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填空题1、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2、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3、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4、根据组织形式划分,证券交易所可以实行公司制,也可以实行会员制。5、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二是以股份制公司形式组建而成。6、1999 年,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信达、 华融 、长城、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管理和处置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7、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三种,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8、基
2、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它由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组成。9、国外学者普遍把通货紧缩定义为 一段时间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普遍下降。10、现金余额说由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马歇尔首先提出。著名的剑桥方程式M=kPy,11、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四个: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 抗干扰性。12、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是再贴现政策,三是公开市场业务。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14、1994 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型银行。15、根
3、据的组织形式不同,共同基金可以分为 公司型基金 和契约型基金两类。16、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和特殊的金融机构。其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管理的特殊性 。17、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期票、银行券、支票、纸币、银行存款、电子货币 。20、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 、 短期债券市场、以及银行短期借贷市场、消费信贷市场。21、一般而言,票据贴现可以分为 贴现、转贴现、和 再贴现。23、根据股东的权利不同,股票可以分为 优先股和 普通股。24、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中间业务。27、1995
4、 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28、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30、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32、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 资产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三个阶段。33、现金交易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欧文费雪,他提出的交易方程式为 MV=PT。36、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会增加。37、传统中间业务包括 结算 代理 信托 租赁 保管 咨询 业务。38、国际银行监管体制有 综合监管体制和分业监
5、管体制 两种,其中,分业监管体制比较适宜于现阶段中国的国情。二、是非判断题1、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F )2、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和公司破产清理时,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股东。 (T )3、再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得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作得票据转让。(F )4、储蓄存款和储蓄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F )5、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并不改变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而只是把货币资金的使用权在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单位之间融通。 (F )6、开放型基金的发行总额是固定的。 (F )7、在一般情况下,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F )8、货币供给外生论者认为货币供给的变
6、动将受制于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动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 ( T )9、通货膨胀不是一次性或短暂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的不可逆转的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F )10、一般而言,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与收益性呈正向关系,与流动性呈反向关系。(F)11、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与商业企业之间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 ( T )12、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F )13、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可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影响银行体系的资金投向和不同贷款的利率。 (T )14、凡是影响或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因素,就是影响或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T )15、信用货币实
7、际上是银行债务凭证,信用货币流通也就是银行债务的转移。 (T )16、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 T )17、供应学派主张通过降低税率促进生产发展,治理通货紧缩。 ( F )三、名词解释1、衍生金融工具:在原生金融工具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组合形式的总称。2、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给、流动性资产比率、信贷规模控制等。3、投资基金:投资基金就是汇集众多分散投资者的资金,委托投资专家(如基金管理人)
8、 ,由投资管理专家按其投资策略,统一进行投资管理,为众多投资者谋利的一种投资工具。4、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5、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 于 最 终 目 标 和 操 作 指 标 之 间 , 是 中 央 银 行 通 过 货 币 政 策 操 作 和 传 导后 能 够 以 一 定 的 精 确 度 达 到 的 政 策 变 量 ; 通 常 有 市 场 利 率 、 货 币 供 应 量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信 贷 量 和 汇 率 也 可 充 当 中 介 指 标 。6、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7、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
9、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面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被称为“格雷欣法则”。8、货币均衡: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9、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达成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10、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
10、谓。金融监督是指金融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11、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指一个国家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之间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系统. 12、风险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13、金融创新: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1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
11、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15.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6基金:又称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具有集合投资、分散风险和专家管理的特点。 17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且市场特性活跃、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18票据市场:是
12、各类票据发行、流通及转让的场所,主要包括商业票据的承兑市场和贴现市场,也包括融资性票据市场和中央银行票据市场。 19商业票据承兑:是商业票据到期前,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载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付款人在承兑前不是真正的票据债务人,承兑后才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只有承兑后的票据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转让流通。 20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行为,也称重贴现。它既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和融资业务,又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21转贴现:是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
