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179764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林业大学发展战略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20062020)北 京 林 业 大 学二五年十月目 录一、学校发展现状 .1(一)学校办学历史 .1(二)学校发展现状 .2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6(一)学校发展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发展机遇 .6(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8三、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发展思路 .9(三)战略目标 .10四、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和措施 .13(一)坚持质量立校理念,搞好人才培养工作 .13(二)实施特色兴校战略,加强学科建设 .15(三)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6(四)加强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

2、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17(五)全面推进国际化 .19(六)建设具有北林特色的大学文化 .20(七)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办学资源配置 .21(八)加强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23(九)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25附件:北京林业大学发展现状一览表 .271北京林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为了抓住本世纪头 20 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为林业高等教育提供的发展机遇,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实现学校新的历史跨越建设成为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实

3、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学校发展现状(一)学校办学历史北京林业大学原名北京林学院,于 1952 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业大学森林系合并建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 1902 年的京师大学堂农科。1955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8 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60 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2 年国务院批准本校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 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1996 年成为国家首批“211 工程”建设的 41 所高校之一。2000 年 2月由国家林业局划转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年 6 月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2 月进入“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

4、支持高校行列。2001 年 1 月,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北京林业大学。2002 年“211 工程” “九五”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2003 年“211 工程” “十五”建设项目通过国家立项。2004 年 5 月通过教育部试办研究生院转正评估,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全国 56 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建校 50 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 5 万名高级人才,包括 11 名两院院士和数十位省部级领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2技专家和管理干部,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校始终位居排头兵地位。(二)学校发展现状经过 50 余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各项事业均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

5、一个单一的林科专业院校发展成为一所以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经、文、法、哲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截至 2004 年 12 月底,全日制在校学生 15987 人,其中本科生 12832 人,研究生 1895 人,专业硕士 847 人。设有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园林、生物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工学、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理学、外语、自然保护区、高职、成人教育 14 个学院。形成了以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为主,包括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在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 40 个本科专业(连同专业方向共计 50 个) ,林学、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物学

6、等专业在国内外享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声誉。拥有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1990 年以来,取得了包括 5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奖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园林专业 11 名学生先后在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大赛中获金奖,并有 1 名学生在国际建筑师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大奖。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3 个,博士后流动站 4 个,博士点 33 个,硕士点 55 个,还有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和风景园林硕士 3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14 个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 年至今,获得 3 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科门类涵盖了 8 个学科门类的 22 个一级学科。

7、现有森林3培育、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木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 个国家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植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 5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000 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自然科学基金、 “973”、“863”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 522 项,科研经费总计达 1.5 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8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30 项;335 篇论文被SCI 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论文发表年递增率在 30%以上。形成了以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木本花卉等优良品种研发为龙头的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其中三倍体毛白杨技术受到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和关怀,拨专款进行研究

8、和科研推广。建有 1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个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5 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 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 1 个省部共建实验室,并有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中国防治荒漠化培训中心等多个专业研究机构。近年来,结合所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巩固了100 余处教学科研基地,其中山西吉县、方山、太岳山,青海大通,宁夏西吉,北京大兴、密云,河北廊坊、威县,重庆缙云山等基地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截至 2005 年 8 月,专任教师达到 889 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495 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 610 人。教师中 61.

9、2%来自国内外重点大学和研究机构。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4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8 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8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5 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 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重点培养对象人选 13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05 人。在4国际学术机构担任理事、执委、委员以上职务的教师有 20 多人,在国内二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常务理事以上职务的有 130 多人。教师中,有 1 人获何梁何利奖,1 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 人获高校青年教师奖,7 人次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6 人获

10、中国青年科技奖,6 人被纳入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 1.7 亿余元,其中 5 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总数 490 件,价值 6900 万元。近年来新建和改建本科教学实验室 69 个。建设了现代化教学网络体系,50以上的教室实现了多媒体化,多媒体教室达 73 间,座位数达 9007 个。新建的图书馆纸质藏书达 120 多万册,10 多个数据库在校园网上运行,购置了大量电子文献。建成“千兆骨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的紧缩双核心的数字校园网络,网络用户近 20000 人。学校现有各类校舍建筑面积 66.4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30.4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 16

11、.4 万平方米。近 5 年完成基建面积 26.5 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 19 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 44.7%,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校园”和“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 。2004 年底校园规划调整方案获国管局批准,建筑容积率提高 40。妙峰山教学实习实验林场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 AA 级风景区。学校先后与 31 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 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授予十几名外国学者名誉教授,每年聘请 100 多位外籍专家来校讲学。2000 年以来,共举办了 21 次国际学术会议,执行国际合作项目 30 余项,接待外国专家学者近千余人次,接收留学生500 多人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交流

12、合作。2002 年成立国际学院,2003 年实施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联合培养草业科学专业草坪管理本科生项目,已有 80 名学生进入该培养项目学习。5此外,学校与武警部队、中国林科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科学院、林干院等单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科教合作。参与发起成立了北京学院路高校教学共同体。近年来,学校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机关精简机构,院系设置趋于合理。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 的岗位津贴发放制度,教职员工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实行人事代理、劳务派遣等新的用人制度, 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加强经费预算管理,实施财务公开,财务管理不断规

13、范,年经费收支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后勤服务总体服务水平居首都高校前列。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1999 年被中国教育工会授予“高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获得 “北京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工会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教职工之家”和全国“模范教职工之家”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加强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创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 的大德

14、育工作格局。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保障学校发展大局。获得了“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 、 “北京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单项奖” 、 “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团委连续 11 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经过几代北林人的努力,学校已经具备了适度的办学规模和相对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为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一)学校发展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发展机遇本世纪头 20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人才竞争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对高等

15、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进入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资源与其拥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 20 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求我国必须突破人口资源和环境制约,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依

16、靠科技和人才,通过自主创新以强国力,促进科技发展以济民生,使科学和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国家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高校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主7要基地,聚集人才的战略高地,承担起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神圣使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 19992003 年超常规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提前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从扩大规模,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质

17、量上来。国家明确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八字方针,提出实施“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集中力量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这是党和国家为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批重点高校现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和实力的竞争已成为当前高校竞争的新特点。林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

18、系,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成为林业建设的重要使命。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坚持走科教兴林、人才强林的道路,全面实施“363 人才强林与科教兴林计划”和系列配套计划。新时期的林业建设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校巩固优势学科领域,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提供8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我校经过 50 多年的建设,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办学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学校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

19、会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等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举措,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学校正处于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转型时期。面对未来的发展,学校目前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学科优势还不够突出,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构建的贡献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改革有待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转型时期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科学研究重大成果少、科研经费总量偏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不高;在队伍建设上,中青年大师级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够,措施还不够得力;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还不适应现代大学的要求;校园浓厚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优良的学凤、教风和校风还需要精心培育;办学空间和经费投入与学校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不足而又未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思想和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对于困扰和制约学校发展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制定对策,有效地加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