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22550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灸治疗学考试重点2016年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 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调和阴阳(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2.针灸治疗原则: 1 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2 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 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4 三因制宜:因时地人。 5 治神守气。附加辨证论治的要点:(1)明辨疾病性质(2)突出经络辨证(3)注重整体观念 (4)分清标本缓急(5)做到三因制宜。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辩症选穴五输主病: 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2、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简称“五腧” 。指出:“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写出十二经的五输穴及临床应用十二经的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规律分别排列: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手少阳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3、、 小海;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足阳明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太冲、 中封、 曲泉;足少阳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足太阳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临床应用 1.井穴专主 心下满, 荥穴泻火主身热,输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2.难经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七十四难中“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3.也可根据六十九难“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按五输穴五行属性

4、以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的原则进行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 这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补母泻子法,如肺属金,虚则取太渊(土) ,实则取尺泽(水)等。:举例说明针灸的取穴原则 近部选穴: 颠顶痛取百会 胃痛取中脘 面瘫局部选颊车 地仓 颧髎,近部选风池 远部选穴: 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 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 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 辩证对症选穴 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 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 行间等;牙痛由病因病机可分风火牙痛 风池 外关,胃火牙痛内庭 二间,肾虚牙痛 太溪 行间。根据特殊症状取穴如哮喘选定喘穴 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外劳宫。崩漏选断红穴配穴

5、方法:按经脉: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如肺经先病,先取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取络穴偏历扳机点: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十二经脉流注的特点:1、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又往复传至于手太阴肺经。 “首尾相贯,如环无端”2、每两条阴经分别与相表里的两条阳经交替相传3、阳经与阴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注。4、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名经相传,且从手经传至足经。此言人之气脉,行于十二经为一周,除任、督之外,计三百九十三穴。一日一夜有百刻,分于十二时,每一时有八刻二分,每一

6、刻计六十分,一时共计五百分。每日寅时,手太阴肺经生自中焦中府穴,出于云门起,至少商穴止;卯时手阳明大肠经,自商阳起至迎香止;辰时足阳明胃经,自头维至厉兑;巳时足太阴脾经,自隐白至大包;午时手太阴心经,自极泉至少冲;未时手太阳小肠经,自少泽至听宫;申时足太阳膀胱经,自睛明至至阴;酉时足少阴肾经,自涌泉至俞府;戌时手厥阴心包络经,自天池至中冲;亥时手少阳三焦经,自关冲至耳门;子时足少阳胆经,自瞳子髎至窍阴;丑时足厥阴肝经,自大敦至期门而终。周而复始,与滴漏无差也。5、阴经之间是依太阴- 少阴-厥阴-太阴相传,且从足经传手经。头痛 治法:疏条经脉,通络止痛,局部加远端 主穴:1 阳明头痛: 头维,印

7、堂,阳白,阿是穴 ,合谷,内庭 2 少阳头痛:太阳,率谷,风池,阿是穴,外关, 足临泣 .3 太阳头痛:天柱 ,后顶,阿是穴,后溪,申脉.4 厥阴头痛:百会,四神聪,阿是穴,内关, 太冲 .5 全头痛 :百会,印堂,太阳,头维, 率谷,合谷,风池, 操作:阿是穴可点刺出血;紧张性头痛在颈项肩部肌肉紧张或压痛处刺络拔罐或用闪罐法。风寒头痛风门加灸;风热头痛大椎点刺出血,或加拔罐;瘀血头痛膈俞刺络拔罐。头痛急性发作期可每日治疗 2 次 方义:头部腧穴可疏导局部经气,调和气血;远端穴均为手足同名经穴相配,一上一下,同气相求,加强疏导经气作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合谷调

8、气活血止痛面瘫 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目不能闭合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又叫”口眼口呙斜”.多发冬季夏季.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局部及手足阳明经穴 辩经:足太阳经筋证:额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手足阳明及手太阳经筋证:面颊部肌肉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斜 类型:1 风寒证-风池 2 风热证 -曲池 3 气血不足-足三里 4 瘀血阻络-局部阿是穴 主穴:阳白 ,四白,颧髎, 颊车,地仓 ,翳风,合谷。 操作:阳白向鱼腰部透刺,颊车透地仓,合谷选健侧。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面部穴位刺激量可适当增加,可行灸法、拔罐

