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2015年7月,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 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流行概况,EV71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75年保加利亚:705 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 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 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2628 例发
2、病,39 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 多例患儿死亡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 ,其中405 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流行概况,EV71199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 海南、广州,河北等。,流行概况,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2000年58月山东省省招远市暴发了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在3个多月里,招远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男女之比
3、为1.5:1,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2015年上半年湖南接诊13287例,湖南省儿童医院,平均每天接诊600多例,不少家长抱着打点滴的小孩坐到了病房外,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今年4月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新肠道病毒。常见病毒:柯萨奇A群16型和EV71型,病原体的抵抗力,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病毒对紫
4、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在56 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 病毒可在外环境中长期存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27,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发热症状,部分患儿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 口腔黏膜:小疱疹,周围有红晕,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时会导致咀嚼疼痛、拒食、流口水,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手背、指间、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部位出现斑丘
5、疹或疱疹,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不留痂。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手足口病皮疹鉴别诊断特点,手、足和臀部出现的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
6、不传播此病。,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患者唾液、疱疹液、粪便等。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 床上用品、内衣等。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水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水感染。院内感染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
7、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手足口病的治疗,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主要观察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在没有确诊有细菌感染时不应使用抗菌素。,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
8、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诊断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诊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皮疹,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呈现更大
9、的,持续更久的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1.原发型: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以6个月至2岁最易发生。病毒侵入体内,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然后突然高热、咽喉疼痛、烦躁、拒食等。高烧23天后,体温下降,口腔粘膜出现多个红斑点、小水疱,疱破形成溃疡,疼痛剧烈,淋巴结肿大,约710天愈合。2.继发型: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愈合后,在成人约有30%50%可复发。常伴有感冒、流感,绝大部分以唇疱疹的形式发病。表现为唇红部和皮肤交界处,灼热疼痛,肿胀发痒,继之红斑,发生多个成簇小疱,发疱,,孩子感染后的注意事项,不让生病的孩子接
10、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 以减少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
11、密集、空气流 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 儿童。,手足口病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园
12、所的常规预防控制措施,1、各班级每天分别在寝室、教室、活动区域进行紫外线、醋、中药(艾叶、枫球、苍术)蒸熏。2、建议口服抗病毒口服液。3、每班及时清洗衣被,勤晒被子、棉絮、鞋子、书本。4、对玩具、水杯、碗、筷、勺子于餐后进行严格消毒并停用用餐毛巾改用餐巾纸;5、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84液擦拭消毒,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6、教育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习惯,先用洗手液洗手再用流水冲洗25秒;7、每日加强三检,对入园的幼儿在晨检前先用盐水洗手后再进园晨检,各班级老师在幼儿入睡时再次检查屁股、手、足,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体温测量并及时反馈给家长; 在幼儿午睡起床后再检查幼儿的手足口
13、情况以再次排查;8、每日对园车在接送孩子后进行84液消毒、紫外线、中药蒸熏并签字责任到人,发生传染病后的处理措施,一、园务管理1、保健室在半小时内把疫情和处理措施报告给园长,在24小时内把疫情和处理措施报告给教管中心2、病发当天中午组长召开传染病小组会议,部署相关工作3、保健医生加强晨检、午检、晚检工作,不漏检一名幼儿;发现疑似病例,安排隔离;督促班级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每天有检查有记录;出传染病专刊,发传染病的温馨提示给家长,组织老师学习传染病的相关知识;督促园车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小时,座椅用千分之二的84液每天湿抹半小时后用清水抹干净;督促公共区的消毒,幼儿活动区用紫外线照射或中药熏蒸,门
14、把手、水龙头、1.5米以下的墙面等凡是幼儿接触得到的地方和物品每天用千分之五84液湿抹半小时后用清水抹干净;书本每天摊开放在阳光下暴晒或紫外线灯管下照射,一小时翻动一次;大型玩具用千分之五84液湿抹后停用2周,粘贴禁止使用的温馨提示。4、后勤储备足量的84液、手套、保证紫外线灯管的正常使用5、安排班级和园务上门家访6、保健室收集资料整理存档,二、班级管理:1、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安排部署工作2、班级老师和幼儿停止一切对外的活动,不串班、不上兴趣课、不坐园车、不到其他班3、班级幼儿每天早中晚检查三次手、足、口及全身,量体温一次,并登记在交接班本上4、发放传染病的温馨提示,告知家长园内采取的措施和家长在家护理事项5、建议每名幼儿服用预防药2-3天(抗病毒口服液、板兰根)6、班级进行消毒:教寝室等活动室每天紫外线消毒2小时;教玩具每天用千分之五84液湿抹半小时后用清水抹干净;餐巾用千分之二的84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晾干,停用一周;口杯、洗脸搽脸毛巾每天用千分之二的84液浸泡1小时后清洗干净,放在消毒柜内消毒;门把手、水龙头、1.5米以下的墙面等凡是幼儿接触得到的地方每天用千分之五84液湿抹半小时后用清水抹干净;书本每天摊开放在阳光下暴晒或紫外线灯管下照射,一小时翻动一次; 被套和被单用灭菌洗衣粉洗干净暴晒。7、对于已经患病的幼儿进行家访,每天电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