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6846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形式与政策问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形式与政策参考答案 本试卷一共十题 2016-6-22 “若水 三千、只取一瓢饮 ”整理 “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1 / 28 1、 要完成十三五时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 ,需要贯彻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 1.1、 是创新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

2、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 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 1.2、 是协调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

3、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 。五中全会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除了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还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 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从字面看,统筹指的是统一筹划,与兼顾相连,有主“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2 / 28 次之分,兼顾部分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视,而协调指的是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各种关系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没有主次之分。协调发展与五个统筹相比,范围更广,要求更高。 1.3、 是绿色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4、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 ,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 1

5、.4、 是开放发展。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 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3 / 28 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 权的最好尝试。目前

6、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 53 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 “一带一路 ”的大战略。 “一带一路 ”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 “十三五 ”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 “制度性话语权 ”的新模式。 1.5、 是共享发展 。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7、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 年以 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 “健康中国 ”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2、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

8、求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有哪些 ? 2.1、 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经济社“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4 / 28 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14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63.6 万亿多元 (现价,下同 ),按汇率折算,迈上 10 万亿美元的大台阶,占世界经济份额 13.3%,一年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 7594 美元,按标准,居中高收入国家中等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9 万元和 1.1 万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确实是

9、很了不起的成就。从这个起点出发,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时,初步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可达 17 万亿美元左右,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将开始向更高水平迈进。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不仅现在如此,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以后相当长时间内依然如此。目前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已居世界前列,但按人均算就排到后面了。我们人均国内

10、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70%、的 1/7、的 1/5,排在全球第 80 位左右。按人类发展指数排序,我们在第 91 位。从综合发展水平看,特别是在创新能力 、劳动生产率、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 体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90%左右。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双引擎 ”,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和人才红利,努力把经济潜在增长率充分发挥出来,推

11、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2、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实现到 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必须保持一定的“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5 / 28 经济增长速度。初步测算, “十三五 ”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 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 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长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

12、水平。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 就是因为没有实现转型升级,经济长期停滞,结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提出“双中高”,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双中高”是两位一体、互促共进的。只有保持中高速增长,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留下空间,为迈向中高端水平创造好的条件;只有迈向中高端水平,才能既扩大需求、又创造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超过 10 万亿美元高基数之上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要实现 “双中高 ”并不容易。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13、较多。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交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必然会影响到我国。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 “三期叠加 ”阶段,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推动经济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是一个充满阵痛、 十分艰难的过程。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不少有利条件。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孕育形成,将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近两年多,面

14、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我国经 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取得显著成效。经“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6 / 28 济保持 7%左右的增长,增速仍居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增量比过去两 位数增长时还要大,而且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民生不断改善。这些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也增强了各方面的发展信心。 实现“双中高”,要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激发和释放发展新动能。我国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产业装备亟须升级改造,有效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同时总储蓄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资金充裕, 扩大有效投

15、资也有条件。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继续加大对中西部铁路和公路、水利、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投资,增加对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投资,提升投资效率,更好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达 60%左右,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 增长的基础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最大的结构调整。要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就业和公共服务能力等举措,着力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要优化发展 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现“双中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16、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增长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 +”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近年来,服务业较快增长,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半壁江山 ”。要继续推进服务业领域的改革开放,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 和新兴服务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的兴业 之策,也是大企业的强盛之道。要依靠“双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变革生产经营方式、

17、提升效率,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7 / 28 2.3、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主要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普遍提高为衡量标准。要坚持共享发展,在经济平稳增长基础上,促进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抓好保障 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这几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就业一直保持稳定,已很不容易。“十三五”时期,就业压力依然不小,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好

18、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培训,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其他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努力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使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得到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继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保障 人民群众健康。 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既是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解决这一问题,应合理区分基本需求与非基本需求,政府主要是保基本、兜底线,非基本需求主要依靠市场来解决。要创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19、,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办法,引导社会资本及外商投资参与,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增强。按照保基本、建机制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筑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 网。“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让中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建议要求,到 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们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渠道增加投入,确保“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8 / 28 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国一道

20、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推动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既关系效率也关系公平。城乡收入差距大是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近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出现了由过去低于城镇居民到持续高于城镇居民的重 大变化,城乡收入相对差距趋于缩小。建议提出,今后五年,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完成这一任务,仅靠“二次分配”是不够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很重要的在于推进“双创”,让更多的人富起来,畅通社会纵向流动渠道,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逐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2.4、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既要努力满足人民物质需求,也要努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在

21、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 质明显提高。 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与文化密不可分。建议要求,要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过去 30 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可以说是规模宏大的社会创业创新行动的结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更好发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要积极倡导创业创新文化、理念和社会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

22、 的同时,实现人 生价值,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建议要求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市场、社会要共同参与,构建起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政府主要是推动文化事业“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整理 9 / 28 发展,创新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要围绕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同时,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持续扩大感召力和影响力。 2.5、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23、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作为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实现双赢,是亟须破解的难题。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 建议要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预计可以如期实现。但目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仍然偏高,节能减排潜力很大。“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多措并举,促进能源资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同时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这不仅是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我们已制定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 城市化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对于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要把生态环境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资源环境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十三五”时期,要使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