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3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13 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和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民生 为本,人才优先、服务发展”工作方 针, 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基本现代化指标和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两大体系”为 重点,坚 持统筹兼顾、量质并重,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提供坚实的民生保障和人才支撑。一、加快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就业富民上实现新跨越(一)全面完成城乡就业工作目标。全市提供就业岗位 5.5万个,解决本
2、地劳动力就业 2.2 万人,年内城镇新增就业 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 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5以上;返澄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92%以上,江阴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 100%就业;扶持创业 2130 人,带动实现就业再就业 12750 人;开发 43 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做好新疆籍大学生来澄岗位实习工作;完成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 2.8万人,创业培训 2000 人。(二)放大积极就业政策效应。加大城乡一体促进就业政 2 策推进力度,出台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
3、业更加充分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被征地农民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利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继续扩大支出政策,将城镇就业再就业政策覆盖到全体被征地农民,对被征地农民中灵活就业人员、吸纳中断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的企业实施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深入落实以“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援岗稳企活动,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岗位。(三)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面启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工程,争创省级创业型示范县(市),深入开展创业型街道(镇)及创业型示范街道(镇)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岗)活动。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一 对一” 创业结对帮带活动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
4、发布、基地孵化、导师帮带、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跟踪“八位一体” 创业扶持。注重创业效果的提升,加强对创业者创业过程的指导服务,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活力,不断提高创业实体生存指数、创业带动就业指数。落实促进创业“六补一贷” 政策,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创 意大赛、 “创业之星”评选表彰等活动,宣传典型,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四)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职业培训从生存性培训为 3 主转向产业规模化培训,从面向个体的再就业培训为主转向以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主的培训。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5、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实施大学生“技能绿卡”工程,促 进 各类群体技能素质提升。建立职业培训管理新模式,定期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巡回检查和考核,对各培训点开展培训工作情况进行质量评估。把握政策引导、实名制管理和师资培养三个关键环节,切实提升职业培训质量。健全完善城乡普惠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继续探索培训资金直补劳动者和企业的有效办法,调动劳动者和企业积极性。根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 、“委托式”、 “菜单式”培训,促进劳动者素质就业、体面就业。(五)统筹做好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建立城乡一体人力资源数据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
6、,实现“就业服务进家到人,就业岗位进街到村” 。积极开展“ 就业援助月 ”、“春风行动” 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对重点人群实施特别帮扶。以“实名制”管理为抓手,通过开展见习实训、“高校 毕业生就业服务月” 活动,组织就业指导专题培训,推出公益性岗位“定向” 招聘等,重点解决好江阴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因难家庭大学生100%就业 。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提供优质就业服务,积极做好来澄大学生就业工作。(六)加强服务企业用工力度。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虚拟 4 市场”就业 自助服务 功能,建立公共就业数字电视以及“ 人力资源市场在线”服务 平台。按照“ 五实现 ”的目标,建设好就业信息服务系统。组织开展
7、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状况调查,加强动态跟踪。完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重点缺工企业和失业动态三项定期监测制度,加强就业和企业用工形势的分析研判。建立企业用工分级走访制度。继续开发建立劳务合作基地,进一步推动和巩固校企合作,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健全失业预警机制,做好“困难 企业” 职工 稳岗工作,避免出 现大规模裁员现象,防止隐性失业集中转为显性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社保护民上实现新跨越(七)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各项目标。全市完成社保扩面新增参保 5 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缴费 21500 人,新增单位参保登记率 100%
8、,适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98%以上。实施社会保险“ 五险合一” 征缴。各 类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稳步提高,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2%。(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制度。推进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出台江阴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探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和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规范药 5 店的服务行为。积极推行对定点医疗机构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结算办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和过快增长。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积极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多重
9、功能和作用。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建立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机制。逐步健全工伤预防、补偿与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工伤认定机制,逐步建立工伤职工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定点管理,实施规范便捷的工伤医疗费结算办法。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办法。(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围绕“锡澄一体、城乡一体” 要求, 积极做好社会保 险城乡居民全员参保、中断续保、帮困助保工作,重点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突出本地户籍净增参保人数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人数的考核。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 征缴。推动企业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通过落实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因就业不稳定
