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68924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年江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4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2014 年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江苏省、无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率先创优为动力,以“促进 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多 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加快破除一切不利于人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在就业富民、社保护民、聚才强民、改革惠民、维权安民、服务便民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推动江阴人社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一、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

2、质量就业(一)全面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年内全市新增就业岗位 5.5万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 2.2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 1100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3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500 人;扶持自主创业 2130 人,带动就业 12750 人,其中扶持 550 名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返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 92%以上;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年内培育、建设 1 个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创业 170 2 人;全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4.7 万人、创业培训 2000 人。(二)全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首位,落实好

3、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社保补贴政策和大学生求职补贴等政策。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全面推行全市人力资源实名制动态管理,健全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平台。规范招人用人制度,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破除城乡不平等就业政策壁垒,加大再就业扶持力度,完成城乡就业政策全面并轨,实现从城镇职工到被征地农民、再到全体市民的全覆盖。健全面向城乡所有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就业,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 零转移 ”家庭动态清零,江阴籍困 难家庭高校毕业生 100%就 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优化认定和管理办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4、(三)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坚持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贯彻落实促进全民创业政策,重点帮扶大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民自主创业。推进建设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开展专项服务活动,推动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进 高校、进社区(村)、 进基地” ,对有志 创业的城乡劳动者提供系统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优化“ 三位一体” 工作机制,落实“ 六 补一 贷” 创业政策, 继续开展企业 家与创业者“一对一” 3 创业帮扶活动,举办“创业创意大赛” 评选 活动,重点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和 项目入驻,争创省创业型城市。(四)切实加强职业技能

5、培训。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质量提升计划”,初步建立注重量 质统 筹、持续科学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长效工作机制。规范技能人才企业化评价,出台技能人才企业化评价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动技能人才的科学开发和持续发展。出台民办培训机构诚信等级评定办法。建立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流程和考评员管理办法。出台企业职工教育统筹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提高职业教育统筹经费管理与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企业健全职工培训制度,探索完善培训补贴资金直补劳动者和企业的有效办法,重点加强农民工岗位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建立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职业

6、培训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质量监控。 (五)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重点缺工企业和失业动态三项定期监测制度,提升监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完善企业春季用工调查制度,加大劳务合作和校企合作力度,有序引导企业招工和劳动者求职。继续组织开展“ 就业 援助月” 、“春风行动”等专项活 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适应我市实际的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创办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报。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保障市场 4 主体公平竞争。二、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现全民保障(六)全面完成社会保障各项目标。全年完成社保扩面新增参保 5 万人,净增缴费 1.8 万人,企业职工社

7、会保险参保缴费率 90%以上,适龄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98.5%以上,新增单位参保登记率 100%;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增长 10%左右,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 80%以上;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联网结算工作。(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接上级延迟退休和省居保、被征地农民男女 60 周岁享受养老待遇等政策,我市居保转接城保的女性年龄上限从 50 周岁放宽至 55 周岁。根据省政府 93 号令有关精神,完善好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妥善处理好虚拟安置问题。接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城镇职工大病患者年度救助,出台具体标准和办法,对医保结算

8、年度内个人自付费用超过 1 万元的重病和大病患者实施年度医疗救助。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配套工作,全面实施以总量控制为主,结合单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混合型付费方式的结算管理办法,提高医保基金运行水平。实行工伤认定网上预约申报办法,加快推进新的工伤认定管理体制。制订定点零售药店管理办法。 5 (八)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完善扩面目标任务考核机制,重点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完善工商、税务、社保登记信息互通交换机制,加大对应保未保和缴费少报、漏报、瞒报企业的监察执法力度。推动企业社会保险诚信制度建设。通过落实

9、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因就业不稳定而出现的断保问题,帮助困难群体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做好 2014 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提高居民养老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待遇水平,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 180 元调整到 210 元,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保养金由每人每月 400 元调整到500 元。稳步提高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水平,推行工伤辅助器具按定额付费,探索工伤康复按项目付费。实施工伤职工就医管理和工伤医疗定点管理,切实减轻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负担。贯彻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将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发生符合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10、。协助做好异地安置人员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服务工作,方便省内异地安置人员异地结报,实现无锡大市医保“一卡通”联网实时结算。做好退休人员生日、死亡、高温、特困等慰问,继续做好居住在江阴的异地退休人员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组织开展第五轮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展示老年风采 6 为主题的老年文体系列活动。(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扎实开展社保稽核工作,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推进社会保险业务财务一体化工作不断完善。进一步贯彻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纪律规定,组织开展落实情况督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监管,建立医疗机构现场监管、医疗审核智能监控和定点药店远程实时监控等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多元化智能监管

