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该论断的含义是( C) A.哲学的产生离不开无产阶级 B.无产阶级的产生离不开哲学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科学社会主义 D.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属性是( D) A.坚定的革命性 B.自觉的实践性 C.鲜明的阶级性 D.彻底的科学性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2、是( D) A.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工人之间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加剧 C.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观 D.科学的实践观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时代特征、与俄国国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列宁通过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世界形势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指出了( ABD) A.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B.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C
3、.暴力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道路 D.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是因为他们独创了( BC)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BCD)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 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思维,也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的三大工人运动是( BCD) A.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 B.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C.英国的宪章运动 D.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
4、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截止到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所经历和所呈现的状况有( ACD) A.14 世纪末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取代私人垄断 C.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D.经济危机的爆发,开始显示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5、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B)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超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 D.不同于一般哲学的,主要用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2.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 C) A.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B.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相
6、同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同点在于( D) A 它们都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B 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可以被人所认识 C 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D 它们都认为物质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C)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6.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设计就是求大楼之理,因此“理在事先”。这种观点 是( D) A.机械
7、唯物主义的表现 B.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C.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该论断所揭示的哲理是( C) A.世界是物质的 B.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8.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这种说法属于以下哪一种观点( 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物主义 D.客观唯物主义 9.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 C) A.世界不能被认识 B.世界不能被完全认识 C.世界可以被认识 D.世界可以被改造 10.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
8、乱”,他的这一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在内的人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与以往的哲学都不一样,是因为它( D) A.创立了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了唯物主义 C.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2.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9、出来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范畴是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B)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13.唯物主义的形态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划分三者的重要依据是( B) A 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B 对“物质”的具体含义的认识不同 C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认识不同 D 对世界的状态认识不同 1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 D) A.是一种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存在 B.依赖于物质,重要性
10、次于物质 C.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D.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5.毛泽东在七律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生动地描绘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B) A.静止的实质是不显著的运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B.运动包含静止 C.运动是静止的衡量尺度 D.运动和静止的对立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两者都是人们的一种观念形式 16.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下列选项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B) A.他抹杀了自然
11、、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 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 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7.以下论断中,符合马克思 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断是( B) A.人踏入的永远是同一条河流 B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C.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D.人根本不能踏入河流 1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D) 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19.2012 年 11月 30 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发表讲话,指
12、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兴邦”所包含的哲理是( C) 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D.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 2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是( B) A.物质性 B.实践 C.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人的意识 21.自从人类产生之后,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关系到自然界的良性发展,也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延续。理解人 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坚持( A) A.正确的实践观 B.正确的唯物观 C.正确的运动观 D.正确的时空观 22.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13、,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他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上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这说明( B) A.事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思想映像的不断变化 B.事物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C.世界的根源是变化而不是事物本身 D.事物的变化趋势是偶然的,无法预知的 23.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实践的观点 2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电流必须达到一定的最低强度才能使电灯泡中的白金丝发光,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白热点和
14、融解点,每种液体在已知的压力下都有其固定的冰点和沸点, 只要我们有办法造成相应的温度;最后,例如,每种气体都有其临界点,在这一点上压力和冷却能使气体变成液体。”这说明( B) A.否定是一种内部否定,是一种扬弃 B.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事物内部都有矛盾着的对立面 D.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25.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D) A.矛盾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B.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6.“白马非马”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它( A) A.过分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忽略了矛盾的普遍性 B.过分强调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C.过分强调了矛盾的对抗性,忽略了矛盾的非对抗性 D.过分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忽略了矛盾的同一性 2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D)