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建设项目建议书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2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建设项目建议书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集地质遗迹、地貌景观、自然风景及历史人文等多种自然资源,在黄河北上,曲流河湾处与两岸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及现代化农庄交相辉映,和谐共生,行成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的“中华奇观” 。因其罕见的地貌与独有的自然组合,使这里独具原始、雄壮、奇特、惊险、奔放、幽静等视觉与感觉魅力,成为集遗产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娱乐猎奇、摄影采风、影视拍摄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最佳旅游胜地,极具开发建设价值。同时因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遗产,当代人必须加强保护意识,用先进的科学设施,保护
2、自然遗迹,造福千秋万代。旅游是拉动交通、餐饮、住宿、商贸等产业经济增长,助推区域经济繁荣的支柱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主要的运营理念,也是未来旅游业同行业竞争的主要趋势,体现于运营管理者的文化建设和景区及周边历史、人文文化项目的发掘与整理。*省、*市高度重视黄河石林国际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自1990 年发现石林地貌,历经 10 年科学考察评估,2000 年正式开发建设以来,*市多方筹资、多种方式合作,一方面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规范化建设;一方面成立3景泰黄河石林管理委员会(黄河石林开发总公司)对黄河石林景区进行管理并运营,开发多种旅游项目,为日益增长的游客提
3、供服务。截止 2013 年底,黄河石林景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近 3 亿元,架构起“一轴三片一带”和六个功能区(南山广场服务区、南湾服务区、龙湾古村休闲区、盘龙洞景区、饮马大峡谷景区和夹滩娱乐区)组成的国家 AAAA 级全景布局,基本形成了以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羊皮筏子为主的交通观光体系,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住宿体系、以篝火晚会为主的参与娱乐体系,以黄河奇石、 “三红” (红富士苹果、红枣、红花椒)为主的旅游商品体系。景区管委会暨开发总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景泰县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赋予的机遇,积极宣传,多种形式推介“黄河
4、石林” ,使黄河石林这一国家地质公园逐渐闻名遐迩,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饱览由多种资源组合的“中华奇观” ,体验“黄河石林”文化魅力,享受“黄河石林”式服务。截止 2013 年底,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 88.4 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达 1.8 亿元,不仅使黄河石林成为*市旅游业龙头产业,提高了新农村人文素质和经济收入,而且带动了景泰县交通、餐饮、住宿、商贸等产业良性增长,为助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黄河石林位于“一带一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兰白经济圈核心,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深厚,在方圆 50 平方公里的景区内,4黄河文化、地质遗迹文化、历史文化、道文化与佛教文化等相互融合,造就了“黄
5、河石林”人特有的精神,丰富了“黄河石林”文化品牌的内涵,极具磁场效应,内在开发潜力巨大。这是吸引世行、玛雅公司、长城影视公司等商业组织斥资开发建设的前提。必将助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更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先进化、国际化,为打造 AAAAA 国家景区和世界级景区提供了可靠的“硬实力” 。黄河石林是*市、*省的城市名片,游客慕名而来不光是看风景,还要体验“黄河石林”的综合素质。如果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则说明这里的综合素质没有达到标准,必将影响“黄河石林”的声誉和效益。“黄河石林”的综合素质体现于景区视觉形象的标准规范凸显,管理者的经营理念、运营机制,及每个“黄河石林”人的服务水平、精神面貌、行为标准
6、等。提高“黄河石林”人整体素质,彰显饱满、淳朴、热忱的“黄河石林”精神,以优质服务水平保证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并有口皆碑,是黄河石林开发建设,打造 AAAAA 级国家景区,实现至 2018年突破接待游客 300 万人次宏伟目标的“软实力” 。“软实力”与基础设施建设“硬实力”同样重要,如“黄河石林”的左膀右臂,应并驾齐驱,齐抓共管,及早实施,方能使黄河石林以崭新的面貌,立于*市旅游业龙头之首,保持游客量稳定增长态势,以良好的效益保证基础设施投入得以回收,为*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5鉴于黄河石林运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传统的运营管理模式滞后于高规格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景区运营管理,难
7、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的精神文明需求与舒适旅游满意度,我们建议景区管委会暨黄河石林开发总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手规划实施“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建设暨文化项目开发” 。一是导入现代化“CIS”识别系统管理理念,从员工精神理念、行为标准、景区视觉形象三方面全方位打造“黄河石林”文化品牌,确保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二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 ”“努力挖掘和开发,使其不但成为一条新的文化交流带,更成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带”的精神,围绕黄河石林文化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发掘与研究,鼓励社会人士参与开发文化项目,丰富旅游文化项目内涵与外
8、延,讴歌黄河石林精神,传播正能量,彰扬“黄河石林”文化品牌,为实现AAAAA 级国家景区与世界级景区奠定基础。附件: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建设规划暨文化项目开发意向(大纲)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6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建设规划暨文化项目开发意向(大纲)综述1 产业建设与管理1.1 概念1.2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1.3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2.产业文化建设概念与内容2.1 文化建设的概念2.2 文化建设的内容3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实施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1 凸显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品牌形象3.2 彰显黄河石林精神3.3 亮化黄河石林人形象3.4 确保公园运营管理纲举目张3.