9、法或刺络拔罐法、电针法等;拔罐以闪罐为主,按照面部肌肉的走行,向上向外闪拔。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 “免口合谷收” ,既可祛除面部阳明筋络之邪气而祛风通络,又可调和面部阳明经筋之气血。肩关节周围炎 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 强直的临床综合征辩经:手阳明经证:肩前部疼痛-合谷;手少阳经证: 肩外侧疼痛 -外关;手太阳经证:肩后部疼痛-后溪;手太阴经证:肩前近腋部疼痛-列缺 治法: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主穴:肩髃,肩前, 肩贞 ,阿是穴, 曲池,阳陵泉 操作:先刺下肢远端穴,做较长时间较强捻转提插手法,行针时鼓励患者缓缓运动肩关节,

10、肩部穴位要求刺入肩关节,有强烈的针感,可加灸法,电针法 方义:肩髃,肩前,肩贞, 局部取穴“肩三针”配阿是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舒筋活血止痛;加灸法祛风散寒。曲池可疏通阳明气血,阳陵泉为筋会,可舒筋止痛痹证 是由风寒湿热等病邪引起,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 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 类型:行痹(风痹)- 膈俞,血海 痛痹( 寒痹)- 肾俞,关元 着痹(湿痹)-阴陵泉,足三里 热痹-大椎,曲池 治法:通痹止痛 主穴:肩部: 肩髃 ,肩髎;肘部:曲池,天井, 尺泽 ,曲泽;腕部: 阳池,大陵,阳溪;髋关节:环跳,秩边;膝部:膝眼,梁丘, 犊鼻,膝阳关;踝部:解溪,

11、申脉 ,照海,昆仑,丘墟。行痹加膈俞,血海, 痛痹加肾俞 ,关元,着痹加阴陵泉, 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 方义:疼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坐骨神经痛 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 治法:通经止痛 类型:根性(病在脊神经根处)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在椎管外沿坐骨神经分布区) 主穴:足太阳 :秩边 ,承扶,殷门,委中, 承山,昆仑;足少阳,太阳:环跳,殷门,委中,阳陵泉,悬钟,丘墟。腰骶部疼痛加腰夹脊,阿是穴 操作:殷门,环跳,委中,阳陵泉采用提插法,以出现沿臀腿部足太

12、阳经、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佳;腰部穴位可加刺络拔罐;腰、下肢穴均可用电针 方义:由于本病病位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故循经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以疏导两经闭阻不通痿证 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 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类型:1 肺热伤津-尺泽,肺俞,二间 2 湿热浸淫- 阴陵泉,大椎,内庭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关元 4 肝肾亏虚- 太溪,肝俞,肾俞 治法:调和气血,濡养筋肉,手足阳明经穴及夹脊穴 主穴:手 ,足阳明经为主;上肢: 曲池,合谷,肩髃,颈胸夹脊;下肢:髀关,伏兔 ,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腰夹脊。配穴: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浸淫加阴陵泉

13、 ,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 ,关元; 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太溪. 方义:阳明经多血多气,选上下肢阳明经穴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与膀胱经第 1 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三阴交健脾益肾,濡养筋脉,筋会阳陵泉,可疏调经筋急性腰扭伤: 在外力作用下或腰部用力不协调,腰部软组织由于过度牵拉,肌肉,筋膜,韧带等急性损伤,可伴有椎间小关节错位及其关节周围关节囊嵌顿等,致使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症 治法:导气止痛,舒筋活血。局部及上肢奇穴 主穴:腰痛点,阿是穴 操作:首先选奇穴手背腰痛点,行较强的捻转提插泻法 1-3min,同时嘱

14、患者慢慢活动腰部,逐渐恢复正常姿势、体位;再让患者俯卧位,在腰骶部寻找压痛点,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并拔罐 方义:急性腰扭伤为急性气滞,筋脉拘挛,痹阻不通,因此,导气止痛为要,远端选手背腰痛点,行强刺激泻法,移神导气,神动则气行,可解除拘挛之经脉,使腰部气畅血通,通则不痛,局部阿是穴行刺络拔罐,可祛瘀通络,舒筋活血 眩晕: 类型:肝阳上亢-太冲,太溪,痰浊中阻-丰隆,中脘,瘀血阻络-阿是穴,膈俞,气血亏虚-足三里,气海,肾精不足-肾俞,悬钟 治法:清利头目,息风定眩。眩晕发作时息风定眩,和胃降逆治标,缓解期平肝潜阳,升清降浊,益精养脑治本。以头部及手厥阴经穴之主 主穴:百会,风池,头维,内关 方义

