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6737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以优质教育为取向的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研 究 报 告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课题组一、简介部分1标题:以优质教育为取向的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研究报告2. 标识:硚口区崇仁路小学张彦平(中高) ,主持完成了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以优质教育为取向的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建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批准号 2012A024) 。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张彦平、鄢芳、余国卿、熊昉、陶璐、李璋、熊甦烨、汪亭、李雪芳、江黎、何芳、张飞。3. 摘要:本课题通过全面建构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框架,探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学习活动的形态及指导策略,以落实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

2、泼地成长的素质教育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课题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及指导策略:一是课堂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组织策略;二是班级建设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及其指导策略;三是学生社团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及其辅导策略;四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及其指导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在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为丰富了学校“伙伴文化”的内涵、建成了特色各异的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4. 关键词:优质教育 小学生 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二、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通过全面建构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框架,进一步突出

3、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将学校建设成为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以优质教育为取向的小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探寻小学生多领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策略。2.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与提高教育质量关系最为直接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缺少明晰地研究,同类研究集中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为此,我们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作为切入点,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抓手。本课题研究小学优质教育的实现问题,从学生学习活动的五个方面整体建构学校教育,具有全覆盖性和整体性,从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和组织

4、的角度,研究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效发展,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这在同类研究中尚不多见。3.研究假设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假设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作为切入点,作为实施优质教育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抓手。研究小学优质教育的实现问题,从学生学习活动的四个方面整体建构学校教育,具有全覆盖性和整体性,从学生学习活动的选择和组织的角度,研究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效发展,以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新教学设计的范式,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线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以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是对传统教学设计理论的拓展与更新。2通过整体建构小学生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维的活动中学习,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主动发展。4.核心概念优质教育优质教

5、育,是相对于平庸、低质教育而言的高质量的教育。优质教育最终应从其所导致的学生身心发展的状态来衡量。因此,所谓优质教育,是指以现代学校制度、优秀学校文化、优质的教师队伍和优化的办学条件为保障的,关注全体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发展的教育。其中, “关注全体小学生的发展” ,是指小学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能获得发展;“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指小学生在身体养护、生活自理、人际交往、文化学习等方面,形成了能为后续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兴趣、习惯、知识、技能等;“小学生的有效发展” ,是指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一种轻负担、高效率、生动活泼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以“时间+汗水”

6、的方式获得学习和发展的结果。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相应的活动展开的。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指小学生为促进身心发展而参与的身体的、心理的以及身心统一的各种活动。其中,身体活动涉及身体器官动作(一般要求控制肌肉动作) ,如各种身体运动、动手操作、人际互动、听说读写、绘画、演唱、演奏、表演等;心理活动是指在头脑中运用语言或数理逻辑符号所进行的信息加工的活动,如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分析、综合、推理、想象) ,以及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节控制的动机、情感、意志等。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小学生的学习中,学习活动很多时候是身心统一或手脑并用的。整体建构小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是指

7、,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各个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时空及物质条件) ,整体设计、安排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班级活动、课外活动(校内社团活动)及校外活动等,加强各教学领域之间的关联和沟通,使之具有全面性、关联性,并使各个领域内部活动内容结构化,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有效发展。(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1. 理论基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一是学习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理论,如活动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机制,不同活动的发展功能与局限,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等;二是学习方式的理论,如关于学习方式的本质,学习方式分类,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等。2.相关研究成果国外关于学

8、习活动研究概况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课堂教学形成了以学生或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传统。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论原则,他的学生克伯屈发展了“做中学”的思想,创立了“设计教学法” ,以单元活动为基本形式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西方先后形成了许多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以Zimmerman 为代表提出的“自主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支架式教学” 、 “认知学徒制”、 “抛锚式教学”等。20 世纪 70 年代,前苏联列昂捷夫把“活动”概念引入心理学,提出“活动理论” ,达维多夫等人把列昂捷夫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于小学教学,探讨了

9、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与机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改革教学体制,把课外活动纳入学3校课程。国外关于学习活动的研究,始于哲学和心理学,并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和课程领域,形成了活动教学理论及其实践形态,对国内学习活动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关于学习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内关于学习活动的理论的系统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对国外活动教学理论的吸收借鉴。叶澜教授在 1986 年提出,学生自身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田慧生研究员主持的“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 ,提出了“活动教学”理论。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扬州大学潘洪建教授提出了“活动学

