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通知第一、关于课程设置的原则性意 见1必修课: 包括公共基础必修 课、 专业必修课。(1)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旨在进一步夯实基础,注重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由“两课”、大学英语 、数学、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体育及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入学教育、课外科技活动等组成。 公共必修课由教 务处统一规定。(2)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的原则 ,各 专业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和 专业特点开设的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应确保专业
2、培养基本规格、适 应各专业所面向的 岗位群特点、独立的且能 够形成有机整体的专业课程。专业必修 课程由各系结合各专业实际 情况自定。必修 课学分未获得者不准予毕业。2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任选课。(1)专业限选课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拓展与延伸,是确保 专业 培养基本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着深化学生对专业知 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 专业知 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专业个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而设置的课程。各 专业可根据情况制订若干个 专业发展方向课程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至少选择其中一组学习。各系 结合各专业实际 情况及社会和市场需求设定限选课,限选课不合格者可以改 选限定范围内的其他课程。但最终必须达到规
3、定的限选课学分。(2)任选课是根据实际需要为拓展知识面,增 强适应性, 强 化职业技能,促进文理渗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艺术 修养, 发展学生个性而为学生开 设的课程。内容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自然、工程与技术科学系列及文化素质讲座等。由教务处组织全校统一安排或调整;任选课不合格者可以改选其它课程,但最终必须达到规定的学分。3集中性实践环节:指时间在一周以上的 实习等,集中性 实 践环节为必修课,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公益活动、生产实习 、社会调查、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第二、关于学时与学分的原则 性意见1总学时:1800 学时左右。2单门课程学时:各门课程的
4、 计划教学时数原则应为 8 的倍数,一门课程的最少教学时数为 16 学时。任选课的学时原 则规定在 2040 学时之内。其它课程学时的设置,按课程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合理设置。3学分制定原则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学分 值的最小单位为 0.5,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一位按“ 二舍八入,三七作五”的方法取舍。各 类课程的学分值确定办法如下: (1)理论教学课每 16 个学时计 l 学分;(2)体育课每一学期计 1 学分;(3)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等集中性实践环节,每周计 1 学分;(4)军训考核合格者计 2 学分;4.其它入学教育、健康教育和军事理 论各计 1
5、 学分。 军事理论原则 上安排在新生开学的第一周、第二周与军训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原 则上安排新生开学的第三周与入学教育同 时进行,第三周周末入学教育、健康教育和军事理论统一安排笔试。2第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 试以百分形式记录成绩,考查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记录成绩。英语(含日 语、俄 语)、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等基础课至少有一学期为考试课,两课中邓小平理 论应为考试课,基 础课的考试 原则上要求以笔试形式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核方式可根据科目的特点,进行考试 或考查,如 为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实践课、选修 课考核方式为考查。第四、教学计划格式
6、具体内容如下:一、专业说明(标题为四号、宋体、加黑)(一)专业的社会行业背景调查(标题:小四、宋体、加黑,正文为小四、宋体)(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同上,以下同)(三)服务面向(岗位群)(四)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五)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定(七)技能培训计划二、专业教学计划(标题为四号、宋体、加黑)(一)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标题为小四、宋体、加黑,正文为小四、宋体)(二)学年编制(参见附表 1)(三)必修课理论教学进程表(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参见附表 2)(四)选修课理论教学进程表(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参见附表 3)(五)集中性实践教学
7、设置表(参见附表 4)(六)学时汇总及分配比例表(参见附表 5)(七)毕业条件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其中必修 课,集中 实践教学 ,限修课,任选课 学分,其它 学分。三、教学大纲(一)理论课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格式理论课程名称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及对象: 学时: 学分:1课程的教育目标;具体要求: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属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在总的培养目标下着重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2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体要求:知识部分按“了解” 、 “理解” 、 “
8、掌握”三个层次阐述,能力和素质部分按“初步具有” 、 “具有”两个层次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事物的分类、过3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使用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能举一反三,包括分析和综合。3课程内容、结构框架和基本要求、学时分配;具体要求:阐明课程内容;每一部分学时分配;每一部分基本要求。前两者以表格形式表达较清楚; 后者可
9、采用叙述形式表达或阐述,并应指出重点、难点4考核方式具体要求:考试还是考查;如为考试,应阐明平时(也可含实验、课内实践或设计)与期末分数比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期末成绩是笔试还是口试,笔试时是开卷还是闭卷;如为考查,应阐明其成绩的组成部分是否包括考勤、课堂提问、作业、实验等。5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具体要求:指出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指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方面与相关课程或实践环节的联系制定:* *教研室执笔人:审定人:审定日期:(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与格式实践课程名称教学大纲适用专业及对象: 周数: 学分:1课程的教育目标;具体要求:本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概
10、括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提出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实践课程,学生完成哪些实际训练,掌握哪方面的基本操作和技能。2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体要求:按“认识” 、 “会操作” 、 “掌握”三个层次写明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认识”:是指加深对某专业或课程所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就业岗位的感性4认识;“会操作”:是指学生在实际或实训环境中,能掌握操作要领,能完成教学要求的实际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操作问题的能力。3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阐明实践地点(为实验室还是企业或实训基地) ;实践内容;时间安排;实践形式及方法(包括参观、演示、动手操作
11、等)4考核方式具体要求:提出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 ,对学生考核的要求。制定:* *教研室执笔人:审定人:审定日期:5学年编制(附表 1)67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学期 教学周内容 时间 内容 时间 内容 时间1理论教学234入学教育军训 3 周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课堂教学 15 周20 考试 1 周上学期21-26 寒假 6 周 寒假 6 周 寒假 6 周2728293031毕业设计答辩5 周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 毕业教育 1 周46下学期47-52 暑假 6 周 暑假 6 周理论教学考试 2 2 1实训毕业设计答辩 5
12、入学教育及军训 3毕业教育 1假期 12 12 6总计 51 52 448必修课理论教学进程表(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 (附表 2)1学 期 2学 期 3学 期 4学 期 5学 期 6学 期15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合 计小 计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第 一 学 年小 计课 程 名 称序 号类 别备注教 学 时 数学分数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按 学 期 分 配 周 学 时总学时数理论学时实践学时9选修课理论教学进程表(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 (附表 3)1学 期 2学 期 3学 期 4学 期 5学 期 6学 期15周29303132333435363738394012二 选 一二 选 一二 选 一二 选 一二 选 一二 选 一类别序号课 程 名 称学分数教 学 时 数备注按 学 期 分 配 周 学 时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实践学时第 一 学 年总学时数理论学时专业限修课小 计任 选 课合 计10集中性实践教学设置表(附表 4)1学 期 2学 期 3学 期 4学 期 5学 期 6学 期12345独 立 实 践 项 目学分数备注实践学时合 计按 学 期 分 配 周 数类别第 一 学 年 第 二 学 年 第 三 学 年独立实践课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