15、:百会,头维位于巅顶,可清利头目,止眩晕,风池可疏调头部气血而息风定眩,眩晕患者多有恶心甚至呕吐表现,内关可和胃降逆止吐中风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伴口角歪斜 ,语言不利,半身不遂, 或不经昏仆仅以口角斜,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类型:一、中经络 1 肝阳暴亢- 太冲,太溪 2 风痰阻络- 丰隆,合谷 3 痰热腑实-内庭,丰隆 4 气虚血瘀-气海,血海 5 阴虚风动 -太溪,风池;二、中脏腑 1 闭证- 十二井穴,太冲,合谷 2 脱证- 关元,气海,神阙 1.中经络 治法:调神导气,疏通经络 。 主穴:水沟,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操作: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内关用捻转泻

16、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之下 1 寸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是肢体有抽动感;三阴交用提插补法。肢体穴位可用电针 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调理脑神,神动则气行, ,因此通过调理心神,脑神可导气行,三阴交可疏调足三阴经经气,并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2.中脏腑 治法:醒神开窍,启闭固脱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 操作:内关水沟操作如上述,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柱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 方义:水沟、百

17、会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可醒脑神;内关为心包之络,调心气醒心神,三穴失眠 又称不寐,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眠.睡眠的启动与维持困难,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 类型:1 心脾两虚- 心俞,脾俞 2 心胆气虚-心俞,胆俞 3 阴虚火旺-三阴交,太冲 4 肝郁化火-风池,行间 5 痰热内扰- 丰隆,内庭。 病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失和,阳不入阴,阴不涵阳,神不守舍;或跷脉功能失调 治则:调和阴阳,安神利眠。 主穴:神门、百会、安眠、四神聪、照海、印堂。 操作:百会向后平刺,留针时间稍长;照海用补法。一般以睡前 2 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方义:失眠一症,主因为阴阳失调,元神心神

18、不宁。百会,印堂为督脉穴,督脉入络脑,配四神聪可调神安神,清利头目,心经原穴神门宁心安神,照海通于阴跷,补阴潜阳以调和阴阳,安眠穴安神利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 胸痹 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病症 类型:心血瘀阻-膈俞,心俞;气滞心胸-鸠尾,太冲;痰浊内阻-丰隆,阴陵泉;阳虚寒凝-关元,命门;气阴两虚-气海,太溪;心肾阴虚-劳宫,太溪 治法:行气宽胸,活血止痛。 主穴:膻中,巨阙,内关,阴郄 操作:先刺内关、阴郄,持续行针 1-3min,或至疼痛减轻;心血瘀阻,膈俞、心俞刺络拔罐;阳虚寒凝,膻中,关元加灸法 方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及八脉交会穴之一,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为

19、治疗胸痹的特效穴;阴郄为心经郄穴,可缓急止痛;膻中,巨阙分别为心包,心之募穴,可调理心气,活血通络止痛;膻中又为气会,可疏调气机,治疗心胸疾患哮喘 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甚者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 类型:风寒外袭-风门,风池;风热犯肺-大椎,尺泽;痰热壅肺-丰隆,曲池;肺脾气虚-气海,脾俞;肺肾阴虚-膏肓,太溪;心肾阳虚-心俞,命门 发作期 治法:降气定喘。背俞穴,任脉及奇穴 主穴:天突,肺俞,定喘 操作;天突行提插泻法,持续行针 1-3min,动留针;肺俞,定喘具有降肺气而定喘之功 方义:天突为局部选穴,采用强刺激泻法,疏导肺系气血,肺俞,定喘具有降肺气而定喘之功 缓解

20、期 治法:肃肺降气,固肾纳气。 主穴:肺俞,定喘,膻中,中府,太渊,太溪 操作:定喘用刺络拔罐法;风寒外袭、肺脾气虚、心肾阳虚者,肺俞、气海、脾俞、心俞、命门均可用灸法;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者,肺俞、大椎可点刺出血拔罐方义:肺俞为肺之背俞穴,中府为肺之募穴,俞募相配以调理肺脏功能,宣肺降气;定喘为治 疗喘证之奇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可宽胸理气,舒展气机;太渊为肺经原穴,疏调肺气;太溪益肾纳气胃痛 又称胃脘痛. 实证:寒凝、食滞、气郁、血瘀,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中焦阳虚、抑或阴亏,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不荣则痛 类型:1 脾胃虚寒- 气海,脾俞,胃俞 2 胃阴亏耗-胃俞,三阴交,太溪 3 寒邪

