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182282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乔文彪中医基础理论经 络 学 说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第二节 十二经脉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和应用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学说的概念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经络系统的组成一、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 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经与络的关系:经 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 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二、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构成、循行分布、

2、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形体官窍、精气血神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一) 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学说的形成1.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3. 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二) 经络学说的确立经络学说的确立 黄帝内经 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三) 经络学说的发展经络学说的发展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宋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连属 外连 部分 十二皮部内属 五脏六腑经

3、络系统第二节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2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 太阴、厥阴、少阴 ; 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 阳明、少阳、太阳 。3 、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二)(二) 具体名称前 手太阴肺经内侧 手三阴经 中 手厥阴心包经后 手少阴心经前 手阳明大肠经外侧 手三阳经 中 手少阳三焦经后 手太阳小肠经前 足太阴脾经内侧 足三阴经 中 足厥阴肝经后 足少阴肾经 前 足阳明胃经外侧 足三阳经 中 足少阳胆经后 足太阳膀胱经上肢手下肢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