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力资源管理师新教材助理师课后答案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o A“ j4 a- X“ M; P+ N% Y2 Z1、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工作岗位分析- c. c3 p“ 6 G$ m9 B9 D/ x: c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
2、研究。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W; K! n8 S6 “ C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Y% z . t+ u9 S7 b P- j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2 g) l2 Y6 v8 z5 m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7 l g+ H9 P% M( L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o0 v! u“ 8 J# Z) p3、具体的结构
3、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 _- H- t h/ f4 u P. b) v l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 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 X出勤率)! . R( y“ F% F, B2 q$ (3)按岗位定员: P7 . P; H+ ; E9 e3 R0 : u设备岗位定员: R# A/ 1 3 H7 V$ b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
4、来确定人数。 s! m0 M: ?: V( A(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 X定员标准(百分比)0 P B15、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V j i) 5 H8 p1 D特点:1、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由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五种基本职能构成。/ ?/ . B+ q“ R3 s2、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16、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E8 ) z p+ B5 G“ i. i原则:(1)共同发展原则;(2)适合企业特点;(3)学习与创新并重;(4)符合法律规定;(5)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6)保持动态性。要求:(1
5、)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 a7 Y- (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s4 ! I0 j x a, ?0 A9 7 c7 v1、员工招聘渠道和特点:员工招聘渠道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 r9 L n! f# V, z% 内部招募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缺点: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在组织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容易抑制创新。0 I) E7 n. q1 : 4 e6 y外部招募优点: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缺点:筛选难度大、时间长,进入角色慢,招募成本大,
6、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2、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 (1)筛选简历的方法。分析简历结构;重点看客观内容;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和经验要求;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对简历的整体印象。(2)筛选申请表的方法。判断应聘者的态度;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注明可疑之处。(3)笔试方法。命题是否恰当;确定评阅分规则;阅卷及成绩复核。(4)其它选拔方法。1、情境模拟测试法。分为公文处理模拟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法。2、心理测试法。分为能力测试、人格测试和兴趣测试。2 D% # F( T, # 3、各种筛选方法的特点?4、面试的基本步骤:面试前准备、面试开始、正式面试、结束面试、面试评价。) N; % V
7、2 i“ Q# o+ L9 u2 d“ J5、面试提问的技巧:开放式、封闭式、清单式、假设式、重复式、确认式、举例式。6、心里测验的分类:人格测试、兴趣测试、能力测试、情境模拟测试法7、情景模拟法的分类:语言表达能力测试、组织能力测试、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t u S7 e6 q0 b$ |1 m“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S/ |3 ( n8 p8 R6 C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w6 i: I6 ; h2 T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d% N. e.
8、 x* u$ H- t r5 B6 V0 A! Y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7 1 Q9 _5 m# T0 S; I7 N5 t1、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i6 I3 P/ h, W, ( m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 A: N2 o; _9 o6 l) s5 V0 ?(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 , a5 d% k7 b3 7 F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1)面谈法;(2)重点团队分析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 S! G5 f j8 G; p“ V8 2、需求分
9、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o! ; F2 H% L2 O/ J+ t X. s- x5 A4 A! a1 c v. i(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 V3、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2 f“ r) A/ R% i7 A1、发现问题阶段。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一个指标。往往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的地方。 “ r5 O/ + w5 2、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 R, x/ W4 2 T2 t1 B3、需求分析阶段。这
10、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4、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容的开发;3、实施过程的设计;4、评估手段的选择;5、培训资源的筹备;6、培训成本的预算。5、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1、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方法的确定依赖于对于整个工作中“哪些工作领域是最重要的”和“哪种培种效果最好”的判断。然而,最可靠的需求分析基于实证性的数据。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地
11、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真正地需要培训。( J. I% R# D, |2 Y2、工作说明。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等等。有些方法注意熟练工的外显行为,有些方法则注意熟练工进行工作时的精神活动。当工作说明根据实证数据来决定培训目的与什么相关,与什么不相关时,它才是最可靠的。因此要尽可能搜集客观的、全面的数据。; # a; p9 : J$ c* L S+ T3、任务分析。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两种方法中
12、,设计者既可靠主观定性分析,又可靠客观定量分析。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工由费用、时间等因素来决定。( d7 % * P; o3 h# o4、排序。通常,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的联系,这些是排序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排序就能完成。4 U* A2 j9 U# K; Q5 c$ N5、陈述目标。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目标越精确、细致,设计者就越易于进行下面的活动。7 L# y$ K“ Y3 e“ 9 r. t8 6、设计测验。“测试学”是心理学中一门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关编制测验的技术也相当
13、先进并广为人知,这些都可在设计测验时进行应用。- R) f: 8 J3 i8 K3 ?, 7、制定培训策略。设计者回顾前面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环境。任务说明、目标陈述和设计测验的结果规定了工作要求的类型;任务分析的结果规定了基于工作要求的学习目标;受训者分析的结果明确那些可能影响受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因素;排序的结果明确了实现所有目标的最优次序排列。培训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的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8、设计培训内容。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