21、客胃-胃俞,神阙 4 饮食伤胃- 梁门,下脘 5 肝气犯胃- 期门,太冲 6 瘀血停胃-膈俞,三阴交 治法:和胃止痛。 主穴:中脘, 足三里,内关,公孙. 操作:疼痛发作时,先选远端穴行较强刺激,每次持续 1-3 分钟,再选局部穴位。急性胃痛每日治疗 1-2 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 1 次。脾胃虚寒及寒邪客胃者,加用灸法,并可拔罐。方义:本病病位在胃,局部近取中脘,寻经远取足三里, “合治内腑”远近相配,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泄泻: 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类型:1.寒湿内盛-关元,水分 2.湿热伤中-内庭,曲池 3.食滞

22、肠胃-中脘,建里 4.肝气剩脾-肝俞,太冲 5.脾气虚弱-脾俞,胃俞 6.肾阳虚衰(五更泻)-肾俞,命门治法:运脾化湿,理肠止泻。 主穴:天枢、神阙、大肠腧、上巨虚、阴陵泉。 操作:寒湿内盛、脾胃虚弱及肾阳亏虚者可用各附子饼灸;神阙穴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急性泄泻针灸治疗每日2 次。 方义:神阙为局部选穴,用灸法既可温阳散寒除湿,又可清利湿热,为治疗泄泻的要穴;本病病位在肠,故取大肠募穴天枢,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与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针对脾病湿盛之病机关键,取脾经合穴阴陵泉,健脾化湿癃闭 指尿液排出困难。以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 ;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 类型:湿热下

23、注-曲骨,行间;肝郁气滞-太冲,支沟;瘀血阻滞-血海,次髎;肾气亏虚-肾俞,太溪 治法:调理膀胱,行气利尿。 主穴:秩边,水道,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操作:秩边深刺,提插法,以针感向前阴部放射为佳;针刺中极时针尖向下,不可过深,以免伤及膀胱;腹部穴位可用灸法、电针法。 方义:中极,膀胱俞俞募相配,以促膀胱气化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疏肝,健脾,益肾,行气化瘀,通利小便;秩边,水道疏调膀胱,通利水道 痛经 又称经行腹痛,是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骶椎酸痛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质量者 类型:1 寒凝血瘀- 神阙,归来 2 气滞血瘀-太冲,血海 3 气血不足-气海,足

24、三里 4 肾气亏损-肾俞,太溪 治法:调理冲任,温经止痛。 主穴:关元,子宫,十七椎,三阴交,合谷 操作:先针刺远端穴合谷、三阴交,用较强刺激;后取小腹及背腰部穴位。腹部穴为,以及寒凝血瘀、肾气亏损和气血不足,可用灸法或温针灸。发作期每日可治疗 1-2 次,间歇期可隔日 1 次,月经来潮前 5-7 天开始治疗。 方义:关元邻近胞宫,通于足三阴经,与三阴交共同调理任脉及脾肝肾三脏,配合谷,通络化瘀,调和气血而止痛;子宫与十七椎均是奇穴,可疏调胞宫气血,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崩漏: 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断的一种病症 类型:血热-血海,行间;湿热-中极,阴陵泉;肝郁- 期门,太

25、冲;血瘀 -血海,太冲;脾虚-脾俞,足三里;肾阳虚-肾俞,命门;肾阴虚-肾俞,太溪 治法:调理冲任,固崩止漏。 主穴:关元、隐白、三阴交、断红 操作:关元针尖向下斜刺,使针感传至耻骨联合上下;隐白穴多灸,血热者点刺出血;血瘀可配合刺络法;肾阳虚、脾虚可在腹部和背部施灸。 方义:关元属任脉,又与足三阴经交会,有通调冲任,固摄经血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疏调足三阴之经气,以健脾,调肝固肾,理气调血;隐白为足太阴经井穴,可健脾统血;断红为治疗崩漏的奇穴和经验效穴 胎位不正 胎位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正常的胎位应为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并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脊柱略前弯,四

26、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整个胎体呈椭圆形,称为枕前位,除此以外的胎位为异常胎位治法:调和气血,纠正胎位 足太阳经井穴 主穴:至阴操作:孕妇排空小便,松开腰带,坐于靠背椅上或半仰卧于床上,两腿伸直。术者双手执艾条温和灸双侧至阴穴,灸火距离穴位 2-3cm,以孕妇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日施灸 15-20分钟,3-5 日为 1 个疗程。也可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施灸,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 1 炷,每日 4-5 壮。 方义:至阴为足太阴经经气交入足少阴经的部位,胞脉者系于肾,肾气足则气血通畅,而胎固气顺,故本穴能调理肾气,为转胎之效穴 难产 胎儿不能顺利娩出者。难产常见:产力异常

