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22631 上传时间:2018-1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杨浦区 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1)(满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2017 年 12 月一、积累应用(10 分)1.根据提示填空(5 分)(1)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 ,万方多难起登临。(杜甫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兼顾,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 , ”对此发出感慨。【考点】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解析】“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叹息物是人非【答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花近高楼伤客心,登楼;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2.按要求选择(1)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跟有

2、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 )(2 分)A.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D.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用法等不宜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考点】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解析】题干强调做事讲究规矩,B 强调规矩重要性,不可主观臆断【答案】(1)B(2)填入下面一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中国古典诗文的审美通常停留于农耕时代的意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气、运、镜、味等均是中国人独特情绪的表现。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经验, 以“诗评、文评”为主

3、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A.精美的意象,隽永的意境仍能酣畅淋漓的表达B.古典诗文的朦胧、雅致倒是十分贴切C.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D.再精美的诗文都已经失去言说的能力【考点】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解析】从“只能做出相当有限的反应”一句可以看出精致的古典诗文,已显得力不从心【答案】(2)C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37 题。(16 分)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有删节)(1)用坐标横轴表示诗的完美性,用纵轴表示重要性,确立一个坐标点,计算其所占面积,便可测算诗的伟大指数。这种表述几近完美,将诗歌欣赏的感性沉迷转化为可资遵循的理性

4、路径,将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它回答不了如下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经验里,诗歌会比视像更美,更能让读者悸动与心跳、更能感受美丽与哀愁、更能使人眷恋这世间红尘?2(2)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1行家眼中,这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3)然而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

5、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2为了显示研究的科学性,一些学者用这些手段将读者绕得云里雾里后,得出一些不近人情且无聊透顶的结论。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幸福公式、痛苦公式和各类不知所云的大学排行榜、发展指数。学者们热衷于用图表、方程式、公式等数学语言对各种荒诞不经的学说进行华丽的包装,让那些愚蠢的想法显得证据确凿。 (4)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3(5)“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

6、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任何领域要做出一点点小小的发现谈何容易?但在发表压力之下,大量“精致的平庸”的论文被生产出来。4(6)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论文越来越八股,引论、本论、结论,对应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是一套规训体系,别想另搞一套,谁敢不按这种套数写作?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它操持着典型的工业化语言,其本质是为了顺应整个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从业者必须听话,配合流水线生产规则,主动阉割掉才情与灵气,不能有任何反抗标准化的冲动

7、。(7)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在电子传媒逐步取代纸质媒体的今天,各种学术期刊还在逆市飘红,大量根本没发行量的学术期刊还活得异常滋润,中国学术界每年还要向 SCI“进贡”几十亿论文版面费。学者们一方面忙着计算各种投入与收益,另一方面繁忙地出席各种名目的论坛和会议,在会上互选为大师,使这个乏味时代增添了不少娱乐色彩。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3、第(1)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考点】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析】在语境中联系上下文【答案】顺应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标准化论文,虽然符合规划却没有灵气和才气(2

8、 分)4、下列四个例子最适合放置在1234处的顺序是( )(3 分)1 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2 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就曾发表过论证女子腰围大小与所生孩子性别关系的论文,作者用一串醒目的数据加上花样百出的图表,让评审专家们忘掉了生物学基本常识:生男生女由染色体决定。3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 “好诗,好诗”。4 经济学者开玩笑说,你只要用几个复杂的模型作为论证方法,哪怕最终结论只是“中西部经济落后于东部沿海”这样的常识,也会有不少杂志

9、愿意刊布你的成果。A. B. C. D.【考点】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等。【解析】联系语境分析。【答案】D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标题中的“文化乡愁”是指作者希望学术研究恢复“妙悟”的方式。B. 作者认为用“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反而是不科学的。C. 作者认为学术界迷恋运用数据、图表、公式的论文是学术控制的一种表现。3D. 作者反思了“五四”时期的“科学”观念,认为当时提倡科学是错误的。【考点】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排序、补充、判断等。【解析】A.无中生有,B.作者没有说用论文是不科学的,D.曲解文意【答案】C6. 分析第

