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美与善省思(研讨) 老子第二章开篇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里,已通矣。历史上大多以为这是在讲概念对子相互依存,有则俱有,无则俱无。元代吴澄的诠释颇具代表性:美恶、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恶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现在也普遍将其理解为美与丑、善与不善的相对性,就像其下文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相对待一样,并由此认定其中体现出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进而对之加以捧扬。但这种最普遍的看法其实经不起推敲,我们且先提一个问题:这里的恶指的是丑吗? 细加揣摩可发现,这里的恶就是不善。恶并非与美相对,不善亦非与善相对,它们其实都是针对知而言,知是整句话的句眼。此句可化约为知,斯恶已;知,斯不善已。这样一来就很明显,恶就是坏,而不是美的对立面(丑),而不善就是不好。老子要说的是,知美本身便是恶,知善本身便是不善,不是别有所谓恶与不善。此句在郭店老子中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其意更为显白而不容歧解。病在一知字!恶不善都是对知的反省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