14、确定各个细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法来展现这些细节。 , H! / q1 Z, x6 m) f1、培训及时性信息。培训的实施必须有前瞻性,不能何时需要何时再培训,应当在岗位工作需要前就做好培训,以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培训也不能太提前,这样可能在工作需要时再进行补充或强化培训,否则会因受训人忘记培训内容而失去或削弱培训的作用。8 m9 V2 u3 D8 e) 3 B1 M2、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培训目的的设定是否能真正满足培训需求。# K# E3 L9 Y |: P i4、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是指选用和编写的教材是否符合培训的需求,能否达到培训目的。
15、5、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教师是否有能力做好培训,是否了解受训人员,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水平,是否掌握受训人员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让受训人员全部或者部分地接受培训内容。6、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时间选定的信息包括两方面:一是培训时机选择是否得当;二是具体培训时间的确定,这直接影响了受训人员及教师的情绪,决定着培训效果的好坏。7、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培训场地要根据培训具体内容而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要选择不同的培训场所。8、受训群体选择方面的信息。受训群体是根据受训人员在素质、知识水平、经验上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材和适宜的授课方式。这主要从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的接受能力来考虑。9、培训形式选择
16、方面的信息。选择的培训方式是否有助于受培训人员接受培训的内容,是否有更好的方法。10、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指培训的后勤保证、培训的现场组织等方面的事宜。: M/ H4 n- b6 H1 f. z( i/ Z, k% q8、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程序和方法。(一)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对受训者进行训前的状况摸底,了解受训者在与自己的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R) L/ ; t) T. J6 V( (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 n% _9 N; . A0 I8 n# 4、培训的进度
17、和中间效果;) 3 s1 K, P8 s* t( R5、培训环境;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 g3 i/ 6 f/ K2 u6 O(三)培训效果评估。) o( t( v3 q V) t% 1、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际操作形式来测试评估受训人员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 ) K“ R4 H: E% 2、受训者把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3、如果培训达到了改进受训者工作行为的目的,那么这种改进能否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四)培训效率评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一份详细的培训项目评估报告,让他们知道投资后的回报。9、如何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
18、方法。- Q# A3 E, a+ k; v; r5 一、直接传授培训法。包括讲授法、专题讲座法和研讨法等。1 0 / t$ X, e-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培训方法。适用于各类学员对学科知识、前沿理论的系统了解。: q+ d7 |3 x8 v e6 N“ A专题讲座适合于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了解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或当前热点问题等。! S. e, t5 P4 H$ Q研讨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主题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的培训方法。6 T, ?) % Q7 n t6 a, E1、培训服务制度条款。, D L5 s2、协议条款。(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2)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 a. + 0
19、 s$ (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等;(4)参加培训后要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5)参加培训后要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8)参加人员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二)入职培训制度。! b! l9 j H) M% j) h( o内容:(1)培训的意义和目的;(2)需要参加的人员界定;; z6 q: Q1 _) V( D9 b“ G(3)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入职培训的解决措施;(4)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5)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等);(6)入职培训的方法。(三)培训激励制度。2
20、Q V1 |; F9 c内容:(1)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2)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 M / 8 6 U! S1 l(3)公平竞争的晋升规定;(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四)培训考核评估制度。7 u“ u: o+ g) x4 p内容:(1)被考核评估的对象;(2)考核评估的执行组织(培训管理者或部门经理);(3)考核的标准区分;(4)考核的主要方式; _7 v. N6 d6 u/ W4 o+ i(5)考核的评分标准;(6)考核结果的签署确认;* D! # A: H; (7)考核结果的备案;(8)考核结果的证明(发放证书等);6 l0 Y( A1 u5 P, q. s$
21、 c u(9)考核结果的使用。, P$ W r9 0 x( s(五)培训奖惩制度。4 k! s0 & 8 O# V9 x内容:(1)制度制定的目的;(2)制度的执行组织和程序;(3)奖惩对象说明;(4)奖惩标准;(5)奖惩的执行方式和方法。(六)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y2 h j 1 ?3 ) R, P内容:(1)企业根据劳动法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2)根据具体的培训活动情况考虑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3)在培训前,企业要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企业和受训者各自负担的成本、受训者的服务期限、保密协议和违约补偿等相关事项;(4)根据“利益获得原则”,即
22、谁投资谁受益,投资与受益成正比关系,考虑培训成本的分摊与补偿。! x4 g3 C% W# j r% n3 - n+ O12、起草培训制度草案:1、依据;2、目的或宗旨;3、实施办法;4、核准与施行(与公司相结合);+ 4 c: ?7 Q3 t: J4 W4 z5、解释与修行(本制度由本公司 XX批准后则行,修改时亦然,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第四章 绩效管理“ v( A9 0 B# U- d7 1、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和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q“ S+ M( G2、企业绩效管理包含哪五个具体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实施要点。(1)准备阶段。1、明确绩效管理对象,以通讯
23、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2、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确定考评方法时要考虑 a.管理成本;b.工作实用性;c.工作适用性。3、根据考评的具体方法,提出企业各类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4、对绩效管理的运行程序、实施步骤提出具体要求。(2)实施阶段。1、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增强核心竞争力。2、收集信息并注意资料的积累。5 W( m“ U5 f+ v) a(3)考评阶段。1、考评的准确性。2、考评的公正性。3、考评结果的反馈方式。4、考评使用表格的再检验。5、考评方法的再审核。(4)总结阶段。1、对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全面诊断。2、各个单位主管应承担的责任。/ N1 p8 Y
24、6 M* 3、各级考评者应当掌握绩效面谈的技项。(5)应用开发阶段。1、重视考评者绩效管理能力的开发。2、被考评者的绩效开发。3、绩效管理的系统开发。4、企业组织的绩效开发。- M“ Y( n5 f( f0 A. W$ V. 3、为了绩效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1、座谈法。通过如开不同人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可以广泛地征询各级主管、考评者与被考评者对绩效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操作步骤、考评指标和标准、考评表格形式、信息反馈、绩效面谈、绩效改进等各个方面的意见,并根据会议记录写出发析报告书,针对目前绩效 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具体的调整和改进的建议。2、问卷调查法。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减少员工之间的干扰,充分了解各级主管和下属对绩效管理系统的看法和意见,可以预先设计出一张能够检测系统故障和问题的调查问卷,然后发给相关人员填写,采用问卷调查的主法,好处是有利于掌握更详细、更真实的信息,能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