10、(7)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 分)【考点】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思考。【答案】(1)和第一段形成首尾照应。都是谈诗歌鉴赏的行为和结果。(2)第一段借模型分析诗歌引入话题,结尾段举具体事例论证有诗境和无诗境的区别及人们诗歌鉴赏水平的滑坡。生动直观地证明了标准化时代文化飘零的恶果。(3 分)7.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 分)【考点】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解析】注意答题结构,分层概括要点。答题时采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形式”【答案】本文开头从诗歌鉴赏的一种怪异方法一一坐标分析法入题,浅显生动地提出观点:标准化时代正“标致而平庸”。随后从现象分析剑本质,指出

11、“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是时代流弊,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冈和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当下学术界舍本逐末的怪现状,进一步大声疾呼警惕“标致而平庸”的标准化时代需要切实传承文化,而不是哗众取宠。(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5 分)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李娟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

12、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放进下面的行李仓?也不可能。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更不可能。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总之这是千古之谜。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她骄傲地说:“看!细吧?看!长吧?又长又细又直!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 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4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

13、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

14、能晾衣服。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 ,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你怎么舍得扔了!”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那是 2003 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 3

15、0 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 15 瓦的。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菜哪儿没卖的?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我

16、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

17、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5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但终于没有。8.简析文中画线句“像是被各种包劫持的人”的表达效果。(3 分)【考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解析】对句子进行含义解读,从修辞等角度赏析句子。【答案】采用拟人和

18、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说妈妈肩扛手提大包小包的辛劳形象,反说是被各种包劫持。形象生动地表现妈妈来看望我时负重劳顿的形象,村托出妈妈深沉朴实的母爱,与后文我的疏忽草率形成对比。9.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文字包含多次转折的意味。请对此进行分析。(4 分)【考点】分析语段含义及语段间关系。【解析】对语段进行解读,找出语段间的关系,找出语段中的几次转折。【答案】转折一:母亲带来时候艰辛,但是搬家刚我却毫不怜惜地把两根木头送了人。转折二:我打算辞职离开时,早已忘记了那两根木头,母亲却念念不忘。转折三:母亲虽然很不开心,但只是伤感木头的难得,不责怪我的寡情。转折四:母亲只是念叨木头的珍贵,却不淡自己送木头的一路艰辛

19、。行文不断转折,将往事不断穿插叙述,将我的冷漠和母亲的慈爱形成多次对比,表现出母亲不计回报关心子女的慈祥善良的形象,也蕴含了我的愧疚和自责之情。10.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章,请分析其作用。(4 分)【考点】分析短句独立成段的作用。【解析】联系上文,结合全篇,理解为什么要独立成段。【答案】(l)语言精练,暗含褒贬,韵味深长,耐人回味。(2)语言节奏和内容上均和倒数第二段形成转折。语言节奏的变化使文章中我想再送一次母亲却没有行动的想法和行为进一步形成强烈的对比,带给读者心灵的震撼。强烈地表达出我作为子女对母亲的知恩不报的愧疚和悔恨之情。(3)这样的故事结局令人遗憾,也更催人自省,唤起了读者

20、的感动和反思。树欲静而风不止,父母的爱不会停息,子女却回报挺少,令人唏嘘。11.“到来”和“离别”一详一略,请对此赏析。(4 分)【考点】赏析详写和略写。【解析】理解文章主旨,结合主旨分析。【答案】一详:写母亲到来时,板尽铺陈,写母亲带的东西多,写母亲长途劳顿的艰辛,写母亲做的家务多,写母亲对我的照顾和帮助风风火火无微不至,在记叙描写中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深沉、细腻、无怨无悔的关爱。一略:写我送别母亲的流程化、形式化,写我无话可说的尴尬。表现出我对母爱受之无愧而对报答却疏于表达的冷漠、惫懒。6通过一详一略形成对比,鲜明生动地表达山我作为子女,顿悟到母亲爱子女的伟大无私和子女报答母亲的迟钝疏忽。表现

