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117 长城【品读句子】(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句中“ 崇山峻岭 ”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长城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蜿蜒盘旋”一词将长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观察的角度来看,这一句是作者从 远处 观察长城;从写法来看,把 长城 比作 长龙 ,突出了长城 长 的特点。联系课文下一句,可以知道长城的长度是 一万三千多里 ;联系后文,短语“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也形容了长城之长。仿照例句中的修辞手法,补充下列句子。抬头仰望,北斗七星像 一把亮晶晶的勺子 ,悬挂在深邃的夜空中。眺望江面,小船儿像 一片片树叶 ,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起伏。(2)城墙顶上铺
2、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一句只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长城的 宽度 。我也能用这种说明方法写一个事物: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 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重点句段】1.(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 到西头的 嘉峪关 ,有 一万三千多里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1)这段话为我们介绍了长城的 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2)根据文段填写示意图。瞭望口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23.(站)长城上,(踏)脚下的方砖,(扶)墙上
3、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根据原文填空。(2)“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句话在文中起 承上启下 的作用。“ 站、踏、扶 ”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已经来到长城;“ 自然地 ”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3)朗读第句话是,我眼前浮现出 古代劳动人民艰辛地修筑长城 的画面。这句话是从数
4、量多、分量重、条件差、环境险四个方面体现了修筑长城的艰难。你能找出这句话在表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辛的词语吗?用“_”画出来。(4)第句中,“多少”表示(C),“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A),“才”字表明了(B)。A、长城职场,与前文“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B、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易C、无数,包含作者无限的感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线赞叹 之情。(5)如果“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就在你的脚下,你会怎样表达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多美雄伟的长城,多么伟大的奇迹,我为有这样的奇迹而自豪,我赞叹伟大的古代劳动人民。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读课文时,我在脑海里随着作者
5、游览了长城:远看长城,它像 一条长龙 ,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近看长城,感觉它 高大坚固;站在长城上,我也自然地想起 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怪不得大家都说:“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篇章整体】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 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 长 ”,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 具体 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 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 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 ;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 伟大的奇迹 ”。18 颐和园【重点句段】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句话是全文
6、的 总起句 ,起统领全文的作用,点名了颐和园 美、大 的特点。2.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 间。“700 多米”“273 间”这些数据表现了长廊 长 特点。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表示作者游踪的词句有: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表现作者观察角度的词句有: 向下望、正前面、向东远眺 。(2)画线的句子,作者把昆明湖比作 镜子 ,是因为湖
7、面 很平静 ;把昆明湖比作 碧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4玉 ,是因为湖水的颜色 很绿。(3)游船、画舫在湖面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说明昆明湖很平静。作者从 静态和 动态两方面写出了昆明湖的美。“滑”字用得很好。一个“滑”字,颇具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映衬,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 静 。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1)第句把昆明湖比作 镜子 和 碧玉 ,写出了昆明湖静、绿 的特点。(2)第句中, “滑”字用得好,既可以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 慢 ,又衬托出昆明湖 静的特点。(3)第 句是静态描写,第 句是动
8、态描写。(4)读第句,仿写句子。来到了九寨沟,我们才发现它美得像 画一样 。那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星星一样 。【将下面几处景点的序号标到图上,并回答问题】万寿山 长廊 十七孔桥 昆明湖(1)作者的游览顺序:(填序号)( )( )( )( )如果到颐和园玩,我最想在 示例:长廊 (填地图上地点)拍照留念,因为 长廊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课内阅读】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
9、十七孔桥;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5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1)请把片段中的过渡句画上“ ”,这句话告诉我们片段主要写的是 昆明湖 的景色。(2)片段具体描写了 长堤、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三种景物,体现了颐和园的美。片段中十七孔桥的特点分别是: 石柱多 ; 石狮子多 ; 石狮子姿态不一 。(3)想像一下,那些狮子都有些什么姿态呢?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示例: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像在追逐,有的像在玩耍,有的像在思考。 【篇章整体】课文是按 游览 顺序写的,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的景色。课文开头总述颐和
10、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 呼应 ,表达了作者的 赞美 之情。【写作有顺序】本文作者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请采用这种方法写一写你所在的校园。走进校园大门: 就能看见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把学校分割成棋盘似的“小公园”。路面时那么平坦,那么干净。小路旁,有的栽了树,有的种了花,还有的长满了小草。每当在这些小路上漫步时,我们便可嗅到淡淡的花香,听到树叶哗哗的歌唱,感到无比幸福和安详。19 秦兵马俑【重点句段】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61.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既是对 全文主要内容 的概括,又在结构上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11、。2.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四字词语。(2)这段话主要介绍了 兵马俑的神态。 (3)请用“_”画出作者实际观察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推测和想象的语句。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 兵马俑的其他神态 。想象一下兵马俑还会有怎样的神态,好像在做什么。仿照文中句子写一句话: 有的张弓搭箭,两眼
