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城市管理学 2016 秋期末练习与解答 一 、 填空题 1、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 经济活动的集聚 的集聚。 2、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 古典经济学 的思想。 3、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 “功能分区 ”向 功能综合 转变的强烈倾向。 4、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 城市规划 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5、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 霍华德的 田园城市 方案的提出,一般被看作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 6、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 立若干 街道办事处 ,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7、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
2、心问题是在城市 公共事务管理 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 社会团体 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9、 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 “两级政权三级管理 ”体制。三级管理即 市、区、街道 。 10、 随着信息技术和 3S( GIS, GPS, 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 网格化 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即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11、传统公共管理和新 公共 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 私营企业 的态度上。 12、外部规模经济 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一种是 地方化经济 ,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1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
3、续发展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14、 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 集约型 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15、 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人口负增长和 老龄化 两个方面。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 战略依据 、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17、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 营销导向 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18、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由生产管理转向 形象管
4、理 。 19、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 工业物质 的循环。 20、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 生态经济 。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 社会公正 。 22、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 环境生态 效益,三 者是辩证统一的。 23、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 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 24、 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5、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 公共性 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26、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
5、济活动的主体是 城市政府 ,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27、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 和社会属性。 28、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 是 市场失灵论 。 29、在应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和 微观规制 。 30、 规制 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31、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 流动人口数量 。 3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 机械增长 。 2 33、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
6、 居民户口 和居民身份证管理、 计划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34、 户籍管理 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35、 公共住宅 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 人工环境 。 37、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 可持续发展 。 38、 排污权交易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 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
7、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39、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 循环经济 。 40、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41、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撤地建市, 市管县 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42、 城中村 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43、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 城乡一体化 。 44、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 农业产业化 。 45、
8、 城乡统一市场 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6、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 核心城市 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47、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 区域规划 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48、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 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49、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 区域发展 的一体化。 50、 Citistate 不是一个 行政边界 ,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51
9、、 决策系统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52、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 分级管理 、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5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 信息 、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 5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 阻绝传染 ,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5、城市 信誉危机 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二 、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10、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 D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 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 C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 A B)为主。 A 政治功能 B 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 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 BCD)。 A 人口的流动 B 总人口的增长 C 技术进步 D 经济增长 3 6、( A 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 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 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
11、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 ( A )在整个城市国家 机关 中处于首要地位。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 ( ABCD) 。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 决定权 D 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 渠道包括( ABCD )。 A 个人联系渠道 B 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 集团参与渠道 D 市民监督渠道 11、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 ABCD)的内容。 A 市建制体制 B 市政府构成体制 C 市行政管理体制 D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
12、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 A) 。 A 县级市 B 地级市 C 副省级市 D 直辖市 13、( 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 市人大常委会 C 市政府 D 中共市 委 14、 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 BCD)。 A 司法参与 B 政治参与 C 行政参与 D 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B ) 。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 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 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 ( ABCD)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 结果趋向 C 绩效标准 D 顾客导
13、向 17、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 ABC )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 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 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 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 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 ABCD)获取。 A 竞争 合作分析方法 B 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 ABCD )。 A 生态环境指标 B 社会进步指标 C 生活质量指标 D 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 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