21、了作者的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共鸣。(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1214 题。(8 分)念奴娇黄庭坚(北宋)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 ,文不加点。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注释: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 1094 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金荷:金质莲花杯醽醁(lngl):酒名。老子:

22、老夫,作者自指。12.文本划线处填入的正确一项是( )(2 分)A 诗词 B 散曲 C 豪放词 D 长短句。【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解析】词又叫长短句【答案】D13 能表现作者处逆境不屈的句子是( )(2 分)A.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B.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C.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解析】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

23、一股豪气。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答案】D14. 上阕中词人是怎样描写月色的?(4 分)【考点】赏析作品使用的手法【解析】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

24、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解析】词人先写雨后彩虹,秋气爽朗,山色清新,营造了秋高气爽的氛围,为接下来月光明爽做了铺垫。7随后用桂树的树影稀疏,衬托出月光皎洁,清辉明澈,也以“桂”暗示了时间是金秋季节。随之想象嫦娥驾驭玉车在长天巡游,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亮的白、圆、亮等美丽的特点。最后正面描写照耀美酒的月光,写月色在杯中的反光,美景与醇酒融为一体,抒发了作者旷达高洁的心境,为后文抒发贬谪后并不颓废,反而豁达开朗的心胸做了铺垫。上阙描写皎洁美丽静谧的月色,以时间为顺序从白天到深夜,有近景俯视酒中月色,也有远景一一仰视空中月色,意境开阔爽朗,格调豪放洒脱。既有托物言志的寄托,也有借景抒情的含蓄。月

25、色成为作者高尚人格、豁达情怀、爽快心情的象征。(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 分)鲁 云 谷 传张 岱(明)(1)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26、。(2)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3)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4)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

27、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注】 岐黄:指医学。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竹肉:指伴奏和歌唱。遗蜕:死去。苍头:仆人。:室人:妻子。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 分)(1)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2)而大为室人所谪( )【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语境中的词性及词

28、义。【答案】(1)全、都;(2)指责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 分)(1)负米颠之癖A.依仗,依靠 B.违背 C.具有 D.辜负(2)剧谈谑笑A.畅快 B.猛烈 C.迅速 D.戏耍【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解析】分析语境中的词性及词义。【答案】(1)C(2)A17、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8B. 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C. 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D. 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

29、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语法和句式。【解析】根据语法、语感和语义进行排除法选择。【答案】B18、把第(1)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 分)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考点】句子翻译。【解析】分直译与意译两种。【答案】别人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被当时其他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云谷看病。(终,不尊医术,不信医术;逆:被拒绝:顾)19、分析第(1)段画曲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3 分)【考点】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解析】环境描写的

30、作用一般有 1.交代环境特点/背景 2.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人物心情 3.突出中心主旨 4.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作为人物传记,景物描写必然是为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的。【答案】这一段景物描写写的是药店的园景陈设,风雅精美,如诗如画,描写了医者鲁云谷居所之雅致。衬托出他高雅超逸,不同流俗的形象。为文章渲染了清高脱俗的氛围,引出后文云谷种超凡脱俗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云谷的欣赏之情。20、第(4)段画曲线的情节对于塑造鲁云谷的形象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4 分)【考点】分析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解析】情节对于人物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答案】我认为并不多余,反

31、而有别开生面之奇效。这一段记叙在全文结尾补充了云谷用珍藏的雪水烹茶款待朋友,不惜疏远妻子的事迹。通过这个典型事例,鲜活的表现出云谷重友情轻私利,以朋友为性命的侠义情怀。以此情节结尾,意味深长,使云谷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也寄托了作者作为云谷挚友的感念与哀思。【参考译文】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

32、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9配合

33、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所谓生死大事,这般迅速,真像梦幻一般,令人悲痛悼惜不能停止。回来坐在书房里,回忆云谷的生平,于是为他写了这篇传记。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