12、怒视前方,好像面对着他无比仇视的敌人,正准备射出利箭。 (5)“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A、形象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仍有生命力。B、运用想象,生动地表现了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的情态及古人高超的雕刻艺术。3.课文具体介绍了四种俑,它们分别是: 军佣、武士俑、骑兵俑、陶马 。20 古诗两首【篇章整体】黄鹤楼送孟广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7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黄鹤楼送孟广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唐 代的 李白
13、,“之”的意思是 去、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 无限依恋 的感情。诗的前两局 写景 ,后两句 叙事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 的动态描写之中。(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唐 代的 王维 ,“使”的意思是 出使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 别筵将尽、分手在及时的劝酒 ,表达出对友人的 留恋、关切和祝福 。(3)黄鹤楼送孟广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送别的季节都是 春天 ,用“_”画出古诗中与季节相关的诗句。(4)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千古传诵的 送别诗 ,都表达了 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5)两首诗的表达手法不同,黄鹤楼送孟
14、广然之广陵是 A ,送元二使安西是 B 。(A、先叙事后写景 B、先写景后叙事)【古诗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叙述送别地点和友人去向的诗句是“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人用“ 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帆影消逝,自己还在凝望江面的意境,巧妙地将情景交融在一起。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而李白还在那里远眺 的场景。烟花三月,长江上来往的船只很多,世人却说“孤帆”,是因为 作者的眼里只有朋友 ,这时作者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李白心想:“想当年,你我二人饮酒作诗,好不快哉!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3.送元二使安西中交代送别环
15、境的诗句是“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读这两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柳枝在雨后分外翠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8绿了 的场景。在这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我猜想作者的心情应该 有点悲伤。 4.送元二使安西既没有刻画酒席场面,也没有直接抒发离情别绪,但我们根据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能想象出一对好友祝酒话别的情景。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要送别的友人是 孟浩然 ,孟浩然要乘船 东行 (方向)往 广陵去;送元二使安西中王维要送别的友人是 元二 ,他要出阳关 西行 (方向)安西去。【吟诵古诗,活学活用】(1)我最好的朋友要搬家到上海了。在
16、码头,我们挥泪告别。看着轮船远去,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爸爸的同事李叔叔要去国外的分公司工作。爸爸在践行宴上频频向李叔叔敬酒,并时不时地吟诵起王维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别董大 唐高适千里黄云 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 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 不识君。注释:董大:董庭兰,当时注明的音乐家。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的,所以叫黄云。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昏暗。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知己:知心的朋友。谁人:哪个人。(1)这首诗写的是 高适 送别 董大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7、”这两句诗是 (写景 抒情)的。读完这两句诗,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天阴沉沉的,太阳昏暗无光,寒冷的北风刚刚送走了雁群,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9(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手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不要担心在前边的道路上遇不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4)这首送别诗与常见的不同,因为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B)。A、离愁别绪之情 B、旷达豪迈之情21 搭石【重点句段】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18、,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与“谴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指责 ,意思是 责备 ;与之相反的词语是 称赞。与“懒惰”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勤劳 。(2)“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是 第二、三、四自然段 的中心句。文中构成这一道风景的画面有 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3)加点的词句生动地刻画了老人的 认真细致 ,从中可以体会到老人 一心为他人着想 的品质。2.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
19、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本段描写了人们 走搭石 的情景,写出了 声音美和 形象 美。 (2)画线的句子用 比喻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 动作的协调有序 。你的感受: 仿佛在眼前展开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重点内容10(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4)用“协调有序”写一句话: 示例:我们车间里的工作协调有序,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3.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
20、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指的是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个事例表明家乡人有 尊老敬老 的传统美德。4.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它们”指的是: 一排排搭石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的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2)照样子,写句子。一条条公路,联结着 乡村和城市 ,也联结着 乡亲们的梦想 。一张张邮票,联结着 你我的问候 ,也联结着 你我的友谊 。5.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伏”字在字典中有多种意思: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低下去;隐藏;使屈服,降服。下列词语中的“伏”字各是什么意思?填序号。降龙伏虎() 昼伏夜出() 伏案疾书() 伏下身子()(3)联系上下文,“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人们把 背老人走搭石当做“理所当然”的事。(4)片段中列举了 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搭石 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 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