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43478 上传时间:2018-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探究学习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取得的任何科学发现、发明或创造, 都是探究活动的结晶。随着 21 世纪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曾一度被忽视的人之天性中的探究欲望及其学习潜力又重新被发掘了出来, 以求满足人们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在此过程中教育所肩负的重任亦油然而生。倡导探究学习, 改变学生相对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 已是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 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 探究) 型课程”三个板块的课程计划设置, 我们可窥一斑。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 探究学习在中小学全面开展

2、的量与质并不尽人意, 其中的影响因素亦多而复杂。作为一所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并有着 “318 岁”整个基础教育学龄跨度的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 建青实验学校力求在深入剖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教师行为的不断改善来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 寻求不同学段、不同课程学科中教师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 并探究适应探究学习的教师行为特征及养成机制。一、研究的总体设计1. 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行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问卷与访谈, 以了解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水平、影响探究学习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教师进行问卷与访谈, 以了解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2. 促进学生

3、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研究探索无课题引领与有课题引领的两种不同方式探究学习中的教师行为的改善; 探索教师在教学行为、育德行为、管理行为、学习行为及研究行为中的行为改善; 探索学前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及其教育衔接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行为改善; 探索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 探究) 型课程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行为改善。3. 寻求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养成机制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学生探究学习与教师行为的现状研究1.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通过采用华东师范大学陈国鹏等人修订的小学生自我概念量表及自我描述问卷量表, 分别抽取小学五年级 72 名学生和高二年级 60

4、名学生进入实验测试。研究结果尤为关注了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 并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一般、总体自我概念总是比学习优良学生更消极, 而且学业表现对学业不良学生一般自我概念的影响比起学业优良学生更大。小学生的总体自我概念与学业表现的一致性程度高,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的总体自我概念差异很大。表 1 学业不良学生年龄、学业、一般自我概念的关系因素 学业 一般自我年龄学业 /.5814*df=69- .1464 Df=69一般自我.5814*df=69/.3945* Df=69年龄- .1464 df=69.3945*df=69 /注: *P0.05; *P=0.01。2.学生探究学习的影响因素通过

5、对随机抽取的 480 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 发现只有 16.7%的学生认为探究学习对中( 高) 考具有积极的影响, 可见其逐年增强的对学生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的相关考核还没有被得到充分认识。此外, 79.4%的同学认为自己与同学合作较好甚至是亲密无间, 间接印证了合作学习是影响探究学习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学生与探究学习指导老师“互动较好”的程度明显高于班主任教师, 说明探究学习对师生互动质量因素提出了更高要求( 部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与分析, 在此不再赘述) 。3.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通过对学校 160 名幼、小、中教师进行问卷 , 发现有 42.6 %的教师认为探究学习中学生知

6、识的获得比良好态度与能力的获得更为重要。对于“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是否能在教学实践达成相辅相成”, 约有 52.4%的教师认同, 但仍有 17.1%的老师回答是否定的。“是否只有部分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兴趣并胜任探究学习的任务”, 对此问题有 56.7%的教师持反对意见, 但有 26.8 的老师认同这种说法。对于学校所建立的教研与科研等教师行为改善机制, 65.2%的教师认为对自身促进作用明显, 但同时有 67.6%的教师认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负担。此外, 有 59.5%的教师认为愿意积极地参与课题研究, 23.3%的教师自认为是被动参与的。通过更多的深入调研发现, 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仍存在一些

7、不足并需要改善。( 二)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行为改善研究1.不同方式探究学习中的教师行为改善根据探究学习的深入开展是否要以课题研究为引领, 我们把探究学习分为两种方式, 即无课题引领的探究学习与有课题引领的探究学习。在第一种无课题引领的探究学习中, 主要是通过教师直接组织预设为主的探究活动, 或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实现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最佳转换, 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第二种方式是指有课题引领的探究学习, 即通过教师的引导或学生自主确定探究学习的内容与主题, 运用相适应的研究方法较为深入地展开研究, 以形成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

8、课题。当然, 无课题的探究学习与有课题的探究学习并无本质的区别, 都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学阶段, 两种探究学习方式更为彰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2.探究学习中教师不同教育行为的改善( 1) 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我们认为探究学习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行为要求包括: 通过认真解读大纲要求和教材文本, 把握探究学习的教学目标, 明确难易分层; 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要有开放性的、生活性的视野; 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方法; 关注探究学习中的预设与生成, 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 能创造宽松、民主、开放、参与的探究氛围; 促进学习评价的多元化, 注重学生的互评。( 2)

9、教师育德行为的改善。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不能生硬地增加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环节或简单地评说学生行为中的表现, 而是要首先走进学生的心灵, 并充分地利用学校主题教育等活动, 激发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赢得学生的共鸣。( 3) 教师管理行为的改善。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自我管理的权力。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引导学生主动地遵守学校规范, 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管理更为有效。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 多一份理解, 也就多一份校园与班级的和谐。( 4) 教师学习行为的改善。探究学习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为它是一种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的学习行为必

10、须跟进改善发展, 才能拥有富有时代气息感的品质去吸引学生。( 5) 教师研究行为的改善。探究学习本身就要求教师能够具有课题研究更高层次的知识与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能够基于在学生探究学习中发现的各种问题, 深入开展一些专题性的研究, 通过持续而深入的剖析与行动改善来突破学生的关键能力。3. 探究学习中不同学段教师行为的改善探究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以教师引导或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主题, 通过收集分析资料、独立或合作研究等方式, 寻求创新性的问题解决, 并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但是, 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要求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这就对不同学段教师适应探究学习的行为提

