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梅州市金山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一、规划范围金山顶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北至文保路,南至梅江区政府,西至月宫巷,东至周增路,总面积为 12.5 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 8.6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 3.9 公顷。图 1 规划范围图二、规划目标(1)梳理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科学评估街区的价值与特色;(2)保护和延续传统格局和风貌,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粤 S(2018)08-0182(3)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制定有效的管控要求与措施;(4)改善居住环境,优化公共空间形态,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5)延续客家传统商业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提升街区发展活力,打造成为集观光、购物、休闲、
2、居住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与梅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和梅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一致,为 2018-2030年。其中,近期 2018 年-2020 年,中期 2020 年-2025 年,远期 2015 年-2030 年。按照“ 统一规划,永续管理” 的原则实行长期规划控制。四、价值特色金山顶历史文化街区有五大价值特色。(1)梅州市城市起源地。蕴含了梅州历经千年不断代、不迁址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质,是梅州千年文脉所在,是梅州历史文化的精华和缩影。(2)梅州历史城区地标。金山顶自清乾隆时期集土成山,就为梅州历史城区的最高地,一直到民国初期都是
3、城市的地标和制高点,居高临下可瞰全城。(3)梅州古城中轴线的政治文化高地。梅州在宋代建城之初就形成了以金山顶知州署为核心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3金山顶历史街区是梅州历史城区古城格局的集中体现地,奠定了当今梅州城市行政和文化功能发展的主要骨架。(4)客家宗族文化和传统生活集中体现区。金山顶“前门商店后堂作坊、楼上寝室”的商住格局和宗族聚居形式一直延续至今,集中体现了梅州传统城镇居住和商业生活风貌。(5)红色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地。金山顶是梅城战役的重要见证地,红四军攻打梅城战斗旧址位于此。这次战役为创建粤东北苏区,实现闽粤赣中央苏区连成一片发挥了重要作用。五、保护内容金山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包括物
4、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要素两部分。物质性要素包括“金山 顶梅江” 山水格局、“一点两片 ”的街区历 史格局、传统街巷 10 条、不可移动文物 3 处、推荐历史建筑 12 处、传统风貌建筑 41 处、古亭 1个、古井 12 处;非物质性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样;保护街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老字号、传统民俗、传统街巷故事等。4图 2 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分类图粤 S(2018)08-018粤 S(2018)08-0185图 3 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六、保护控制规划1. 保护街区传统格局保护金山顶“一点两片 ”的传统格局。2. 传统街巷保护与整治划定仲元西路、仲元东路、城隍庙巷、月宫巷、蓝屋巷
5、为一类传统街巷,文保路、元城路、东仓巷、周增路、道前街为二类传统街巷。(1)一类传统街巷的保护整治要求严格保护街巷的名称、走向、尺度及传统风貌不变;针对于骑楼街,拆除杂乱招牌、遮阳物、防盗窗等,统一规范其风格,使其与骑楼街建筑相协调。同时开展骑楼街立面修缮工程、机动车道路面复古修缮工程、沿街照明、环卫基础设施整治工程,恢复骑楼街的历史氛围;针对于其他传统街巷,开展沿街传统风貌建筑立面修缮工程、近现代风貌建筑改造工程、沿街照明、环卫基础设施整治工程,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街区氛围。(2)二类传统街巷的保护整治要求严格保护街巷的名称、走向及尺度不变;控制沿街建筑色彩、体量与传统风貌相协调,控制沿街照明
6、、环卫、小品设施与传统风貌相协调。6图 4 传统街巷保护图3. 建(构)筑物的保护与整治将金山顶历史文化街区内建(构)筑物划分为保护类建筑、修缮类建筑、改善类建筑、改造类建筑。其中保护类建筑针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类建筑针对于推荐历史建筑,改善类建筑针对于传统风貌建筑、与传统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改造类建筑针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及违章、危破建筑。4.建筑高度控制规划遵循“整体研究、 严 格控制” 的方针。根据多种控制要求,对相关地块进行叠加确定,采取“就低不就高” 的原则进行高度控制。粤 S(2018)08-0187图 5 高度控制规划图5.公共空间控制合理设置公共空间,构建公共活动空间体系
7、;保护街巷传统空间格局,维持传统风貌;控制公共空间色彩、风格与街区传统风貌协调。粤 S(2018)08-0188图 6 绿色和公共空间规划图七、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1.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内容与策略主要展示内容为传统街巷,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风貌建筑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展示利用策略:(1)恢复原梅县博物馆传统风貌,提升博物馆展示功能;(2)复兴老字号,将仲元路打造成为具有客家特色的骑楼美食街;(3)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体验产业;(4)激活传统风貌建筑,加强建筑多功能利用,可作为文化博览设施,或改造为文化休闲设施、商业服务设施;(5)对沿街建筑进行立面维护与内部设施整治,提升旅游吸引力。2.重要展示节点及游览线路粤 S(2018)08-0189整合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文化资源,规划打造 3 条不同主题的展示路径。图 7 展示路线规划图粤 S(2018)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