27、,产道异常,胎儿异常 治法:调理气血,行滞下胎。 主穴:独阴,合谷,三阴交 操作:合谷加补法,三阴交用泻法。采用动留针或电针,至产妇宫缩规律而有力为止。 方义:合谷调气,补之以助气行;三阴交调血,泻之以助血行,二穴配合,则能行滞化瘀以催产。独阴理胞脉,为催产下胎的经验效穴。诸穴合用,补则益其助力,泻则行滞化瘀,能使气血调和,胎儿顺利而下阴挺 是妇女阴中有物下坠,甚至挺出阴户之外 子宫脱垂:1 度:子宫体下降,子宫颈外口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下,但未脱出阴道口外;2 度轻:子宫颈已露于阴道口或脱于阴道口外,但子宫体仍在阴道口内;2 度重: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之外;3 度:整个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

28、外。 类型:气虚-足三里,脾俞;肾虚-肾俞,太溪 治法:益气升提,补肾固胞。 主穴:子宫,维道,气海,曲骨,百会,三阴交 操作:气虚加足三里、脾俞;肾虚加肾俞、太溪。 方义:本方以升阳益气,固摄胞宫为目的。维道是足少阳,带脉之交会穴,子宫为经外奇穴,两穴相配有收摄胞宫之功效,气海,曲骨在小腹部,可益气固摄,提摄胞宫,百会有升阳举陷之用,是“下病高取” , “陷者举之”之意,三阴交健脾益气而固摄胞宫疳证 临床以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黄,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病机:脾胃受损,气血津液亏耗 类型:1 疳气-太冲,章门,胃俞 2 疳积-天枢,下脘,三阴交 3 干疳-神阙,气海,膏肓 治法:健运

29、脾胃,化积消疳。 主穴:中脘,脾俞,四缝,足三里 操作: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或少量血液。对婴幼儿可采取速刺不留针。 方义:本病发生在关键在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故取胃的募穴中脘,下合穴足三里,合以脾的背俞穴脾俞,以健运脾俞,调理中焦,消食导滞,化积消疳;四缝为经外奇穴,是治疗疳积的经验效穴 痄腮 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类型;热毒袭表- 中渚,风池;火毒蕴结- 大椎,曲池;热毒攻心-百会,水沟;毒邪下注- 行间,大敦,归来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穴: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关冲,内庭,足临泣。其他:灯火灸(角孙穴) 操作:大椎、关冲、内庭、大墩可点刺出血。

30、方义:翳风、颊车局部取穴,分属手少阳和足阳明经,以疏调少阳,阳明经气;合谷、外关、关冲、内庭、足临泣为手足阳明、少阳经远端腧穴,可清泻阳明、少阳郁热,导热下行,通络消肿。 疔疮 是好发于颜面,四肢,以形小、根深、坚硬及肿痛灼热,反应剧烈,易于走黄,损筋伤骨为主要表现的疮疡;因其初起形小根深,底部坚硬如钉,故名疔疮 类型:热毒炽盛-曲池,大椎,曲泽;疔疮走黄-十二井穴,人中,十宣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穴:阿是穴,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操作:阿是穴在病变局部及周围选穴,采用围刺法,或用隔姜、隔蒜灸法,或在疔疮周围点刺出血;身柱、灵台、委中、大椎、曲泽点刺出血或刺血后加拔罐;如系红丝疔,

31、可沿红丝终点依次点刺到起点,并可拔罐,以泄其恶血。 方义:局部阿是穴可清泻局部瘀滞火毒;身柱,灵台均为督脉经穴,取之可泻阳经郁热、火邪,为治疗疔疮的经验效穴;合谷泻阳明火毒;委中可清泻血热,消肿止痛肠痈 临床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和右下腹局限性压痛为特征 病机:肠腑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瘀互结,血败肉腐而成痈脓 类型:肠腑气结-合谷,足三里;热盛肉腐-曲池,内庭 治法:清热导滞,通腑止痛。 主穴:天枢,上巨虚,阑尾,阿是穴 操作:毫针刺泄法,动留针或加电针,可留针 1-2 小时。急性阑尾炎可选取远端穴,用较强刺激,持续行针数分钟,再刺腹部穴,用捻转泻法,每日 2 次。阿是穴在腹部压痛点选穴。慢性阑

