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春理工大学 2012 年工作要点2012 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吉林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学校“十二五”规划,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继续推进“6122”工程,着力强化内涵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办学质量,维护校园稳定,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一、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1.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员工。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完善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
2、组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2.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优秀党支部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促使基层党支部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继续开展基层党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评选表彰工作。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党的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训。积极发挥党建研究会的作用,开展党建理论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三帮扶”工作向纵深开展。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学校和处级单位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强化党内监督。开展干部工作相关政策调研,逐步改进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做好处科级领导干部
3、的选拔任聘和试用期满考核工作。开2展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4.认真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做好新一届人大政协代表换届工作。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各级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履行好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发挥工会、妇委会、共青团、关工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工作。5.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好信访举报及调查处理工作。6.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重基层、重建设、重实效,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4、积极参加长春市“高校文明杯”创建活动,充分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果。7.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开展“提升软实力工程”校园文化品牌项目立项建设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优秀文化精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开展高品位、各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8.着力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影响力。突出宣传我校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新闻宣传阵地建设,提高校报、校园网、有线电视、宣传栏等的编办质量和水平。拓展对外宣传形式和渠道,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二、落实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9.贯彻落实学
5、校“十二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根据3学校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推进、落实规划工作,确保“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顺利实现。10.谋划好学校的协同创新实施方案。以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契机,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争取创新资源,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11.争取进入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抓住教育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机遇,整合资源,强化特色,提升质量,争取被列入项目建设院校。12.落实省部共建协议,积极争取办学资源。切实落实吉林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十二五
6、 ”共建学校协议,力争在人才培养、基础科研、科研平台、国防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获得吉林省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更多的支持。13.继续做好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的建设工作。力促光科馆年内顺利开馆,将其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光学科技科普教育中心、光学科技史展示中心、光学科技成果重要展示基地和光学科技信息交流基地。三、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4.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完成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征和培养目标任务,进行分类别、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王大珩科技学院继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科专业积极探索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合企业,
7、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其他专4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遴选优势专业试行全英语教学,力争 2013 年实现招生。探索本科生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加快本科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加大本科生国际交流派出力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15.深入开展军事人才依托培养工作。充分发挥驻校选培办、学生管理教育部门和相关院系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规范国防生在校的日常管理和军政训练工作。认真做好我校开展军事人才依托培养工作十周年的总结和庆祝活动,以此推进国防生培养教育质量全面提高。16.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以教育部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
8、价标准为契机,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牵引,开展专业综合建设与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制订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1-2 项。17.大力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及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实验室开放。做好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质量较高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校院两级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实验教学大纲,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管理机制,通过立项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论坛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18.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订和修订
9、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专业评估实施方案等教学管理文件,健全校院两级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制,建设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5加强对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督导与监督。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质量监控意识和水平。19.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成果培育工作。做好教学研究课题的验收和立项工作,力争新增省级教研课题 15 项。制订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支持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开展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选拔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学成果进行培育,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做准备。加大对
10、教育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争取在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评审中取得好成绩。20.深入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出台学校“十二五”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意见 。继续开展各级各类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力争申报成功吉林省精品课程 3 门、优秀课程 7 门。评选校级教学名师 5 名、青年教学标兵 10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 个、精品课程 8-10 门、优秀课程10-15 门。加强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建设,力争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2 个,评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3-5 个。加强已有项目内涵建设,对各级各类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做好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复查验收工作。21.切实加强教材选用和编写工作。