14、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 适于居住 D 银行信赖的 21、( 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 营销导向 B 需求型 C 供给型 D 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 ABC) 。 A 信息敏捷 B 人员敏捷 C 制度敏捷 D 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 C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 原则是( A ),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 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 ABCD)。 A 动态原则 B 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 效益原则
15、 4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 A )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 我 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 ABC)。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 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 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BC )。 A 城市总体规划 B 城市分区规划 C 城市详细规划 D 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C)年 。 A 5 年
16、 B 15 年 C20 年 D 25 年 30、 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包括 ( ABCD) 。 A 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 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 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 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A BCD) 。 A 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 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 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 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 具有 ( A
17、BCD ) 的 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 二重性 D 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 ACD)。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 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 ACD)特征。 A 以 “ 间接性 ” 为主 B 以 “ 直接性 ” 为主 C 以 “ 经济性 ” 为主 D 具有 “ 公 共物品 ” 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 BD) 。 A 外部不经济 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 自然垄断 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 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 电力 38、社会性规制
18、主要针对( AC)。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 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ABCD )。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 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 ABCD)。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 ABC) 。 A 慈善模式 B 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 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 增长型 43、( 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
19、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 衰退型 5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 ) 。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 AD )。 A 职业型社区 B 法定社区 C 自然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 成包括( ABCD)。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 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ABCD) 。 A 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 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 就业
20、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 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A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 、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新加坡 50、城市环境 具有 ( ABCD) 的 特征 。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 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 A)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 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
21、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 排污检查制度 D 预防方面 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 ABCD )。 A 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 排污权交易制度 C 奖励制度 D 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 ABCD ) 。 A 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 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 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 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ABCD)。 A 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 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 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2、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 ABCD )。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 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 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 A )大都市政府 , 成立于 19 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 政府的先例。 A 伦敦 B 迈阿密 C 大温哥华 D 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 ABCD) 。 A 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 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
23、式 C“ 政府 ” 与 “非政府 ”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6 D 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 )。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 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 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 ABD )。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 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 D )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 ABD )为代表。 A 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 希腊 64、 西方国家区域协调
24、的 多 元调控模式主要以 ( AB C) 为代表。 A 德 国 B 英国 C 丹麦 D 美国 65、( D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 决策系统 66、( 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 保障系统 D 决策系统 67、( C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 C )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 “舞台 ”。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 ABCD )。 A 齐
25、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ABCD )。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三、名词解释 1、城市管理: 绪论 2、区域规划: 第九章 3、城市管理体制: 第一章 4、 危机管理 : 第十章 5、 城市政府职能: 第一章 6、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九章 7、排污权交易: 第七章 8、 城市营销: 第三章 9、 经营城市: 第三章 10、 循环经济: 第三章 11、城市规划: 第四章 12、城市基础设施: 第四章 13、 Citistate(城市联盟): 第九章 14、城市经济管理: 第五章 15、城市人口管理: 第六章 16、城
26、乡一体化: 第八章 17、预算外资金: 第五章 18、城市社区管理: 第六章 19、城市环境管理: 第七章 20、规模经济 第二章 7 21、市民参政 第一章 22、可持 续城市 第三章 23、土地利用 第四章 24、电子政务 第一章 25、城市参与性主体 第一章 26、城市环境 第七章 四、简答题 1、 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么? 第五章 2、如何 引导我国城中村城市化?(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 第八章 3、 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十章 4、 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第八章 5、 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具体内容要解释) 6、 新
27、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第二章 7、 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第二章 8、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第十章 9、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十章 10、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四章 11、 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第四章 12、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第四章 13、 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四章 14、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第九章 15、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五章 16、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第五章 17、 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