10、而出现的断保问题,帮助困难群体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十)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实现社会保障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持续、有序、合理增长。做好 2013 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稳步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基本保养金。从 2013 年 1 月起,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 150 元调整到 180 元;被征地农民保养金由 350 元/ 月调整到 400 元/ 月。提升医保结算服务水 6 平,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属地管理和实时结报,做好医保市外就医结算延伸服务,在全市 33 家医院设立市外就医二级结报平台。不断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异地转接工作,提高社保窗口
11、办公效能。举办好退休职工系列文体活动,开展好退休职工慰问工作,探索退休职工大病慰问制度。(十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充分发挥工商、税务、社保三方联动优势,扎实开展社保稽核工作,确保基金应收尽收。按照“ 预防 为主、监 管并重” 原则,强化社会保 险基金预算管理,规范基金收支行为,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加快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不断完善“业务经办、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位一体的内控体系,确保社保基金平稳运行。加大行政监察力度,严厉打击定点机构骗取医保基金支出的违规行为,确保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基金安全。三、加快“两高”人才队伍建设,在聚才强民上实现新跨越
12、(十二)全面完善人才工作各项目标。全年引进各类人才 1.4万人;引进高层次人才 528 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180 人;新增社会领军人才 2 人;新增中介服务领军人才 2 人;力争柔性引进获得诺贝尔奖专家 1 人。申报引智项目 54 个,争创国家级或省级引智示范单位(基地、村)1 个,争取申报成功高端外国专家项目 1 个,基本建成在澄外国专家的服务体系。争创博 7 士后工作站 2 家。新增高技能人才 7200 人;年底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达到 600 人。(十三)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智力。进一步优化我市人才政策,制定江阴市人才公寓租赁准入条件和实施办法,严格落实优秀大学生租房补贴等各项人
13、才政策。积极助推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的培育,进一步优化智慧企业培育环境。组织开展“中国江阴海外高 层次人才 项目洽谈会” 、 “江阴名企名校行,知名高校江阴行”等引才活 动,继续参与“ 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活动 。组织赴海内外人才密集地区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参与“千人计划” 太湖(无 锡)峰会,为进一步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搭建平台。完善海外引才网络,出台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引才顾问的评估绩效考核政策,编制发布江阴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指导并做好对重点国家地区的人才政策宣传推介和招聘活动。采用公开招聘、专家推荐、人才猎头、定向招才等多种途径,大力引进符合“330”政策要求
14、的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社会事业和中介服务领军人才。组织好 “ 外专千人计划” 等人才 专项计划的申报工作,尽可能多地让我市优秀人才享受国家专项补贴政策。(十四)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出台关于对职工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的办法,强化职工教育经费对企业人才培养的考核激励机制。组织开展 2013 年全市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推进企业、乡镇举办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将 8 技能竞赛、企业职工技术创新与职业资格、技术等级晋升紧密挂钩。进一步推进“首席技师” 、“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畅通职工技能等级社会化认证通道。研究出台江阴市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办法。组织参加无锡市首届“技工节” ,加大对
15、先进典型的奖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技术工人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十五)继续推进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企“330” 计划,努力使“330”计划成为我市招才引智的强大平台。加强对海外引才工作站和国内引才联系点建设管理。研究出台江阴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继续做好省博士后集聚计划申报工作。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探索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创业苗圃建设。以“1+N” 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加快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品牌,培育一批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立海外留学
16、人员智库。完善更新我市高层次人才、海外留学人才、外国专家等人才信息库。(十六)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强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建设。健全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日常监管。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 一卡通 ”优惠政策。强化人才招聘、 创业辅导、法律服务、创业融资、职称评审等服务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 9 供全方位的服务。落实好各类人才激励保障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公共服务,构建江阴市人力资源经理交流平台。提升外国专家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中国政府“友谊奖” 和“江苏友谊奖”申报推荐工作。积极参与“无锡市优秀人才贡献奖” 等四个奖项的评选表彰工作,在全市范围
17、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四、加快人事制度建设,在改革惠民上实现新跨越(十七)全面完成人事工作各项目标。初任公务员培训率100%,公务员任职培训率 90%,人事考试安全各项考试制度落实率 100%。(十八)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研究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规范公务员日常管理。加大竞争性选拔公务员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公务员培养选拔和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进一步规范表彰奖励工作,建立健全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和考核结果运用。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争做和学习、宣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 动,构建公
18、务员职业道德建 设长效机制。(十九)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省的总体部署,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三 项制度” 建设,建立健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研 10 究制订事业单位人事代理人员规范管理的政策性意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编外用工管理。进一步优化“阳光招录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强化异地出卷、异地考官、异地体检制度落实。积极探索紧缺型优秀人才的招录办法,为事业单位抢抓
19、各类优秀人才提供“快速通道” 。加快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全面提升人事管理效率和质量。(二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落实机关在职人员年限补贴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比例调整问题,探索机关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正常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调整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比例,研究建立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总量水平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总量水平有序稳定增长。(二十一)全面落实军转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军转安置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办法,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范,确保军转安置工作公平公正,确保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军转安置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及上岗前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以经信委、商务局等原市属转制企业军转干部为重点,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