11、制订学校“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 。做好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工作,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 2-3 部。启动特色教材编写工作,公开出版教材 10-12 种。加快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获奖教材等优秀教材选用信息库建设。完善教材选用论证与评价机制。622.稳步提高生源质量。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逐步优化考生结构和来源,提高一志愿录取率。23.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做好新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行分类培养。加快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重点解决分类培养、导师责任制等问题。2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论文答辩制度,启动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培育工作
12、,力争荣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篇数增长 20%,冲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加强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研究生人文与科学素养提升计划,举办研究生名家讲坛、博士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与省内高校共同组建“研究生学术共同体” ,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完善研究生学术规范建设。25.提高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益。认真分析市场需求,拓宽成人教育办学渠道和办学领域,探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规范函授站办学行为,确保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四、坚持龙头地位,着力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26.不断增强学科整体实力。围绕协同创新,推进学校学科群建设。
13、加强现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和新增学科的培育,完成国防特色学科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提升学科影响力。完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内涵,提高学科水平。加强博士、硕士一级学科培育,结合吉林省“三化三动”战略,调整完善学科布局。完成学科团队组建工作,形成以学科、平台、项目、团队、人才为主线的学科建设7与科技创新模式。27.全面启动学科评估工作。开展学科自评估工作,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查找不足,加大学科建设投入,促进学科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面参加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力争取得好成绩。五、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28.继续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和总量。紧密围绕吉林省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
14、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 “973”、 “863”等高层次项目数量持续增长。做好 2013 年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论证工作。实施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培育,继续提高学报稿源质量和影响因子。高质量完成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型号项目定型工作并争取批量生产。组织好重点实验室拓展提高项目、“863”研保项目的条件建设工作和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总装创新项目等重点项目验收工作。进一步拓展科研立项渠道,大力发展横向科研,力争科研经费超过 2.5 亿元。验收和鉴定科研项目 20-30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5-10 项,申请专利超过 150 项,发表学术论文超过 1300 篇,收录到 SCI/EI 检索论文
15、保持在 35%以上,进一步提高人文社科论文进入核心期刊的比例。29.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与兵器集团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中心。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区域内企业、研究所共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好现有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培育新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做好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8验室评估准备工作。30.加强基础科研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培育计划,积极推动原始创新研究。积极培育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6、和国防重大创新项目。落实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人文社科基础研究,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促进交叉研究,努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31.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学科及研究领域采取不同的目标管理、资源配置、绩效评价和激励模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科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创新科研管理方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完善科研服务体系。重视学术氛围营造。继续办好青年科学家论坛。组织开展全校教师的学术报告活动。32.加强保密与质量工作。全力做好保密资格认证复审迎检工作。修订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
17、。加强对质量体系的过程管理,召开质量管理工作研讨会。确保通过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的质量体系监督审核。确保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复审。六、加大培养引进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33.大力推进“兴光人才工程” 。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引进经费投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争取年内培养引进长江学者 1 人,引进“千人计划”人才 1-2 人,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中的高层次优秀人才 15-20 人。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制订学术大师培养计划 、 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 青年学术骨干人9才培养计划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师资队伍博士比例。严格执行新进教师导师培养制
18、度,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34.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岗位分级管理办法,科学设定岗位编制。完善工作量核定办法。加强校内编制管理,科学核定各类人员编制。进一步规范校内人员转岗及岗位调整工作。3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学习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契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治学风气。举办“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师德标兵” 、“三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七、助推区域行业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36.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做好科
19、技园招商工作。筹备成立依托大学科技园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整合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好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争取申报成功 1 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 1 个激光技术及设备中试生产中心。37.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宣传力度,与政府联合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科技成果推介会。召开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探讨成果转化的新途径、新方法。继续抓好现有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38.不断拓展服务区域和合作领域。校办工厂争取获得1 个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支持。高技术产业中心力争实现产值超过 2000 万元。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长春长10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抓住长东北开发区
20、建设的有利时机,寻求更多合作项目。争取在广东东莞或佛山地区以及吉林省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窗口,争取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经费支持。八、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39.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巩固现有国内外友好院校的合作关系,拓展新的合作高校、研究单位。重点加强与我校学科专业相近的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教师交流、学生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印度 SRM 大学共同打造光学特色专业和“中印软件信息学院”等。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与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开展交流。落实好与吉林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航天 8358 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协议。40.强化基地平台建设。依托“国际纳米光子学和生物光子学联合研究中心” 、 “上海合作组织” 、 “长春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等现有平台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学生培养以及人文交流活动。积极筹建“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框架下新的联合研究平台。41.做好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引智引资项目。积极申报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外国专家局各类长短期项目,在师生培养、外教聘请和引进国外先进智力等方面获得国家资助。42.提高留学生教育层次和水平。力争留学生规模超过400 人,继续提高学历留学生比例,实现专业更加多元化。组织召开第一次留学生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