34、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五)阅读下文,完成 2125 题。(13 分)上人书王安石(北宋)(1)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2)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

35、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3)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4)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

36、其为是非耶?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21可填入第(3)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盍 B.孰 C.其 D.何【考点】理解词语在诗文中的含义。【解析】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答案】C22.不符合作者为文主张的一项是( )。(2 分)A. 文者,礼教治政云尔。B. 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C. 以适用为本D. 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考点】理解文章主旨内容。 【解析】分析句意。【答案】D23.对第一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语言要讲求文化性,绝句这一点,文章就无法传播。B.语言要有文采,人们认为拒绝这一点,文章就无法传

37、播。C.语言要讲求文化性,但人们认为文采也是必要的。D.语言要讲究文采,但辞藻彩饰并不是语言的第一要素。【考点】理解句子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0【解析】准确翻译句子。【答案】D24. 王安石的文章以逻辑严密著称,请结合第(3)段进行分析。(4 分)【考点】分析句段作用。【解析】结合论证方法及语言特色作答。【答案】第三段以器皿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进行比喻论证,器皿的主要用途是装东西;不是刻镂绘丽,但也不能毫不修饰。形象生动地比喻文章的主要功能是传道,不是语言华美。另一方面,器皿也需要适当的装饰,借此比喻语言修饰对文章也不可缺少,对之前的论点进行了补充说明。使得议论逻辑严密,令人信服。25.请对作者为文

38、的主张加以评析。(3 分)【考点】评价作品思想意义。【解析】积极和局限性两方面解释。【答案】作者的主张是:本文讨论了文和辞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文中把文和辞分开来讲,文指作文的本意,辞指篇章之美。作者的本意在于明道,而所谓道,则是可以施之于实用的经世之学。既然文以实用为主,因此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他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内容。他认为古文家虽然夸谈文以明道,但其真实的的心得,则在文不在道。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因为作为传播思想的媒介,文章首先要有实际价值,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但另一方面,适当的修饰能更好地提升文章的影响力,更有力地传道。因此要文质兼美,注重实用。【答案】附:译文我曾认为,

39、文章不过是表现礼教政治罢了。那写在书本上传之于人的,大体上都可以归属于这些方面。所谓“言语若没有辞藻彩饰,流传就不会久远“的说法,只是说文辞是不可以不讲的,但这不是孔子关于文章的根本意见。孔子死后,过了很久,出了韩愈,仰望圣人于千百年后,继承圣人的道统,很是超卓不凡。只有柳宗元和韩愈齐名,柳宗元并不足以和韩愈相比,但他的文章终于能配同韩愈并传,也是位值得敬畏的文豪。韩愈曾对人讲过写作文章的问题,说要如此如此,柳宗元也说过要如此如此。我怀疑两人只是给人讲了语言表现方面的问题,而写作文章的本意,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就够了。孟子说:“君子钻研学问求得高深的造诣,要能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心得,就能安

40、心牢固地保有它而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就能积蓄得深;积蓄得深,用起来就能左右逢源。“孟子所说的这些,不只是用于写文章方面,但也可借以说明写文章的根本道理。况且所谓文章,无非是务必要做到对社会有益罢了;所说的语言表现,就好像器物上有雕刻绘画一样。如果精巧而华丽,不一定就适用;如果适用,也不一定就精巧华丽。总之要以适用为根本,以雕刻绘画作为外表修饰罢了。不适用,就不称其为器物了。不修饰它的外表,也能像不适用一样,不称其为器物吗?肯定不是的。然而外表修饰也不能不讲,只是不要把它放在第一位就可以了。我学文章的时间很久了,时常拿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自修。目前正在想把自修所得写出来传给别人,至于拿文章中所说的试用到实际事业中去,那还需要等待时间。我对文章所持的看法,以及我所写的作品究竟对不对,自己还未能确定。您是一位正直的人,不是曲从别人所好的人。愿使我对于对错能够有确定的认识。三 写作 7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