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 编制依据一、业主提供的施工招标文件及相关要求。二、招标文件确中明确的有关施工规范、标准和技术规程。三、现场踏勘调查咨询资料。第二节 编制范围神木县石壑则至店塔公路(s219)全长 21km,设计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时速为 30km/h,该条路为神木县城至店塔镇的一条主要道路,日常车流量比较大。经现场勘查,该段道路主要以挖方路段为主,从神木至店塔方向路线右侧高边坡比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原山体坡面均为一坡到顶,并且坡面较陡,除部分边坡设有护脚墙外,大部边坡裸露无防护,经调查发现 K0+750-K0+936,K9+994-K10+279,K15+610-K15+790
2、 风化严重,孤石危岩多,经常会有落石从坡体脱离,对行人及车辆存有安全隐患.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遵照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实质性响应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二、严格遵照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因地制宜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确保施工目标保质保量顺利实现。四、积极采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2第三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第一节 施工临时设施及临时工程规划一、施工便道1、根据施工现场需要修筑一定的施工便道,同时做好公路工程所必备的交通管制工作,
3、根据红线图范围,严格进行封闭性施工,做好排水设施,保障便道完好畅通。二、施工驻地建设为便于项目部对各线路项目的管理,项目部设在本合同段相对较近的位置设置,临时设施依据各线路项目的就近位置设置。三、材料场地的设置根据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设置水泥存放场地 3 处。砂存放场地 3 处,石料场地 3 处。四、施工用电1、临时供电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施工用电取自地方电网 10KV 线路。另外,考虑到停电因素,拌和站内设一台 100KW 发电机组。其它施工点根据需要接当地低压电或配备相应小型发电机解决。2、供电线路从途经过正线的 10KV 电网线路“T 接”架设 10KV 线路至临时变压器,经变压器变电后
4、供各施工用电点。架空线选用 BV 铜芯线,截面积为 50mm2。五、施工用水经现场考察,本工程沿线为原已有公路,可在公路沿线水源处取水,沿公路线路布设供水管。六、施工通讯施工中采用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项目部与内、外部的联系。3第二节 施工准备一、现场勘探和调查:进场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调查,深入细致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气象水文、水电设施、材料供应情况、交通运输条件、通信联络以及文化习惯等有关情况。二、临时设施建设:按照临时工程规划和施工总体平面布置要求,进行项目部、住房、料库、试验室、加工棚、预制场、料场、拌和站等生活设施建设,接通供水、供电、通讯线路,进行场地
5、硬化,保障人员设备顺利进场,为工程准时开工建设做好准备。三、进行现场清理:按施工要求,拆除施工现场范围内的各种障碍物,清除杂草、树木、树墩、树根等,为工程全面展开施工做好准备。四、修筑施工便道:根据施工需要修筑好施工便道。修筑便道同时,做好临时排水设计,保障便道完好畅通。五、劳动力准备:落实劳动力来源,保证数量充足,按计划组织进场,确保施工顺利展开。计划进场的劳动力要保证素质,进场后要及时做好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签订好劳务合同,保证劳动力人员稳定,避免停工或窝工浪费。六、机具设备准备:按计划组织机械设备及仪器进场,并进行安装、检修、调试、标定、保持设备性能良好,同时对司机及操作人员进4行操作规
6、程培训和安全教育。进场的机具设备要配套,性能良好,数量要满足施工要求。七、材料准备:安排材料管理人员对工程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要求进行清理统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供应计划,安排人员和试验人员进行材料来源调查和采样试验,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及时安排采购人员按设计采购进场,保证工程开工需要。八、施工技术准备:认真审核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施工工艺标准及作业指导书,准备施工使用的表格,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及有关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场前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九、进行现场交桩测量:与设计单位进行交桩,进行桩橛复测与护桩,建立施工平面
7、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根据施工需要增设临时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路基横断面复测,绘制横断面图,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第三节 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及砌体的施工方法一、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为满足施工需要和规范要求,对导线点进行核实和加密,所有导线资料必须经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方可用于施工。52、人工清理坡面浮土及浮石、搭设施工脚手架为保证施工安全,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应先用人工清理坡面上的浮土及浮石,然后搭设施工脚手架,脚手架的结构必须稳固。3、测量放线确定锚杆孔、钻孔并清孔测量放线确定锚杆孔位时,可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 0.3m 的调整量,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定深度不小
8、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 20cm,深 20cm。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 5cm 以上,孔径不小于 42。边坡岩层破碎、松散时,钢绳锚杆可适当加长。4、安装锚杆并注浆注浆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注浆,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采用不低于 M30 的水泥砂浆灌注,孔内应确保浆液饱满,锚固后的锚绳抗拔力不得小于 50KN。5、安装并张拉、锚固纵横向支撑绳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后各用 24 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 时为 2 个,大于 30m 时为 4 个,其间为 3 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6、铺挂缝