10、习”理论,研究了活动学习的结构。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教授近 15 年致力于学习活动研究,在其教育活动论 教学论新编及多篇论文中,详细讨论了有关学习活动的多个问题:关于活动作为学生发展的机制、关于学习活动的分类、关于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关于多维学习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关于建构学习中心课堂。国内对于突出学生能动活动的教学实验研究也有很多。如裴娣娜教授于 90 年代初以来主持的“主体教育”系列研究,叶澜教授自 1994 年开始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研究,近年来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经验,表明落实学生的本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

11、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总的看来,国内外关于学生活动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如何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建构能促进小学生全面、有效发展的学习活动的整体框架,有待进一步研究。有鉴于此,我校“十二五”课题借鉴国内外丰富的理论成果,并着眼于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从课堂、班级、社团及社会实践等领域开展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研究。(三)研究程序1研究对象从全面发展和有效发展两个方面研究优质教育的内涵;以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发展的学习活动的特征把握为基础,分领域(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班级建设、校外活动等)研究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征、类型、选择及其组织和实施。2研究方法对于不同的问题拟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

12、优质教育的内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发展的学习活动的特征等,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对于小学生多领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策略研究,拟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具体运用“叙事研究” 、 “课例研究” 、 “模式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3技术路线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形成研究的基本假设;以研究假设指导具体的教育行动,并积累教育教学案例;以对案例的反思、总结为基础,形成研究的结论。(四)研究发现或结论1.优质教育取向的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建构中的基础理论问题优质教育对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的要求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沟通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单一、片面的弊端,让学生在多种类型的活动中

13、学习、生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而学生的有效发展要求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能统筹考虑和综合权衡教学目标实现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性、学生的学情和教学条件的可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宜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和有效地完成学习过程。因此,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发展均要求对小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建构。4小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学习活动整体框架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我校形成了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的框架。如表 1 所示。表 1 崇仁路小学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框架教育领域 活动类型活动时空课堂教学1 自学活动 2 互学活动 3 悟学活动 4 拓学活动 课内班级建设5 班级民主管理中的参与性活动 6 学

14、习小组建设中的协同性活动7 特色教育中的体验性活动8 班级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性活动课外学生社团9 社团管理活动 10 技能训练活动 11 专题研究活动 12 策划创编活动 13 成果展示活动校内社会实践14 运动健身活动 15 生活自理和家务劳动活动16 志愿服务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校外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的特点对表 1“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的框架做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我校“整体建构的学习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全面性。在时空上实现了较全面的覆盖。从学校教育的实践领域来看,学整体建构的学习活动覆盖了学校教育的基本领域;从教育的时间分布来看,占据了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空间;从学习

15、的路径来看,框架中的三类十六种学习活动,包含了学生学习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基本路径。关联性。在功能上追求“互动-互补” 。我校以“学习活动整体建构”为抓手实现优质教育,是对学校现行教育的整体优化,使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四个教育领域的改革相互关联和促进,形成“互动互补”关系。结构化。四个领域共同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整体结构,而各领域内部的学习活动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都有符合各自特点的结构存在。学习活动的特征与教学的设计、组织学习活动的特征实现有效学习的学习活动具有如下特征:能动性、针对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传统话语体系中, “教学”往往只是指课堂教学,或者以

16、课堂教学为主的相关工作,而在我校的研究之中, “教学”涉及课堂、班级、社团、校外四大领域,只要是教师有目的的设计与实施相关学习活动,都是教学活动,都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一,以有效教学分析模型作为小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从总体上来看,有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选择和实施适宜(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行为,以实现预期学习结果和效率的过程;而适宜(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观念与能力,对教学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学习的目标、内容、条件、学情5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选择和设计的。(参见陈佑清.论有效教学的分析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12, (12).)图 1 有效教学的分析

17、模型第二,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的总体原则是“因境设学” ,要求教师按照实现特定的学习结果和效率的要求,统筹学习目标实现的需要、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学情的实际以及学习条件的可能,确定学习活动的类型、设计学习活动流程、建立学习活动规则、选择开展学习活动所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第三,教导活动设计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境,应该如何选择和设计具体的教导行为呢?由于教导的功能是,引起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促进学生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导行为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逻辑是:“为学而教” ,即依据引起和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的需要,来设计与选择教导行为。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教学过程

