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上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上午真题(标准参考答案)卷面总分:75.0 分 答题时间:150 分钟1、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以下关于用例建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 )。A用例定义了系统向参与者提供服务的方法B通信关联不仅能表示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还能表示用例之间的关系C通信关联的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D用例模型中的信息流由通信关联来表示试题分析用例是一种描述系统需求的方法,使用用例的方法来描述系统需求的过程就是用例建模。在用例图中,主要包括参与者、用例和通信关联三种元素,如图所示。(1)参与者。参与者是指存在于系统外部并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既可以是使用系统的用户,也可
2、以是其他外部系统和设备等外部实体。(2)用例。用例是在系统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将生成特定参与者可见的价值结果。也就是说,用例表示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它定义了系统是如何被参与者所使用的,它描述的是参与者为了使用系统所提供的某一完整功能而与系统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3)通信关联。通信关联表示的是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或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箭头表示在这一关系中哪一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箭头所指方是对话的被动接受者,箭尾所指方是对话的主动发起者。如果不想强调对话中的主动与被动关系,可以使用不带箭头的关联实线。在用例模型中,信息流不是由通信关联来表示的,该信息流是默认存在的,并且是双向的,它与
3、箭头所指的方向没有关系。2、 UML 通过五个视图来定义系统架构,(2)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A逻辑视图 B用例视图 C进程视图 D部署视图试题分析:UML 对系统架构的定义是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系统分解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的关联性、交互机制和指导原则等提供系统设计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指以下 5 个系统视图:(1)逻辑视图。逻辑视图也称为设计视图,它表示了设计模型中在架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即类、子系统、包和用例实现的子集。(2)进程视图。进程视图是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它是逻辑视图的一次执行实例,描述了并发与同步结构。(3)
4、实现视图。实现视图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构件进行建模。(4)部署视图。部署视图把构件部署到一组物理节点上,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和分布结构。(5)用例视图。用例视图是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模型。3、 UML 事物的关系中,(3 )和(4 )本质上都属于依赖关系。(3 )A泛化关系 B关联关系 C包含关系 D组合关系(4 )A继承关系 B聚合关系 C扩展关系 D聚合关系试题分析:依赖(dependency)。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语义。从 UML 事物关系的本质上来看,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都属于依赖关系。对包含关系而言,抽象用例中的事件流是一定插入到
5、基本用例中去的,并且插入点只有一个。扩展用例的事件流往往可以抽象为基本用例的备选事件流,在扩展关系中,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来决定是否将扩展用例的事件流插入到基本用例的事件流中,并且插入点可以有多个。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泛化关系,子用例的特殊行为都可以作为父用例中的备选事件流而存在。4、面向对象分析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其中,除了(5 )阶段之外,其它阶段是必需的。A识别参与者 B合并需求获得用例 C细化用例描述 D调整用例模型试题分析:在 OOA 方法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参与者、合并需求获得用例、细化用例描述和调整用例模型,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必需的。5、用
6、户乙收到甲数字签名后的消息 M,为验证消息的真实性,首先需要从 CA 获取用户甲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6),并利用(7 )验证该证书的真伪,然后利用( 8)验证 M 的真实性。(6 ) A甲的公钥 B甲的私钥 C乙的公钥 D乙的私钥(7 ) ACA 的公钥 B乙的私钥 C甲的公钥 D乙的公钥(8 ) ACA 的公钥 B乙的私钥 C甲的公钥 D乙的公钥6、下列不属于报文认证算法的是(9 )。AMD5 BSHA-1 CRC4 DHMAC试题分析:RC4 是一种加密算法,并非摘要算法。7、张某购买了一张有注册商标的应用软件光盘,擅自复制出售,其行为是侵犯(10)行为。A注册商标专用权B光盘所
7、有权C 软件著作权D软件专利权试题分析:张某的行为是侵犯了软件著作权,因为他没有著作权,无权复制并销售获得收益。此处试题在误导考生选注册商标权,事实上,这种情况才算侵犯商标权:张某也开发了同样的产品,使用该光盘的注册商标,就是侵犯商标权了。8、以下知识产权中,(11 )的保护期限是可以延长的。A专利权 B商标权 C著作权 D商业秘密权试题分析:商标权有效期 10 年(若注册人死亡或倒闭 1 年后,未转移则可注销,期满后 6 个月内必须续注),续注即延期。9、软件著作权产生的时间是(12)。A软件首次公开发表时B开发者有开发意图时C软件得到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时D软件开发完成时试题分析:软
8、件著作权是不需要发表就能获得的,获得的时间点是作品完成时。10、 美国某公司与中国某企业谈技术合作,合同约定使用 1 件美国专利(获得批准并在有效期内),该项技术未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申请专利。依照该专利生产的产品(13),中国企业需要向美国公司支付这件美国专利的许可使用费。A在中国销售 B返销美国 C在日本销售 D在韩国销售试题分析: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仅在美国受法律保护,在其它地方并不受保护。11、某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如下所示,若所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的可靠度分别为R1、 R2、R3 和 R4,则该系统的可靠度为( 14)。A(1-( R1+R2)R3)+R4B(1-(1-R1R2)(1-R3