11、出一些不同的要求。首先, 在学前教育阶段, 探究学习强调幼儿勇于尝试和快乐体验的探究情感、富有生活性和情境性的探究环境、体现整合性和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注重游戏性与自主建构性的探究方式, 从而突出幼儿的“想做、乐做、能做、乐做”的尝试精神与尝试能力。教师的行为要充分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拓展能够保持幼儿兴趣稳定的探究活动主题, 给予幼儿更多满足好奇心的尝试空间, 为幼儿获得有利于一生发展的主动探究意识打下良好基础。其次, 在小学教育阶段, 与幼儿期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 儿童开始进入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 学习逐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一变化使小学阶段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对于儿童

12、心理发展的有关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的规律, 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情感发展的丰富期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对求知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 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此外, 在探究学习中要创设多种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扩大和充实其情感世界, 以呵护与促进他们健康积极的自我概念养成。第三, 在中学教育阶段, 作为儿童期向青年期转化的关键期, 学生在这一时期身心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 探索精神进一步得到发展。他们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在教师相应的教育行为改善方面, 要加强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课题引领的探究学习, 培养其能够独立选题的

13、问题意识, 整合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 以及合作学习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等。此外, 还要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在中(高)考中的作用发挥。4. 探究学习中不同课程学科教师行为的改善虽然课程学科不同, 但对于教师行为改善的要求有一点是相通的, 那就是要在探究学习中把握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灵活转换运用, 让接受学习拓展探究学习的知识外延, 让探究学习加深接受学习中所获的知识内涵。让两者和谐交融、相得益彰, 真正达成相互促进。此外, 就是教师要把握好不同课程学科的特点, 以更好地展开探究学习。( 1) 基础型课程在基础性课程学科中, 教师的行为改善要突出对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培养, 关注全体

14、学生的发展, 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为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奠定基础。教师要在分析各门基础型课程学科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探究学习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涵义的琢磨与把握,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成果交流的课堂开放平台, 尤其要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 同时要做好作业的布置与评价, 关注作业的有效性。( 2) 拓展型课程教师要着眼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选择课程模块, 增强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能力。把握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的相辅相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充分利用拓展型课程的广域性、多样性、层次性和选择性的特点, 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关注学生的

15、社会性发展, 通过专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兴趣活动课等途径来突显学生的特长, 促进学生能够拥有基本的人文素养、健康的开放个性与良好的身心素质, 以提高社会适应性、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3) 研究( 探究) 型课程在研究型课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并作为学生课题研究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积极组织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研究课题, 并开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探究学习, 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 运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现象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归纳,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及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并增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6、的研究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 促进教师行为改善的养成机制1. 把准教师需求脉搏, 加强教师行为改善的自主性重视以党建带团建,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要关注老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帮助教师制定与督促实施探究学习中行为改善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2. 培育校本科研文化, 实现教师行为改善的科学性为顺利开展教师行为改善的课题研究, 建立了提供充分保障的学校教科研工作运行四层网络系统。让兼职科研员发挥示范作用, 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 创设并形成全员科研的校园氛围, 实现教师行为改善的科学性。3. 创建校本研修特色, 实现教师行为改善的全员

17、性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 离不开校本研修平台, 要根据课题深入发展的需要, 积极创建富有建青特色的研修模式:“层层递进型”, 让问题在教师与教研组中上下互动, 达到层层递进的问题解决效果; “自主探究型”, 使教研活动民主化、主题化、系列化、开放化、一体化; “专项课题研究型”, 以课题引领, 展开更富针对性的校本研修。三、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成效经过综合的研究比较,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已有显著性改善, 因为有更多的教师:1. 在教育观念上认为, 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更胜于纯粹知识的学习; 认为探究学习能够较好地与接受教学相辅相成; 探究学习的评价应当多元化; 探究学习并不

18、是仅适合于少数优秀学生; 探究学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育科研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起促进作用并乐于参加。2.在教育行为上表现出: 指导介入时机更适时、介入程度更适宜; 在教学实施中根据需要能较好实现探究学习与接受教学的灵活转换; 更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中的自主选题; 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多元的方式进行教师自身学习与主动发展。(二) 研究结论1. 遵循人类与生俱有的探究学习规律, 基于对两种不同方式探究学习的分类明晰, 恰如其分地推进探究学习及接受学习的灵活互动, 教师行为改善的教育实践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2. 不同学

19、段学生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共性: 都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寻求问题解决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差异性: 学前教育阶段强调激发幼儿敢于尝试、快乐体验的探究情感, 小学教育阶段则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探究精神, 中学教育阶段则注重培养学生在研究中自主选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并运用一定研究方法的能力。3. 不同课程学科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的共性与差异性。共性: 都要把握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灵活转换运用, 让两者在教学中和谐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差异性: 在基础性课程中教师的行为改善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突出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培养, 并为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

20、培养奠定基础。拓展型课程中, 教师应利用广域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课程特点, 激发学生突显特长并促其社会性发展。在研究型课程中, 主要开展以课题为引领的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4. 探究学习中教师行为改善的养成机制是: 搭准教师需求脉搏, 增强教师行为改善的自主性; 培养校本科研文化, 注重教师行为改善的科学性; 创造校本研修特色, 实现教师行为改善的全员性; 突出“三个转变”, 加强教师行为改善的持续性; 推进教师发展性评价, 提升教师行为改善的实效性。5. 依据学校实际, 创造性地提出建青特色的机制模式有利于教师行为的改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型教研模式。促进学校管理的行政干部每日教育现象巡查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