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22206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前六章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一、名词解释1、表观分布容积2、血脑屏障3、蓄积4、药物分布二、填空题1、ADME 过程是指药物的( ) 、 ( ) 、 ( )和( )过程。2、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有( 、 ( ) 。3、分布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后,通过( )向( )的过程。4、药物对某组织有特殊的亲和性时,该组织就可能成为药物贮库,该组织的药物浓度会增高,这种现象称( ) 。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 )过程,有饱合现象,血浆中的药物的游离型与结合型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6、人的体液由( ) 、 ( ) 、 ( )组成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循环系统 运送至 各脏器组织 的

2、过程。 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时,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慢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蓄积 。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白蛋白 、 1-酸性糖蛋白 和 脂蛋白 。 4药物的淋巴管转运主要和药物的 分子量 有关。分子量在 5000 以上的大分子物质,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 5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脂溶性 性,另外药物与 蛋白的结合率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6粒径小于 7 m 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 肝和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 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

3、内分布的主要途径。 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亲水性 、增加微粒的 柔韧性 及其 空间位阻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 8药物的组织结合起着药物的 贮库 作用,可能延长 作用时间 。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质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外,还与 动物种差 、 性别差异 和 生理和病理状态差异 等因素有关: 10. 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药量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总容积 。三、判断题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对药物的分布和转运有影响。 ( )2、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

4、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 )3、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和蓄积越多。 ( )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2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3.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 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

5、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 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 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 8.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9. 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四、单选1、化学结构决定疗效的观点( ) 。A、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

6、的,是正确的观点C、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D、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2、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是不正确( ) 。A、此种结合是可逆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3、下列剂型,哪一种向淋巴液转运少( ) 。A、脂质体B、微球C、毫微粒D、乳剂4、下列哪一类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 ) 。 A、弱酸性药物B、弱碱性药物C、极性药物D、水溶性药物5、为避免药物的首过效应常不采用的给药途径( ) 。 A、舌下B、直肠 C、经皮D、口服1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无

7、竞争性 C.无饱和性 D.结合率取决于血液 pH E 结合型可自由扩散 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 A. 人体总体积 B. 人体的体液总体积 C. 游离药物量与血浓之比 D. 体内药量与血浓之比 E. 体内药物分布的实际容积 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 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4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A. 不能透过血管壁 B.不能由肾小球滤过 C. 不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5. 以下错

8、误的是: A. 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减少首过作用。 B.蛋白结合可减少首过作用。 C.都对 D. 都不对 6. 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A. W/O/W 型W/O 型O/W 型 B. W/O 型W/O/W 型O/W 型 C. O/W 型W/O/W 型W/O 型 D. W/O 型O/W 型W/O/W 型 7.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 胞饮、吸附、膜间作用、内吞 B.胞饮、吸附、融合、内吞 C. 膜间作用、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 8. 具有在各组织内均匀分布特征的药物 A.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比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高。

9、 B.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几乎相等。 C.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D.组织和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存在动态平衡 9.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蛋白结合存在动态平衡,有饱和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10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转运,主要取决于 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药物

10、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低,越易向脑内转运。五、简答1、决定药物被组织摄取和积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组织摄取药物最快?2、为什么应用“表观分布容积 “这一名词,表观分布容积有何意义 ?3、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4、讨论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临床意义。5、为什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延长仅由肾小球滤过药物的肾清除率,但不影响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途径清除药物的肾清除率?6、假如药物的血浆蛋白率99%,解释为什么当患者患有肝硬化时,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而总血浆药物浓度降低。7、假如一种新药口服首过作用很强,下面哪一种剂型的生物利用度较好,为什么?A

11、、水溶液剂 B、混悬剂 C、片剂 D、缓释片剂8、药物蛋白结合率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 1),是否会显著影响药理作用强度 ?9、当患者患有易导致低蛋白血症的疾病时,弱酸性药物还是弱碱性药物的蛋白结合率更易发生变化,为什么?10、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1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弱碱性药物比弱酸性药物易透过血脑屏障?12、组织分布的定义及与药效关系13、影响药物组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14、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和组织蛋白结合对表观分布容积和药物消除有何影响?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一.名词解释1、第 II 相反应2、消除二、填空题1、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 ) 、 ( )和(