28、内容? 第六章 18、 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第七章 19、 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第六章 20、 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第六章 21、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第六章 22、 循环经济 3R 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第七章 23、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第五章 24、对于城市的自然灾害这一突发事件的应对原则是什么? 第十章 25、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第十章 26、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第八章 27、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第三章 28、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 29、我国城市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 第五章 30、如何构建学习型政府? 31
29、、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 33、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34、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五、论述题 1、试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绪论 2、试述我国当代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 ? 第三章 8 3、试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第四章 4、试述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5、试述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第一章 6、试述 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 7、试述我国 城市污 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第七章 8、试述我国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七章 9、试述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九
30、章 10、试述我国如何实现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 第八章 参考答案 一 、 填空题 1、经济活动的集聚 2、古典经济学 3、 功能综合 4、城市规划 5、田园城市 6、街道办事处 7、 公共事务管理 8、社会团体 9、 市、区、街道 10、 网格化 11、私营企业 12、地方化经济 13、生态可持续发展 14、 集约型 15、 老龄化 16、战略依据 17、营销导向 18、形象管理 19、工业物质 20、生态经济 21、社会公正 22、环境生态 23、耕地 24、城市基础设施 25、公共性 26、城市政府 27、自然属性 28、市场失灵论 29、微观规制 30、规制 31、流
31、动人口数量 32、机械增长 33、居民户口 34、户籍管理 35、公共住宅 36、人工环境 37、可持续发展 38、排污权交易 39、循环经济 40、宇宙飞船理论 41、市管县 42、城中村 43、城乡一体化 44、农业产 业化 45、城乡统一市场 46、核心城市 47、区域规划 48、区域经济一体化 49、区域发展 50、行政边界 51、决策系统 52、分级管理 53、信息 54、阻绝传染 55、信誉危机 二 、 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ABCD 2、 D 3、 C 4、 A B 5、 A BCD 6、 A BCD 7、 ABD 8、 A 9、 ABCD
32、10、 ABCD 11、 ABCD 12、 A 13、 D 14、 BCD 15、 B 16、 ABCD 17、 ABC 18、 ABCD 19、 ABCD 20、 ABCD 21、 BCD 22、 ABC 23、 C 24、 A 25、 ABCD 26、 A 27、 ABC 28、 ABC 29、 C 30、 ABCD 31、 A BCD 32、 CD 33、 ABCD 34、 ACD 35、 ACD 36、 BD 37、 ABCD 38、 AC 39、 ABCD 40、 ABCD 41、 ABC 42、 D 43、 D 44、 ABC 45、 AD 46、 ABCD 47、 ABCD 48
33、、 A 49、 D 50、 ABCD 51、 A 52、 ABCD 53、 ABCD 54、 ABCD 55、 ABCD 56、 ABCD 57、 ABC 58、 A 59、 ABCD 60、 AD 61、 ABD 62、 D 63、 ABD 64、 AB C 65、 D 66、 C 67、 C 68、 C 69、 ABCD 70、 ABCD 三、名词解释 1、 城市管理 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 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
34、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2、 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3、 城市管理体制 是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4、 危机管理 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 境的和不可确定的9 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5、 城市政府职能 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
35、系列活动的总称。 6、 区域经济一体化 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7、 排污权交易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 保护环境的目的。 8、 城市营销 ,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
36、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9、 经营城市 ,即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10、 循环经济 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 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11、 城市规划 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2、 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
37、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3、 Citistate(城市联盟) 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14、 城市经济管理 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 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 地 发展,并取得 “ 满意 ” 效益的全过程。 15、 城市人口管理 : 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16、 城乡一体化 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17、 预
38、算外资金 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 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18、 城市社区管理 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19、 城市环境管理 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
39、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20、 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存在技术上不可 分的资本投入,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使得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分摊不可分性投入,从而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随产量的上升而降低。 21、 市民参政 ,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22、 可持续城市 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23、 土地利用 即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经济的需要
40、,通 过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24、 电子政务 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去完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并减低系统反应时间。 10 25、 城市参与性主体 又称非权利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26、 城市环境 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四、问答题 1、 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 么 ? 第五章 1、 ( 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
41、理体制。 ( 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2、如何引导我国城中村城市化?(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 第八章 2、 ( 1) 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 2) 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 3) 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 4) 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 5) 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 6) 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 法现象 ( 7) 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 8) 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3、突发事件管理
42、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十章 3、 ( 1) 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 2) 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 ( 3) 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 4) 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4、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第八章 4、 ( 1)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在缺乏政策引导及法规约束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城乡交界处规划编制的粗放、政府吸引投资的迫切、投资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等综合作用,使农村
43、居民最终成为“弱势群体”。占据优势的投资方在征地费用低廉、适于成为建设用地的农田菜地和居住密度大、拆迁安置费用相对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的居民点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为降低补偿成本,也为了避免处理与城中村相关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城市在征地中有意避开城中村,村镇也乐意保留原有的居住方式与社区关系,这是城中村产生的直接原因。 ( 2)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交通轴如公路、铁路等是城市对外人流、物流的通道,由于“增长极”效应,临近交通轴的城市地区呈指状发展,介于两交通轴之间的农村地区渐被“环抱”。随着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城市区域垂直于交通轴方向向外扩展。研究结果说明,投资效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