13、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票据可以被多次转贴现。 22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有价证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资金融入方在将证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资金融入方返还资金融出方按约定利率计算的资金额,资金融出方则返还原出质证券的融资行为。 23逆回购:是与回购相反的操作,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入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 24回购协议市场:是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协议是指资金融入方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购买者签定的在一定期限内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的协议。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质押贷
14、款协议。25公募发行:是向广泛而非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公募发行涉及到众多的投资者,其社会责任和影响很大,政府对证券的公募发行控制很严,要求发行人具备较高的条件。公募证券可以上市流通,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易被广大投资者接受。 26私募发行:是仅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发行证券的一种方式,也称内部发行。发行对象一般是与发行者有特定关系的投资者,发行者的资信情况为投资者所了解,不必像公募发行那样向社会公开内部信息,也没有必要取得证券资信级别评定。 27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
15、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28派生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29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30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
16、相对性。31.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 32.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五、问答题1、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及其路径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和决定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路径:先放开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在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
17、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2、简述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银行业务的全能化(2)银行资本的集中化(3)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4)网络银行的发展(5)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趋势3、如何理解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的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已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用,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构成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主体。银行商业在整个经济社会
18、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的发展越来越依赖银行信用,银行的商业票据贴现将分散的商业信用集中统一为银行信用,为商业信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银行在商业票据贴现过程中发行了稳定性强、信誉性高、流通性大的银行券,创造了适应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流通工具。4、简述通货膨胀及其效应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膨胀影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
19、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5、简述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机制与趋势。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 货币形式演变是价值独立化的内在要求。 货币形式演变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和货币职能充分发挥的需要。 货币形式演化的内在逻辑过程就是货币作为价值的代表逐步脱离使用价值实体的过程。总的趋势看,货
20、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3、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4、货币的现在与未来电子货币。6、比较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异同。(没有确切答案,看着点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国外的金融体系咱国家都有,但每个市场里,品种不如外国多,比如人家外国有期货、期权,咱国家正在酝酿中,股票人家国外没有涨跌限制,也可以 T+0,但国内还是有涨跌限制,并且 T+1 的,最大的区别还是法律法规的监管没有外国严格和严禁
21、执行力度不够。西方经济学是以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建立起来的学科,其资本市场的运营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的建设,用来减轻或者消除不对称信息(Asymmetry of information)所引起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 Moral Hazard。而感觉关于中国的资本市场管理的文章中,很多次的提高企业自觉性不高,管理者素质差这种言论作为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原因。7、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
22、上面,具体来说,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中央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 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它垄断货币的发行权,是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的特殊金融机构性质。办理“存、放、汇” ,仍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但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管理的机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集中存款准备、最终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三个方面。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23、;向国家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汇和黄金准备;制订并监督招待有关金融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8、简述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1. 物价水平 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利率的变动与物价的变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即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购买力下降,币值下跌,国家为了稳定物价,就纷纷通过调整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促使货币购买力上升。因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存款人所得的实际利率低于
24、名义利率,经济利益遭受损失,从而影响其存款积极性。因此,为了维持吸收社会存款的规模,名义利率也需要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调。相反,当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下跌时,即发生通货紧缩时,市场低迷,信用收缩,国家为了促使物价水平回升,一般会采取降息的措施。因为物价的持续与普遍下跌将使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加重,无疑会使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名义利率与物价一般具有同向变动的趋势。2. 国际利率水平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一体化。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国际间的经济联
25、系使国内市场利率受到国际市场利率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来实现的。当国际市场利率高于国内利率时,国内货币资本流向国外。反之,当国际市场利率低于国内利率时,则国外货币资本流进国内。不论国内利率水平是高于还是低于国际利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都会引起国内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的变动,从而引起国内利率变动。 3. 国家 经济政策 自 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利率成为国家对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节的重要工具。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把调节利率作为调节信用,从而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规定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实
26、现对重点产业、部门或项目的扶持,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完成国家预期的经济目标;通过规定和调整官方利率以影响整个市场利率的变动。因此,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有重要的影响。 4. 利率管制 在一国经济的非常时期或在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利率管制也是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利率管制,直接制定利率或利率变动的界限。由于利率管制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和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类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因此,实行利率管制的范围是有限的,而且,一旦非常时期结束或经济已走出不发达的阶段,应及时解除管制。 除以上诸因素外,习惯和法律传统等因素对利率水平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9、简述商业银行