12、 ) 。2、消除是( )与( )过程的综合效果。药物在体内的( )与( )过程一般总称为处置。3、药物体内代谢分为两相,第一相的反应类型包括( ) 、 ( )和( ) 。1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主要需要 分子氧参与。 2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首过效应显著, 肝血流量 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受蛋白结合 的影响较大,首过效应不明显。 3. 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 酶抑制 作用,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 酶抑制剂 。4. 药物代谢被促进的现象,称为 酶诱导 作用,能使代谢加快的物质叫做酶诱导剂 。 5.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 结合不充分引起的疾病。而在新生儿

13、体内恰恰是高度缺乏该结合反应所必须的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 6. 异烟肼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是 乙酰 ,并存在快乙酰化 和 慢乙酰化 现象。 7. 遗传学因素主要影响药酶的性质和活性强度。 8. 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 微粒体酶系和 非微粒体酶系 二大类。前者主要存在于 肝脏 。 9维生素 B6 能促进多巴脱羧酶的活性,加速脑外的左旋多巴脱羧转变成多巴胺,难于进入脑内,使药物在脑内达不到治疗浓度,作用下降。 10消化道粘膜中的代谢酶较易被饱和,可通过增大给药量或利用某种制剂技术,造成代谢部位局部高浓度,使药酶饱和来降低代谢的速度,增加药物的吸收量。 三、判断题1、药物代谢产物的极性都比原型药

14、物大,并失去药理活性。 ( )1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特异性不强,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 2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血浆中,此外代谢反应也可肝脏、肺、皮肤、肾、鼻粘膜、脑和其它组织进行。 3药物通过肝转运至体循环的过程中,部分药物被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4. 对于肝提取率高的药物,肝血流量是主要影响因素,首过效应不明显。 5肝提取率低的药物,基本不受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首过效应明显。 6. 肝提取率中等的药物,肝血流量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其均有影响。 7.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结合三种,通常是脂溶性药物

15、通过反应生成极性基团。 8. 结合反应一般被认为是药物在体内的灭活过程,故又称之为“解毒反应”。 9. 有的药物是自身的酶诱导剂,对肝微粒体中酶产生诱导作用,从而使其它药物代谢加快,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降低。 10左旋多巴与脱羧酶抑制剂甲基多巴肼合用,可增加血浆中左旋多巴浓度,同时增加脑内的左旋多巴浓度,并降低多巴胺浓度,使作用加强。四、单选1、影响代谢过程中不太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 。A、酶促作用B、酶饱和作用C、酶抑作用D、酶促与酶抑二相作用1某些药物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其理由主要是 A 避免了溶出过程 B. 口服药物不吸收 C. 在进入体循环前已被直肠吸收的药物有一部分不通过门肝

16、系统 D. 惰性粘合剂、稀释剂等辅料干扰吸收 E 直肠给药剂型中基质有利于药物的释放 2药物代谢一般产生 A 酸性增强的化合物 B. 油/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合物 C.极性增强的化合物 D. 水溶性减弱的化合物 E 碱性增强的化合物 3.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4.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 B.微粒体酶的诱发 C.药物吸收很完全 D.酶系统发育不全 E.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5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A.胃肠道吸收差 B

17、.在肠中水解 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首过效应明显 E.肠道细菌分解 6. 可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 A.舌下片给药 B.口服胶囊 C.栓剂 D.静脉注射 E.透皮吸收给药 7. 某前体药物和酶诱导剂同时使用时,可导致: A.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降低 B. 药理作用加快、加强或毒性增强 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降低 C. 药理作用延缓、减弱或毒性增强 E. 药理作用加快、减弱或毒性降低 8药物代谢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A.氧化、还原、分解、结合 B.氧化、还原、水解、脱羧 C.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D.氧化、乙酰化、分解、结合 E.还原、水解、结合、甲基

18、化 9. 结合反应可以有以下形式 A. 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 B.硫酸结合、磺酸结合、甲基结合 C. 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 D. 硫酸结合、甘氨酸结合、色氨酸结合 E. 葡萄糖醛酸结合、甘氨酸结合、乙酰化 10口服不同剂型的水杨酰胺 1g 后,其尿中硫酸结合物排泄量为 A. 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 B. 颗粒剂混悬剂溶液剂 C. 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 D. 混悬剂溶液剂颗粒剂 E. 颗粒剂溶液剂混悬剂 五、简答1、何谓药物代谢?2、药物代谢速度与药效的关系。3、何谓药物代谢两相作用?举例说明之。4、药物代谢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5、药物代谢与药物疗效有什么关系?6、药物代谢中的