32、尾炎可用灸法。 方义:本病为大肠腑病,故取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以通调肠腑,行气化滞,清泻积热;阑尾穴是治疗肠痈的经验效穴;腹部阿是穴直达病所,可畅通患部气血,导滞散结,消痈止痛 蛇串疮 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类型:肝经郁热-太冲,侠溪;脾经湿热-大都,血海;瘀血阻络-按部取穴 治法:泻火解毒,通络止痛。局部穴,手少阳,足太阴经穴,夹脊穴 主穴:阿是穴,支沟,阳陵泉,行间,夹脊 操作:皮损局部围针、浅刺,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1-3 个点,向疱疹带的中央沿皮平刺。或用三棱针点刺疱疹及周围,拔火罐,令每罐出血3-5ml

33、。夹脊穴向脊柱方向斜刺 1.5 寸,行捻转泻法,可用电针。1、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肺经虚证应取: ( ) A鱼际 B中府 C太渊 D尺泽 E经渠 2、治疗失眠多梦选取神门、大陵属下列哪类取穴法: ( ) A远部取穴 B. 随症取穴 C近部取穴 D上下取穴 E左右取穴 3、治疗急性症证常用下列各类特定穴中的: ( ) A原穴 B络穴 C. 募穴 D郄穴 E俞穴 4、针灸的治疗原则是: ( ) A. 标本缓急,补虚泻实,三因制宜 B标本缓急,内外兼治,补虚泻实 C补虚泻实,三因制宜,左右同治 D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E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5、八脉交会穴中与督脉相通的经穴是:( )A

34、列缺 B冲阳 C外关 D后溪 E照海 6、 痿证与痹证的主要鉴别点应为: ( )A痿证病变部位在全身肌肉,痹证病变部位在全身关节 B痿证属内伤所致,痹证属外感所致 C痿证以肢体筋肉驰缓无力,失去活动功能为主症,疼痛不明显;痹证以 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为主症,痿软不明显D痿证属虚证,痹证属实证 E痿证无气滞血瘀,痹证有气滞血瘀现象7、导致中风发生的主因是: ( )A风、痰 B风、火 C瘀、痰、火、风 D风、火、痰 E风、瘀、火8、导致急性泄泻的原因多为饮食不节、不洁及感受外邪等,针灸治疗急性泄泻时,选择的基本穴位当为:( ) A脾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 B天枢、内庭、中脘 C天枢、三阴交、上巨虚

35、D胆俞、阴陵泉、太冲、内庭 E. 脾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 9、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功能清热利湿,通利三焦,是治疗实证癃闭的基本穴位,若属湿热下注型则应加:( ) A太冲 B血海 C行间 D列缺 E膈俞 10、痛经,病于辨证时多分虚实、实证痛经以散寒逐瘀,通经止痛为原则,针灸选穴应为:( )A关元、气海、地机、三阴交 B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 C. 中极、地机 D. 关元、三阴交、隐白 E气海、三阴交、太冲11、针刺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的最佳穴组为: ( ) A.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头维、内关、中皖、丰隆、阴陵泉 C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D. 百会、风池、行间、

36、太冲 E百会、曲池、合谷、太冲 12、针刺治疗小儿急惊风应清热祛邪,豁痰开窍,镇惊熄风,其常用的最佳穴组应为:( )A百会、印堂、气海、足三里、太冲 B水沟、中冲、合谷、太冲 C百会、大椎、四神聪、太阳 D合谷、太冲、阳陵泉 E风池、百会、气海、足三里 13、针灸治疗小儿疳积应健脾、化滞、驱虫消积,起最佳穴组应当为:( ) A. 中脘,天枢、足三里 B. 关元、气海、足三里 C四缝、中皖、足三里、百虫窝 D上巨虚、脾俞、胃俞、天枢 E. 中脘、足三里、上巨虚14、针刺美容、延缓衰老等用耳穴施治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在选择耳穴时三者可共同选用的一个耳穴是:( )A肝 B肾 C交感 D内分泌 E皮质下 15、针刺痄腮多以“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为主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当表现为火毒蕴结时则应加配:( )A大椎、曲池 B商阳、曲池 C太冲、曲泉 D人中、十宣 E肺俞、尺泽 16、针治肠痈应以清热导滞,行气活血为治则,其最佳穴位组是:( ) A天枢、中脘、足三里 B. 大肠俞、天枢、足三里 C阑尾、上巨虚、天枢D阑尾、上巨虚、足三里 E. 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章门、天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