18、通常表现为一种有时间先后顺序且具有逻辑联系的教学活动序列。设计教学过程,就是要选择教导活动与学习活动的种类并将它们进行组织,以形成具有某种功能的教学活动序列。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处理教师的教导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总体原则:学习中心课堂处理教导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关系要坚持的总体原则是, “学为本体(学为目的),教为条件(教为手段) ”。这是由教学过程中教导与学习之间的功能关系决定的。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的安排或组织中,无论是什么时候,也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导行为和学习行为,都要使学生的能动、有效的学习行为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本体性或目的性的行为;而使教导行为成为引起学生学习行为能动地发生和有

19、效地推进的条件性或手段性的行为。具体原则:上述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组织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表现或要求,这些要求因而成为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坚持的具体的原则:依学定教、少教多学、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以学论教。2.不同领域里的学习活动设计及其指导策略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及其指导策略教学过程的基本学习活动。崇仁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研究,是从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流”开始的。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学情和条件,教师把一节课中学生活动按照教学流程划分为若干个活动板块或环节,并设计相应的教师指导活动。经过四年的研究,我们逐步形成了学校课堂教学基本学习活动:导向自学、导思互学、导练悟学、导评拓学。课堂教学中的

20、学习活动设计。目标 、内容、条件、学情教导行为为学习行为 学习结果与效率6依据学习中心的教学活动设计的逻辑,我们充分考虑影响学习活动与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大量的课例研究,总结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经验。侧重于不同影响因素的学习活动设计。包括侧重于特定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设计、侧重于特定教学内容的学习活动设计、侧重于特殊学生学情的学习活动设计、侧重于教学条件的学习活动设计。开发了学习中心课堂的备课模板。根据“因境设学” 、 “以学定教”的原则,开发了中习中心课堂备课模板,为教师备课提供“脚手架” 。课堂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教师教导的总体原则是“依学定教” ,即“按照所选择和设计的学习活动的特点,以

21、及引起学生能动参与和有效展开这些学习活动的需要,选择和设计相应的教导活动” 。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的具体做法是: 导向自学指导策略、导思互学指导策略、导练悟学指导策略、导评拓学指导策略。班级建设中的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班级建设中的学习活动结构“十二五”期间,崇仁路小学有 38 个教师参与“班级建设中的学习活动与指导策略”的研究,对 38 个教师的班级个案进行比较分析,把班级建设中的学习活动进行归类,发现班级中的学习活动的存在形态,包括“班级民主管理中的参与性活动” 、 “学习小组建设中的协同性活动” 、 “特色教育中的体验性活动”和“班级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性活动” ,这四种学习活动彼此之间相对独立

22、,大多数不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具有弥散性、日常性或针对性(专题性) ,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指导策略。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的参与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学习小组建设中的协同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特色教育活动中的体验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学生社团中的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学校组建了校级、年级、班级社团计 31 个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其中,校级社团的 10 位教师做了“学生社团中的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的典型案例研究。社团中的学习活动结构崇仁路小学社团中的学习活动以一学期为单位进行设计与实施的,由“社团管理” 、“技能练习” 、 “专题研学” 、 “活动策划”和“成果

23、展示”五个方面组成,在“一学期”这个单位时空里, “社团管理”贯穿全时段, “技能练习” 、 “专题研究” 、 “活动策划”和“成果展示”构成活动系列。社团学习活动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功能多样、协调时空矛盾。指导策略。包括社团管理中的交往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技能练习的操作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专题知识的研究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活动策划的创编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成果展示的表现性学习及其指导策略。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本课题研究的“校外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在家庭和社区进行的学习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主题教育的体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会实践。校外学习活动的

24、结构我们对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学生校外学习活动存在的形态主要有:结合学校阳光体育锻炼计划安排(如:做操、跑步、跳绳、踢毽、骑车等)的“运动健身学习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生活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程度生存能力的“生活7自理和家务劳动学习活动”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志愿服务学习活动” ;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公民责任感的“社区服务学习活动” 。校外学习活动的设计意图校外学习活动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内学习活动的延续、补充和拓展。必须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积极探索校外学习活动的有效

25、途径,完善校外学习活动的设计,让孩子在校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校外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我们总结了以下关于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一是指导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校外学习活动,使得学生的校外学习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并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二是制定校外学习活动计划,指导家长参与校外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三是通过完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建设,大力提倡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四是学校与社区联动,共享教育资源,共同组织、策划学习活动。(五)分析和讨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以下两点:1.研究成果的创新“小学生