27、的经营原则及其关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流动性,遵循流动性原则是由银行这种特殊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 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安全性是银行资产正常运营的必要保障。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就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
28、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10、简述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及其组成。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是一个以信用创造理论为基础、与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1.调控主体整个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主体有三个: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三是非银行经济部门。可以用下图表示。 2.基本因素货币供给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货币乘数;三是货币供给量。3.若干金融变量影响货币供给调控模式的若干金融变量具体
29、指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财政性存款比率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倍数放大效应。11、简述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货膨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其次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时债务人获利,只要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在短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的下降。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对
30、就业的影响是清楚的,它会刺激就业、减少失业;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通常情况下,会减少就业。在长期,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12、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如何认识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商品形式提供给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即通常所说的赊销商品。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是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信用形式,它和商业信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成分。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做如下理解: 第一,商业信用始终是一切信用制度的基础。 第二,只有商业信
31、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正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 第三,银行信用的产生又反过来促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第四,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各具特点,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不存在相互替代的问题。商业信用的借贷双方都是企业;商业信用借贷的对象是商品;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与商品的买卖紧密联系在一起。借方同时也是商品的买者,贷方同时也是商品的卖者。而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是企业;银行信用借贷的客体是货币。银行信用之所以起主导,主要是他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规模小;使用方向固定。13、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 。1
32、、 信用中介的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闲散业务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是通过信用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货币资本的使用权。2、支付中介的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资本之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
33、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信贷活动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而活期存款是构成货币供给量的主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就可以把自己的负债作为货币来流通,具有了信用创造功能。4、金融服务职能
34、。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也日益剧烈化,银行由于联系面广,信息比较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在银行业务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工商企业生产和流通专业化的发展,又要求把许多原来的属于企业自身的货币业务转交给银行代为办理,如发放工资,代理支付其他费用等。个人消费也由原来的单纯钱物交易,发展为转帐结算。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驱动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35、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14、简述金融监管及其原因,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金融监管是国家法律授权的部门(往往授予中央银行或者特定的金融监管当局) ,为了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和信誉,保护银行安全、稳健的运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对银行实行监管和管理权限的行政行为。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套完整且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因(一)次贷危机引发的信贷危机、美元危机和股市危机是促使美国政府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直接原因(二)放松管制和放任金融创新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积累(三)监管权力的过度分散导致监管真空的
36、出现我国体系构成: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 商业银行法 、 保险法 、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 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2、尽快制订金融法律实施细则。 3、尽快建立独立的金融执法机制。15、简述我国利率市场化及其路径利率市
37、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 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 2000 年9 月 21 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路径 (1) 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2) 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市场基础者贸然完全放松利率管制者多
38、以失败告终。 (3)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 在放开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的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同时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5) 对后利率自由化问题宜尽早防范。16、论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及货币供求均衡的调控机制。论述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
39、(1)货币供给决定社会总需求(2)货币需求由社会总供给决定(3)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的关系如下图S DMd MS货币供求均衡的调控机制(一)正确地实施财政政策,保持经济的总体均衡(二)有效地实行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以适应必要的货币需求(三)保持适当的国民经济比例,促进货币供求在结构上的均衡(四)完善利率机制,有效地运用利率杠杆是保持货币供求均衡的重要条件17、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效率。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1、 资本积累功能通过金融市场的介入,通过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使社会资金流成为可能。金融市场创造了多样的金融工具并赋予金融资产以流动性,法规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
40、可以使资金的需求者方便经济的获得资金,使资金的供应者获得满意的投融资渠道。因而,借助于金融市场,可达到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目的。2、 资源配置功能在金融市场上,随着金融工具的流动,相应的发生了价值和财富的再分配。金融是物资的先导,随着金融资产的流动,带动了社会物质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将社会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3、 调节经济的功能在经济结构方面,人们对金融工具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投融资方向的选择,其结果必然发生优胜劣汰的效应,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在宏观调控方面,政府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离不开金融市场。4、 反映经济的功能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信号系统。它反映了微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还可以通过它及时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向。18、试述货币政策的运作机制并简要评价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效果。 (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