度)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 2厘米长吗?(从 0到 2)从刻度“0”到哪儿是 3厘米长吗?(从 0到 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
7、一共有多少厘米?3、用厘米量。(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 ,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 ,说明纸条长 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同桌检查。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
8、是( )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 13。1、第 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 8厘米。2、第 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 3厘米、5厘米、10 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3、第 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 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
9、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2 厘米,3 厘米,5 厘米教后反思学科 数学 课题 认识米和用米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米的长度观念,1 米100 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 1米的长度观念。2、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绳子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
10、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 1厘米。 新|课| 标|第|一 |网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1、认识米。(1)
11、感知 1米的实际长度。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 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 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 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米等方法来记住 1米的长度)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12、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新|课| 标|第|一 |网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 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 厘米)小结:1 米也也就是 100厘米。(板书:1 米100 厘米)2、用米量。(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
13、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 4题。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 1米100 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
14、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老师事先准备好 2米、3米、4 米等长度的绳子,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是否从起点开始,并让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1米,2 米,3 米,5 米 1 米100 厘米教后反思学科 数学 课题 认识线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教学目标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
15、 尺子,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吸管、铅笔、绳子。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路有直的弯的。师: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认识线段。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尺、直的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自由发言)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
16、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2、找线段。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说一说、评一评。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1、量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测量操作,并引导学生评价他的测量方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 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师出示两条同样长
17、的线段(位置摆放不同) ,让学生估计这两条线的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验证。2、画线段。(1)任意画一条线段。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怎么量线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让学生画 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 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
18、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 5厘米。三、巩固练习。1、下图有 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度。2、画一条比 4厘米长 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让小朋友们在本子上任意话一条线段,画好后让学生自己分别说一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教后反思学科 数学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练习 课时 1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
19、 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 。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学生尺,卷尺,米尺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一、复习。1、说一说。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道 1厘米和 1米分别是多长吗?师生共同进行交流。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 1厘米、3 厘米、8 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3、量一量。(1)你的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2)你的一拃(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几厘米?(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手掌宽 一拃长 身高( )厘米 ( )厘米 ( )米( )厘米4、画一画。(1)画一条长 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 6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 8厘米少 4厘米的线段。学生独立画好后,同桌之间进行对比,检查。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 510。1、第 5题。2、第 6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估测一下黑板的长是多少,然后让两人一组到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