9、5 增强公园营销力度和收益率3.6 助推*市社会经济发展74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实施文化建设的必要性4.1 国家“一带一路”决策赋予的机遇与挑战4.1.1 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之“民心相通”要求4.1.2 适应*省黄金段之“通” “亮” “活” “强”要求4.1.3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要求4.2 地质独特,丝路奇观,资源共享要求4.2.1 黄河石林的独特性4.2.2 黄河石林地貌奇观价值4.2.3 黄河石林的保护要求4.2.4 自然遗产,面向世界,资源共享4.3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待于发掘、呈现、传承要求4.3.1 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4.3.2 目前和今后可持
10、续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4.3.2.1 地质文化4.3.2.2 黄河文化(羊皮筏、水车、黄河小曲、黄河战鼓)4.3.2.3 历史文化4.3.2.4 龙文化(黄河龙王府、蟠龙洞、龙仙居、老龙湾、龙王庙、金龙降雨、崇拜龙、制龙形物、贴龙形画、耍龙舞)4.3.2.5 道教文化4.3.2.6 佛教文化4.3.2.7 民俗文化84.3.2.8 神话与传说4.3.2.9 红色文化4.3.2.10 特色产品文化4.3.2.11 伊斯兰教文化(接引寺)4.3.2.12 欧洲文化(永泰小学哥特式建筑)4.3.2.13 西夏文化4.3.2.14 蒙古文化4.3.2.15 丝路文化4.3.2.16 古代少数民族文化(羌
11、、戎、月氏、匈奴、鞑靼)4.4*社会经济暨旅游发展战略要求4.5 黄河石林管委会暨开发总公司自身发展要求4.5.1 发展目标4.5.2 目前状况4.6 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4.7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游客增长率要求4.7.1 公园游客规划预测4.7.2 公园实际游客量状况4.7.3 公园未来游客增长率预测4.8 国家级、世界级大型节事规模要求4.8.1 公司大型节事营销活动状况4.8.2 公司自办大型节事营销活动预测4.8.3 适应大型节事营销活动需求95 实施文化建设的形式5.1 CIS 形象识别系统概念5.2 三项子系统之间的关系5.3 公园文化建设导入 CIS 形象识别系统的意义5.3.1
12、 制定一部“黄河石林”内部的“宪法”5.3.2 确立“黄河石林”在市场中的定位和特征5.3.3 创造“黄河石林”文化5.3.4 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5.3.5 提高景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5.3.6 塑造“黄河石林”品牌形象6 实施文化建设方案6.1 形成实施文化建设决策6.2 制定实施文化建设发展规划6.3 建立文化建设管理与实施队伍6.4 启动实施文化建设6.5 制定实施文化建设协调制度6.6 确保实施文化建设投资需求6.7 确定文化建设实施进度6.8 启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6.9 审定文化建设三项子系统实施成果6.10 总结汇报文化建设实施成果6.11 组织培训106.12 宣传推广6.13
13、视觉形象应用6.14 建立长效机制7 文化建设三项子系统实施计划7.1“MI”理念识别系统建设7.1.1 实施“MI”理念识别系统建设的目的7.1.2 实施“MI”理念识别系统管理内容7.1.3 实施“MI”理念识别系统管理7.1.4 形成“MI”理念识别系统管理实施成果7.2“BI”行为识别系统建设7.2.1 实施“BI”行为识别系统建设的目的7.2.2 实施“BI”行为识别系统管理内容7.2.3 实施“BI”理念系统管理7.2.4 形成“BI”行为识别系统管理实施成果7.3“VI”视觉识别系统建设7.3.1 实施“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目的7.3.2 公司 VI 视觉形象构想7.3.3 公司 VI 视觉形象主体设计板块 7.3.4 公司 VI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思路和定位 7.3.5 公司 VI 形象识别系统项目明细 7.3.6 实施“VI”视觉识别系统8 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文化项目开发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