9、)R4C (1-R1R2)(1-R3)R4 D(1-R1)(1-R2)R3(1-R4)12、某浮点数格式如下:7 位阶码(包含一个符号位),9 位尾数(包含一个符号位)。若阶码用移码、尾数用规格化的补码表示,则浮点数所能表示数的范围是(15)。A-263(1-2-8)263 B-264(1-2-7)264C -(1-2-8)263 263D-(1-2-7)264(1-2-8)263试题分析:13、 Cache 的替换算法中,(16)算法计数器位数多,实现困难。AFIFO BLFU CLRU DRAND试题分析:(1)随机算法。这是最简单的替换算法。随机法完全不管 cache 块过去、现在及将来
10、的使用情况,简单地根据一个随机数,选择一块替换掉。(2)先进先出(First In and First Out,FIFO)算法。按调入 cache 的先后决定淘汰的顺序,即在需要更新时,将最先进入 cache 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这种方法要求为每块做一记录,记下它们进入 cache 的先后次序。这种方法容易实现,而且系统开销小。其缺点是可能会把一些需要经常使用的程序块(如循环程序)替换掉。(3)近期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LRU)算法。LRU 算法是把 CPU 近期最少使用的块作为被替换的块。这种替换方法需要随时记录 cache 中各块的使用情况,以便确定哪个块是近期
11、最少使用的块。LRU 算法相对合理,但实现起来比较复杂,系统开销较大。通常需要对每一块设置一个称为“年龄计数器”的硬件或软件计数器,用以记录其被使用的情况。(4)最不经常使用页置换(Least Frequently Used (LFU))算法,要求在页置换时置换引用计数最小的页,因为经常使用的页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引用次数。但是有些页在开始时使用次数很多,但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类页将会长时间留在内存中,因此可以将引用计数寄存器定时右移一位,形成指数衰减的平均使用次数。14、以下关于总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17)。A串行总线适合近距离高速数据传输,但线间串扰会导致速率受限B并行总线适合长距离数据传输,
12、易提高通信时钟频率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C 单总线结构在一个总线上适应不同种类的设备,设计复杂导致性能降低D半双工总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信息试题分析:按照总线中数据线的多少,可分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并行总线是含有多条双向数据线的总线,它可以实现一个数据的多位同时传输,总线中数据线的数量决定了可传输一个数据的最大位数(一般为 8 的倍数)。由于可以同时传输数据的各位,所以并行总线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各条数据线的传输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当数据线较长时,数据各位到达接收端时的延迟可能不一致,会造成传输错误,所以并行总线不宜过长,适合近距离连接。大多数的系统总线属于并行总线;串行总线是只含
13、有一条双向数据线或两条单向数据线的总线,可以实现一个数据的各位按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依次传输。由于按位串行传输数据对数据线传输特性的要求不高,在长距离连线情况下仍可以有效地传送数据,所以串行总线的优势在于远距离通信。但由于数据是按位顺序传送的,所以在相同的时钟控制下,数据传输速率低于并行总线。大多数的通信总线属于串行总线。在单总线结构中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均与系统总线相连,所以它又称为面向系统的单总线结构。在单总线结构中,CPU 与主存之间、CPU 与 I/O 设备之间、I/O 设备与主存之间、各种设备之间都通过系统总线交换信息。单总线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方便,扩充方便。但由于所有设备部件均挂在单一
14、总线上,使这种结构只能分时工作,即同一时刻只能在两个设备之间传送数据,这就使系统总体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速度受到限制,这是单总线结构的主要缺点。15、计算机系统中有多种实现数据输入和输出的控制方式,其中占用 CPU 时间最多的是(18 )。A程序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 DMA 方式 D缓冲方式试题分析:在计算机中,I/O 系统可以有 5 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分别是程序控制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 工作方式、通道方式、I/O 处理机。从程序控制方式到 I/O 处理机,CPU 的介入程度,消耗 CPU 资源数呈递减的趋势。16、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融合企业战略、管理规划、业务流程重组
15、等内容的综合规划活动。其中(19)战略规划是评价企业现状,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20)战略规划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21)战略规划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19 )A信息资源 B企业 C企业行动 D业务(20 )A信息系统 B企业技术 C业务流程 D业务指标(21 )A信息资源 B信息系统 C企业技术 D信息环境试题分析:企业战略规划是用机会和威胁评价现在和未来的环境,用优势和劣势评价企业现状,进而选择和确定企业的总体和长远目标,制定和抉择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信息系
16、统战略规划关注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来支撑业务流程的运作,进而实现企业的关键业务目标,其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远景、组成架构、各部分逻辑关系进行规划。信息技术战略规划通常简称为 IT 战略规划,是在信息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对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硬件、软件、支撑环境等进行具体的规划,它更关心技术层面的问题。IT 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业务分析,主要是理解业务部门的现在与未来;检查当前的 IT 架构和信息系统,重点是评估其支持业务部门的程度;识别机会,重点是定义通过信息系统改进业务的机会;选择方案,主要是寻找和确定一致的机会和方案。这些步骤作为一个连续统一体,实际上就是 IT 战略规划的过程。信息资源规
17、划是在以上规划的基础上,为开展具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而进行的数据需求分析、信息资源标准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工作。17、商业智能关注如何从业务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采用这些信息指导企业的业务开展。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22)、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 4 个主要阶段。其中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23)和加载三个过程。(22 )A数据索引 B数据仓库 C数据库 D数据字典(23 )A转换 B分析 C查询 D建模试题分析:BI 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Extr