26、学习活动整体建构”直指小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类型、如何设计等问题的探讨,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小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认识,以及如何基于这种认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对小学生在校生活所涉及的主要学习活动领域(课堂学习、班级建设、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等问题的探讨,形成了具有学理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的策略。2.课题研究的成效丰富了学校伙伴文化的内涵。学校在“以小学生学习活动整体建构”为抓手,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四大领域打造优质教育,积极实现“爱学、会玩、好习惯”的培养目标。打造了特色各异的

27、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使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因为学习而精彩,成为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其一,学习的超市学习中心的课堂。课堂教学变革建构了学习中心课堂,把课堂变成了“学习的超市” ,实现了课堂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型,使课堂呈现出“学为本体”总体特征,具体体现为学习活动连续性和充分性。其二,精神的家园学习与生活同构的班级。通过开发班级建设中的学习活动资源,把班级建设成学习与生活的共同体,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班级民主管理格局初步形成。班风班貌发生了较大变化。班课同构,相辅相成。其三,生命的牧场既学又玩的社团。社团是学生的第二班级,他们在 “学”与“玩”的统一中体验

28、张扬着自己的个性、体验着“生命的狂欢” 。做到了人人参与,既学又玩,表演展示。促进了师生的健康发展其一,学生发展。我们从“爱学” (专注、主动、合作、坚持) 、 “会玩” (社团、特长、交友、表演/获奖) 、 “好习惯” (学习、交往、生活、安全)三个维度设计了 12 个指标,随8机从二到六年级各抽样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等级测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在主动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发展呈现出较高的水平和良好的状态。其二,教师发展。学习活动的整体建构,创生了很多教育教学经验与理念,大大提升了老师运用现代教育的基本原理设计、组织学习活动,践行“为学而教、不教之学”理念的能力,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在课

29、题研究的过程中,各个子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案例与教育教学反思,并在驻校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反复修改后精选汇编成集,计 90 万字(其中发表 33 篇,获奖 349 篇) ,以使教师的专业智慧得到认可与分享。(六)建议1.需要改进的事项因为时空限制,以及安全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四大子课题研究进度还不均衡,重点推进与进度均衡之间的矛盾有待解决;今后要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研究加强等方面予以强化。对于“在线”学习活动研究还停留在典型案例的试点研究阶段,现代化学校的制度建设如何适应或促进个性化、数字化发展的新常态,这个问题有待思考与探索。学习活动设计如何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体现学科特征和

30、可操作性还要深入研究,让更多的教师深入掌握研究的要义,使学习活动学科化进一步深入研究。2.本课题研究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本课题研究视角新、研究方法新,研究过程扎实,成效显著,成果丰富。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社团、社会实践四大领域进行研究与改革,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打造了优质教育的新形态, “学习中心,不教之学的课堂” 、“既学又玩,不一之长的学生社团” 、 “全员参与,不令之责的班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为中小学实施优质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具有推广价值。三、主要成果1.公开出版成果著作课题成果专著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分别

31、为小学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指导 小学班级学习活动设计与指导 小学社团学习活动设计与辅导 汪亭的班,汪亭的课 伙伴教育 。2.公开报告会湖北省教育厅主持的健康课堂展示现场会于 2014 年 5 月 16 日在我校进行,来自全省的 200 多位领导专家观摩了课题组 28 位教师的展示课。湖北省有效德育现场会于 2012 年4 月 11 日在我校举行,武汉市有效德育现场会于 2012 年 12 月 5 日在我校召开。省教育厅、光明日报 、 中国教育报 、 长江日报 、 湖北教育 、 成才 杂志社等领导机构和媒体高度肯定和广泛报道了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武汉市教育局、教科院也都来校调研课堂教学研究成果

32、。近三年,广东、福建,河南、四川、山东、黑龙江、重庆、湖北宜昌、黄石、罗田等地的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到我校考察学习课堂教学成果,反响很好。3.主要成果发表与获奖各个子课题组的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案例与教育教学反思,精选汇编成集,共计 82 万字,围绕研究课题发表论文 33 篇,获奖 349 篇。四、参考文献1 陈佑清著:教学论新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2 陈佑清著:教育活动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93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 年版。4 马丁布伯著:我与你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版。5 佐藤学著:学校的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

33、出版社 2010 年版。6 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年版。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版。8 杨开城著: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年版。9 叶澜著:“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年版。10 叶澜:论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与发展主体的动态关系 ,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 年第 3 期。11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年版。12 黄俭著:教育,一切从孩子出发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2 年版。13 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2 年版。14 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15 吴永军著:新课程学习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