19、第 I 相与第 II 相反应包括哪些类型? 请举例说明。7、药物代谢可以在哪些器官或部位进行?主要的代谢特性有哪些?8、什么是首过效应?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有什么影响?9、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0、何谓酶促作用和酶抑作用?11、某药口服给药后起效时间是 0.5-1h,但静洼给药后起效时间是 4-5h。起效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12、某药有较大的首过效应,以水溶液、混悬液、胶囊、片剂、缓释片给药,哪个剂型生物利用度最大, 为什么?13、测定相对生物利用度时,要比较三个参数,AUC、C P、t P 它们各代表什么?它们与生物利用度的关系。14、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15、药物的代谢途

20、径与给药途径无关,而只与药物和动物种类有关。16、如何应用药物代谢的特点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或疗效?1、药物代谢酶系主要有哪些?简述他们的作用。 2、简述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3、试从干预药物代谢过程的角度出发,举例说明高效药物制剂设计的原理。 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一.名词解释1、消除2、肠肝循环3、药物排泄 4、肾小球滤过率 5、双峰现象 6、肾小管分泌二、填空题1、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 )和( ) 。它是衡量制剂( )的重要指标。2、肾排泄的机理包括( ) 、 ( ) 、 ( ) 。3、排泄是指( )的过程。4、消除是( )与( )过程的综合效果。5、药物在体内的(

21、)与( )过程一般总称为处置。1、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2、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3、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人和动物的肾小球滤过率)4.大多数外源性物质的重吸收过程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脂溶性)(pKa)(尿量)(尿的 pH 值)5、分子量在(500)左右的药物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6、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砜以及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分子量较小)(沸点较低)三、判断题1、药物及其代谢物可以通过肾、胆汁、消化道、汗液、唾液等途径排泄。 ( )2、肾小管分泌是将药物转运至尿中排泄,是促进扩散过程。 ( )四、单选1、

22、肝硬化病人服用氯霉素后,其半衰期可增加 4 倍,是因为( ) 。 A、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抑制了肝糖元的合成B、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身体排泄能力下降C、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食物消化遇到障碍D、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能力出现下降2、药物(和其代谢物)最主要的排泄途径为( ) 。A、汗腺B、呼吸系统C、消化道D、肾3、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两种机制阴离子转运系统和阳离子转运系统,其转运机制不同特点是( ) 。A、均需能量B、逆浓度转运C、存在转运饱和现象D、适合转运有机酸和有机碱4、关于肠肝循下列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 。A、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蠕动时被吸收

23、进入肝门静脉B、血液中的药物或代谢物随着胆汁被分泌到小肠又被小肠吸收C、指药物在小肠吸收后进入门静脉再入肝脏的过程D、血液循环中药物在肝脏内被代谢5、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包括( )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6、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包括( )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1、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运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 肝 B 肺 C 脾 D 肺 E 肾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 胆汁 B 汗腺 C 唾液腺 D 泪腺 E 呼吸系统4、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A 青霉素 B

24、 链霉素 C 菊粉 D 葡萄糖 E 乙醇5、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管重吸收 D 尿量 E 尿液酸碱性6、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 水杨酸 B 葡萄糖 C 四环素 D 庆大霉素 E 麻黄碱7、一定时间内肾能使多少溶剂的血浆中该药物清除的能力被称为A 肾排泄速度 B 肾清除率C 肾清除力 D 肾小管分泌 E 肾小球过滤速度8、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过程中的那一项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C 重吸收 D 肾小管分泌 E 尿排泄过度9、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抑制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C 肾小管分泌

25、D 肾小管重吸收 E 药物从血液透析四、 问答题:1、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有哪些?2、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和大量饮用清水,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大量出汗或大量失血,尿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七、简答1、药物的肾排泄机制有哪些?哪些途径有载体参与?2、肾小球滤过有哪些特点?3、影响药物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什么是肾清除率?5、什么是肠肝循环?对药物的血浓度和疗效有什么影响?6、头孢拉定主要以原形药在尿中排泄,研究表明同时给予丙磺舒可提高血清头孢拉定浓度,丙磺舒和头抱拉定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是什么?7、试述合并用药与排泄关系?8、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哪些?