11、平台,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路径,杜绝冒名顶替、小病大治、以药换药、以药换物等行为。三、加大机制创新和环境营造力度,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十一)全面完成人才工作各项目标。年内引进人才总量11000 人;引进高层次人才 400 人;引进海外留学人才 120 人;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 65 人,设立海外工程师工作室 10家;新增社会事业领军人才 2 人;新增中介服务领军人才 1 人;新增高技能人才 6000 人;新增江苏省首席技师 2 人;新增无锡市首席技师 3 人,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3 家;创建博士后工作站 1 家;申报引智项目 30 个。(十二)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12、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服务。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社会事业和中介服务领军人才。以国家“外专千人计划” 、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以及江苏“外专百人 计划” 为抓手,大力引 7 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外籍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通过举办赴外推介活动、组织人才项目洽谈、召开引智工作会议、举办引智业务培训、深入基层现场辅导、优化引智服务体系等多种形式, 努力提升招才引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加强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江阴名企名校行”活 动。开展柔性引智引才工作,更加灵活高效地引进外国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 ,并与企业内工程师建立合作团队,设立“海外工程

13、师工作室” 。做好 2014 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启动第六周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培训。(十三)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大院校、企业与实训基地合作力度,组织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完成“1+3” 高训基地设备投入,并正式运行,着力提高利用率,扩大服务覆盖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估体系和长效机制,继续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企业首席技师评选工作。组织参与做好省第二届技能状元大赛选拔、集训、参赛等工作,并积极备战第 43 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选

14、拔赛和省第二届技能状元大赛,力争取得好成绩。组织开展第三届“高技能人才成就奖” 、“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 评选工作。 8 (十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积极发挥我市各类引才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市海内外人才的引才网络。大力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引智示范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探索技能人才国际合作办学培养模式,通过开设技能人才国际班等形式,使我市职业技能人才开发接轨国际,形成区域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借力国家外国专家局,积极筹建中国长江国际人才研究院。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实施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进战略,培育一批人力资源服务骨干

15、企业。 (十五)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江阴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力争优秀大学生租房补贴政策延续执行。研究人才公寓的相关政策,为建立人才公寓、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租房补贴、安家费等多位一体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提供政策支撑。开展来澄优秀人才、先进典型的评比表彰工作。落实好各类人才激励保障政策。面向海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举办交流联谊活动并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开展百强企业 HR 沙龙 、论坛等交流活动 。着力提高各类人才项目申报的质量,做好第二届“江苏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江 苏 友谊奖 ”、“江苏留学回国先进个人” 等申报推荐工作。四、着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提高公务员和

16、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 9 (十六)全面完成人事工作各项目标。公务员、事业人员初任培训率100%;人事考试安全率100 %。(十七)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其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制度。规范公务员职位管理。建立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初步建立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市级机关各部门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的检查指导,继续抓好市镇两级机关中层干部参加“江阴大学堂” 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升全市公务员管理队伍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新进公务员初任培训。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公务员“ 法治理念 ”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着

17、力构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十八)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工作,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工作。严格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有效清理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借用、留职停薪、吃“ 空饷” )等 问题,规范市、镇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招录、薪酬管理,严格控制和压降财政供养人员。确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岗位聘用审核备案、竞聘上岗等岗位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并实现“按需 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把竞聘上岗作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 10 选拔聘用的

18、主要方法。高效运行人事信息共享平台。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数据库。做好各级评委会的改选工作,扩大调整专家遴选范围。(十九)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贯彻实施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探索提高卫生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健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增长办法。结合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带薪年休假制度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修改完善我市具体实施办法。(二十)全力落实军转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军转安置政策,加强对军转安置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改进和完善安置办法,切实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准确分析研判形势,严格责任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扎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维稳和节日走访慰问工作,建立企业军转干部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市直属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属地管理,着力研究我市企业军转干部社会化管理的思路和举措,加快建立“以各镇、街道所辖社区党组织为基层工作单元”的企业军转干部管理及维稳工作网络。(二十一)不断提升人事考试科学化水平。深化机关事业单位“ 阳光 ”招录机制, 坚持凡进必考,高 标准做好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工作,制定标准化控制程序,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