9、合格栅网从上而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 5cm,两张格栅网6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 1.2 扎丝按 1m 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下) 。7、铺设高强度钢绳菱形网并缝合从上向下铺设高强度钢绳菱形网并缝合,缝合绳为 8 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 31m(或 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有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连接。8、预应力加固支撑绳和 16 网片的加固力不得小于 2T。二、被动防护网施工方法1、施工安装工艺要求1.1 被动安全系统布置应沿等高线走向;1.2 被动安全系统最大允许初始铅垂直度为柱间距
10、的 3%;1.3 上拉锚杆、中间加固拉锚杆抗拔力40KN、侧拉锚杆抗拔力50KN;1.4 锚固:结构坚实的地质采用 A 类锚固、松碎结构的软地质采用B 类锚固。 A 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稳定基岩或覆盖层很薄,可直接钻凿锚杆孔眼,然后采用 M30 水泥砂浆或纯水泥浆锚固;B 类锚固:钢柱基础及锚杆孔眼钻凿地层处于土质地层时,由于成孔锚固后其抗拔强度下降,需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钢筋笼采用 16 螺7纹钢筋制作,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20mm,以提高锚固强度。1.5 当采用 A 类锚固时钢柱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锚杆孔径不小于42,基础顶面用薄层 C20 细石混凝土或 M20 水
11、泥砂浆抹平。1.6 当基础所处地层为厚度小于混凝土基础深度的覆盖层时,覆盖层部分用混凝土置换,下部直接钻凿锚杆孔,形成复合基础。1.7 钢柱基础地脚螺杆用 28 螺纹钢筋加工制作,总长 5m,顶端丝口 M27100,锚孔直径为 42,拉锚绳采用 16 双股钢丝绳,总长度5m,锚杆孔径不小于 42mm。2、施工工序2.1 施工前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增加 3% 8%,对地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的取上限(8%) ,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是取下限(3%) ;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以为设计间距
12、 20%的缩短或加宽调整范围。2.2 基坑开挖(对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当开挖至基岩而尚末达到设计深度时,则在基坑内的锚孔位置处钻凿杆孔,待锚杆插入基岩并注浆后才灌注上基础砼) 。2.3 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性砼(对岩石基础,2、3 工序向为钻凿锚杆安装)对砼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砼后钻孔安装锚杆。82.4 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2.5 钢柱安装2.5.1 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2.5.2 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杆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2
13、.5.3 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座,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2.5.4 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2.6 16 侧拉锚绳的安装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2.7 减压环的布置2.7.1 减压环分布于上拉锚绳及两根上支撑绳与两根底部支撑绳上;2.7.2 减压环在上支撑绳及底部支撑绳上每跨网之间为两个分布。2.8 16 上支撑绳安装2.8.1 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9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 50
14、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 ;2.8.2 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仅用 30%标准固力) ;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恻;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统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2.8.3 再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2.8.4 第二根上部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二根钢柱的方向反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有减压环时) ;2.8.5 在距减压环约为 40cm 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 3
15、0%标准固力) 。2.9 16 底部支撑绳安装2.9.1 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为 50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当每跨为单减压环时,应与上部支撑绳的减压环呈对角关系) ;2.9.2 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仅用 30%标10准固力) ;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2.9.3 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
16、用绳卡固定;2.9.4 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方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一侧;2.9.5 在距减压环约 40cm 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 30%标准固力) ,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2.10 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2.10.1 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钢绳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 ,一端固定 在一根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钢柱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2.10.2 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支撑绳的水平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的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2.10.3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