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7382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进新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

2、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8、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自由的人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A、 B、 C、 D、 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0、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

3、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 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B. C. D.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环境意识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 参

4、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1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

5、 示范 参与性练习 自主性练习 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 B ) A.讲解 接受式 B.示范 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 陶冶式 18在“对话 ?互动” 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1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 B ) A.计划阶段 问题阶段 研究阶段 解释阶段 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 计划阶段 研究阶段 解释阶段 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 计划阶段 研究阶段 反思阶段 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 问题阶段 解释阶段 研究阶段 反思阶段 2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 B ) A.地方

6、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2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22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5 .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 C ) A.学科学习目标

7、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6、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7、(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8、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 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9、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8、的核心观点是() ( 1)生活即教育 ( 2)社会即学校 ( 3)教学做合一 31、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目标是() ( 1)培养创造性人才与真善美的人(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创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实施创造教育的条件中()是最利于创造力发挥的首要条件。 ( 1) 因材施教;( 2)实践与思考;( 3)民主化;( 4)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33、()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2)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3) 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 4)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4、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 1)建构主义理论;

9、 (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 3) 多元智能理论; 35、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 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等教学方法。 (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10、; (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8、()是多元智能理 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9、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 (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4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科学和

11、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A B. C. 41、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42、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BC )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3、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

12、性实行(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44、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BC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4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 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46、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 A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13、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7、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 A BC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 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8.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A. 学生自由选择 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 综合评价的 49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以逐

14、步实现( AB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50、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A)选择。 A必然 B必要 C 必需 51、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B)。 A改革 B创新 C 变革 5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A)。 A发挥 B发展 C 发扬 53、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C)。 A变革 B改变 C 变化 5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B)条件。 A重要 B基本 C 必要 55、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

15、,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C)环节。 A重要 B必要 C 首要 5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D、为了一切学生 58、在 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

16、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9、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60、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 活动 61、学科教学要以( 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2、课程不是教学的( 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63、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C)去实施教

17、。 A、嘴 B、耳 C、心 D、眼 64、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65、教师是学习的( 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B)时间的活动。 A、 1/3 B、 2/3 C、 1/2 D、 1/4 67、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68、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9、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8、,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70、新课程的 培养目标应体现 ( A )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 家长的要求 D 学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课堂教学改革 C 课程改革 D 教师素质提高 7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C ) A教学大纲 B学生发展特点 C 国家课程标准 D 课程改革纲要 73、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B)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B针对性、实效 性、科学性 C 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D 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74、为了改变课程管理

19、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 D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 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76、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77、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 A自主、合作、创新 B自主、合作、探究 C 主动、合作、改革 D 提高、发

20、展、创新 78、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B ) A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 C 每一个人的智 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9、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80、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21、 B )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 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8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82、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 A.在对待自我上,

22、新课 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83、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 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研究学生特点 A B C D 84、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B ) A教 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 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 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

23、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85、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C 让学生学会知识 D 师生的交往互动 86、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 、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 B C D 87、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 过程性 D 综合性 88、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

24、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89、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C )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 B C D 90、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 A B C D 91、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C )不知道对不对 从精英教育走向 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 B C D 92、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

25、的弊端是( A )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刚性”太强,缺乏弹性 和选择性 A B C D 93、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 B C D 94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D )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际竞争

26、日益激烈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困难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 B C D 95、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系统性 实用性 A B C D 96、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9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8综合实践课主要包

27、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99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28、 100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 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101、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10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

29、法 D、 实践锻炼教育法 103、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04、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105、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B、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 10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 A 十二大 B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10

30、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和平与发展 108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C)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 学习型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B)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

31、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12、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B、 C、 D、 11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C )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 B、 C、 D、 1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D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15、 (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32、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1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17、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 7 B、 4 C、 5 D、 8 11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19、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 ( A )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20、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

33、根据具体的 ( )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21、 ( )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22、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23、 ( )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24、 “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

34、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25、(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 价体系 126、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27、 “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8、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9、课程评

35、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30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31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13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33、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

36、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 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34、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35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13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13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138 2001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39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