18、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加载(Load)三个过程(ETL 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 OLAP 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OLAP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聚集,同时还提供切片、切块、下钻、上卷和旋转等数据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和分类等方法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18、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 )的开发方法将(24
19、)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并将跨构件的功能调用暴露出来。该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最低层的(25)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包含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26)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者活动。(24 )A接口 B功能 C活动 D用例(25 )A类 B对象 C操作 D状态(26 )A业务规则 B业务流程 C数据流 D控制流试题分析:OO 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
20、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由此可见,面向对象、基于构件、面向服务是三个递进的抽象层次。SO 方法有三个主要的抽象级别,分别是操作、服务和业务流程。位于最低层的操作代表单个逻辑单元的事物,执行操作通常会导致读、写或修改一个或多个持久性数据。服务的操作类似于对象的方法,它们都有特定的结构化接口,并且返回结构化的响应;位于第二层的服务代表操作的逻辑分组;最高层的业务流程则是为了实现特定业务目标而执行的一组长期运行的动作或活动,包括依据一组业务规则按照有序序列执行的一系列操作。其中操作的排序、选择和执行成为服务或流程的编排,典型
21、的情况是调用已编排的服务来响应业务事件。19、对信息系统进行建模,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对系统的框架认识和概念性认识。以下关于建模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7)。A领域模型描述系统中的主要概念、概念的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B用例模型描述了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问的关系C IPO 图将系统与外界实体的关系体现出来,从而清晰地界定出系统的范围DDFD 表达系统的数据模型,描述了主要的数据实体及其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用例模型:描述一组用例、参与者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成本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所有投入之和,按照成本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其中(28)属于固定成本,( 2
22、9)属于变动成本。(28 )A固定资产折旧费B直接材料费C产品包装费D开发奖金(29 )A员工培训费 B房屋租金C技术开发经费 D外包费用试题分析:按照成本性态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1)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员工培训费等。固定成本又可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层的决策可以影响其数额的固定成本,例如,广告费、员工培训费、技术开发经费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层无法决定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即必须开支的成本,例如,办公场地及
23、机器设备的折旧费、房屋及设备租金、管理人员的工资等。(2)变动成本。变动成本也称为可变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外包费用、开发奖金等。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开发奖金、外包费用等可看作是酌量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通常表现为系统建设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3)混合成本。混合成本就是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质的成本。例如,水电费、电话费等。这些成本通常有一个基数,超过这个基数就会随业务量的增大而增大。例如,质量保证人员的工资、设备动力费等成本在一定业务量内是不变
24、的,超过了这个量便会随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时,员工的工资也可以归结为混合成本,因为员工平常的工资一般是固定的,但如果需要加班,则加班工资与时间的长短便存在着正比例关系。21、对于如下所示的序列图所描述的场景,最适合于采用的设计模式是(30 );该模式适用的场合是(31)。(30 )AVisitorBStrategy C Observer DState(31 )A对象的行为决定于它的状态,且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B定义对象结构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C需要使用一个算法的不同变体D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22、软件产品的 Alpha
25、测试和 Beta 测试属于(32)。A回归测试 B性能测试 C集成测试D确认测试试题分析:确认测试包括:内部确认测试以及 Alpha 测试与 Beta 测试。23、以下关于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33)。A原型化方法是自顶向下的,它提出了一组提高系统结构合理性的准则B结构化方法与原型化方法的共同点是在系统开发初期必须明确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边界C 面向服务方法以粗粒度、松散耦合和标准的服务为基础,加强了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演化性D面向服务的方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但技术难度不大的系统开发试题分析:本题的选项是用“张冠李戴”的方式在误导考生。如自顶向下,提高结构合理的准则应是结构化方法的特点,而对需求不明确的应用场景是原型化方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