26、9、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10、何谓药物排泄?药物在体内排泄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试述之。11、影响药物由肾排泄的因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之。12、肾疾病患者药物排泄与正常肾排泄间有何差异?为什么?13、试述药物由胆汁排泄的机制?14、影响药物胆汁排泄的因素有哪些?15、试述肠肝循环与有效关系?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问答题整理1、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定义: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述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

27、佳治疗作用。2、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那几个方面?研究固体制剂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 根据机体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研究设计微粒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新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研究开发中药新制剂、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方法3、 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因素?剂型因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服法、辅料、药物配伍、工艺条件等。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差异、遗传因素等4、药物转运的机制有。各自特点?有被动转运(单纯扩散、膜孔转运) 、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 、膜动转运(胞饮、吞噬) 。被动转运的特点:1、药物从高浓度侧到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

28、转运;2、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载体媒介转运的特点:1、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不需消耗能量,膜对药物有特殊选择性和饱和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2、主动转运你浓度梯度转运,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膜对药物有特殊选择性和饱和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有关,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膜动转运的特点:摄取药物为溶解物或液体大分子的为胞饮,固体颗粒大分子的为吞噬。5、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为什么?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因为小肠有皱折、绒毛与微绒毛,表面积非常大,与药物充分接

29、触。而且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试比较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异同点 答:1)相同点:都是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2)不同点: a 被动扩散顺浓度梯度进行,转运速率正比于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逆浓度梯 度进行,转运速率服从米氏方程 b 被动扩散不需载体,自发进行;主动转运需借助载体进行 c 被动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转运需消耗能量 d 被动扩散无竞争性抑制现象;主动转运有 e 被动扩散无转运饱和现象;主动转运有 f 被动扩散不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主动转运受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g 被动扩散无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主动转运有6、为什么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是通过单纯扩散进行的?哪

30、些物质的转运时主动转运?因为单纯扩散的特点是药物是顺浓度梯度转运,不需要载体、能量、没有竞争抑制与饱和。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是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而且由于机体独特的防御特性,大多数药物可视为机体异物,只有单纯扩散,药物才可进入机体。生物体内一些必须物质如 K+,Na+,I-、单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以及一些有机酸,弱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都是以主动转运方式通过生物膜。7、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答: 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药物因素两大方面。 1)生理因素: 消化系统因素:包括,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和排空速率、肠内运行 情况、食物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等。 循环系统因

31、素:血液循环、淋巴循环、肝首过效应。 疾病因素。 2)药物因素: 药物解离度和脂溶性、溶出速率、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剂型因素影 响、制剂处方、辅料、制备工艺的影响等。8、简述影响口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生理性因素有哪些?胃肠液的成分与性质、胃排空和胃空速率、肠内运行、食物的影响、胃肠道代谢作用的影响制剂处方对药物制剂的影响:辅料的影响、药物及药物辅料间的相互作用、制备工艺。改变胃排空速率对药物的吸收有何影响 答 1)由于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胃排空加快,到 达小肠所需的时间缩短,有利于药物吸收,产生药物的时间也加快。 2)针对于一些 主要在胃中吸收的药物和存在特异性吸收部

32、位的药物而言, 胃排空速率减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9、胃肠上皮细胞的特点。胃壁由黏膜、肌层和浆膜层组成。胃粘膜表面层是上皮柱状细胞,在收缩状态时有长的纵横壁和短的横隔壁。胃黏膜下分布胃腺分泌胃液。胃上皮细胞表面覆盖着一层黏液层,有保护胃细胞的作用。口服药物在胃内停留过程中大部分崩解、分散和溶解,但吸收较差。小肠的上皮细胞的特点。小肠黏膜面上分布有许多环状皱襞,并拥有大量指状突起的绒毛。绒毛内含丰富的血管、毛细血管及乳糜淋巴管,是物质吸收的部位。每一根绒毛的外面有一层柱状上皮细胞,其顶端细胞膜突起的微绒毛,是药物吸收过程进行的区域。食物对药物的口服吸收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 1)多数情况下,食物会延缓或减少药物的吸收:原因:a 食物降低胃排空 速率,不利于吸收;b 食物消耗水分,不利于药物的崩解、溶出;c 增加 胃肠道内容物的粘度,使药物的扩散速度减慢。 2)在某些情况下,食物会促进药物的吸收,原因:a 脂肪类食物引起胆汁 分泌,促进难溶性药物的溶出;b 食物减慢胃排空速率,增加药物的胃吸 收,同时可能有利于某些存在特异性吸收部位的药物的吸收;c 食物增加 消化器官的血流供应,引起吸收增加。10、为何乳剂口服的吸收程度较高 答: 口服乳剂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