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云浮市建设卫生强市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云浮,根据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粤发2015 15 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省和加快推进云浮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政府主
2、导、社会参与,坚持三医联动、协同推进,坚持分类指导、均衡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以强基创优为抓手,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努力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云浮。到 2018 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中等以上水平。云城区、罗定市、新兴县建成卫生强县(市、区),全市卫生- 2 -强县(市、区) 覆盖率达到 60;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 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卫生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到 2020 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
3、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总体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卫生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到 2025 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医疗设施和技术先进,疾病控制科学高效,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全面建成卫生强市。二、主要指标居民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 77 岁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10/lO 万和 3以下。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公共卫生人员数、注册护士数和床位数分别达到 2.8、1.0、3.5 和 5.4。每万常住人
4、口全科医生 3 名以上。医护比达到 11.25。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 40以上。15 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占比 90以上。医疗保障水平: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有效衔接,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 25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当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不超- 3 -过近 5 年的平均发病水平,以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 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国家要求。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城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0以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群众健康意识状况:居民健
5、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0以上,产妇产前检查率 98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比国家要求高 5 个百分点。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多层次城乡医疗服务体系1加快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优化整合,促进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建立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推进重大医疗资源错位发展,提高重点专科、大型设备、优势人才等优质资源的利用效率。统筹规划不同类型、层级的医疗机构布局,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协作。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 1 所县办综合医院和 1 所县办中医类医院;5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市级设置 1 所综合性三级医院、1 所三级中医医院,并根据需要规
6、划设置儿童、精神、妇产、肿瘤、传染病、康复护理等专科医疗机构。到 2018 年,所有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在每个乡镇办好 1 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在每个街道办事处范- 4 -围或人口数为 3 至 10 万的区域内设置 1 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检验检查机构、病理诊断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2提升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市人民医院二期等后续工程和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积极引进先进临床医学技术、优秀临床医学团队,提升市中心城区整体医疗卫
7、生服务实力。以建设重点专科和实验室、培育重点人才、开展重点科研项目为抓手,将市人民医院建设成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到 2018 年,把云浮市人民医院建成全市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内有一定综合实力及专科医疗优势,有影响力的医院。到 2020 年,力争把云浮市人民医院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3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7 年,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完成县级公立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办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逐步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坚持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
8、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取消药品加成。理顺药品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费用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 5 -整机制,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力争到2018 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 40以上。建立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和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4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加强二级
9、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保障群众用药需求。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实行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等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改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将药品收入收归财政用于药款支付,医疗收入留给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同时,财政给予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补助,保障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等财政投入。5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全面建立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签
10、约服务和急需领域医疗服务制度。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发挥医保对群众就医行为的引导作用。鼓励城市三级医院以医疗联合体形式,与县级医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对口帮扶体系。以建立医联体或双向转- 6 -诊为导向,鼓励实行县、镇一体化管理。到 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到 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6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改革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不得以规划等理由阻碍民营医院进入,严格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财政补助、筹资融资、税收优惠、医保定点、职
11、称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政策,实现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运营、监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鼓励公立医院以品牌、技术、人员、管理等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办医或以政府参股形式进行合作办医。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优惠政策,尽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2016 年年底前,实行所有类别的医师及护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省域注册制、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到 2018年,力争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占总量 30左右。7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落实支持和优惠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残疾人健康服务、商业健康保险、医疗设备制造、生物制品、医疗
12、保健旅游等健康服务相关产业。吸引知名健康产业企业进驻云浮,加快健康产业聚集发展。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健康服务产业群。(二)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7 -8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制机制。将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各地公共安全体系总体部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安全体制。建立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卫生、职业卫生、急救、采供血、综合监督执法、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能,建立健全与专业
13、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密切协作、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在云城区加快设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建设,设立市级精神卫生中心并利用罗定市第三人民医院现有资源,市县共建一家符合标准的市级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健全完善县级精神疾病诊疗机构。9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健全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网络,提高研判评估和预警能力。整合现有公共实验室资源,加强区域传染病病原学检测与公共卫生检验中心实验室建设。到 2018 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综合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加强卫生应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建成标准的突发急性传染病定点
14、收治医疗机构;各县(市、区)依托综合医院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隔离病房,配置负压救护车等转运设备。增强各级公立医院卫生应急处置能力。10增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 8 -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实施重点传染病控制、重点慢性病防控、爱国卫生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等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预防接种安全工程”,实施扩 大免疫规划。针对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登革热、人畜共患病等重点或新发传染病、地方病采取干预措施,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降低重大传染病健康危害。通过开展心脑血管病控制、重大恶性肿瘤早期发现、糖尿病控制等专项,
15、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落实“三个一” 环境卫生整治制度,加强环境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11提高妇女儿童健康保健水平。优化整合各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示范工程,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三级标准规划建设,所有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达到二级水平。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项目,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产科、儿科建设,
16、提高产科、儿科医务人员待遇,配强妇幼保健技术人员,强化高危孕产妇、新生儿管理和服务。12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9 -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积极拓展服务内容,深化服务内涵。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差距,落实流动人口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三)促进中医药发展13加强中医药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强市建设有关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加强对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加强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市及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均应设立或明确中医药管理机构并配
17、备专门的管理人员。14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落实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发展。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项目,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疾病、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发挥中医药“治未病” 和养生保健 优势。建 设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和“治未病” 服 务示范试点单位。推 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建设特色浓厚、技术适宜的“中医馆” 。1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支持市、县两级中医院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力争把市中医院和罗
18、定市中- 10 -医院建成在粤西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医名院,并建成一批省、市级中医名科。加强培养和引进知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完善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和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培养制度,推动传承工作室建设,培育中医药骨干人才和“名中医” 。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保护和促进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探索建立中药制剂备案制,支持中医医疗机构院内中药制剂的研制和使用,遴选挖掘一批疗效确切的中医临床名方特色制剂,放宽医院制剂调剂使用范围,推动中药新药创新。大力发展南药药材种植业,推动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四)建立健全城乡医疗保险机制16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逐步提高基本医保筹资标准和待遇水平。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到 2020 年,全市医疗救助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相互衔接机制。大力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城乡居民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积极购买家庭或个人健康保险。17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医保控费作用。扩大门诊报销范围,鼓励少住院,引导病人在基层就医、在本地就医。全面开展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